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划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B.PM2.5(微粒直径约为2.5×10-6 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C.光导纤维、聚乙烯、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大雾的形成与汽车的尾气排放有很大关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依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不同可将分散系划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A错误;B.PM2.5(微粒直径约为2.5×10-6 m)分散在空气中不能形成气溶胶,因为微粒直径大于10—7m,B错误;C.光导纤维是二氧化硅,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二者都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答案选D。D.汽车尾气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分散系、高分子化合物判断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与水反应时,1 mol Na2O2转移1 mol电子
B.78gNa2O2含有阴、阳离子总数是4NA
C.1mo1?L﹣1的AlC13溶液中,C1﹣离子的数目为3 NA
D.5.6 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 NA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为歧化反应,1mol过氧化钠中的1mol-1价的氧原子由-1价变为0价,故转移1mol电子,故A正确;B、78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1mol过氧化钠中含2mol钠离子和1mol过氧根,故含3mol离子即3NA个,故B错误;C、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氯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C错误;D、5.6g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铁与盐酸反应后变为+2价,故0.1mol铁失去0.2mol电子即0.2NA个,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的相关知识。
3.现有三组实验:①除去混在植物油中的水 ②将海水制成淡水 ③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份。上述分离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植物油不溶于水,可通过分液分离;②海水含氯化钠等可溶性杂质,可通过蒸馏制取淡水③中草药中的有效成份为有机物,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答案选C。
考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4.下表是常温下某些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
弱酸
HCN
HF
CH3COOH
HNO2
电离常数
4.9×10-10
7.2×10-4
1.8×10-5
6.4×10-6
则0.1 mol·L-1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A.HCN B.HF C.CH3COOH D.HNO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同一温度下,酸的电离常数越大其酸性越强,根据酸的电离常数知,酸性最强的是HF,最弱的是HCN,则c(H+)最大是酸性最强的,即HF,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电离平衡常数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明确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与酸性强弱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同一温度下,K值越大,则电离程度越大,电解质(即酸碱性)越强;K值越小,电离程度越小,离子结合成分子就越容易,电解质(即酸碱性)越弱。K的大小与溶液的浓度无关,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不变,K值不变;温度不同,K值也不同。
5.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钾元素比钠元素的金属性强
B.钾和钠的焰色分别为紫色和黄色
C.碱金属都能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并放出氢气
D.碱金属的熔点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升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依据碱金属在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分析,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性增强,因此钾元素比钠元素的金属性强,A正确;B、钾焰色反应隔着钴玻璃显紫色,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B正确;C、碱金属是活泼金属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C正确;D、碱金属熔点随原子序数增加熔点降低,D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碱金属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判断
6.在硫酸铝和硫酸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下列表示NaOH加入量(x)与溶液中沉淀物量(y)的关系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硫酸铝和硫酸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发生的反应依次为Al3++3OH-=Al(OH)3 ↓,Fe3++3OH-=Fe(OH)3 ↓,Al(OH)3 +OH-=AlO2-+2H2O,选C。
考点:考查化学图像分析及铝、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7.下列有关溶液pH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100倍,溶液中c(H+)=10-13mol/L
B.将pH=9的氢氧化钠溶液和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11
C.将pH=1的硫酸溶液和pH=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1.3
D.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和pH=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由于氢氧化钡过量,所得溶液的pH>7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将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100倍,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是10-5 mol/L,则c(H+)=10-9mol/L,故A错误;B、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都是强电解质,所以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氢氧根离子浓度等于二者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一半,即混合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 (10?5+10?1)mol/L≈0.05,所以氢离子浓度2×10-11mol/L,则溶液的pH小于11,故B错误;C、氯化氢和硫酸都是强电解质,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时,离子浓度等于二者氢离子浓度的一半,即混合溶液的氢离子浓度约等于0.05mol/L,则混合溶液的pH=1.3,故C正确;D、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和pH=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恰好反应,溶液呈中性,故D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了pH的简单计算、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的相关知识。
8.下列有关Na2CO3与NaHCO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水中的溶解性:Na2CO3<NaHCO3 B.两者都能与酸反应生成CO2
C.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D.两者在相同情况下不能相互转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Na2CO3与NaHCO3在水中的溶解性:Na2CO3>NaHCO3 ,故A项错误;两者均属于碳酸盐,故均能与强酸反应放出CO2,故B项正确;碳酸盐中酸式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故热稳定性:Na2CO3>NaHCO3,故C项错误;Na2CO3+ CO2+ H2O==2NaHCO3,2NaHCO3 Na2CO3+ CO2↑+ H2O,二者可相互转化,但条件不同,故D项错误。
考点:Na2CO3与NaHCO3性质考查。
9.香柠檬酚具有抗氧化功能,它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分子式为C13H9O4
B.它与H2发生加成反应,1mol最多可消耗7mol H2
C.它与溴水发生反应,1mol最多消耗3mol Br2
D.它与NaOH溶液反应,1mol最多消耗2molNaOH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2H6O4,错误。B.该物质含有一个苯环、2个碳碳双键、1个碳氧双键,所以它与H2发生加成反应,1mol最多可消耗6mol H2,错误。C.该物质含有酚羟基,酚羟基可以与溴水发生邻位、对位的取代反应,含有2个碳碳双键,可以与2mol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因此该物质与溴水发生反应,1mol最多消耗3mol Br2,正确。D.它含有酚羟基,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含有一个酯基,酯基水解产生一个羧基和一个酚羟基,所以1mol该物质耗3molNaOH反应,错误。
考点:考查香柠檬酚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的知识。
10.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为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A
CCl4
Br2
用NaOH溶液洗涤、分液
B
FeCl3
CaCO3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Al2(SO4)3溶液
MgSO4
加入过量烧碱后过滤,再用硫酸酸化滤液
D
CO2
SO2
通过盛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溴与NaOH反应后,与四氯化碳分层,然后分液可分离,故A正确;B.碳酸钙不溶于水,过滤分离,但氯化铁水解生成的HCl易挥发,则不能蒸发结晶,故B错误;C.加入过量烧碱后过滤,引入钠离子不能除去,则试剂不合理,故C错误;D.品红可检验二氧化硫,不能除杂,应选高锰酸钾除去二氧化硫,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了混合物分离提纯的相关知识。
11.某原电池总反应为:Cu+2Fe3+==Cu2++2Fe2+ 下列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
B
C
D
电极材料
Cu、Zn
Cu、Ag
Cu、C
Fe、Zn
电解液
FeCl3
Fe2(SO4)3
Fe(NO3)2
CuSO4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中负极是锌、正极是铜,电池反应为Zn+2Fe3+=2Fe2++Zn2+,A错误;B中负极是铜、正极是银,电池反应式为Cu+2Fe3+=Cu2++2Fe2+,B正确;C中没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形成原电池,但能产生电动势,C错误;D中锌是负极,铁是正极,电池反应为Zn+Cu2+=Zn2++Cu,D错误。
考点: 原电池
点评: 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书写电极反应时要注意介质。
12.乙醇(CH3CH2OH)和二甲醚(CH3—O—CH3)互为( )的同分异构体,
A、位置异构 B、官能团异构 C、手性异构 D、碳链异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乙醇和二甲醚是同分异构体,乙醇中含有醇羟基,二甲醚中含有醚基,故二者是官能团异构,选项B符合题意。
考点: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13.用NaOH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2,将所得的Na2SO3溶液进行电解,可循环再生NaOH同时得到某种副产物,其原理如图所示(电极材料为石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电极上的主反应是 SO32--2e-+H2O===SO42-+2H+
B.若D是混合气体,则可能含有SO2、O2等成分
C.a 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当有1mol 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时,a极生成11.2L气体
D.A溶液是稀NaOH溶液,作用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C是较浓的硫酸溶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装置图中亚硫酸根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b极是阳极,则b极发生氧化反应,亚硫酸根离子失去电子,生成硫酸,正确;B、因为b极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则可能发生氢氧根离子的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同时通入的稀硫酸也可能与亚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所以若D是混合气体,则可能含有SO2、O2等成分,正确;C、a电极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当有1mol 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时,说明有1mol氢离子放电生成0.5mol氢气,但未指明标准状况,所以a极气体的体积不一定是11.2L,错误;D、因为a极是氢离子放电,造成阴极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与移动过来的氢氧根离子形成氢氧化钠,所以A是稀氢氧化钠溶液,增强溶液的导电性;同理阳极通入的是稀硫酸,亚硫酸根离子被氧化生成硫酸,则出来的物质C是相对较浓的硫酸,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电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
14.不考虑混合引起的体积变化,取a%和b%的稀硫酸和氨水等质量混合时,混合后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C1,氨水为C2,则C1与C2的关系是
A.C1C2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注意此题考察的是等质量混合后对物质的量浓度的影响,我们知道若不考虑体积变化。当等体积混合时物质的量浓度为物质的量浓度和的一半,对等质量混合,我们先等体积混合,得到为原两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平均值的溶液。对于稀硫酸这样密度比水大的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要等质量混合,必须还加一点稀溶液,浓度降低。所以小于平均值。而对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等体积混合后,浓溶液质量小于稀溶液,所以还需要加浓溶液,浓度大于平均值。所以C116.(14分)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均是自然界中的常见矿物资源。
(1)Stumm和Morgan提出黄铁矿在空气中氧化的四步反应如题20图-1所示:
① a反应中每生成1molFeSO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② 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用细菌冶铜时,当黄铜矿中伴有黄铁矿可明显提高浸取速率,其原理如题20图-2
①冶炼过程中,正极周围溶液的pH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负极产生单质硫的电极反应式为 。
(3)煤炭中的硫主要以黄铁矿形式存在,用氢气脱除黄铁矿中硫的相关反应(见下表),其相关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对数值与温度的关系如题20图-3。
相关反应
反应热
平衡常数K
FeS2(s) + H2(g) FeS(s) + H2S(g)
ΔH1
K1
1/2 FeS2(s) + H2(g)1/2Fe(s)+H2S(g)
ΔH2
K2
FeS(s) + H2(g)Fe(s)+H2S(g)
ΔH3
K3
①上述反应中,ΔH1 0(选填:“>”或“<”)。
②提高硫的脱除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举1例)。
③1000K时,平衡常数的对数lgK1、lgK2和lgK3之间的关系为 。
【答案】(14分)
(1)①14(2分);② FeS2 +14Fe3++8H2O=15Fe2++2SO42-+16H+(2分)
(2)①增大(2分);②CuFeS2-4e-=Cu2++Fe2++2S(2分)
(3)①> (2分)
②升高温度(或提高氢气的浓度或及时除去生成的H2S)(2分)
③2lgK2=lgK1+lgK3(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① a反应中S有-1价升高到+6价,根据FeS2 ~ FeSO4,S的化合价共升高2×(6+1)=14,即生成1molFeSO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4mol;②d反应中反应物是FeS2和Fe3+,生成物是Fe2+和SO42-;
(2)①根据电子移动飞方向可知,CuFeS2是负极,FeS2是正极,冶炼过程中,H+在正极跟O2反应生成了水,使得H+降低,导致正极周围溶液的pH增大;②负极CuFeS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u2+、Fe2+和S;
(3)①根据图像,随着温度升高,lgK1逐渐增大,即K1逐渐增大,平衡向右移动,因此正反应为吸热反应;②反应1+反应3得到反应2×2,即FeS2(s) + 2H2(g)Fe(s)+2H2S(g),提高H2的浓度,可以提高硫的脱除率,根据①的方向可知,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硫的脱除率;根据平衡移动的因素,即时除去H2S,也可以提高硫的脱除率;③根据②的分析,K22= K1×K3,因此2lgK2=lgK1+lgK3。
考点: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和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
17.(18分)Ⅰ、分子式为C8H8O3的芳香族化合物有多种不同的结构,这些物质有广泛用途。
(1)C8H8O3的某一同分异构体尼泊金酯的结构简式如图
①下列对尼泊金酯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能发生水解反应
b.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d.能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②尼泊金酯与NaOH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C8H8O3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甲如图:
①请写出甲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 , 。
②甲在一定条件下跟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甲跟NaH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Ⅱ、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 。
(2)将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
(3)1,3-丁二烯的与Br2的1、4加成反应: 。
(4)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
【答案】(共18分)
Ⅰ、(1) ① abd
②
(2)①羟基,羧基
②
③
Ⅱ、(1)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
(2)
(3)
(4)CH2OH(CHOH)4CHO+2Ag(NH3)2OH CH2OH(CHOH)4COONH4+2Ag↓+3NH3 +H2O
【解析】
试题分析:(1)①根据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中含有酚羟基和酯基,所以能发生水解反应、能与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能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该分子中有甲基,所以原子不可能全部共面,选abd。②该分子中的酚羟基和酯基均和NaOH溶液反应,则尼泊金酯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甲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羧基。
②该分子中的羟基和羧基均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则甲在一定条件下跟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该分子中只有羧基和NaHCO3 溶液反应生成羧酸盐,CO2 和水,甲跟NaH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Ⅱ、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
(2)将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苯酚和NaHCO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3-丁二烯的与Br2的1、4加成反应方程式为
(4)葡萄糖是五羟基醛,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H2OH(CHOH)4CHO+2Ag(NH3)2OH CH2OH(CHOH)4COONH4+2Ag↓+3NH3 +H2O
考点:考查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及有机反应。
18.某无色透明溶液只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K+、Al3+、Fe3+、Ba2+、NO3-、SO42-、AlO2-、Cl-、CO32- 等,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 用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该溶液,试纸显蓝色;
② 取溶液少许,加入铜片和稀硫酸共热,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到空气立即变为红
棕色;
③ 取溶液少许,滴加盐酸的过程中有白色沉淀出现过
④ 取溶液少许,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能部分溶解在足量的稀盐酸中
⑤ 取实验 ④ 后的澄清溶液,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
沉淀不消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 ① 中,下图所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代号)
(2)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在可能存在的离子中,只要对前述某一实验步骤中的试剂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法是____
_ 。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①中溶液能导致试纸变蓝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产生沉淀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1 ) B D (2)NO3-、CO32- 、K+、SO42-AlO2-;Cl- ;将④中的BaCl2改变Ba(NO3)2。(3)CO32-+H2O HCO3-+OH- ;AlO2-+H++H2O = Al(OH)3↓
【解析】
(1) 用试纸检验溶液性质时,试纸应置于玻璃片或表面皿上,被检溶液通过玻璃棒或胶头滴管与试纸接触。(2) 由溶液无色知无Fe3+;由①知溶液呈碱性知CO32-、AlO2-至少有一种-;由②知有NO3- ;由③知有AlO2- ;由④知有CO32-、SO42—,CO32-与Al3+、Ba2+均不能共存;由电中性原理知必有K+;⑤中的沉淀是AgCl,但因实验④中加有Cl-,故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有Cl-。若将④中的BaCl2改变Ba(NO3)2,通过操作⑤就可以确定原溶液中是否有Cl-。
19.(8分)欲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杂质,某学生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⑴溶解样品。该过程所需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向溶解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溶液,使氯化钾转化为沉淀。
⑶将混合液进行过滤,过滤装置和操作如图所示,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烧杯、玻璃棒(2分)
(2)AgNO3(2分)
(3)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液体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各2分)
【解析】考查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1)固体溶解应该在烧杯中,同时需要玻璃棒搅拌。
(2)由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应该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除去氯化钾。
(3)根据装置图可知,主要错误是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液体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20.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己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甲装置常常浸在温度为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 。
(2)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乙中的镀银钢丝,约1分钟后鼓入空气,此时铜可丝即呈红热状态。若把酒精灯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气速度,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
(3)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实验过程中控制鼓气的速度很重要:
①控制鼓气速度的方法是 ,
②若鼓气速度过快反应会停止,原因: ,
③若鼓气速度过慢反应也会停止,原因: 。
(5)若试管丁中用水吸收产物,则要在导管乙、丙之间接上戊装置,其连接方法是(填戊装置中导管代号):乙接 、 接丙。
【答案】 (1)适当加快生成乙醇蒸汽的速率,获得平稳的乙醇气流;(3)放热;2CH3CH2OH+O22CH3CHO+2H2O;(4)①控制甲中单位时间内气泡数;②带走过多热量,难以保证反应所需温度;③反应放热太少,不能达到反应需要温度(5)b;a
【解析】
试题分析:(1)甲装置常常浸在温度为70~80℃的水浴中,水浴能使容器受热均匀,能使甲中乙醇平稳气化成乙醇蒸气,故答案为:适当加快生成乙醇蒸汽的速率,获得平稳的乙醇气流;(3)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乙中的镀银钢丝,约1分钟后鼓入空气,此时铜丝即呈红热状态,若把酒精灯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气速度,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说明反应引发后,不需加热即可进行到底,说明该反应是放热的反应;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故答案为:放热;2CH3CH2OH+O22CH3CHO+H2O;(3)①鼓气的速度越快,甲中单位时间内冒出的气体就越多,反之,越少,故答案为:控制甲中单位时间内气泡数;②鼓气速度过快则会因气流过大,带走过多热量,难以保证反应所需温度,导致反应停止,故答案为:鼓气速度过快则会因气流过大,带走过多热量,难以保证反应所需温度;③鼓气速度过慢反应放热太少,不能达到反应需要温度,导致反应停止,故答案为:反应放热太少,不能达到反应需要温度;(4)为防止防止丁中水倒吸,安全瓶中的导气管是“短进长出”,所以长导管有缓冲作用;故答案为:b;a。
考点:乙醇的化学性质;性质试验方案的设计
21.某白色晶体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氢原子比碳原子多10个,该物质分子量为342,该物质易溶于水,水溶液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加硫酸后水浴加热,再加银氨溶液有银析出,试推断该物质的分子式和名称。
【答案】分子式为 名称:蔗糖
【解析】设该物质分子中含H原子x个,含O原子y个,因分子式为根据题意:2y-x=10,分子量=342,可求x、y的值。
解:设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xH2xOy,则
根据题意,该物质是非还原性糖,水解产物有还原性,可推断是何物质。
分子式为 名称:蔗糖
22.【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3-羟基丁酸 (3-hydroxybutyrate)也称为β-羟基丁酸 (beta-hydroxybutyrate),在工业中可用于合成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如聚3-羟基丁酸(PHB);3-羟基丁酸也可以用于制取3-羟基丁酸乙酯(中国规定为允许使用的食品用香料)。
已知:i. 共轭二烯烃(如异戊二烯)与含有碳碳叁键的有机物作用时能形成环状化合物:
ii.
iii. 步骤②只有一种产物;E的结构中含有甲基
(1)A分子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 ;理论上B也可以由1,3-丁二烯与烃F来合成,则F的名称(系统命名法):_________ ;C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 。
(2)写出反应类型:③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
(3)写出PHB结构简式___ ;它与E___ (填“互为”或“不互为” )同分异构体。
(4)写出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 (2分) 2-丁炔 (2分) 羰基、羧基 (共2分)
(2)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2分) 消去反应 (2分)
(3) (2分) 不互为 (1分)
(4)CH3CH(OH)CH2COOH+HOC2H5CH3CH(OH)CH2COOC2H5+H2O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由转化关系可知,B发生信息ii反应生成C,C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3-羟基丁酸,逆推可得C为CH3COCH2COOH,A与CH≡CH发生信息i反应生成B,则B为,A为。3-羟基丁酸也可以通过两步反应形成另一种高聚物E,则应先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3CH=CHCOOH,CH3CH=CHCOOH发生加聚反应得到E,故E为;故3-羟基丁酸通过酯化反应进行的缩聚反应反应生成PHB,则PHB为。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B为,可以由1,3-丁二烯与CH3C≡CCH3通过加成反应合成,所以F为CH3C≡CCH3,F的名称2-丁炔,C为CH3COCH2COOH,含有的官能团是羰基和羧基;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③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⑤属于消去反应;
(3)PHB是高聚物,分子中n值不同,为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PHB与E都属于高聚物,但n值不同;
(4)反应⑦是羧基和羟基的酯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OH)CH2COOH+HOC2H5CH3CH(OH)CH2COOC2H5+H2O。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
【名师点晴】该题为高频考点,是有机题目热点题型。有机物的结构、性质、转化、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的书写及物质转化流程图的书写是有机化学学习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掌握常见的有机代表物的性质、各类官能团的性质、化学反应类型、物质反应的物质的量关系与各类官能团的数目关系,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是答题的关键。另外理解给予的信息也是解题的关键,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注意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以及知识的迁移应用。
23.有机化学反应因反应条件不同,可生成不同的有机产品。例如:
(1)HX(X为卤素原子)与丙烯加成时H加在含H多的碳原子上,若有H2O2存在时则H加在含H少的碳原子上(2)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混合,若在光照条件下,侧链上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若在催化剂作用下,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工业上利用上述信息,按下列路线合成结构简式为的物质,该物质是一种香料。
请根据上述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③、⑤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有机物写结构简式,并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生产中,中间产物A须经反应③④⑤得D,而不采取直接转化为D的方法,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这种香料具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某些物质有下列特征:①含有酚羟基 ②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两种。写出符合上述条件的物质可能的结构简式(只写三种):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取代反应
(3)2+O22+2H2O
(4)A的结构有2种,若直接转化为D,得到D的结构也有2种,其中一种不能转化为最终产品,原料利用率低
(5)
【解析】
试题分析:苯和丙烯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异苯丙烷,异苯丙烷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A,A是一氯代物,则支链上取代位置可能是甲基也可能是次甲基,所以A为,A反应生成B,B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则A发生消去反应生成B,B的结构简式为:,D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则D是,根据转化关系结合B发生加成反应得C,可反推得C的结构简式为:,C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 1 )由上述分析可知,A 的结构简式可能为;(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反应①为加成反应,反应③为消去反应,反应⑤为取代反应;(3)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2+O22+2H2O;(4)A为,D为,反应中间产物A须经反应③④⑤得D,而不采取直接转化为D的方法的原因是:A的结构有2种,若直接转化为D,得到D的结构也有2种,其中一种不能转化为最终产品,原料利用率低;(5)①该物质的水溶液遇FeCl3溶液呈紫色,说明含有酚羟基, ②分子中有苯环,且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两种,则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且位于对位位置,可能为。
【考点定位】考查有机物的推断
【名师点晴】注意利用正推法、逆推法推结合推断,明确官能团的转化是关键,反应①是苯与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在光照条件下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A为,B和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则A发生消去反应生成B,B的结构简式为:,C是氯代烃,C反应生成D,D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则D是,C的结构简式为:,据此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