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1.“钴酞菁(分子直径1.3×10–9m)”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钴酞菁”分子恢复了磁性。下列关于“钴酞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C.分子直径比Na+小
D.“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散系中,微粒直径1~100nm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小于1nm的分散系是溶液,大于100nm的分散系是浊液,1nm=10-9m,则钴酞菁分子直径1.3×10-9m,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A、C错误,B正确,D、胶体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可以提纯胶体,错误。
考点:考查胶体。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 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 mol 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 mol 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Q1 + Q2 >Q3 B.Q1 + Q2 <2Q3 C.Q1 + Q2 <Q3 D.Q1 + Q2 >2Q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的差值,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放热,则Q1 + Q2—2Q3<0,答案选B。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计算
3.下列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数值和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故A正确;反应速率和反应是放热或吸热无关,反应速率大小和反应物的性质以及外界条件有关,故B错误;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故C正确;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分析,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故D正确。
考点:化学反应与能量
4.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 3-甲基-1,3-丁二烯
B. 2-羟基丁烷
C.CH3CH(C2H5)CH2CH2CH3 2-乙基戊烷
D.CH3CH(NH2)CH2COOH 3-氨基丁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应该是2-甲基-1,3-丁二烯,A错误;B、应该是2-丁醇,B错误;C、应该是3-甲基己烷,C错误。D、名称正确,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有机物命名
5.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中子数相同 B.它们是相同的原子
C.它们的性质相似 D.它们是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中子数分别为0,1,2。错误。B选项它们是不同的原子,错误。C选项物理性质不相试,错误。D选项正确。
考点:核素的定义
6.下列物质中,不能导电,但是电解质的是 ( )
A.铜丝 B.MgCl2固体 C.NaCl溶液 D.乙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铜丝是单质不是电解质,MgCl2固体是电解质且不导电,NaCl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乙醇是非电解质。所以答案选B。
考点:电解质和导电性
点评: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或水溶液中才导电。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
B. 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是22.4L/mol
C. 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
D. 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A、B错误,C正确;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D错误。
考点: 气体摩尔体积
点评: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注意其中的关键词:标准状况、1mol、任何气体、约是22.4L。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
3ClO—+Fe(OH)3= FeO42—+3Cl—+H2O+4H+
B.用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Na2O2+ H2O=2Na++2OH-+ O2↑
C.向Fe(N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 3Fe2++NO-3+4H+-=3Fe3++NO↑+2H2O
D.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HCO-3+Ba2++OH-=BaCO3↓+H2O
【答案】D
【解析】略
9.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NH4ClO4N2↑+4H2O+Cl2↑+2O2↑,反应放热,下列对此反应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讲,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作氧化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依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可知,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A正确;B.推动飞船飞行的主要因素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故B正确;C.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推进航天器升空说明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动能,故C正确;D.反应中N、O元素被氧化,Cl元素被还原,NH4ClO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D错误。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周期元素从C到F,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B.第三周期元素从Na到Cl,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
D.LiOH、NaOH、KOH的碱性逐渐减弱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同周期,随原子序数的增大,非金属性增强,则第二周期元素从C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A错误;B、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第三周期元素从Na到Cl,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错误;C、非金属性F>Cl>Br>I,则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逐渐减弱,C正确;D、金属性K>Na>Li,则LiOH、NaOH、KOH的碱性依次逐渐增强,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11.赤铜矿的成分是Cu2O,辉铜矿的成分是Cu2S,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热有以下反应:Cu2S + 2Cu2O 6Cu + SO2↑;对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的氧化剂只有Cu2O
B.Cu2S在反应中只作还原剂
C.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Cu2S 和Cu2O中的铜元素化合价都降低,Cu2S 和Cu2O都是氧化剂,故A错误;Cu2S在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硫元素化合价升高,Cu2S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B错误;Cu是化合价降低的产物,所以铜是还原产物,故C错误;铜是还原产物、二氧化硫是氧化产物,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
B.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Al3+ 刚好沉淀完全:2Al3+ + 3SO42- + 3Ba2+ + 6OH-? = 3BaSO4↓ + 2Al(OH)3↓
C.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
D.稀硫酸中加入铁粉:2Fe+6H+=2Fe3++3H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应用化学式表示,错误;B、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Al3+ 刚好沉淀完全:2Al3+ + 3SO42- + 3Ba2+ + 6OH-? = 3BaSO4↓ + 2Al(OH)3↓,正确;C、漏掉了氢氧根与铵离子生成一水合氨的反应,错误;D、稀硫酸中加入铁粉应为:Fe+2H+=Fe2++H2↑,错误。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3.归纳法是髙中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之一,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化学反应原理》后作出了如下的归纳总结:(均在常温下)
①pH=1的强酸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离子浓度都降低。
②pH=2的盐酸和pH=l的盐酸,C(H+)之比为2 :1
③pH相等的三种溶液:a.CH3COONa b.NaHCO3 c.NaOH,其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由小到大顺序为:c、b、a
④反应2A (s)+B (g)=2C (g)+D (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一定大于0;
⑤已知醋酸电离平衡常数为Ka,醋酸根水解常数为Kb,水的离子积为Kw,则三者关系为:Ka?Kb=Kw
⑥若反应A(g)=2 B (g) 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a kJ·mol-1,逆反应的活化能 为EbkJ·mol-1,则△H=(Ea-Eb)kJ·mol-1
上述归纳正确的是
A.全部 B.③④⑤⑥ C.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由水电离的OH-的浓度增大,错误;②、pH=2的盐酸和pH=l的盐酸,C(H+)之比为10-2:10-1=1:10,错误;③pH相等的三种溶液:a.CH3COONa b.NaHCO3 c.NaOH,C(OH-)相同,NaOH完全电离,其溶质物质的量最小,NaHCO3水解程度大于CH3COONa,所以它的物质的量小于CH3COONa,正确;④反应2A (s)+B (g)=2C (g)+D (g)不能自发进行,△H-T△S>0,△S>0,△H >0,正确;⑤Ka?Kb=Kw。正确;⑥△H=(Ea-Eb)kJ·mol-1,正确
考点:考查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化学反应方向焓变计算
14.CuI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它可以由反应2Cu2++4I-=2CuI↓+I2而得到。如图所示装置中,a、b都是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在KI淀粉溶液中阳极周围变蓝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b极变红,则在Cu极上:Cu-2e-=Cu2+,Cu2+显蓝色
B.若a极变红,则在Pt电极上:2I--2e-=I2,淀粉遇碘变蓝
C.若a极变红,则在Cu电极上:开始Cu+I--e-=CuI,一段时间后2I--2e-=I2,淀粉遇碘变蓝
D.若b极变红,则在Pt电极上:4OH--4e-=2H2O+O2↑,O2将I-氧化为I2,淀粉遇碘变蓝
【答案】C
【解析】顺序
试题分析:A.若b极变红,则该极上是氢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所有b为阴极,a为阳极,Y为电源的负极,X为正极,Cu电极是阴极,该极上发生氢离子氢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析出氢气,故A错误;B.若a极变红,则该极上是氢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所有a为阴极,b为阳极,Y为电源的正极,X为负极,则Pt电极为阴极,该极上是氢离子氢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析出氢气,故B错误;C.电解NaCl溶液(滴入酚酞),阴极附近变红,若a极变红,则X为电源的负极,Y为正极,故Cu电极为阳极,则Cu-2e-=Cu2+或Cu→Cu2++2e-,2Cu2++4I-=2CuI↓+I2,碘遇淀粉变蓝;若b极变红,则X为正极,Pt电极为阳极,则2I--2e-=I2或2I-→I2+2e-,碘遇淀粉变蓝,故C正确;D.若b极变红,则该极上是氢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所有b为阴极,a为阳极,Y为电源的负极,X为正极,则Pt电极为阳极,该极上是碘离子发生失电子生成碘单质的氧化反应,淀粉遇碘变蓝,故D错误。
考点: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
15.强酸性溶液X中可能含有中的若干种,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溶液X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产物如下: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X中肯定存在
B.气体F经催化氧化可直接生成气体D
C.沉淀C-定是BaSO4、沉淀G一定是Fe(OH)3、沉淀I一定是Al(OH)3。
D.X中不能确定的离子是Al3+、Na+、K+和Cl-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强酸性溶液中碳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不能存在,X溶液中加入过来硝酸钡溶液生成沉淀C是硫酸钡,说明有硫酸根离子存在,硝酸被还原生成气体A为一氧化氮,说明有还原剂亚铁离子存在,溶液B中阿计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沉淀G为氢氧化铁,生成的气体F为氨气,说明有铵根离子,溶液H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沉淀I,由于前面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引入了大量的钡离子,所以沉淀I中一定有碳酸钡,又由于前面不能确定溶液X中是否存在铝离子,所以这里不能确定沉淀I中有氢氧化铝,溶液J的焰色反应为黄色,说明溶液J中有钠离子,但由于前面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引入了较多的钠离子,因此不能确定溶液X中是否存在钠离子,因为焰色黄色能掩盖紫色焰色,所以不能确定溶液X中是否有钾离子,另外,上述实验过程还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有氯离子。A、X中肯定存在亚铁离子 ,铵根离子、硫酸根离子,钠离子和铝离子不能确定,错误,不选A;B、F是氨气,D是二氧化氮,根据反应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氨气能被氧化成二氧化氮不是二氧化氮,错误,不选B;C、沉淀I一定含有碳酸钡,又由于前面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铝离子,所以这里不能确定是否有氢氧化铝,错误,不选C;D、通过以上分析,不能确定原来溶液中是否有钠离子,正确,选D。
考点:常见阳离子的检验,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16.柴杉醇是一种新型抗癌药,其分子式C47H51NO14,它是由如下的A酸和B醇生成的一种酯。
B.R—OH(R是一个含C、H、O的基团)?
(1)A可在无机酸的催化下水解,其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A水解所得的氨基酸不是天然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因为 。
(3)写出R-OH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6H5-COOH 。⑵氨基不在α位 。(3)C31H38O11?。
【解析】
17.(10分)从H+、K+、Cu2+、Cl-、SO42-中选取适当的离子组成符合下列情况的电解质,进行电解(阳离子只能使用一次)。
(1)以碳棒为电极进行电解,电解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水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两极都有气体生成,气体体积相同,则该电解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电解的阴极反应_________,电解的阳极反应_____________,电解的总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以铂丝为电极进行电解,水的物质的量减少,电解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两极都有气体生成,气体体积比为2:1,则该电解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惰性电解,电解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水的物质的量也减少,pH下降,则电解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电解的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分(每空1分,最后一空2分) (1)HCl ;2H++2e-=H2↑ ;2Cl--2e-=Cl2↑;
2HClH2↑+Cl2↑
(2)K2SO4 ;4H++4e-=2H2↑ ;4OH--4e-=2H2O+O2↑。
(3)CuSO4 2CuSO4+2H2O2Cu+O2↑+2H2SO4。
【解析】
试题分析:(1)以碳棒为电极进行电解,电解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水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两极都有气体生成,气体体积相同,则该电解质的化学式为HCl,电解的阴极反应2H++2e-=H2↑,电解的阳极反应是2Cl--2e-=Cl2↑,电解的总方程式是2HClH2↑+Cl2↑。(2)以铂丝为电极进行电解,水的物质的量减少,电解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两极都有气体生成,气体体积比为2:1,则该电解质为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其化学式为K2SO4,阴极H+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4H++4e-=2H2↑,OH-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还原,阳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3)惰性电解,电解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水的物质的量也减少,pH下降,则电解质为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化学式为CuSO4,电解的总方程式为2CuSO4+2H2O2Cu+O2↑+2H2SO4。
考点:考查电解质溶液及电极反应式、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
18.某学生为了探究钠与CO2的反应,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已知PdCl2能被CO还原得到黑色的Pd)
(1)请将上图各装置连接完整(填写装置中字母):c接f, 接 , 接 , 接 。
(2)若用稀盐酸与CaCO3反应制备CO2,在加稀盐酸时,发现CaCO3与稀盐酸不能接触,而稀盐酸又不够了,为使反应能顺利进行,可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 。
A.H2SO4溶液 B.CCl4 C.苯 D.稀硝酸
(3)检查装置气密性并装好药品后,点燃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让CO2充满整个装置,当观察到 时再点燃酒精灯。
(4)若反应过程中CO2足量,探究钠与CO2充分反应后,生成的固体物质的可能的情况,某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① 生成的固体物质为Na2CO3
② 生成的固体物质为Na2CO3和C的混合物
③ 生成的固体物质为Na2CO3和Na2O的混合物
④ 生成的固体物质为Na2O和C的混合物
你认为正确的是 (填序号)。
假如反应过程中有下列两种情况,分别写出两种情况下钠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装置⑤PdCl2溶液中观察到有黑色沉淀,装置①中固体成分只有一种,且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Ⅱ.装置①中钠的质量为0.46g,充分反应后,将装置①中的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产生224mL(标准状况)CO2气体,且溶液中还有固体残留: 。
【答案】(1)g 接 d , e 接 a(或b) , b(或a) 接 h
(2)B D(错选不给分,漏选给1分)
(3)装置⑤中澄清石灰水开始变浑浊
(4)①②
Ⅰ.
Ⅱ.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先需要准备二氧化碳,选用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为②,为了便于控制反应,选用的药品是块状碳酸钙,所以只能选用稀盐酸,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氢气,需要经过装置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杂质氯化氢,然后干燥二氧化碳,选用装置③浓硫酸,干燥后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①与金属钠反应,反应后的气体利用装置⑤检验,所以正确的连接顺序为:c-f-g-d-e-a/b-b/a-h。
(2)、A、稀硫酸会与碳酸钙生成硫酸钙附着在碳酸钙表面阻止进一步反应,所以稀硫酸不可以;B、CCl4与稀盐酸互不相溶且密度比稀盐酸大,会稀盐酸液面上升,所以CCl4可以;C、苯与稀盐酸互不相溶但是密度小会在上层,所以苯不可以;D、稀硝酸可以与碳酸钙反应制取CO2,所以稀硝酸可以;答案选BD。
(3)、反应开始前,需要排尽装置中空气,以免空气中O2、CO2、H2O干扰实验,等到装置⑤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装置中空气已经排净了,所以装置⑤中澄清石灰水开始变浑浊再点燃酒精灯。
(4)、因为CO2是足量的,所以加热下与CO2反应的物质不能存在,Na2O与CO2反应,故不能存在,所以答案为① ②; Ⅰ.⑤PdCl2溶液中观察到有黑色沉淀说明有CO生成,装置①中固体成分只有一种,且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是Na2CO3,所以方程式为:
Ⅱ、钠的质量为0.46g,n=0.46/23=0.02mol,①中的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产生224mL(标准状况)CO2气体,nco2=0.224/22.4=0.01mol,所以生成的Na2CO3物质的量也为0.01mol 根据钠原子守恒说明,钠反应
完了,所以剩余固体就是C,所以反应方程式为: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9.(15分)亚硝酸钠(NaNO2)在纤维纺织品的染色和漂白、照相、生产橡胶、制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也常用于鱼类、肉类等食品的染色和防腐。但因其有毒,所以在食品行业用量有严格限制。现用下图所示仪器(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的成分。
已知:①NO+NO2+2OH-===2NO2-+H2O
②气体液化的温度:NO2为21 ℃,NO为-152 ℃
(1)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右连接)为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目的是_________。
(3)在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硫酸后,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①确认A中产生的气体含有NO,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②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向D中通入过量O2,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装置C,对实验结论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得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分) (1)E D B (3分,各一分)
(2)防止可能产生的NO被氧化成NO2,造成对A中反应产物检验的干扰(2分)
(3)①装置D中通入氧气后出现红棕色气体(2分) ②冷凝,使NO2完全液化(2分)
(4)4NO2+O2+4NaOH===4NaNO3+2H2O (2分) 水蒸气会与NO2反应产生NO,造成对NO的来源认识不清 (2分)
(5)2NaNO2+H2SO4===Na2SO4+NO2↑+NO↑+H2O(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在仪器A中制取气体,然后在装置C中用浓硫酸对气体进行干燥处理;然后把气体通过E冰水浴,检验NO2的产生,再把气体通过D装置,检验是否产生NO气体,由于NO、NO2都是大气污染物,为了防止大气污染,最后把气体通过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所以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右连接)为A、C 、E D B。(2)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可能产生的NO被氧化成NO2,造成对A中反应产物检验的干扰。(3)①确认A中产生的气体含有NO,依据的现象是装置D中通入氧气后出现红棕色气体,反应是:2NO+O2=2NO2,②装置E的作用是冷凝,使NO2完全液化,防止影响NO的检验。(4)如果向D中通入过量O2,则从该装置逸出的气体为NO2,则在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2+O2+4NaOH===4NaNO3+2H2O。如果没有装置C,水蒸气会与NO2反应产生NO,造成对NO的来源认识不清。(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得出装置A中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NO2,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NO2+H2SO4===Na2SO4+NO2↑+NO↑+H2O。
考点:考查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的产物的成分的知识。
20.(15分)下面是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I.课本介绍了乙醇氧化的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 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物的气味,并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
(1)小赵同学用化学方法替代“闻生成物的气味”来说明生成物的出现,该化学方法中所另加的试剂及出现的主要现象是 (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2)小赵同学在探究“闻生成物的气味”的替代方法时,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足量的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三种猜想:
①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② ;
③由于醛基具有还原性,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为探究哪种猜想正确,小李同学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用pH试纸检测溴水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溶液中Br— 的物质的量。
(3)方案一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理由是 。
(4)小李同学认为: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mol,若测得反应后n(Br— )= mol,则说明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5)小吴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①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5配制KBrO3—KBr溶液,加合适的适量的酸,完全反应并稀至1L,生成0.5molBr2。
②取上述溶液10mL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之褪色,然后将所得溶液稀释为100mL,准确量取其中10mL。
③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淡黄色固体0.188g。
试通过计算判断:溴与乙醛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小刘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得知,乙醛在氧化铜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氧化成乙酸。依据此原理设计实验并在试管C中收集到少量乙酸溶液(如图所示:试管A中装有40%的乙醛水溶液、氧化铜粉末;试管C中装有适量蒸馏水;烧杯B中装有某液体)。已知在60℃~80℃时用双连打气球鼓入空气即可发生乙醛的氧化反应,连续鼓入十几次反应基本完全。有关物质的沸点见下表:
物质
乙醛
乙酸
甘油
乙二醇
水
沸点
20.8℃
117.9℃
290℃
197.2℃
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内在60℃~80℃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 。
(2)如图所示在实验的不同阶段,需要调整温度计在试管A内的位置,在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 ;目的是 ;当试管A内的主要反应完成后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 ,目的是 。
(3)烧杯B内盛装的液体可以是 (写出一种即可,在题给物质中找)。
【答案】(15分)
I.(1)银氨溶液,出现银镜(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
(2)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
(3)否;不论是发生取代反应还是发生氧化反应,溶液的酸性均增强
(4)a ;
(5)CH3CHO+Br2+H2O → CH3COOH+2HBr
Ⅱ.(1)
(2)试管A的反应液中;测量反应溶液的温度;略低于试管A的支管口处;测量馏分的温度
(3)乙二醇或甘油
【解析】
试题分析:I.(1)①乙醇催化氧化后的产物是乙醛,验证乙醛的存在需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②对应现象是出现银镜或有红色沉淀出现,故填:银氨溶液,出现银镜(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
(2)②因为乙醛分子中有碳氧双键,猜想可能发生加成反应 ;
(3)因为乙醛与溴发生取代反应后的产物中有溴化氢生成,使溶液显酸性;乙醛被溴氧化后生成乙酸,溶液也显酸性,所以用pH试纸检测溴水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不能判断出具体的反应原理,故填:否;不论是发生取代反应还是发生氧化反应,溶液的酸性均增强;
(4)若溴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说明发生加成反应,若为2amol,则说明发生氧化反应,若为amol则发生取代反应,故填:a
(5)生成的淡黄色沉淀应该是溴化银,物质的量==0.001mol,反应前溶液中单质溴的物质的量=0.5mol××=0.0005mol,其中溴原子的物质的量=0.0005mol×2=0.001mol,恰好等于生成的溴化银的物质的量,这说明单质溴与乙醛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HO+Br2+H2O→CH3COOH+2HBr,故填:CH3CHO+Br2+H2O→CH3COOH+2HBr;
Ⅱ.(1)根据C中收集到的是乙酸可知,乙醛被氧化直接生成乙酸,方程式为,故填:
。
(2)开始阶段,乙醛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需要测量反应液的温度,即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试管A的反应液中。当反应结束之后,需要将乙酸蒸出,测量的是蒸汽的温度,因此需要将水银球放在试管A的支管口处,故填:试管A的反应液中;测量反应溶液的温度;略低于试管A的支管口处;测量馏分的温度。
(3)B的作用是使试管A内的反应液均匀受热发生反应,使生成的乙酸变成蒸气进入试管C。由于乙酸的沸点是117.9℃,所以B中的液体的沸点必须大于117.9℃,所以可选择甘油或乙二醇,故填:甘油或乙二醇。
考点:考查了化学实验的探究、乙醇、乙醛的性质等相关知识。
21.将镁粉和碳酸镁的混合物置于氧气中灼烧,直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经测定,灼烧后所得固体质量与原混合物质量相同,求原混合物中镁粉和碳酸镁的质量比。
【答案】11∶14
【解析】整个题目全用文字叙述,没有一个可供直接利用的具体数据。仔细审视题意,抓住关键词语,将“灼烧后所得固体质量与原混合物质量相同”转化为(化隐含为显露)“Mg吸收的O2质量等于MgCO3分解放出的CO2质量”,即可由2Mg→O2和MgCO3→CO2,导出44Mg→16MgCO3。这一关系式表明,在原混合物中镁粉与碳酸镁的质量比是44×24∶16×84=11∶14。
22.A、B、C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周期短周期元素,已知A元素的单质既可与盐酸反应,又可与NaOH溶液反应,且均产生氢气;B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C元素的单质溶于水具有漂白性。
①A元素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②B、C两种元素所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③写出A、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①Al P2O5 ②HCl ③Al(OH)3+3H+=Al3++3H2O
【解析】
试题分析:A元素的单质既可与盐酸反应,又可与NaOH溶液反应,且均产生氢气,则A为Al元素;B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则B为P元素,C元素的单质溶于水具有漂白性,则C为Cl元素;
①铝元素的元素符号是Al,磷元素的最高价是+5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P2O5;
②PH3、HCl因氯的非金属性比磷强,则HCl比PH3最稳定;
③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Al(OH)3,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ClO4是最强含氧酸,二者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元素推断、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23.顺丁橡胶、制备醇酸树脂的原料M以及杀菌剂N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i.
ⅱ.RCH=CHR′ RCHO+R′CHO (R、R′代表烃基或氢)
(1)CH2=CH-CH=CH2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反应Ⅰ的反应类型是(选填字母)___________
a、加聚反应 b、缩聚反应
(3)顺式聚合物P的结构式是(选填字母)___________
(4)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①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1mol B完全转化成M所消耗H2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5)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6)A的某些同分异构体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也能生成B和C,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答案】
(1)1,3-丁二烯;
(2)a;
(3)b;
(4)①2CH2=CH-CH=CH2;②6;
(5);
(6)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转化关系知,1,3-丁二烯发生聚合反应I得到顺式聚合物P为聚顺1,3-丁二烯,则P的结构简式为,由信息i知,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II生成A,A的结构简式为,A发生反应生成B和C,B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M,则B的结构简式为,C和二氯苯酚发生反应生成N,C为醛,根据N中碳原子个数知,一个C分子和两个二氯苯酚分子发生反应生成N,N的结构简式为,则C的结构简式为HCHO。
(1)CH2=CH-CH=CH2的名称是1,3-丁二烯,故答案为:1,3-丁二烯;
(2)通过以上分析知,反应Ⅰ的反应类型是加聚反应,故选a;
(3)通过以上分析知,顺式聚合物P的结构式是,故选b;
(4)①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1,3-丁二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4,则A的结构简式为,则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2CH2=CH-CH=CH2,故答案为:2CH2=CH-CH=CH2;
②B的结构简式为,1mol B完全转化成M所消耗H2的物质的量是3mol,则氢气的质量是6g,故答案为:6;
(5)C是甲醛,甲醛和二氯苯酚反应生成N,所以反应Ⅲ是C和二氯苯酚反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
;
(6)根据以上分析知,B是、C是HCHO,A的某些同分异构体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也能生成B和C,符合条件A的同分异构体有,故答案为:。
【考点定位】考查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推断,根据1,3-丁二烯为突破口结合题给信息、M和N的结构简式确定发生的反应,注意理解题给信息中有机物的断键和成键物质,难点是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的判断。本题题干给出了较多的信息,学生需要将题目给信息与已有知识进行重组并综合运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需要学生具备准确、快速获取新信息的能力和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采用正推和逆推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分析有机合成路线,可推出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然后分析官能团推断各步反应及反应类型。难点是同分异构体判断,注意题给条件,结合官能团的性质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