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第1课时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教案 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3 第1课时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教案 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21 16:3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测量: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物理观念:
1.能够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4.知道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阻间的关系。
5.能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进行综合计算。
科学思维:
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
科学探究:
1.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让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对操作、结论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重点:①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②串、并联电路中欧姆定律的应用。
难点:①自行设计科学、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②串、并联电路中电阻规律的理解;③由电路图分清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对应关系,再正确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进行规范计算,注意“等效替代法”的应用。
第1课时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多媒体课件、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
一、情景导入
目前为止,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电学物理量,分别怎样来测量呢?(学生回答: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
那么电阻要怎么测量呢?有没有电阻表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如何测量电阻。
复习:(1)欧姆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导入语:由I=可得R=,如果我们能够测出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我们就可以利用公式R=得到它的电阻大小了。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测量电阻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设问1: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
设问2:分别可以用什么仪器来测出这些物理量?
设问3:只测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科学吗?如何能多测几组数据呢?
(1)实验目的:测量待测电阻的阻值。
(2)实验原理:R=。
(3)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4)电路图:(如图所示)
(1)写出实验步骤及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2)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并进行测量。
(3)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记录表中。
(4)根据测得的数据,利用欧姆定律算出电阻值。
(5)多测几组数据,看得出的电阻值是否相同。
利用公式R=计算电阻,最后求出电阻的平均值得出结果。
欧姆表
伏安法测电阻比较麻烦,实际生活中常用能直接读出电阻值的欧姆表来粗测电阻。
欧姆表是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制成的,它的原理如图所示。G是内阻为Rg、满偏电流为Ig的电流表;R是可变电阻,也叫调零电阻;电池的电压为E,内阻为r。
当红、黑表笔相接时(如图甲所示),调节R的阻值,使=Ig,则指针指到满刻度,表明红、黑表笔间的电阻为零。当红、黑表笔不接触时(如图乙所示),电路中没有电流,指针不偏转,即电流表指零点,表明表笔间的电阻是无限大。当红、黑表笔间接入某一电阻Rx时(如图丙所示),则通过电流表的电流I=。Rx改变,I随之改变,每一个Rx值都有一个对应的电流值I。如果在刻度盘上直接标出与I对应的电阻值Rx,用红、黑表笔分别接触待测电阻的两端,就可以从表盘上直接读出它的阻值。
  
用欧姆表测电阻很方便,但是电池用久了,它的电压和内阻都要变化,那时欧姆表指示的电阻值,误差就相当大了。所以欧姆表只能用来粗略地测量电阻。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同学们根据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这一实验,画出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并连接实物图,设计出表格进行实验。
实验次数 电压/V 电流/A 电阻/Ω
1
2
3
  
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交流讨论,计算并分析出小灯泡阻值的大小,并与定值电阻的阻值相对比,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在使用过程中,灯丝的电阻是变化的,当灯丝的温度升高时,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而增大。因此,在测量过程中,不能用求平均值的方法来求取小灯泡的阻值,这是没有意义的。
第三节 测量: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第1课时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本节课我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分析、归纳,突出“做中学”,在体验中去发现、去认识、去领悟、去分析,从而得到结论。这既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为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创造了条件,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搭建了舞台。整节课大致是按照我预计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但也有个别的学生较粗心,开关闭合之前没把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阻值最大处,导致灯泡烧坏了几个,只有一组学生把电流表短接,幸好我发现及时,才没烧坏电流表。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分析:喜爱这堂课的学生多了,原因是教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机会多;课堂比较轻松,具有挑战性;但也有同学反映部分同学没有积极性,玩了一节课,什么也没学到;同组的同学太霸道没有别人动手的机会;也有的同学依赖性强,自己不愿动手。我会引以为戒,在以后的授课中避免这方面的不足,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进一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