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101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是( )
A.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B.克隆动物
C.动物细胞培养 D.动物细胞融合
2.中科院动物所和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后的兔子卵母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早期胚胎,这表明我国的大熊猫人工繁殖研究再次走在世界前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胚胎细胞核移植的难度低于体细胞核移植
B.兔子卵母细胞质中有使大熊猫细胞核表达全能性的物质
C.重组胚胎需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使之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D.卵母细胞去核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还可以用紫外光短时间照射等方法
3.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需要对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下列哪种方法不适合用于该诱导过程( )
A.电融合法 B.离心法
C.PEG融合法 D.灭活病毒诱导法
4.与传统育种相比,植物体细胞杂交在培育作物新品种方面的重大突破表现在( )
A.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到纯合子植株
C.缩短育种周期,减少盲目性
D.快速培育无病毒植株,保留杂种优势
5.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后,要用特定的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在这种培养基上不能存活的细胞是( )
①B淋巴细胞 ②小鼠骨髓瘤细胞 ③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 ④小鼠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 ⑤杂交瘤细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 D.②⑤
6.以某种植物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为材料,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该植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时所用的外植体必须经过表面消毒处理后才能接种
B.以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均能获得试管苗
C.外植体脱分化培养成愈伤组织的过程,需要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理
D.若用某一植物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则该细胞必须有完整的细胞核和叶绿体
7.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既有细胞膜融合也有核膜的融合
B.可以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一个B淋巴细胞可以无限增殖
D.单克隆抗体与常规抗体相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产量高
8.将基因改造成功的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转移到山羊去核卵母细胞中,可培育出转基因羊,这一过程属于( )
A.发酵工程 B.基因工程 C.细胞工程 D.蛋白质工程
9.用不同剂量的60Co γ射线对某芝麻品种的若干风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后播种,结果表明部分芝麻种子在处理后芝麻产量提高4.93%~22.30%。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单倍体育种 D.植物体细胞杂交
10.从母牛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母牛乙的去核的卵细胞中,融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将胚胎植入母牛丙的子宫内。出生小牛的各种性状最像( )
A.母牛甲 B.母牛乙 C.母牛丙 D.都不像
11.如图为葡萄酒发酵实验装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发酵过程中,需关闭气阀a
B.制作葡萄酒时,葡萄先冲洗后除去枝梗
C.d管长而弯曲,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D.若继续用此装置制作葡萄醋,需将温度调整为18~20℃
12.传统发酵技术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的葡萄酒酸味较重,是由发酵温度过低造成的
B.制作果醋时,需将发酵液的pH调至7.0
C.制作泡菜时,坛盖边缘水槽需保持有水,以保证坛中为无氧环境
D.为防止污染,榨汁机和发酵瓶在使用前都必须严格灭菌
13.约9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会通过自然发酵的方法生产食品,这种传统发酵技术促进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饮食文化的形成。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酒精发酵,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
B.制作传统泡菜是利用植物体表面天然的乳酸菌进行发酵,发酵期间乳酸会不断积累
C.制作腐乳利用了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D.当O2、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能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将糖分解成醋酸
14.下列有关发酵工程基本环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啤酒生产中,使用基因工程改造的啤酒酵母,可以加速发酵过程,缩短生产周期
B.在生产实践中,培养基的配方要经过反复试验才能确定
C.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
D.灭菌和接种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
15.下列有关细菌纯培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操作者接种前要用70%的酒精棉球擦手消毒
B.每次划线后接种环要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
C.培养基上的单个菌落都是一个细菌细胞繁殖而来的
D.菌液梯度稀释后用涂布平板法接种,得到的单菌落便于计数
16.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
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B.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
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分裂
17.现在有一个婴儿在出生后医院为他保留了脐血,在他以后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某种难治疗的疾病,就可以通过血液中的干细胞来为他治病,关于这个实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干细胞培育出人体需要的器官用来移植治病,需要激发细胞的全能性
B.用脐血中的干细胞能够治疗这个孩子所有的疾病
C.如果要移植用他的干细胞培育出的器官,需要用到细胞培养技术
D.如果要移植用他的干细胞培育出的器官,应该长期给他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18.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归纳为①②③→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选取根尖、茎尖、形成层等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B.②→③再分化过程中,细胞增殖的方式为有丝分裂
C.①→②→③过程中,应在培养基中加入水、无机盐、蔗糖、氨基酸、植物激素等物质
D.将①经脱分化培养成②时,得到胚状体
19.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在形态、基因表达、分裂能力、分化能力等方面都与胚胎干细胞相似。在实验室中获得iPS细胞的过程是将Oct3/4,Sox2,c-Myc和K1f4四种转录因子通过逆转录病毒导入小鼠的成纤维细胞,这些转录因子诱导这种细胞发生转化,产生iPS细胞。近期研究发现,iPS细胞也可来源于人自身的体细胞,这一研究成果为某些疾病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逆转录病毒作为转录因子的载体,且必须通过显微注射法导入小鼠的成纤维细胞中
B.转录因子诱导小鼠的成纤维细胞发生转化的过程中发生了脱分化
C.小鼠的成纤维细胞诱导成iPS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且两种细胞的基因有所差别
D.不能利用镰状细胞贫血患者自身体细胞培养的iPS细胞治疗自身该疾病
20.某科研小组拟培育一种名贵菊花的脱毒苗,其技术路线为“制备MS固体培养基→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移栽→栽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取材部位应选择植物顶端分生区附近,因其分裂旺盛且病毒少
B.外植体消毒常进行无菌水冲洗、酒精处理、消毒液处理等措施
C.接种时,将外植体的1/3~1/2插入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
D.“外植体接种→培养→移栽”的过程中不需要更换培养基
21.紫杉醇是存在于红豆杉属植物体内的一种次生代谢物,具有高抗癌活性,利用植物细胞工程可实现紫杉醇的工厂化生产。研究人员研究并绘制了两种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摇瓶培养过程中紫杉醇含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过程中摇瓶的目的是增加培养液中CO2含量
B.红豆杉外植体经脱分化过程即可形成愈伤组织
C.35d后紫杉醇产量下降可能与细胞数量增多有关
D.东北红豆杉比云南红豆杉更适合用于紫杉醇
22.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一般选用固体培养基
B.胰蛋白酶处理可以使细胞分散开
C.多数动物细胞适宜生存在pH为7.2-7.4的环境
D.动物细胞培养所需的主要气体包括O2和CO2
23.实验小鼠皮肤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小鼠皮肤组织皮肤细胞悬液细胞群体1细胞群体2
A.甲过程需要对实验小鼠进行消毒
B.乙过程需要用胰蛋白酶等处理皮肤组织,使细胞分散开
C.丙过程表示原代培养,该过程中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D.丁过程表示传代培养,此过程中的细胞分瓶后能无限增殖
24.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导致父本来源的染色体丢失,如下图。
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玉米幼苗的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B.人工杂交时不需要给母本去雄但需套袋处理
C.秋水仙素可抑制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D.用上述方法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
25.以下关于微生物饲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酵母菌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
B.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能使家畜、家禽增重快
C.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可以提高饲料的品质,使饲料保鲜
D.微生物饲料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减少病害的发生
26.下列不属于传统发酵技术的是( )
A.通过微生物的培养生产胰岛素 B.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C.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泡菜 D.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腐乳
27.在酿酒时,为保证发酵效果,获得更多酒精,下列操作适宜的是( )
A.保持空气流通 B.先通气,再密封
C.保持缺氧环境 D.只通气、不搅拌
28.粗饲料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其富含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物质被降解为小分子,易于被畜禽采食和消化吸收,用于饲料发酵的益生菌包括乳酸菌和酵母菌等。生产发酵饲料的大致过程:将适量粗饲料、益生菌和清水等拌匀,放入发酵池或容器中,然后密封发酵。已知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碳酸钙,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发酵过程中粗饲料可为益生菌的生长提供碳源
B.酵母菌和乳酸菌在发酵液中的位置不同,酵母菌偏向上层
C.发酵池应该留有排气口,防止乳酸菌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爆炸
D.可用含有碳酸钙的鉴别培养基,并根据透明圈初步筛选出益生菌中的乳酸菌
29.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粉状硫 10g K2HPO4 4g FeSO4 0.5g 蔗糖 10g (NH4)2SO4 0.4g H2O 100ml MgSO4 9.25g CaCl2 0.5g
Ⅰ + + + + - + + +
Ⅱ + + + - + + + +
Ⅲ + + + + + + + +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
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30.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下列关于培养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微生物在培养时都必须添加氮源
B.液体培养基含有水,而固体培养基不含水
C.培养基中的碳源可能同时也是氮源
D.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的pH调至碱性
31.发酵工程的正确操作过程是( )
①发酵 ②培养基的配制 ③灭菌 ④产品的分离与提纯 ⑤菌种的选育和扩大培养 ⑥接种
A.①③④⑤②⑥ B.⑤②③⑥①④ C.②③①⑥④ D.⑥⑤②④③①
32.下列关于微生物发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将葡萄浆放入发酵瓶中时,应尽可能装满
B.制作果酒的过程中,添加适量蔗糖可获得酒精含量和甜度均较高的果酒
C.制作果醋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优势菌种是醋酸菌
D.泡菜腌制过程中,可加入已腌制过的泡菜汁来加快发酵进程
33.消毒和灭菌是微生物培养中常用的操作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生物接种技术的方法不同,但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B.在100℃条件下煮沸5~6分钟属于灭菌方法,可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
C.无菌技术中,若处理对象为液体,则只能消毒,不能灭菌
D.高压蒸汽灭菌锅只有当压力表的压力降到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才能打开盖子
34.啤酒是以大麦为主要原料经酵母菌发酵制成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赤霉素处理的大麦种子发芽后即可用于糖化过程
B.破碎有利于淀粉酶的释放,从而使淀粉酶与淀粉充分接触,提升反应速率
C.煮沸过程可以杀死杂菌,但是淀粉酶依然可以催化发挥作用
D.酵母菌的主发酵过程结束时,糖分已完全消耗
35.某同学成功分离出了土壤中的固氮菌,结果如图所示。该实验使用了( )
A.平板划线法 B.液体培养基
C.不含氮源的培养基 D.不含碳源的培养基
36.研究人员利用菊花花蕾、叶片和茎3种不同外植体,调节培养基中6-BA、NAA的浓度和配比,从而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植株再生,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外植体 接种外植体数(个) 愈伤组织数(块) 出苗数(株或丛)
花蕾 50 35 35
叶片 25 10 5
茎 50 15 2
A.根据外植体不同,选用花蕾培养属于植物组培中的器官培养
B.叶片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仍保留原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C.带芽茎段在一定条件下可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直接形成丛状苗
D.据表可知,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出苗率:花蕾>叶片>茎
37.敲除大鼠心肌细胞H的T基因,对照组与敲除组的H细胞在培养瓶中贴壁生长,检测两组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体外培养H细胞需要添加动物血清
B.可用胰蛋白酶处理H细胞便于计数
C.敲除T基因的H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
D.提高T基因表达可能促进心脏损伤修复
38.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能与纤维素水解产物发生反应。研究人员在富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再接种土壤浸出液,准备从土壤中筛选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细菌。图表为平板上部分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菌种 菌落甲 菌落乙 菌落丙 菌落丁
菌落直径:C(mm) 5.8 4.1 7.4 3.1
透明圈直径:H(mm) 8.4 7.6 9.1 8.0
H/C 1.4 1.9 1.2 2.6
A.培养基需要进行灭菌处理,土壤浸出液不需要
B.图示操作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为接种环
C.培养基的pH需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D.图中菌落丁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
39.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分离并纯化微生物的常用方法。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平板划线分离微生物前一般需要将菌液进行梯度稀释
B.醋酸菌的纯化培养通常比酵母菌需要更高的温度
C.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微生物数量是活菌和死菌的总和
D.接种后的平板放置在摇床上倒置培养防止杂菌的污染
40.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较多,关于这些因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豆腐的含水量应为70%左右,含水量过低,不易成形
B.盐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盐浓度过低,腐乳易腐败变质
C.酒精含量过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较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
D.温度过低,毛霉的菌丝生长缓慢,不能进入豆腐块的深层
二、实验题
41.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氨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 。培养基中的磷酸盐可用于合成“目的菌”细胞中 (填出2种不同类别的有机物即可)。
(2)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 ,从用途上分析,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3)将图1中的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纯净“目的菌”的关键是 。
(4)图2为转接到固体培养基上接种方法,该方法是 ,操作时该工具共灼烧 次。
(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通常用 (设备名称)经湿热灭菌后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 。
42.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可能有一定致畸作用,利用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鉴定它们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强弱。请依据实验结果完成下列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
(1)实验原理: 。
(2)实验步骤
①制备细胞悬液:用 酶处理小白鼠胚胎组织使其离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浮液。
②进行细胞培养:
a.取A、B、C三个洁净的锥形瓶,分别加入等量细胞悬浮液。
b.向A、B两个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化学物质甲、乙,并将其摇匀;C瓶加等量 作为对照。
c.把3个培养瓶放在37℃的 培养箱中培养。
③制作临时装片。
④镜检和统计: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寻找处于有丝分裂 期的细胞,与小白鼠正常体细胞有丝分裂高倍显微镜照片进行对比,以确认发生变异的细胞。统计该时期变异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实验结果:
培养瓶 A B C
变异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 1.5% 18.5% 0.1%
实验结论: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均有一定毒性,且乙的毒性比甲的毒性大。
三、解答题
43.如图是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酿制苹果酒时,发酵所用的菌种主要来自 。酒精在发酵微生物的 (填细胞结构)中产生,通常情况下,即使原料充足,发酵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15%左右就很难再继续增加,其原因可能是 。由于 ,因此发酵液的 pH会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
(2)研究发现厌氧菌乙醇梭菌可能用来生产乙醇,其代谢过程如图所示:
利用乙醇梭菌发酵生产乙醇时,除了提供CO、CO 等碳源外,还需为乙醇梭菌生长繁殖和厌氧发酵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有 (答出3 点)。通过上述发酵可获得大量乙醇和单细胞蛋白,在该发酵过程中单细胞蛋白是指 。
44.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甲耐盐、乙高产),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善下列实验流程并回答问题:
(1)C是 ,D长成的幼苗还需要进行选择的原因是 。
(2)该实验流程涉及到的原理有 。
(3)已知甲、乙植物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得到的“甲—乙植株”属于 倍体植株,该植株 (答“可育”或“不可育”)。
(4)图示技术在打破 ,实现远缘杂交育种,培育植物新品种方面展示出独特优势。
(5)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上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原因可能是 。
新疆乌鲁木齐101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A A D C C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A D C B C D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D C D A B C D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A A B C B C B B A
41.(1) 有机化合物A(或A) 核酸、磷脂、ATP等
(2) 筛选出目的菌(或筛选出降解有机化合物A的细菌) 选择
(3)防止杂菌污染
(4) 平板划线法 4/四
(5) 高压蒸汽灭菌锅 防止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者和环境
42.(1)将有毒物质加入细胞培养液后,培养的动物细胞会发生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变异,根据这些变异细胞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可判断该化学物质的毒性大小
(2)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 经过灭菌处理的生理盐水 CO2 中
43.(1) 苹果表面附着的酵母菌 细胞质基质 酒精浓度过高,酵母菌的代谢被抑制 酵母菌产生的CO 不断溶解在发酵液中
(2) 氮源、水、无机盐 乙醇梭菌菌体
44.(1) 杂种细胞 有耐盐高产和耐盐不高产两种幼苗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膜的流动
(3) (异源)六 可育
(4)生殖隔离
(5)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