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成武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成武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7-13 23:1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成武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1.关于4 ℃时在100 mL水中溶解了22.4 L HCl气体(标准状况下测得)形成的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 L-1
B.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解
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
D.所得溶液的体积为22.5 L
【答案】B
【解析】考查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有关计算。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是1.0mol,溶剂是100ml,但由于不能确定溶液的密度,因此无法确定溶液的体积,所以不能计算溶液的浓度,答案选B。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都会产生热量
B.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服装
C.煤井中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燃烧都是放热过程;所以燃烧都会产生热量,正确;B.化纤类衣物容易产生静电从而产生电火花而使可燃物发生火灾;正确;C.在煤井中存在大量瓦斯气体,浓度太高容易遇火爆炸,所以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D.可燃物即使达到着火点,如果没有足够的空气,也难以燃烧,错误。选项是D。
考点:考查与燃烧有关的知识及处理方法的知识。
3.某铁的氧化物,用7mol·L—1的盐酸100mL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再通入0.56L标准状况下的氯气时,刚好使溶液中的Fe2+完全转化为Fe3+。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A.FeO B.Fe2O3 C.Fe4O5 D.Fe5O7
【答案】D
【解析】
4.下列选项中所涉及的两个量一定相等的是
A.6.2 g Na2O和7.8 g Na2O2中所含的离子数
B.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溶解与阴极析出的铜的质量
C.11.2 L N2与14 g CO气体所含有的原子数
D.20 g重水(D2O)与17 g NH3所含有的电子数
【答案】AD
【解析】
正确答案:AD
A.正确,6.2 g Na2O和7.8 g Na2O2中所含的离子数均为0.3mol,Na2O2 中O22―是原子团;
B.不正确,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溶解与阴极析出的铜的质量不相等地,阳极溶解的不一定是铜,还有更活泼的金属;
C.不正确,11.2 L N2不是标准状况;
D.正确,20 g重水(D2O)与17 g NH3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摩。
5.分类是生活、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碳酸氢钙都属于可溶性的碳酸盐
B.盐酸、硫酸、硝酸、醋酸都属于含氧酸
C.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钾、NH3·H2O都属于一元碱
D.H2、N2、O2、Cl2都属于非金属单质
【答案】D
【解析】
A.不正确,碳酸钙不属于可溶性的碳酸盐; B.不正确,盐酸不属于含氧酸; C.不正确,氢氧化钡属于二元碱; D.正确。选D。
6.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Na+、Cl-、SO42-、Fe3+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3-、Cl-
C. c(H+)=10-12 mol·L-1的溶液:K+、Ba2+、Cl- 、Br-
D.碳酸氢钠溶液:K+、SO42-、Cl-、H+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为碱性溶液,在碱性溶液中Fe3+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Fe2+与NO3-、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c(H+)=10-12 mol·L-1的溶液为酸性活碱性溶液,四种离子在酸性活碱性条件下均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正确;D、H+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离子的大量共存问题
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5℃时,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
C.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l.5NA
D.12g金刚石含共价键的个数是2 mol
【答案】C
【解析】
8.关于浓度均为0.1 mol/L的三种溶液:①CH3COOH、②NaOH、③CH3COONa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CH3COO-):③>①
B.水电离出的c(OH-):②>①
C.①和②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c(OH)=c(H+)+ c(CH3COOH)
D.①和③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c(Na+)>c(CH3COO-)>c(H+)>c(OH-)
【答案】BD
【解析】
9.反应A+BC的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k·c(A)·c(B),v为反应速率,k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当c(A)=c(B)=1 mol/L时,反应速率在数值上等于速率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增大时,v增大,k也增大 B.c(B)增大时,v增大,k值不变
C.升高温度时,v增大,k值不变 D.升高温度时,v值不变,k增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k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A、C错误。D升高温度时,k增大,v增大.
考点:考查了我们对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的理解的相关知识。
10.下列物质能与乙酸反应的是
A.镁 B.氧化铜 C.苛性钠 D.小苏打
【答案】ABCD
【解析】镁是活泼金属,活泼金属大都能与非氧化性酸(盐酸,乙酸等)发生反应放出氢气。而氧化铜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通性中也有谈到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苛性钠为中学学的强碱之一,可与乙酸发生中和反应。小苏打化学名称为碳酸氢钠,可与乙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或者从水解的角度来理解,小苏打水溶液呈碱性,可与乙酸直接反应。
11.甲溶液的 pH = 4,乙溶液的pH = 5,甲溶液与乙溶液的c(H+)之比为
A.10:1 B.1:10 C.2:1 D.1: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甲溶液的 pH = 4,c(H+)=10-4mol/L,,乙溶液的pH = 5 ,c(H+)=10-5mol/L,故选A。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和c(H+)的关系。
12.如图所示是17世纪炼金家们画的带有浓厚神秘色彩的两种同族元素的元系符号。已知X
位于周期表前四周期,Y比X多1个电子层,X、Y都是生产半导体的材料,X的氢化物XH3有剧毒。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X>Y
C.X的氢化物具有强还原性
D.Y与碘同周期,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高碘酸(HIO4)强
【答案】D
【解析】X的氢化物为XH3,说明X处于V A族,XH3有剧毒。说明不是NH3,其具有强还原性,C正确。Y比X多1个电子层,则原子半径Y>X。X的非金属性强于Y,B正确。Y与碘同周期,则Y的非金属性比碘的弱,则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HIO4的弱。
1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氯水中有平衡:Cl2+H2OHCl+HCl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CO(g)+NO2(g) CO2(g)+NO(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C.升高温度能够促进水的电离
D.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加入过量的空气
【答案】B
【解析】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平衡将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上移动;
A正确,当加入AgNO3溶液后,能与HCL反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错,该反应为等体积反应,改变压强不影响平衡的移动;C正确,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D正确,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将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
14.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I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I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I与I 互为同位素 B. I的质子数为53
C. 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D. 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I中,131表示的是I的相对原子质量,53表示的是I的质子数,所以其种子数为78。同位素指的是质子数相同而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的一类元素,所以I与I 互为同位素,故A的叙述正确;I的质子数为53,故B的叙述正确; 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故C的叙述错误,为本题的正确选项; 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故D的叙述正确。
考点:同位素,原子结构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位素,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该考点是高考常考的考点,本题比较容易。
15.一定量的镁、铝合金,用足量的盐酸溶解后,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然后滤出沉淀物,加热灼烧,得白色粉末,干燥后称量,这些粉末与原合金的质量相等,则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
A.20% B.40% C.58.6% D.6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镁铝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盐酸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沉淀为氢氧化镁,则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白色粉末为氧化镁,氧化镁质量等于合金的质量,利用组成可知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合金中铝的质量,则合金中Al的质量分数等于氧化镁中氧的质量分数=×100%=40%,故选B。
考点:考查了铝的性质、化学计算的相关知识。
1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主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1

2




3





(1)在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⑥~⑩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均填元素符号)
(2)表中元素⑩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元素⑨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填“强”或“弱”)
(3)⑧号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它与⑥号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分)
(4)下列结构图中,大黑点(●)代表原子序数从1到10的元素的原子实(原子实是原子除去最外层电子后剩余的部分),小黑点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代表共价键。
根据各图表示的结构特点,写出各分子的化学式:
A: ,B: ,C: ,D 。(各1分)
【答案】(1)Na,Cl;(2)强;
(2)Al(OH)3,Al(OH)3+OH-===AlO2-+2H2O(3分)
(3)CH4,CO2,CO(NH2)2,BF3。
【解析】
试题分析:(1)在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在左下角,是Na,⑥~⑩是同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越来越小,故最小的是Cl;
(2)因Cl的非金属性比S强,故氢化物HCl的热稳定性比H2S强;
(3)⑧号元素A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Al(OH)3,它与⑥号元素N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4)图中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是小黑点数+共价键数,由此可以提出:A是CH4,B是CO2,C是CO(NH2)2,D是BF3。
考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物质推断性质。
17.(12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和难溶物的溶液平衡均属于化学平衡。
I、已知H2A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H2AH++HA-,HA-H++A2-。
⑴NaHA溶液的pH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Na2A溶液的pH。
⑵某温度下,若向0.1 mol/L的NaHA溶液中逐滴滴加0.1 mol/L K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此时该混合溶液中下列关系中,一定正确的是 。
a.c(H+)·c(OH-)=1×10―14 b.c(Na+)+c(K+)=c(HA-)+2c(A2-)
c.c(Na+)>c(K+) d.c(Na+)+c(K+)=0.05 mol/L
⑶已知常温下H2A的钙盐(CaA)饱和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CaA(s)Ca2+(aq)+A2-(aq) △H>0。
①降低温度时,Ksp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滴加少量浓盐酸,c(Ca2+)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II、含有Cr2O72-的废水毒性较大,某工厂废水中含5.00×10-3 mol·L-1的Cr2O72-。为使废水能达标排放,作如下处理:
(1)该废水中加入绿矾(FeSO4·7H2O)和H+,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欲使10L该废水中的Cr2O72-完全转化为Cr3+,理论上需要加入 g FeSO4·7H2O。
(3)若处理后的废水中残留的c(Fe3+)=2×10-13mol·L-1,则残留的Cr3+的浓度为 。(已知:Ksp[Fe(OH)3]=4.0×10-38 Ksp[Cr(OH)3]=6.0×10-31)
【答案】I⑴小于(2分)⑵bc(2分)⑶①减小(1分)②增大 (1分)
II(1)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2分)
⑵83.4g(2分) ⑶3×10-6mol·L-1(2分)
【解析】I、(1)由“越弱越水解”可知,酸性H2A>HA-,则NaHA溶液的碱性弱于Na2A溶液
(2)温度不确定,所以c(H+)·c(OH-)不一定为1×10―14;
由电荷守恒可知中,c(H+)+c(Na+)+c(K+)=c(HA-)+2c(A2-)+c(OH-),由于溶液呈中性,则c(H+)=c(OH-),c(Na+)+c(K+)=c(HA-)+2c(A2-)
若两溶液的体积相同,则是最终溶液为Na2A,呈碱性,所以KOH溶液的体积相对小,等浓度的情况下,必然c(Na+)>c(K+),c(Na+)+c(K+)也不可能等于0.05 mol/L
⑶CaA(s)Ca2+(aq)+A2-(aq) △H>0,降低温度,平衡左移,Ksp减小;滴加少量浓盐酸,A2-被消耗,平衡右移,c(Ca2+)增大。
II、(2)由Cr2O72- ~ 6FeFeSO4·7H2O,可求得需要FeSO4·7H2O为:10×5.00×10-3 ×6×278=83.4g
(3)Ksp[Fe(OH)3]=4.0×10-38=c(Fe3+)×c(OH—)3=2×10-13×c(OH—)3
可知:c(OH—)3=2×10-25
则:c(Cr3+)=Ksp[Cr(OH)3]/c(OH—)3=6.0×10-31/2×10-25=3×10-6mol·L-1
18.(14分)紫菜与海带类似,是一种富含生物碘的海洋植物。商品紫菜轻薄松脆、比海带更易被焙烧成灰实验室里从紫菜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图:
(1)实验室焙烧紫菜,需要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填序号)。
a.试管 b.烧杯 c.坩埚 d.泥三角 e.铁三脚架 f.酒精灯
(2)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________,③__________。
(3)提取碘的过程中,可选择的有机试剂是 ( )
A.酒精 B.苯 C.乙酸 D.食盐水
选择该试剂的理由是 。
(4)为使紫菜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物品,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须经过蒸馏,观察下面实验装置图改正其中的错误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加热,最后晶态碘在 里聚集。
【答案】(1)cdef (2)①过滤 ③萃取(分液)
(3)B 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苯与水互不相溶。
(4)分液漏斗 普通漏斗
(5)①垫石棉网 ②温度计水银球应在支管口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应下口进上口出
(6)蒸馏烧瓶
【解析】
试题分析:(1)焙烧紫菜时用坩埚盛放紫菜,用带铁圈的铁架台放置泥三角,泥三角上放置坩埚,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所以焙烧紫菜时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坩埚、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泥三角,选:cdef;(2)实验室从紫菜中提取碘:紫菜焙烧成灰,浸泡溶解得到紫菜灰悬浊液,含有碘离子,加入酸和氧化剂,足量的稀硫酸和双氧水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通过操作①过滤,得到不溶的残渣,滤液为碘单质溶液,利用有机溶剂萃取出碘单质,再通过蒸馏提取出碘单质.所以实验操作名称:①过滤,③萃取(分液)。(3)利用有机溶剂萃取出碘单质,萃取剂的选取标准是: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溶质和萃取剂不反应,萃取剂和原来溶剂不能互溶,题干中提供的四中物质,乙醇、乙酸、食盐水和水能互溶,不能做萃取剂,苯符合萃取剂的选取标准,所以可以用苯作萃取剂,提取碘的过程中,可选择的有机试剂是B,选择该试剂的理由是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苯与水互不相溶;(4)综上分析可知,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 普通漏斗(5)分离互溶的两种液体用蒸馏,通过蒸馏提取出碘单质对照蒸馏装置,图中缺少石棉网,因蒸馏烧瓶底面积较大,受热不均匀,图中缺少石棉网;为测各馏分的温度需使用温度计,且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正中央,冷凝管中冷却水应下口进上口出;(6)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加热,有机溶剂首先挥发,最后晶态碘在蒸馏烧瓶里聚集。
考点:考查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19.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泥三角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
A.烧杯 B.表面皿 C.坩埚 D.酒精灯 E.圆底烧瓶
(2)请写出步骤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步骤⑥是从含碘的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还需经过蒸馏,指出并改正下列实验装置中的错误之处(至少两处)。


(4)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其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毫升碘水和15毫升苯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将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①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 → → →A→G→ →E→F
②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
③能选用苯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
【答案】(1)C D(2分) (2)2I—+Cl2=I2+2Cl_(2分)
(3)①温度计水银球位置没有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正确做法应将温度计水银球的上限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的下限对齐。
②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错误。正确做法应是上进下出
③烧杯不能直接加热。正确做法应该垫上石棉网(任写两处,共4分)
(4)① C → B → D →A→G→ H →E→F(2分)
②与大气相通,使液体顺利流下(2分)
③苯与水互不相溶且不反应;I2在苯中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苯与碘互不反应。(2分,漏写一点给扣1分,错写或漏写两点以上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灼烧是在高温下进行的,因此选用坩埚来作反应的容器。除了坩埚,还得选用酒精灯。 (2)步骤④是用氯气将溶液中的碘离子置换成碘单质:2I—+Cl2=I2+2Cl-(2分)
(3)①若像装置中这样插入液体中,测的是反应液的温度,温度计水银球位置没有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正确做法应将温度计水银球的上限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的下限对齐。。
②为保证冷凝效果,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错误。正确做法应是上进下出,。
③为防止炸裂烧杯,烧杯不能直接加热。正确做法应该垫上石棉网,。
(4)① C → B → D →A→G→ H →E→F(2分)
②与大气相通,使液体顺利流下(2分)
③苯与水互不相溶且不反应;I2在苯中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苯与碘互不反应
考点: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有关知识。
20.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Fe3+和SO之间发生怎样的反应,请你一起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实验。
(1)提出猜想:
甲同学认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发生了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
(2)实验验证:
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来探究反应的可能性。
①为了检验所用Na2SO3是否变质,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5 mL FeCl3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溶液至过量,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褐色(无气泡产生,也无沉淀生成)。
③将②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再加入B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另一份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
(3)得出结论:
①根据丙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③中溶液变成血红色的有关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探究:
①丁同学在FeCl3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形式上看,Na2CO3和Na2SO3相似,但是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到,两者的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现象差别很大,其可能的原因除水解能力较小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分)(1) 2Fe3++SO32-+H2O=2Fe2++SO42-+2H+(2分)
(2) ①BaCl2溶液、稀盐酸(1分)
(3) ①Fe3+与SO32-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2分)
② Fe(OH)3(胶体)+3SCN-=Fe(SCN)3+3OH-(2分)
(4) ①2Fe3++3 CO32-+3H2O=2Fe(OH)3↓+3CO2↑(2分)
②SO32-有较强的还原性,而CO32-还原性很弱(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铁离子检验氧化性,能把 SO32-氧化生成S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SO32-+H2O=2Fe2++SO42-+2H+.
(2)①如果亚硫酸钠变质,则被氧化生成硫酸钠,所以可以通过检验硫酸钠来检验亚硫酸钠是否变质,即为了检验所用Na2SO3是否变质,应选用的试剂是BaCl2溶液、稀盐酸。
(3)其中一份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再加入B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这说明有硫酸钠生成;另一份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这说明溶液中还有铁离子,所以Fe3+与SO32-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
(4)①在FeCl3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且产生无色气体,这说明反应中有氢氧化铁和CO2生成,即二者发生的是水解相互促进的反应,所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3 CO32-+3H2O=2Fe(OH)3↓+3CO2↑。
②由于SO32-有较强的还原性,而CO32-还原性很弱,所以铁离子能和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与CO32-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考查铁离子和亚硫酸钠反应实验原理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有化学实验即科学探究之说法。纵观近几年高考,主要以考察探究性实验和物质制备实验为主。这些探究性和制备性实验的试题,综合性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紧密,有的还提供一些新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细致的审题,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重组,全面细致的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1.现有一种铝和镁的混合物样品.某学生分别取0.9g此样品进行四次反应,并收集标准状况的氢气.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固体质量
加入某浓度盐酸的体积/mL
加入某浓度NaOH的体积/mL
收集到气体体积/mL
1
0.9
20.0

1008
2
0.9
30.0

1008
3
0.9

20.0
672
4
0.9

30.0
672
(1)请写出固体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请计算固体中铝、镁的物质的量.
【答案】(1)2Al+2NaOH+2H2O=2NaAlO2+3H2↑;(2)0.02mol铝、0.015mol镁.
【解析】(1)Al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2)根据实验3、4生成氢气的体积相等可知,氢氧化钠溶液是过量的,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3mol,根据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合金中含有铝的物质的量为:0.03mol×=0.02mol,质量为:27g/mol×0.02mol=0.54g,
则0.90g合金中镁的质量为:0.90g﹣0.54g=0.36g,
物质的量为:=0.015mol,
答:每份样品中含有0.02mol铝、0.015mol镁.
【点评】本题考查了混合物反应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根据实验3、4判断氢氧化钠溶液过量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22.有机物PAS-Na是一种治疗肺结核药物的有效成分,有机物G是一种食用香料,以甲苯为原料合成这两种物质的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A的反应类型是 。
(2)肉桂酸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试剂a的结构简式为 。
(3)写出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
(4)质谱图显示试剂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分子中不含甲基,且为链状结构,写出肉桂酸与试剂b 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 。
(5)当试剂d过量时,可以选用的试剂d是 (填字母序号)。
a.NaHCO3 b.NaOH c.Na2CO3
(6)与肉桂酸官能团相同的同分异体有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5个吸收峰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
【答案】(1)取代反应(或硝化反应) (2)羧基 ;
(3)
(4)
(5)a (6)4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反应条件可知生成A是甲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发生的硝化反应,则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2)根据肉桂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根据已知信息①和肉桂酸的结构简式可知试剂a的结构简式为。
(3)根据有机物PAS-Na的结构简式可知A应该是甲基对位上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A生成B是甲基邻位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B生成C则是B中甲基被氧化生成羧基。C发生水解反应生成D,即溴原子被羟基取代。D中的硝基发生还原反应硝基转化为氨基生成E。由于酚羟基也能与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所以F转化为有机物PAS-Na应该利用碳酸氢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

(4)质谱图显示试剂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分子中不含甲基,且为链状结构,则根据反应条件可知该反应应该是酯化反应。根据产物的分子式可判断试剂b是丙烯醇,则肉桂酸与试剂b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

(5)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当试剂d过量时,可以选用的试剂d是碳酸氢钠,答案选a。
(6)与肉桂酸官能团相同的同分异体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如果苯环上含有两个取代基,则是乙烯基和羧基,有邻间对三种,如果含有一个取代基,则应该是,因此共计有4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5个吸收峰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或。
考点:考查有机物推断与合成、官能团、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判断以及方程式书写等
23.(9分)甲、乙、丙均为化合物,其中甲为淡黄色的固体,乙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液体,丙为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它们有如下图的转化关系,已知D为黄绿色气体,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物质为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1mol乙和足量甲反应可生成______________mol B物质;1mol丙和足量甲反应可生成____________mol B物质。
(3)D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其褪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与溶液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2O2 (2)0.5 0.5(3)溶于水生成HClO,HClO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而使布条褪色。(4)CO2+2NaClO+H2O=Na2CO3+2HClO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根据题给信息确定甲为过氧化钠,乙为水,丙为二氧化碳,且A为NaOH、B为氧气、C为碳酸钠,D为氯气,结合框图容易确定其他物质的种类。
考点:氯水的化学性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