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必须建立在两个不可或缺的知识基础之上,先民不仅需要对种
子进行别化,更重要的则是必须解决农时的问题,因为在寒暑季节分明的地区,一年中真
正适合播种的时间非常有限,甚至只有短短的几天,一旦错过农时,便会造成一年的绝
收,从而直接成胁到氏族的生存,因此时间问题实际是农业文明得以形成的根本保证。而
在数千年前甚至更早,先贤靠什么解决他们在时间上所遇到的麻须呢?那就是仰观天文,
于是天文学发展了起来。然而,大而化之地观测天象对于规划精确的时间并没有意义,若
要将时间测得尽量准确,就必须引入新的知识,这就是数学。中国古代天数不分,原因正
在于此。
古人观测星象,并非仅关注某些亮星,而是要将不同的星彼此相连,联想为不同的物
像,这就是“天文”所表达的意思。所以天文就是天上的图像,“文”在这里只是“纹”
字的古写而已。學如,北斗由七颗里组成一个斗勺的形象,古人递命之曰“斗”。
北斗只能在夜晚观测,假如人们需要解决白天的时间问题,那就必须利用太阳来完
成。但太阳过于耀眼,无法直视,于是先民学会了立表测形。我们知道,日影在一天中会
不断地改变方向,如果观测正午时刻的日影,每天又会不断地改变长度,古人正是通过对
日影变化的持续观察,建立起了最早的时间体系。但是在先民真正创造出禁①表之前,最
早认识的日影只能是自己的身影。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然会发现自己的身影总在
不断变化,而日彩的变化也就意味着时间的变化。因此,最平的测影工具其实就是人体自
身。《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以身为度。商代甲骨文表现日中以后昃时的文字
“昃”即象征太阳西斜映射的人彩。发现于湖北种归东门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测影碑表,
年代已属距今八千年,其上即雕有人体测彩的图像,甚至人的头顶部位,还刻有为使日影
聚焦而特别配置的短荣。随着天文学的进步,测影精度必须不断提高,这使人们不得不放
弃了人体测影的传统,而模仿人体测彩创造出他们需要的天文仪器,并最终以其取代人
体测影,这就是表。基于这样的事实,支撑人体直立完成测影的腿骨的古称一牌,也就
自然而然移用作为了表的名称。《周种算经》:“周种长八尺。醉者,股也。种者,表也。”
高二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