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研究】2025年河南省洛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真题分析
2025年洛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充分体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和要求,聚焦育人核心,强化素养培育,践行“双减”政策,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试题类型多样,内涵丰厚,情境创设紧跟时代发展,凸显地理学科育人价值,设计契合学生认知,科学导向教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展现教育评价新样态。
一、命题立意与价值导向
(一)立德树人深度融合
1.家国情怀渗透:试题以国家重大事项(如16-17题的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科技成就(如1-3题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为载体,厚植民族自豪感。
2.全球视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国际合作案例(如7-9题“义新欧”班列)、全球交通问题(如22题秘鲁钱凯港)为切入点,培育学生的国际责任意识。
(二)核心素养系统化考查
1.人地协调观:聚焦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如21题阿尔及利亚的能源开发探讨可持续发展路径。
2.综合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23题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3.区域认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和理解区域特征,分析其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如24题甘肃张掖成为玉米制种“黄金”基地条件的分析,增强学生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
4.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探究(如18-20题洛阳牡丹)等情境,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情境创设与素材选取
(一)真实性与时代性
1.时事热点融入:以航天成就(如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新能源发展(如阿尔及利亚开发清洁能源)、国际时事(如秘鲁钱凯港的建设)等前沿话题为背景,增强试题的时效性与现实意义。
2.生活情境迁移:从日常现象(如4-6题日本北海道暴风雪)、地方特色(如黄洮交汇景观、洛阳牡丹)切入,考查地理知识的生活化应用。
(二)文化多样性与地域公平性
1.多元文化呈现:通过民族文化(如四合院)、国际案例(如日本居民泡温泉),促进学生理解文化差异与自然环境的关联。
2.地域代表性考量:试题中的情境兼顾城乡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试题地域公平性。
三、题型设计与能力层级
(一)创新性与开放性
1.跨学科融合:如试题2以“二十四节气”主题整合地理与语文知识,体现学科融合。
2.批判性思维考查:设置开放性问题,如22题第(4)问“‘两洋铁路’建成后,巴西农矿产品出口到我国上海将有甲、乙两条线路。请选择一条你认为合适的线路,并说明理由”,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二) 能力梯度化设计
分层设问:从基础识记到综合应用,再到创新迁移,形成能力进阶。如23题从概括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园的分布特点到简述长江三角洲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再到列举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最后针对机器人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思维的进阶完美升级。
本套试题科学、严谨,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强调能力的拓展与创新。试题难度设计合理,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地理学。同时,也对教师们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大家在教学中注重“三化”教学:情境化教学,达成知识向素养转变;生活化教学,实现由理论走向实践;层次化教学,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