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1.两份铝片,第一份与足量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同温同压下放出相同体积的气体,则两份铝片的质量之比为(
)
A.1:1
B.2:3
C.3:2
D.1:6
【答案】A
【解析】铝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
与烧碱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由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关系式都为2Al~3H2,
同温同压下放出相同体积的气体,
需要铝的物质的量相等,质量相等,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铝与酸、碱反应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2.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主要反应为:2Br-+Cl2===2Cl-+Br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溴离子具有氧化性
B.氯气是还原剂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单质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方程式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得到1个电子,所以氯气是氧化剂。溴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事情1个电子,则溴离子被氧化,具有还原性,AB不正确。C不正确,该反应是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则选项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该题以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为载体,侧重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含义以及有关判断的熟悉了解程度,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S2 、SO42 、AlO2 、Na+
B.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K+、H+、I
、NO3-
C.pH=3的溶液中:Al3+、K+、SO42 、HCO3
D.由水电离出的[OH ]=1×10mol/L的溶液中:Fe2+、NH4+、ClO 、Cl
【答案】A
【解析】
4.纯水在20℃和80℃时的pH
A.前者大
B.后者大
C.相等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温度越高,水的电离程度越大,c(H+)增大,pH减小。选A。
考点:水的电离平衡、pH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而本身是非电解质的是
A.氨气
B.氮气
C.氢氧化钠
D.硫酸钡
【答案】A
【解析】略
6.下列反应中符合H+
+
OH—=
H2O离子反应的是
A.
稀硫酸与稀氨水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
C.
浓硝酸与氢氧化钡溶液
D.盐酸与氢氧化铁胶体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稀氨水的主要成分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不能拆开,故错;B项:还有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故错;D项:氢氧化铁是不溶物,不能拆开,故错。故选C。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离子反应的实质是能代表一类反应,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B.只有水就能区别苯、酒精、四氯化碳这三种无色液体
C.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D.埋在潮湿土壤里的铁管比埋在干燥土壤里的铁管更难被腐蚀
【答案】BC
【解析】A.由于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甲苯可以看作甲烷中1个H被苯基取代,所以甲苯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A错误;
B.水与苯混合分层后有机层在上层,四氯化碳与水混合后有机层在下层,乙醇与水混合不分层,现象不同,可鉴别,故B正确;
C.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断键要吸热,生成物成键要放热,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故C正确;
D.铁管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形成原电池,加快铁的腐蚀,与电化学腐蚀有关,故D错误.
8.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固体变黑膨胀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将一块Al箔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Al箔熔融而不滴落
Al与氧气不反应
C
将一小块Na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有铜单质析出
Na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
D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粉末变红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脱水生成碳变黑,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固体膨胀,表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A正确;B、将一块Al箔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现象是Al箔熔融而不滴落,是因为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了高熔点的氧化铝,,B错误;C、将Na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钠会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不会有铜生成,C错误;D、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说明铁在高温下和水反应,D错误。答案选A。
考点:实验方案的评价
9.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nnp2n-1,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A.第二周期,ⅢA族
B.
第七周期,ⅡA族
C.第五周期,ⅡA族
D.第二周期,VA族
【答案】D
【解析】略
10.某溶液中含有0.2mol/L
NH4+、0.25mol/L
Fe2+、0.4mol/L
Cl-及一定量的SO42-,则SO42-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mol/L
B.0.3mol/L
C.0.5mol/L
D.0.15mol/L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溶液呈电中性,故溶液中c(NH4+)+2c(Fe2+)=c(Cl-)+2c(SO42-),
即:0.2mol/L+2×0.25mol/L=0.4mol/L+2c(SO42-),
解得c(SO42-)=0.15mol/L,选项D符合题意。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11.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
mol
该有机物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最多能和4
mol
H2反应
B.该有机物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该有机物遇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或取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1
mol
该有机物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苯环上3mol双键上1mol,共能和4
mol
H2反应,A项正确;B、有双键存在,故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项正确;C、有机物不能电离出氯离子,故不能遇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项错误;D、有机物中有氯原子,且邻位碳上有氢,故能发生水解也能发生消去,D项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有机结构的性质
12.钛合金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金属,具有广泛的用途。金属钛可用下列方法提炼:
①
TiO2+2C+2Cl2TiCl4+2CO;②
TiCl4+2Mg2MgCl2+Ti
对上述两个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碳元素被还原
B.反应②中钛元素被氧化
C.反应①中Cl2是还原剂
D.反应②中TiCl4是氧化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TiO2+2C+2Cl2TiCl4+2CO中C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C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②TiCl4+2Mg2MgCl2+Ti中Ti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0价、Mg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A、反应①中碳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被氧化,故A错误;B、反应②中钛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而被还原,故B错误;C、反应①中Cl2得电子作氧化剂,故C错误;D、反应②中TiCl4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而作氧化剂,故D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13.将绿矾晶体加强热,除生成水蒸气以外,还发生如下反应:
2FeSO4=Fe2O3+SO2↑+SO3↑,如将生成的混合气体通过BaCl2溶液,现象有:(
)
A.一定产生BaSO4沉淀
B.一定产生BaSO3沉淀
C.产生的不全是BaSO4沉淀
D.一定有SO3逸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进而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而在酸性条件下,SO2不会被吸收,所以生成的白色沉淀没有亚硫酸钡,答案选A。
考点:考查三氧化硫、二氧化硫的性质
点评:该题容易错选B或D。这是由于不能理解亚硫酸钡的生成条件,亚硫酸钡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酸中,所以该题中不可能生成亚硫酸钡。所以不但要熟练记住物质的性质,但更重要的是灵活运用。
14.下列化合物的一氯代物的数目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CH3CH2CH2CH2CH2CH3;②(CH3)2CHCH(CH3)2;③(CH3)3CCH2CH3
;④(CH3)3CC(CH3)3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CH3CH2CH2CH2CH2CH3中有3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3种;②(CH3)2CHCH(CH3)2中有2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2种;③(CH3)3CCH2CH3中有3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3种;④(CH3)3CC(CH3
)3
中有1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1种,所以一氯代物同分异构体数为①=③>②>④,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等,难度中等,确定分子的等效H原子是关键,根据分子中等效H原子判断,分子中由几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就有几种异构体.等效氢判断:①分子中同一甲基上连接的氢原子等效;②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③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等效。
15.往含0.2
mol
NaOH和0.1
mol
Ba(OH)2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2气体,当通入气体的体积为6.72
L(标准状况下)时立即停止,则在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数目和通入CO2气体的体积关系正确的图像是(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往含0.2
mol
NaOH和0.1
mol
Ba(OH)2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2气体,首先发生反应:CO2+Ba(OH)
2=
BaCO3↓+H2O,由于n[Ba(OH)2]=0.1mol,所以当通入CO2的物质的量也是0.1mol,该反应完全进行,反应消耗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是2.24L,继续通入CO2气体,会发生反应:CO2+2NaOH=Na2CO3+H2O,由于n(NaOH)=0.2mol,所以反应可消耗CO2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1mol,此时共消耗CO2物质的量是0.2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4.48L,此时溶液为Na2CO3溶液,其物质的量是0.1mol,含有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3mol;然后继续通入CO2气体,发生反应:Na2CO3+H2O+
CO2=
2NaHCO3,由于n(Na2CO3)=0.1mol,当其完全反应时需要消耗CO2物质的量是0.1mol,反应产生的NaHCO3物质的量是0.2mol,电离产生的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4mol,共通入CO2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2mol+0.1mol=0.3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6.72L。故选项C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CO2气体与碱的混合溶液反应的图像法表示的知识。
16.0℃,1.01×105Pa时,分别向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加入30.0mL同浓度的盐酸,
反应容器
甲
乙
丙
加入合金质量(g)
0.510
1.53
3.57
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L)
0.560
0.672
0.672
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气体(L)
0.336
x
y
再加入不同质量的由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粉末,测量放出气体的体积。若在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加入与盐酸同体积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加入与上述实验相同质量的同种合金,测量放出气体的体积,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得出的是_________;
A.合金的组成
B.合金中组分的含量
C.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D.盐酸的密度
能计算出的量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两种金属是下列选项中的某两种,则从甲容器中的两次实验:
①不经计算,肯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符号);
A.40Ca
B.56Fe
C.64Cu
D.24Mg
E.27Al
②通过计算讨论推测合金的成分____________;
(3)根据(2)的推测结果,计算x和y的值分别为多少?
【答案】(1)C
2mol/L
(2)①C
②Mg和Al
(3)x=1.008L,
y=2.016L。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甲中盐酸过量,丙中盐酸不足,则由丙中氢气的量可求出盐酸为0.06mol,进而求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2)由题知:①中合金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量不等,则说明肯定没有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都不反应的金属(即铜)存在;若存在铜,则另一金属与盐酸、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的氢气的量要么相等,要么有一个为0。
②合金中肯定有一种金属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另一种金属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氢气的只有选项中的Ca和Al。
若含有Ca:
则n(Ca)=0.015mol×40g/mol=0.600g>0.510g,所以合金中不含Ca必含Al。则m(Al)=(0.015mol×2×27g/mol)/3=0.27g,另一种金属的质量为0.51g-0.27g=0.24g,其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为:0.560L-0.336L=0.224L,即0.1mol。故该金属失去1mol电子时消耗的质量为12g,即Mg。
(3)由上可知:n(Mg):n(Al)=1:1,
则乙中n(Mg)=n(Al)=0.03mol,
丙中n(Mg)=n(Al)=0.07mol,
而n(NaOH)=n(HCl)=0.06mol,故乙中NaOH足量,丙中NaOH不足。由于Al~NaOH~1.5H2,所以x=0.03mol×1.5×22.4mol/L=1.008L,y=0.06mol×1.5×22.4mol/L=2.016L。
17.钢化玻璃是一类性能良好的玻璃,它可以克服玻璃质脆易碎的缺点。离子交换法是玻璃进行钢化的一种重要方法。将普通的钠钙玻璃在碳酸钾的强化盐(475
℃)中浸泡3.5小时后即可制得。下图是离子交换法的示意图。
(1)普通玻璃是由石英砂、__________和__________高温熔融而成。
(2)普通玻璃表面产生裂纹后非常容易破碎,清除表面裂纹的物质之一是氢氟酸,写出氢氟酸与玻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玻璃进行钢化过程中,离子交换是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在玻璃进行钢化处理时,能否用碳酸氢钾代替碳酸钾,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纯碱 石灰石
(2)4HF+SiO2=SiF4↑+2H2O
(3)化学变化
(4)不能 碳酸氢钾在475
℃时会分解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影响玻璃的质量
【解析】(1)普通玻璃是用石英砂、纯碱和石灰石高温熔融而成的。(2)HF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4HF+SiO2=SiF4↑+2H2O。(3)由图知,这种离子交换中将Na2SiO3转变为K2SiO3,故为化学变化。(4)不能用碳酸氢钾代替碳酸钾,因为在475
℃时碳酸氢钾会分解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影响玻璃的质量。
18.正丁醚(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是一种化工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沸点为142.4℃,密度比水小。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醚(其它装置均略去),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C3CH2CH2CH2OH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H2O
实验过程如下:在容积为100mL的三颈烧瓶中将5mL浓硫酸、14.8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混合均匀,再加热回流一段时间,收集到粗产品,精制得到正丁醚.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粗产品时,液体试剂加入顺序是
.
(2)实验中冷凝水应从
口出去(填“a”或“b”).
(3)为保证反应温度恒定在135℃,装置C中所盛液体必须具有的物理性质为
.
(4)加热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反应混合液会变黑,写出用NaOH溶液吸收有毒尾气的离子方程式
.
(5)得到的正丁醚粗产品依次用8mL
50%的硫酸、10mL水萃取洗涤.该步骤中需要的属于硅酸盐材质的实验仪器是烧杯、玻璃棒、
.该仪器使用前需要
.
(6)将分离出的有机层用无水氯化钙干燥,过滤后再进行
(填操作名称)精制得到正丁醚.
(7)本实验最终得到6.50g正丁醚,则正丁醚的产率是
.
【答案】
(1)先加正丁醇,后加浓硫酸;
(2)a;
(3)该液体沸点大于135℃;
(4)2OH﹣+SO2═SO32﹣+H2O;
(5)分液漏斗;检验是否漏水;
(6)蒸馏;
(7)50.0%
【解析】
试题分析:(1)浓硫酸与其它液体混合时,先加其它液体后加硫酸,防止浓硫酸稀释时放热,引起液体飞溅,所以液体试剂加入顺序是先加正丁醇,后加浓硫酸,故答案为:先加正丁醇,后加浓硫酸;
(2)用冷凝管冷凝时,冷凝水的流向与气体流向相反,则冷凝水从a口进入,故答案为:a;
(3)加热液体能达到的最高温度等于其沸点,则为保证反应温度恒定在135℃,装置C中所盛液体的沸点应该大于135℃,故答案为:该液体沸点大于135℃;
(4)加热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反应混合液会变黑,浓硫酸与丁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浓硫酸被还原生成二氧化硫,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其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OH-+SO2═SO32-+H2O;故答案为:2OH-+SO2═SO32-+H2O;
(5)分离分层的液体用分液漏斗,该步骤中需要的属于硅酸盐材质的实验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分液漏斗;带有玻璃塞的仪器使用前要检漏,则在使用分液漏斗时要先检验是否漏水;故答案为:分液漏斗;检验是否漏水;
(6)将分离出的有机层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正丁醚易挥发,采用蒸馏的方法获得纯净的正丁醚,故答案为:蒸馏;
(7)由2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H2O,
74×2
130
14.8g
mg
则m==13.0g
产率=×100%=×100%=50.0%,故答案为:50.0%
考点:考查了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的相关知识。
19.如图中,A是氯气的发生装置,B、C是净化气体的装置,D中装铁丝网;反应后E的底部有棕色固体聚集;F是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
(1)上述装置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是
处(用字母表示)。
(2)通过B是为了除去
,在B中应加入
;通过C是为了除去
。
(3)写出D、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如果A中产生氯气3.36L(标准状况),请计算:
①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A中的电子转移情况
。
②消耗MnO2的物质的量
。③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
。
【答案】(1)B
(2)HCl
饱和食盐水
水蒸气(水)
(各1分)
(3)2Fe+3Cl22FeCl3
Cl2+2NaOH=NaCl+NaClO+H2O
(各2分)
(4)(各2分)
①标电子转移单线桥
双线桥都可以。
②0.15mol
③0.3mol
【解析】
试题分析:(1)B中进气管和出气管应对调;(2)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水蒸气等杂质,应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后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
3mol和0.15mol
。
考点:考查气体的制备与性质有关问题。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甲同学认为沉淀可能是CuCO3;乙同学认为沉淀可能是Cu(OH)2;丙同学认为沉淀可能是CuCO3和Cu(OH)2的混合物。(查阅资料知:CuCO3和Cu(OH)2均不带结晶水)
Ⅰ.(1)按照甲同学的观点,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2)
在探究沉淀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分离并净化。
Ⅱ.请用下图所示装置,选择必要的试剂,定性探究生成物的成分是何种成分。
(3)B中试剂为
。
(4)能证明生成物中有CuCO3的实验现象是
。
Ⅲ.若CuCO3和Cu(OH)2
两者都有,还可利用下列装置通过实验测定其组成。
(5)各装置连接顺序为
e→f→
→j。(填字母序号)
(6)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实验开始和结束时都要通入足量的空气,请说明结束时通入足量空气的作用是
。
(7)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m克,装置B质量增加了n克,则样品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
CO32-
+Cu2+
=CuCO3(3)无水硫酸铜固体
(4)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混浊(5)f→a→b→d→c→g→h
(6)吸收空气中的H2O
蒸汽和CO2(2分);将装置中滞留的气体赶出,使其充分被吸收
(7)1-
(或者:或者)
【解析】
试题分析:(1)一定浓度的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甲同学认为沉淀可能是CuCO3,理论基础是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则按照甲同学的观点,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32-
+Cu2+
=CuCO3。
(3)装置B用来检验是否有水生成,可用无水硫酸铜检验,若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有水生成,验证沉淀中有氢氧化铜生成,否则沉淀中无氢氧化铜,所以B中试剂为无水硫酸铜固体。
(4)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是否产生二氧化碳,即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即说明含有CuCO3。
(5)仪器的连接顺序应该为反应装置,检验水装置,检验CO2装置,为了防止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对反应的影响,则在反应装置之前,检验二氧化碳装置之后都要有隔绝空气的装置,所以顺序是e→f→a→b→d→c→g→h。
(6)为了防止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对反应的影响,则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H2O
蒸汽和CO2;实验结束后装置中残留的气体不能被吸收,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所以结束时通入足量空气的作用是将装置中滞留的气体赶出,使其充分被吸收。
(7)装置B质量增加的是水的质量,即反应生成了n克水,水的物质的量为n/18,则氢氧化铜的质量m[Cu(OH)2]=98×n/18=49n/9g,
m[CuCO3]=m-(49n/9),则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铜的化合物的性质探究等知识。
21.(7分)把0.4
mol
X气体和0.6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4X(g)+5Y(g)=nZ(g)+6W(g)。2
min时生成0.3
mol
W,此时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5
mol·L-1·min-1。试计算:
(1)前2
min内用X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1·min-1。
(2)计算n值和2
min末时Y的浓度(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答案】(1)0.05
(2)4;0.175
mol·L-1
【解析】
试题分析:
4X(g)+5Y(g)===nZ(g)+6W(g)
起始量/mol
0.4
0.6
0
0
转化量/mol
0.2
0.25
0.05n
0.3
2
min末/mol
0.2
0.35
0.05n
0.3
(1)X的浓度变化量是0.2mol÷2L=0.1mol/L,则前2
min内用X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2min=0.05mol·L-1·min-1。
(2)Δc(Z)=0.05n
mol/2L
=0.025n
mol·L-1
v(Z)=Δc/Δt=0.025n
mol·L-1÷2min
=0.05mol·L-1·min-1
解得n=4
2min末时Y的浓度为=0.35mol/2L=0.175
mol·L-1
考点:考查可逆反应的有关计算
22.有机化合物M是一种治疗心脏病药物的重要中间体,以A为原料的工业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RONa+
R’XROR’+
NaX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化合物M的化学式为
,1mol化合物M完全燃烧消耗
mol氧气。
(2)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
。
(3)写出A、E的结构简式
、
。
(4)与
分子式相同,且能使氯化铁溶液显紫色的同分异构体还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4组峰,且峰的面积比为2∶2∶1∶3的结构简式(写出其中任意两种)是
。
(5)写出由C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C13H16O4
15
(各1分,共2分)
(2)加成反应
(1分)
(3)(2分)(2分)
(4)11
(2分)
或或(每个2分,共4分)
(5)(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由反应①的生成物可知,A为,反应②为醇的氧化反应,B为,由碳链的骨架可知,C为,D为,由M的结构可知,E为;
(1)化合物M的化学式为C13H16O4,1mol化合物M完全燃烧消耗氧气13+16/4-2=15mol;
(2)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①为加成反应;
(3)A的结构简式,E的结构简式;
(4)能使氯化铁溶液显紫色,说明含有酚羟基,同分异构体有、、、、、、、、、、共11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4组峰,且峰的面积比为2∶2∶1∶3的结构简式有或或;
(5)由C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有机推断
23.席夫碱类化合物G在催化、药物、新材料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合成G的一种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①
②1molB经.l.:述反应可生成2mol
C、且C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D属子单取代芳烃,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④核磁共振氢谱显示F苯环上有两种化学环境的氢
回答下列问题:
(1)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_
。
(2)D的化学名称是_
;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
。
(3)G的结构简式为_
。
(4)F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其中核磁共振氢潜为4组峰,且面积比为6:2:
2::1的结构简式是
(有几种写几种)。
(5)由苯及化合物C经如下步骤可合成N-异丙基苯胺;
反应条件1所选用的试剂为
,反应条件2所选用的试剂为___
,I的结构简式为
。
【答案】
(1)(CH3)2CH-CCl(CH3)2+NaOH(CH3)2C=C(CH3)2+NaCl+H2O;消去反应;
(2)乙苯;+HO-NO2
+H2O;
(3);
(4);
(5)浓硝酸、浓硫酸;Fe/稀HCl;。
【解析】
试题分析:A的分子式为C6H13Cl,为己烷的一氯代物,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B,1mol
B发生信息①中氧化反应生成2mol
C,且C不能发生银镜反应,B为对称结构烯烃,且不饱和C原子没有H原子,故B为(CH3)2C=C(CH3)2,C为(CH3)2C=O,逆推可知A为(CH3)2CH-CCl(CH3)2.D属于单取代芳烃,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6,D含有一个苯环,侧链式量=106-77=29,故侧链为-CH2CH3,D为,核磁共振氢谱显示F苯环上有两种化学环境的氢,故D发生乙基对位取代反应生成E为,由F的分子式可知,E中硝基被还有为-NH2,则F为
,C与F发生信息⑤中反应,分子间脱去1分子水形成N=C双键得到G,则G为。
(1)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CH3)2CH-CCl(CH3)2+NaOH(CH3)2C=C(CH3)2+NaCl+H2O,属于消去反应,故答案为:(CH3)2CH-CCl(CH3)2+NaOH(CH3)2C=C(CH3)2+NaCl+H2O;消去反应;
(2)由上述分析可知,D为,化学名称是乙苯,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D为+HO-NO2
+H2O,故答案为:乙苯;+HO-NO2
+H2O;
(3)由上述分析可知,G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4)F为,含有苯环同分异构体中,核磁共振氢谱为4组峰,且面积比为6:2:2:1,说明含有2个-CH3,可以是
,故答案为:
;
(5)由苯与丙酮合成N-异丙基苯胺的路线示意图可知:苯与浓硝酸在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50℃~60℃时发生硝化反应得到H:硝基苯();
H在Fe和稀HCl作用下被还原为I:苯胺();苯胺与丙酮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J:;J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被还原为N-异丙基苯胺:,故答案为:浓硝酸、浓硫酸;Fe/稀HCl;。
考点:考查了有机合成与推断的相关知识。
点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