一、与2024年广东中考地理对比变化主要体现:
1.2025 年广东省初中学业考试地理选择题延续低难度特点,与 2024 年相比难度略有下调。试题着重考查考生通过阅读图文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大幅降低对机械式记忆的依赖和复杂推理的要求,进而更有效地保障绝大多数考生取得与自身学业水平相匹配的成绩。
2.非选择题融入新题型,既呼应新教材内容,又强化对地理实践能力的考查。新教材增设“活动”“探究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 等课时环节,既是对新课标要求的具体落实,也旨在提升地理学科的实操性、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2025 年部分试题对此形成直接呼应:例如 1~3 题组以校园实践系列活动为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地理实践获取知识、感悟人地关系;第 32 题第(3)小题为创新题型,聚焦研学活动主题设计,以较强的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命题方式延续一贯风格,继续采用情境式、题组式、主题式命制试题,其中主题式命题较2024 年发生明显转变 —— 由显性考查调整为隐性渗透。
二、命题核心特色
1.坚守立德树人,深化价值引领
试题持续践行“情境热点 + 家国情怀” 的命题模式,通过中国-印度尼西亚爪哇7号火电合作(体现国际协作与环保技术输出)、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彰显科技强国战略)、河套平原智慧农业(展现乡村振兴成果)等典型案例,强化学生的国家认同与全球视野。同时,以格陵兰冰盖融化、红树林生态修复等情境为载体,突出人地协调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2.聚焦学科素养,强化关键能力
在区域认知培养上,选择题覆盖北极地区、哈萨克斯坦、南美洲、匈牙利等广泛区域,注重跨区域对比分析(如北极地区环境问题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的联动考查);非选择题则聚焦“中外合作 + 本土创新” 双主线,通过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火电合作、河套农业升级等案例,要求学生综合分析自然与人文要素的相互作用,强化地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
3.情境设计多元,凸显应用导向
“无情境不命题” 的特点进一步凸显,命题素材紧扣热点、生活与主旋律,形成丰富的情境体系:
(1)热点聚焦:涵盖国际交往(中哈农业合作、中匈新能源合作)、环境保护(格陵兰冰盖融化、热带雨林保护)、科技发展(人工智能、智慧农业)、民生关切(荔枝保鲜技术、人均寿命)等领域;
(2)生活实践:融入校园地理实践(平面图绘制、物候观察)、研学活动设计(河套平原向日葵主题研学)等内容,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三、命题新趋势
1.跨学科融合加深:人工智能试题链接科技地理知识,河套平原研学设计要求融入旅游规划思维,体现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
2.生态技术权重提升:火电项目“废水零排放”、智慧农业“节水系统”等案例,凸显绿色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3.主题式群文阅读强化:通过“北极航道与荔枝运输”构建“交通技术”主题链,“河套平原与坎儿井”形成 “干旱区农业”主题链,考查学生对同类主题的整合分析能力。
四、新增题型
研学活动设计题(如32 题):要求学生自主提出研学主题并阐述设计意图,着重考查地理实践力与创新思维,推动学生从知识掌握向综合应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