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1.由①CaCO3、②KI、③Al(OH)3、④AgOH(Ag2O)、⑤I2五种物质所组成的混合物,要使其每种成分逐一溶解(一次只溶解一种物质),试剂选用顺序正确的是
A.氨水 乙醇 水 氢氧化钾 硝酸
B.四氯化碳 水 氨水 氢氧化钠 盐酸
C.水 苯 氨水 氢氧化钾 硝酸
D.水 盐酸 氢氧化钠 氨水 乙醇
【答案】B
【解析】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因此首先用四氯化碳溶解碘;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银钠溶解在氨水中,而氢氧化铝不能,但氢氧化铝钠溶解在氢氧化钾中,所以正确的答案选B。
2.目前合成氨的技术原理为:
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H的变化是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C
【解析】催化剂能改变活化能的大小,影响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热,即反应热不变;
3.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A.原子数 B.分子数 C.体积 D.物质的量
【答案】A
【解析】A.H3和H2都由H原子构成,二者质量相等,含有H原子数目相等,故A正确;
B.H3和H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质量相等,则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故含有分子数目不相等,故B错误;
C.H3和H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质量相等,根据n=可知二者物质的量之比=2:3,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故等质量H3和H2的体积之比=2:3,故C错误;
D.H3和H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质量相等,根据n=可知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故D错误,
4.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N2O4(g) △H<0。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Y曲线是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B.前10 min内v(N2O4)为0.1 mol/( L·min)
C.25 min时,导致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将密闭容器的体积缩小为1L
D.25 min时,导致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向容器通入适量NO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10-25min平衡状态时,X表示的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量为(0.6-0.2)mol/L=0.4mol/L,Y表示的反应物的浓度变化量为(0.6-0.4)mol/L=0.2mol/L,X表示的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量是Y表示的反应物的浓度变化量的2倍,所以X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Y表示N2O4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A、由上述分析可知,X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Y表示N2O4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错误;B、由图象可知,10 min内用NO2的浓度变化量为(0.6-0.4)mol/L=0.2mol/L,所以v(NO2)==0.04mol/(L·min),v(N2O4)=1/2 v(NO2),错误;C、25min时,X的浓度增大,Y的浓度不变,只能是增大X的浓度,所以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增加NO2浓度,错误;D.25 min时,导致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向容器通入适量NO2。
【考点定位】化学平衡图象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图象,注意把握曲线的变化趋势,正确判断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明确图象中纵横坐标及点、线、面的意义。即读图,弄清图像含义,通过观察弄清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及单位;搞清特殊点的意义,如坐标轴的“0”点,曲线的起点、终点、交叉点、极值点、转折点等;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如斜率大小、升降。
5.下列制备单质的方法中,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高炉炼铁 B.电解法制金属镁
C.加热氧化汞制金属汞 D.从海带灰浸取液中(含I-)提取碘单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炼铁是从铁的化合物中将铁还原出来,需要加入还原剂,正确,选A;B、电解法制取金属镁,不用加入还原剂,错误,不选B;C、加热氧化汞分解生成汞,不需要加入还原剂,错误,不选C;D、碘离子变成碘单质,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需要加入氧化剂,错误,不选D。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6.工业上获得乙烯和丙烯的方法是( )
A.石油分馏 B.煤的干馏
C.石油催化裂化 D.重油裂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石油分馏是指根据石油中各物质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的方法,是物理方法,A错误;B、煤的干馏是指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主要生成焦炭、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B错误;C、裂化的目的是提高轻质油的产量,主要是提高汽油的产量,C错误;D、裂解是深度裂化,获得短链不饱和烃,主要为乙烯、丙烯等,D正确。答案选D。
考点:煤、石油的综合利用
7.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X
Y
Z
A.X,Y,Z中X的单质最稳定 B.Y的氢化物为HY
C.X能生成HXO D.能发生Cl2+H2Z=Z+2HCl的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关键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是He,Y是F,Z是S。He是稀有气体分子,单质最稳定,A正确;F的最低价是-1价,氢化物是HF。稀有气体元素一般不能形成化合物,C不正确;氯元素的非金属强于S元素的,则可以发生置换反应Cl2+H2Z=Z+2HCl,D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试能力。本题主要是元素“位、构、性”三者关系的综合考查,比较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元素推断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3Y(g) 2Z(g),有关下列图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依据图a可判断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在图b中,虚线表示可能使用了催化剂或是加压
C.若正反应的△H<0,图c可表示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图d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温度变化情况,可推知正反应的△H>0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图a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可判断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选项A正确;在图b中,虚线表示可能使用了催化剂,但如果是加压平衡要正向移动,选项B不正确;图c表示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的△H<0,选项C正确;图d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说明温度升高时平衡逆向移动,推知正反应的△H<0,选项D不正确。
考点:化学平衡图像分析,重点考虑影响平衡的条件。
9.(12分)(1)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等难电离物质生成。
(2)在温度和压强一定时,物质的体积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答案】(1)沉淀、气体、水;(2)物质所含微粒的数目、微粒的大小、微粒之间的距离。
【解析】
试题分析:(1)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通常是:生成沉淀、气体和水;(2)物质的体积通常有物质的微粒的数目、微粒的大小、微粒间的距离。
考点:考查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10.下列有关分散系说法错误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
B.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不相同
D.用肉眼观察,均匀透明的分散系一定是溶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正确;B、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正确;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氢氧化铁胶体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而氯化钠溶液不会,产生的现象不相同,正确;D、胶体属于介稳体系,有些也是均匀透明的,所以均匀透明的分散系不一定是溶液,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胶体的性质
11.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0 mL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用水稀释至100 mL,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
B.在H2O2+Cl2=2HCl+O2反应中,每生成32 g氧气,则转移2NA个电子
C.标准状况下,分子数为NA的CO、C2H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 L,质量为28 g
D.一定温度下,1 L 0.50 mol·L-1 NH4Cl溶液与2 L 0.25 mol·L-1 NH4Cl溶液含NH+4物质的量不同
【答案】A。
【解析】选项A中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得:10mL×ρ(前)×98%=100mL×ρ(后)×ω(后),所以ω(后)=,由于反应前后溶液的密度不能确定,所以其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选项B中n(O2)=1mol,O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变为0价,所以每个O原子失去1个电子,故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NA;选项C中分子数为NA的CO和C2H4其物质的量为1mol,则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为22.4L,由于它们的摩尔质量都是28g·mol-1,即平均摩尔质量也为28g·mol-1,所以其质量为28g;选项D中由于NH4++H2ONH3·H2O+OH-,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所以溶液中所含NH4+的物质的量不同。
12.氯碱工业是最基本的化学工业之一,它的产品除应用于化学工业本身外,还广泛应用于轻工业、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石油化学工业以及公用事业。考虑到生产实际经济效益吸收氯碱工业的尾气氯气最好采用( )
A、浓NaOH溶液 B、饱和食盐水 C、石灰乳 D、浓硫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氯气的水溶液显酸性,可以用碱液来吸收氯碱工业的尾气——氯气,但氢氧化钠的价格比氢氧化钙高的多,为了降低成本,工业上常用石灰乳来吸收,得到副产品——漂白粉,故选C。
考点:考查了氯气的性质、氯碱工业的相关知识。
1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1mol N2和1mol CO所含电子数均为14NA
B.17g H2O2中含有的σ键数为1.5NA
C.1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 NA
D.1mol晶体硅中含有Si-Si键数为2 NA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
元素的核电核数为,个分子中含有个电子,则含有个电子;元素的核电核数为,的元素的核电核数为个,则分子中含有个电子,则含有个电子,故A正确;
的分子量为,则的物质的量为,而每个含有个σ键,则中含σ键的个数为,故B正确;
的固体分子中没有离子,故C错;
晶体硅是由Si是原子晶体,Si原子之间以Si-Si键构成正四面体型一个Si原子会形成4根Si-Si键。但是每一根Si-Si键都是两个Si原子共用的所以总的来说一个Si原子对应2根Si-Si键,所以1mol晶体硅中含有Si-Si键数为,即D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C
14.反应N2O4(g)2NO2(g)ΔH =+57 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缩小体积)的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C.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D.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由图象可知,a、c两点都在等温线上,c的压强大,则:两点的反应速率:a<c,故A错误;与a相比c点平衡向逆反应进行,向逆反应进行是减小由于压强增大导致浓度增大趋势,但到达平衡仍比原平衡浓度大,平衡时NO2浓度比A的浓度高,NO2为红棕色气体,则两点气体的颜色:a浅,c深,故B错误;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NO2的体积分数增大,由图象可知,a点NO2的体积分数大,则T1<T2,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故c正确;增大压强,化学平衡逆向移动,c点时气体的物质的量小,则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故D错误。
考点: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
1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4g由O3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0.4NA个原子
B.常温常压下,5.6g铁粉在7.1g氯气中充分燃烧,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3NA
C.常温下,pH=1的HNO3溶液中含有0.1NA个H+
D.0.1mol KHSO4晶体中含有的阳离子数是0.2NA
【答案】A
【解析】A、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6.4g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n==0.4mol,即0.4NA个,故A正确;
B、5.6g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7.1g氯气的物质的量也为0.1mol,铁过量,0.1mol氯气完全反应,由于反应后氯元素为﹣1价,故0.1mol氯气转移0.2mol电子即0.2NA个,故B错误;
C、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氢离子的个数不能计算,故C错误;
D、KHSO4晶体由1个钾离子和1个硫酸氢根构成,故0.1molKHSO4晶体中含0.1mol阳离子即0.1NA个,故D错误.
故选A.
16.(17分)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1)写出上表中元素⑩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 。
(2)在元素③与①形成的水果催熟剂气体化合物中,元素③的杂化方式为: 。
(3)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a.与元素④所形成的单质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的化学式 、 (各一种)。
b.元素④的气态氢化物X的水溶液在微电子工业中,可作刻蚀剂H2O2的清除剂,所发生反应的产物不污染环境,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测定①与⑥形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实验测得的值一般高于理论值的主要原因是: 。
(5)元素⑨和铁元素均可形成+2价氧化物,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铯的相同,
a、比较离子半径大小:Cl—_______Cs+(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b、元素⑨和铁的+2价离子半径分别为69 pm和78 pm,则比较两种氧化物的熔点较高的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元素⑩所形成的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为fcc(面心立方),晶胞边长为361pm。又知⑩单质的密度为9.00g·cm-3,原子量为63.6,请回答下列问题:
a、晶体中该原子的配位数为 ,一个晶胞中包含的原子数目为 。
b、⑩单质的晶胞的体积是 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计算)。
【答案】(1)3d104s1(1分)
(2)sp2 (1分)
(3)a、CO(1分)、C22-或CN或NO+或O22+ (1分)
b、2NH3+3H2O2=N2 +6H2O (1分)
(4)HF分子之间因形成氢键而形成(HF)n缔合分子(1分),实际测得的为HF和(HF)n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平均值,比HF的分子量大(1分)。(本问 共2分)
(5)a、大于(1分)
b、NiO(1分),两种氧化物中的阴阳离子的电荷(绝对值)均相等,Ni2+的半径小则NiO的阴阳离子核间距小于FeO的阴阳离子核间距(1分),可知NiO的晶格能较大(1分),熔点高。(本问共2分)
(7)a、12(1分)4(1分)
b、4.70×10—23(1分,有效数字不对不得分)
NA = 4×63.6 /(9.00×4.70×10—23) = 6.01×1023mol-1(3分,列式1分,得数1分、有效数字不对不得分,单位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元素⑩为Cu,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为:3d104s1
(2)元素③与①形成的水果催熟剂气体化合物是乙烯,C元素形成了两个碳氢单键和一个碳碳双键,所以碳元素的杂化方式为sp2
(3)a.元素④所形成的单质是N2,与N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CO,离子有:C22-或CN-或NO+或O22+
b. 元素④的气态氢化物X是NH3,与H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2和H2O,配平可得化学方程式:2NH3+3H2O2=N2 +6H2O
(4)①与⑥形成化合物为HF,HF分子之间容易形成氢键,形成(HF)n缔合分子,造成实际测量的相对分子质量高于理论值。
(5)a、Cl ̄离子半径为0.181nm,Cs+离子半径0.167nm,所以Cl ̄半径大于Cs+半径
b、FeO与NiO都属于离子晶体,熔点的高低由晶格能的大小决定,晶格能与离子所带电荷的大小成正比,与阴阳离子间距成反比,两种氧化物中的阴阳离子的电荷(绝对值)均相等,Ni2+的半径小则NiO的阴阳离子核间距小于FeO的阴阳离子核间距,可知NiO的晶格能较大,熔点高。
(7)a、面心立方晶胞的配位数为12;面心立方晶胞原子位于8个顶点和6个面心,根据均摊法可求出一个晶胞含有原子数:8×1/8+6×1/2=4。
b、晶胞边长为361pm,即3.61×10-8cm,所以晶胞的体积=(3.61×10-8cm)3=4.70×10—23 cm3;一个晶胞含有4个Cu原子,以一个晶胞为研究对象,密度=4M/NA÷V,所以NA = 4×63.6 /(9.00×4.70×10—23) = 6.01×1023mol-1
考点: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电子排布式、杂化方式、化学方程式、氢键、离子半径和熔点比较、晶胞的计算。
17.下图是煤化工产业链的一部分,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已知该产业链中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它所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已知在一定温度下,在同一平衡体系中各反应及平衡常数如下:
则K1、K2、K3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
(2)煤化工通常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已知等体积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反应器时,发生如下反应:, 该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
该反应的逆反应方向是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若在500℃时进行,设起始时CO和H2O的起始浓度均为0.020mol/L,在该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
(3)甲醇是一种新型的汽车动力燃料,可通过CO和H2化合制备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
A. 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B.
C. 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D.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CO的同时生成2n mol H2
(4)甲醇-空气燃料电池(DMFC)是一种高效能、轻污 染电动汽车的车载电池,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该燃料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5) 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 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现将CaCl2溶液与的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则生成沉淀时原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_______。
【答案】(11分)(1)C(s)+H2O(g)CO(g)+H2(g)(1分); K3=K1?K2(1分);
(2)吸热(2分); 75% (2分) ; (3)A、C(2分);
(4)CH3OH-6e- +H2O=CO2+6H+ (1分)。
(5)5.6×10—5mo1/L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平衡常数表达式分析得,所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s)+H2O(g)CO(g)+H2(g)。在同一平衡体系中,由化学方程式分析得,K3=K1?K2。
(2)由表中信息得,温度越大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增大,故反应为吸热反应。由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75%
(3)B项:正、逆反应速率之比不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相等,故错;
D项:同为逆反应速率,故错。
故选AC。
(4)由化学方程式得,CH3OH是负极,故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 +H2O=CO2+6H+。
(5)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得,生成沉淀时原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5.6×10—5mo1/L。
考点:煤的综合利用 化学平衡 燃料电池 溶解平衡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煤的综合利用、化学平衡、燃料电池和溶解平衡的综合知识,题目难度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在FeSO4溶液中加入(NH4)2SO4固体可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NH4)2SO4·FeSO4·6H2O] (式量为392),该晶体比一般亚铁盐稳定,不易被氧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1)为洗涤(NH4)2SO4·FeSO4·6H2O粗产品,下列方法中最合适的是 .
A.用冷水洗
B.先用冷水洗,后用无水乙醇洗
C.用30%的乙醇溶液洗
D.用90%的乙醇溶液洗
(2)为了测定产品的纯度,称取a g产品溶于水,配制成500mL溶液,用浓度为c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每次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25.00mL,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消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mL
25.52
25.02
24.98
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的该产品纯度为 (用字母ac表)。上表中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数据明显大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 (填符号)。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C.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
D.该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有部分变质,浓度降低
【答案】(1)D;
(2)MnO4- +5Fe2+ + 8H+ =Mn 2+ + 5Fe3+ + 4H2O;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锥形瓶内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浅紫色,且30s不变色;×100%;BC
【解析】
试题分析:(1)因为硫酸亚铁铵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应该用乙醇洗涤,减少硫酸亚铁铵的溶解,同时利用乙醇和水互溶,从而达到洗涤的要求,故选D,故答案为:D;
(2)利用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Fe2+的强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2+被氧化成Fe3+↑1,Mn由+7价→+2↓5,最小公倍数5,根据原子个数、电荷守恒,即MnO4-+5Fe2++8H+=Mn2++5Fe3++4H2O,向溶液中滴加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显紫红色,因此滴定到终点:最后一滴滴入,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30s不变色,因为第一次与第二次、第三次相差较大,忽略不计,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为ml=25mL,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得出:n[(NH4)2SO4?FeSO4?6H2O]=5n(KMnO4)=25×10-3×c×5mol,则500mL溶液中含有n[(NH4)2SO4?FeSO4?6H2O]=25×10-3×c×5×500/25mol=2.5cmol,所以质量分数=2.5c××100%=×100%,A、俯视读数,造成所读的数偏小,故A错误;B、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所消耗的液体体积增加,故B正确;C、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增加,则消耗高锰酸钾的体积增加,故C正确;D、三次使用的高锰酸钾都是一样的,消耗的高锰酸钾体积应是相同的,故D错误;故选BC,故答案为:MnO4-+5Fe2++8H+=Mn2++5Fe3++4H2O;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锥形瓶内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浅紫色,且30s不变色;×100%;BC。
考点:考查了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滴定实验的注意问题和计算的相关知识。
19.(15 分)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制取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
已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
②ClO2气体只能保持在稀释状态下以防止爆炸性分解,且需现合成现用。
③ClO2气体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
(1)在无隔膜电解槽中持续电解一段时间后,生成氢气和NaClO3,请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
(2)反应生成ClO2气体需要X酸酸化的原因为: 。X酸为 。
(3)吸收塔内的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为:
(4)吸收塔内ClO2随着还原剂的不同和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可被还原为ClO2—或Cl—。ClO2被S2—还原为ClO2—、Cl—的转化率与溶液pH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请写出pH≤2时ClO2与S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第二步向NaClO3溶液中通SO2的同时通入空气的原因为: 。
(6)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操作步骤为
、 、 。
【答案】(15 分)
(1) Cl—+6e—+6OH—==ClO3—+3H2O(2分)
(2) ClO2只能在酸性环境中存在。(2分) 硫酸。(2分)
(3)防止H2O2分解(2分)
(4) 2ClO2+5S2—+ 8H+ ==2Cl—+5S↓+4H2O (2分)
(5)稀释ClO2气体,防止爆炸。(2分)
(6)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阳极上物质得到电子,故电极方程式为Cl—+6e—+6OH—==ClO3—+3H2O。
(2)ClO2气体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即ClO2气体只能在酸性环境中存在,酸为硫酸。
(3)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为防止H2O2分解。
(4)根据图中所示,pH≤2时,ClO2转化为Cl—,故离子方程式为2ClO2+5S2—+ 8H+ ==2Cl—+5S↓+4H2O。
(5)ClO2气体只能保持在稀释状态下以防止爆炸性分解,故通SO2的同时通入空气的原因为稀释ClO2气体,防止爆炸。
(6)晶体的析出一般步骤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注意条件的控制。
考点:化学实验 电解原理 晶体析出操作
点评:本题是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考查,要求学生熟悉所实验的内容及原理,能够考查同学们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2分)以炼铅厂铅锌烟灰(主要成分为ZnO,还含有少量Fe2+、Mn2+及微量其他重金属离子)为原料生产氯化锌的工艺流程如下:
(1)“酸浸”时一般控制温度为30 ℃,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
(2)“氧化”时需控制溶液的pH为5。写出KMnO4氧化Fe2+为Fe3+的离子方程式 。实际生产中高锰酸钾用量远多于理论用量的原因是 。
(3)物质A的化学式是 。
(4)写出流程中省略的操作步骤: ,若操作不当则会产生杂质Zn(OH)Cl,欲降低产品中该杂质的含量,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答案】(12分)
(1)减少氯化氢的挥发
(2)MnO4- + 3Fe2+ + 4H+ = 3Fe3+ + MnO2↓+ 2H2O;部分高锰酸钾氧化氯离子而消耗
(3)Zn
(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冰水洗涤,低温烘干;控制蒸发时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者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答出一点即可) (每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因为盐酸中的氯化氢易挥发,“酸浸”时一般控制温度为30 ℃。
(2)根据流程图,KMnO4氧化Fe2+为Fe3+的同时本身被还原为MnO2。由于在酸浸时用的是盐酸,盐酸中的氯离子也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使得实际生产中高锰酸钾用量远多于理论用量。
(3)根据生产的目的和不引入新的杂质考虑,加入的物质A应该是锌。
(4)根据流程图,省略的操作是从氯化锌溶液中获得氯化锌晶体,结合氯化锌易溶于水,氯化锌晶体受热易分解,因此操作步骤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冰水洗涤,低温烘干;若操作不当锌离子水解会生成杂质Zn(OH)Cl,降低产品中该杂质的含量,要尽可能抑制锌离子的水解,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控制蒸发时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者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等。
考点:考查了工艺流程题的相关知识。
21.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2SO2(g)+O2 (g) 2SO3(g)。现取3 L SO2和6 L O2混合,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的体积减小10%。
求:(1)SO2的转化率。
(2)平衡混合气体中SO3的体积分数。
【答案】(1)60% (2)22.2%
【解析】(1)2SO2 + O22SO3 ΔV
2 1 2 1
ΔV(SO2) 0.9 L
ΔV(SO2)=1.8 L
α(SO2)=×100%=60%
(2)w(SO2)=×100%=22.2%
22.某有机物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其质量比为6:1:8。该有机物蒸气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乙烷的2倍,试求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式。根据下列条件写出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该有机物常温下能跟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②该有机物能产生银镜;
③该有机物既能产生银镜,又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答案】①CH3COOH ②HCOOCH3 ③HO—CH2CHO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8,所以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之比为,因此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H2O。由于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是相应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所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2=60,因此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2H4O2,而机物常温下能跟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说明其含有羧基,能产生银镜,说明其含有醛基,既能产生银镜,又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说明其含有醛基和羟基,所以①为CH3COOH,②为HCOOCH3,③为HO—CH2CHO。
考点:有机物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的确定,该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本题难度适中。
23.(14分)可降解塑料PCL的结构可表示为。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
(2)D的结构简式是 。
(3)M的分子结构中无支链。M生成D的反应类型是 。
(4)E是D的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官能团。E的结构简式是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K没有顺反异构
b.M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聚合反应
c.PCL的结构中含有酯基
(6)H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7)M的氧化产物己二酸是合成尼龙的原料之一。用B做原料可制得己二酸,请结合相关信息完成
其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 。
已知: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
【答案】(1)羟基(2分) (2)(2分) (3)酯化反应(取代反应)(2分)
(4) (2分) (5)b c (2分)
(6)BrCH2CH=CHCH2CH2COOH+2NaOHHOCH2CH=CHCH2CH2COONa+NaBr+H2O(2分)
(7)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苯酚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则B是环己醇。B发生催化氧化生成环己酮。环己酮发生已知信息①的反应生成D,则D的结构简式为。D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PCL。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的结构简式是。
(3)M的分子结构中无支链,M在浓硫酸的作用下脱去1分子水生成D,M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CH2CH2CH2COOH,因此生成D的反应类型是酯化反应。
(4)E是D的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即含有酯基。又因为E是六元环,则E的结构简式是。
(5)E水解生成F,则F的结构简式为HOCH(CH3)CH2CH2CH2COOH。F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反应生成G,G能发生已知信息②的反应,这说明G是烯烃,则G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2CH2COOH。G与NBS反应生成H,则H的结构简式为BrCH2CH=CHCH2CH2COOH。H水解并酸化后生成K,则K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CHCH2CH2COOH。K与氢气反应加成反应生成M,则M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CH2CH2CH2COOH。M发生分子内的酯化反应生成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K有顺反异构,a错误;b.M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羧基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聚合反应,b正确;c.PCL的结构中含有酯基,c正确,答案选bc。
(6)H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rCH2CH=CHCH2CH2COOH+2NaOHHOCH2CH=CHCH2CH2COONa+NaBr+H2O。
(7)根据有关信息可知利用环己醇合成己二酸的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考点:考查有机物合成与推断、官能团、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判断及方程式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