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莒县实验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莒县实验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7-13 23:2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莒县实验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1.已知HF的电离程度大于等浓度的CH3COOH的电离程度,则在相同条件下,同浓度等体积的NaF、CH3COONa溶液中,离子总数()
A.前者多
B.后者多
C.一样多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NaF和CH3COONa全部电离,Na+数相等。
F-+H2OHF+OH-CH3COO-+H2OCH3COOH+OH-
HF比CH3COOH电离程度大。
对于NaF溶液,离子总数n1=n(Na+)+n1(OH-)+n1(H+)+n(F-)
同理,CH3COONa溶液离子总数n2=n(Na+)+n2(OH-)+n2(H+)+n(CH3COO-)
以NaF为例,n(F-)=n(Na+)-〔n1(OH-)-n1(H+)〕
其中,n1(OH-)-n1(H+)=n(HF)
由此可得:n1=n(Na+)+n(Na+)-〔n1(OH-)-n1(H+)〕+n1(OH-)+n1(H+)
=2n(Na+)+2n1(H+)
同理,n2=2n(Na+)+2n2(H+)
由于两溶液n(Na+)相等,且CH3COONa水解程度大,n2(H+)n1-n2=2n1(H+)-2n2(H+)>0。
即NaF溶液的离子总数多。由此也可以得出一个推论:对于弱酸强碱盐或弱碱强酸盐,水解后溶液中组成盐的离子总数减少,水解程度越大,减少得越多。进一步还可以推出:弱酸弱碱盐水解后组成盐的离子总数将会大大减少。
应选A项。
2.下列有关NaHCO3与Na2CO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别加热两种样品,没有残留物质是NaHCO3
B.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HCO3
C.分别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CO2的速率Na2CO3﹥NaHCO3
D.常温时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碳酸钠稳定,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都有残留物,故错误;B、加入碳酸钠溶液中:Ca2++CO32-=CaCO3↓,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中:Ca2++2OH-+2HCO3-=CaCO3↓+2H2O+CO32-,都有沉淀产生,故错误;C、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2↑+H2O,碳酸钠一段时间后,产生气体,而碳酸氢钠立即产生气体,应是Na2CO3考点:考查Na2CO3、NaHCO3的性质等知识。
3.图中曲线表示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的某些元素的原子序数(按递增顺序连续排列)及其常见最高化合价的关系,其中A点表示的元素是
A.Si
B.Al
C.
N
D.
O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氧元素、氟元素以及稀有气体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中没有正价,所以根据图像可知在横坐标上的三种元素应该是O、F、Ne,则A就是氮元素,答案选C。
考点:考查元素化合价的判断和应用
点评:该题设计新颖,基础性强,注重解题的灵活性。主要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主族元素的化合价判断依据,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4.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A
B.常温常压下,1.06
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
C.通常状况下,1
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的MgCl2溶液中,含Cl-个数为1
NA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22.4L
H2O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A错误;B、由n=计算物质的量为=0.01mol,结合化学式计算离子数为0.02molNa+离子,故B正确;C、不是标准状况,1mol气体体积不一定为22.4L,通常状况下,1mol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不为22.4L,故C错误;D、MgCl2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故D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的相关知识。
5.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向氯化铁溶液中投入铜粉:
Cu+2Fe3+
==
2Fe2+
+
Cu2+
B.碳酸氢铵溶液和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HCO3-+OH-
==
CO32-+H2O
C.少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次氯酸钙溶液:
Ca2++2ClO-+CO2+H2O==2HClO+
CaCO3↓
D.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8H++2NO3-==3Cu2++2NO↑+4H2O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所以正确,不选A;B、碳酸氢铵和足量的氢氧化
钠反应生成氨气和水和碳酸钠,所以选B;C、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次氯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所以正确,不选C;D、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和水,所以正确,不选D。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判断。
6.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标准的碳核素:
C.氯化镁的电子式:
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A错误;B、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标准的碳核素是,B错误;C、氯化镁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正确,C正确;D、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化学用语正误判断
7.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少量H2
B.用图2所示装置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的混合物
C.用图3所示装置验证Na和水反应的热效应
D.用图4所示装置蒸干A1Cl3溶液制备无水AlC1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装置中使用的是长颈漏斗,下端没有浸没在液面一下,产生的氢气溶液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因此不能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少量H2;错误;B.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的混合物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物质,应该使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不是采用蒸馏的方法,错误;C.Na与水反应若为放热反应,会时试管中的空气体积膨胀,空气加热U型管,使U型管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因此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正确;D.A1Cl3是强酸弱碱盐,在加热时会发生水解反应,产生Al(OH)3和HCl,HCl逸出,最后得到Al(OH)3,因此不能用图4所示装置蒸干A1Cl3溶液制备无水AlC13,错误。
考点:考查实验装置及实验目的的完成情况的判断的知识。
8.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为电池的正极
B.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2O4=Li1-xMn2O4+xLi
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放电时,溶液中的Li+从b向a迁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图知,放电时,b电极上Li失电子生成
Li+,所以b是负极,则a是正极,故A正确;B、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xLi-xe-═x
Li+,正极反应式为xLi++Li1-xMn2O4+xe-═LiMn2O4,所以电池反应式为Li1-xMn2O4+xLi=LiMn2O4,因此充电时的反应为:LiMn2O4=Li1-xMn2O4+xLi,故B正确;C、放电时,a极上Li元素化合价都是+1价,化合价不变,故C错误;D、a是正极、b是负极,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溶液中的Li+从b向a迁移,故D正确;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为高频考点,明确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注意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移动方向,为易错点。放电时,Li易失电子作负极,负极反应式为xLi-xe-═x
Li+,正极反应式为xLi++Li1-xMn2O4+xe-═LiMn2O4,得失电子相同时将正负极电极反应式相加即可得到电池反应式,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9.把一定量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1:3
D.2: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把一定量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Fe+2Fe3+=3Fe2+。由于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假设得到Fe2+为1mol,则反应消耗Fe3+的物质的量是2/3mol,所以已经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2/3mol:2mol=1:3。故答案是C。
考点:考查Fe元素的各种价态的化合物的计算的知识。
10.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产物C和D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高于断开反应物A和B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B.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
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是吸热反应,则形成产物C和D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低于断开反应物A和B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A错误;B.反应是副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没有关系,B错误;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产物的总能量,C错误;
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有关判断
11.已知:Ksp(AgCl)=1×10-10,Ksp(AgI)=1×10-16,Ksp(Ag2CrO4)=8.0×10-12
,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AgCl>AgI>Ag2CrO4
B、AgCl>
Ag2CrO4>AgI
C、Ag2CrO4>
AgCl>
>AgI
D、Ag2CrO4>
AgI>
AgCl
【答案】C
【解析】同类型的物质,:Ksp越大溶解度越大,溶液中Ag+浓度越大,:Ksp(AgCl)=1×10-10中溶液中Ag+浓度的数量级为;Ksp(AgI)=1×10-16中溶液中Ag+浓度的数量级为;Ksp(Ag2CrO4)=8.0×10-12中溶液中Ag+浓度的数量级为;所以Ag+浓度大小顺序为Ag2CrO4>
AgCl>
>AgI;
12.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铝的导电性比铜、银更强
B.铝不易与氧气化合
C.铝能溶解于冷的浓硝酸
D.通过铝热反应可冶炼高熔点金属
【答案】D
【解析】铝的导电性不如铜、银,A错。铝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B错。铝遇冷的浓硝酸钝化,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不能溶解,C错。故选D
13.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
+
3Y(g)2Z(g),若X、Y、Z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当达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08mol/L,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c1:c2
=
1:3
(若c1大于0)
B.当4v(X)正=
v(Y)逆时,该反应还在向正反应方向建立平衡
C.c1=0.04
D.0≤c2≤0.4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X、Y的化学计量数为1:3,所以X、Y的浓度变化之比为1:3,平衡时浓度为1:3,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则起始X、Y的起始浓度为(1+1):(3+3)=1:3,故A正确;B.当v(X)正:v(Y)逆=3:2时,反应到达平衡状态,当4v(X)正=v(Y)逆时,v(X)正:v(Y)逆=1:4=3:12,故逆反应速率较大,该反应还在向逆反应方向建立平衡,故B错误;C.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建立平衡,X起始浓度最大,将Z极限法转化为左边,结合X(g)+3Y(g) 2Z(g)可知,X的浓度变化为0.04mol/L,故X的极大值为0.1mol/L+0.04mol/L=0.14mol/L,若反应向逆反应进行建立平衡,X起始浓度最小,将X、Y极限法转化为右边,结合X(g)+3Y(g) 2Z(g)可知,X、Y无剩余,故X的极小值为0,故X的起始浓度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mol L,故C正确;D.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建立平衡,Y起始浓度最大,将Z极限法转化为左边,结合X(g)+3Y(g) 2Z(g)可知,Y的浓度变化为0.08mol/L×=0.12mol/L,故Y的极大值为
0.3mol/L+0.12mol/L=0.42mol/L,若反应向逆反应进行建立平衡,Y起始浓度最小,将X、Y极限法转化为右边,结合X(g)+3Y(g) 2Z(g)可知,X、Y无剩余,故Y的极小值为0,故Y的起始浓度c1的取值范围为0<c2<0.42mol L,故D正确。
14.(2011·湖北省八校联考)25℃时,pH=13的氨水中由水电离出的c(H+)=a,pH=1的盐酸中由水电离出的c(H+)=b,0.2
mol·L-1盐酸与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由水电离出的c(H+)=c,则a、b、c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b=c        
B.a=b=c
C.c>a=b
D.a>c>b
【答案】C
【解析】pH=13的氨水中,c(H+)水=c(H+)=10-13mol·L-1;pH=1的盐酸中,c(H+)水=c(OH-)=10-13
mol·L-1;
0.2
mol·L-1盐酸与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
c(H+)=
mol·L-1=0.05
mol·L-1,pH=2-lg5=1.3,c(H+)水=10-12.7
mol·L-1,所以c>a=b。
15.某化合物的结构式(键线式)及球棍模型如下:
该有机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如下(单位是ppm)。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有8种
B.该有机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键线式中的Et代表的基团为—CH3
D.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9H12O4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该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判断,H原子有7种,错误;B、该物质中不含苯环,所以不是芳香族化合物,错误;C、根据该物质的球棍模型判断Et为乙基,错误;D、根据球棍模型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是C9H12O4,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对有机物的结构判断
16.(12分)如下图所示,A、B、C三个装置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足量的CuCl2溶液。
(1)A、B、C三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属于电解池的是_____________。
(2)A池中Zn是_____________极,Cu极发生__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______
_______。反应过程溶液中c(Cu2+)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B池中C棒是
极,一段时间后的现象为
,电极反应为_____
____。B
池中的总反应为_
__。
(4)C池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能量转化形式是

【答案】只有电解方程式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1)A
B
C(2)负
还原
Cu2++
2e-=Cu
变小
(3)阴极
碳棒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Cu2++
2e-=Cu
CuCl2
Cu+
Cl2↑(2分)
(4)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解析】
试题分析:(1)A中可发生Zn与氯化铜的置换反应,可形成原电池,B、C均有外加电源,所以都是电解池;(2)A中Zn失去电子生成锌离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Zn是负极,则Cu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铜
离子得到电子生成单质Cu,电极反应式Cu2++
2e-=Cu
;所以溶液中的铜离子浓度变小;
(3)B中的碳棒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所以为电解池的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则铜离子在阴极放电生成Cu,所以碳棒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电极反应式是Cu2++
2e-=Cu
;B为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反应,电解的实质是电解溶质,所以化学方程式是
CuCl2
Cu+
Cl2↑;
(4)C池为电解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考点:考查原电池、电解池的判断,反应原理的应用
17.
2013年初,雾霾天气多次肆虐我国中东部地区。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
(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
2NO(g)
+
2CO(g)2CO2(g)
+N2(g)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
应时,c(CO2)随温度(T)、催化剂的表面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此判断:
①该反应的△H
0(填“>”、“<”)。
②在T2温度下,0~2s内的平均
反应速率v(N2)=
______________

③当固体催化剂的质量一定时,增大其表面积可提高
化学反应速率。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在上图中画出
c(CO2)在T1、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④若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该反应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
衡状态的是
____
(填代号)
(2)直接排放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气含氮的氧化物,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例如:
写出CH4
(g)催化还原N2O4(g)生成N2
(g)和H2O
(g)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将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可达到低碳排放的目
的。右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以CO2和H2O为原料制备HCOOH和O2的原理示意图。催化剂b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答案】(1)
①<
②0.025mol·L-1·s-1

④ad
(2)①N2O4(g)+CH4(g)=N2(g)+2H2O(g)+CO2(g)
△H=-810.1kJ/mol
②CO2+2H++2e-=HCOOH
【解析】
试题分析:(1)①由图可知T1>T2,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平衡逆向移动,说明逆向是吸热反应,所以该反应的△H<0;
②在T2温度下,0~2s内二氧化碳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5mol/(L·s),则v(N2)=1/2×0.05mol/(L·s)=
0.025mol·L-1·s-1
③催化剂不影响平衡,所以在T1、S2条件下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比在T1、S1条件下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所以图像如下:

④a、t1时刻氮气的浓度最大,说明此时反应已达最大限度,即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正确;b、化学方程式中二氧化碳与氮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位于反应是否到达判断,二者的比值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错误;c、t1时刻说明二氧化碳与NO的浓度相等,但未达平衡状态,错误;d、t1时刻时NO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已达平衡状态,答案选ad;
(2)①根据盖斯定律可得N2O4(g)+CH4(g)=N2(g)+2H2O(g)+CO2(g)
△H=(-867+56.9)kJ/mol=-810.1kJ/mol;
②由制备HCOOH和O2的原理示意图可知,催化剂b端是正极,二氧化碳通入后与H+结合生成甲酸,电极反应式为CO2+2H++2e-=HCOOH。
考点:考查反应热效应、反应速率、平衡状态的判断,盖斯定律的应用,原电池反应原理的应用
18.(10分)某学习小组用下图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合金含有杂质,且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碱反应).
(1)A中试剂为

(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

(3)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中滴加足量试剂;上述操作的顺序是
;(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

(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测得氢气体积为b
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答案】(10分)
(1)NaOH溶液.
(1分)
(2)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1分)
(3)①④③②(1分);使D和C的液面相平(1分)
(4)2Al+2NaOH+2H2O=2NaAlO2+3H2↑(2分)
(5)(2分)
(6)偏小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而镁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A中为NaOH溶液;(2)镁铝
易形成氧化膜,应用酸除去;(3)由连通器原理,为了使压强相等,应使D和C的液面相平;(4)铝与碱溶液的反应;(5)由生成氢气b
ml知铝的物质的量为bml×10-3/22.4L/mol×=mol,其质量为a-c,铝的摩尔质量为;(6)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铝的质量偏小,质量分数偏小。
考点:金属铝镁的性质
19.(10分)已知草酸晶体()可溶于水,并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完全反应:
现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草酸晶体的结晶水分子数X,步骤如下:
①用分析天平称取草酸晶体1.260g,将其配制成100.00mL待测草酸溶液
②用移液管移取25.00mL待测草酸溶液于锥形瓶中,并加入适量硫酸酸化
③用浓度为0.1000
mol·L-1的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三次结果如下:
第一次滴定
第二次滴定
第三次滴定
待测溶液体积(mL)
25.00
25.00
25.00
标准溶液体积(mL)
9.99
10.01
10.00
已知H2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时,KMnO4标准溶液应该装在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或用品是
(填序号)。
①100mL容量瓶
②烧杯
③滴定管夹
④漏斗
⑤玻璃棒
⑥托盘天平
(3)到达滴定终点的标志是

(4)根据上述数据计算X=

(5)误差分析(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①若滴定开始时仰视滴定管刻度,滴定结束时俯视滴定管刻度,则X值

②若KMnO4标准溶液浓度偏低,则X值

【答案】(1)酸式(1分)
(2)
④⑥
(2分)
(3)最后一滴标准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恰好由无色变成紫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3分)
(4)2(2分)
(5)①偏高(1分)
②偏低(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腐蚀橡皮管,应装在酸式滴定管中;(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容量瓶、烧杯、玻璃棒,滴定过程需要滴定管夹,称量用分析天平,所以不需要的仪器有④⑥;(3)当最后一滴KMnO4溶液滴入时,溶液恰好由无色变成紫红色,且30秒内不褪去,说明滴定到终点;(4)第三次滴定偏差太大,应舍去,利用前两次滴定结果计算所用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为:10.00mL,1.260g草酸晶体所配草酸溶液中所含草酸的物质的量为:4××0.1000mol/L×0.010L=0.010mol,X=×( 90)=2;(5)①滴定开始时仰视滴定管刻度,滴定结束时俯视滴定管刻度,所测标准液体积变小,草酸物质的量变小,质量变小,则水偏多,X值偏高;②高锰酸钾标准液浓度偏低,所用标准液体积偏大,计算出的草酸物质的量偏多,质量偏大,水的质量偏小,X偏低。
考点:考查中和滴定。
20.(6分)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某研究小组采用下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装置II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
(1)装置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2)要从装置II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

(3)装置III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
(填序号)。
【答案】(1)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过滤;(3)d.
【解析】
试题分析:(1)装置Ⅰ是实验室制SO2
,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析出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3)该装置的尾气是SO2
,
选择能与SO2
反应的试剂,稀氨水和NaOH溶液和SO2
反应,但a装置进气管应插入溶液中,a项错误;选d。
考点:考查SO2的制备及性质。
21.(8分)某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标准状况下CO2的体积为4.48
L,H2O的质量为5.4g。
(1)若有机物的质量为3g,此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2)若有机物的质量为4.6g,此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3)若有机物的质量为6.2g,且此有机物lmol能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lmolH2,此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两个羟基不能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4)等物质的量的三种有机物完全燃烧时,消耗O2最多的是
【答案】(1)CH3—CH3;
(2)C2H6O
(3)HO—CH2—CH2—OH;(4)乙烷
【解析】考查有机物分子式及结构简式的判断和计算。
标准状况下CO2的体积为4.48
L,物质的量是0.2mol。H2O的质量为5.4g,物质的量是0.3mol。
(1)如果有机物的质量为3g,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是0.2×44+5.4-3=11.2g,物质的量是0.35mol。所以有机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是0.4+0.3-0.7=0.,即分子中没有氧原子,所以C、H的原子个数之比是1︰3,因此是乙烷,结构简式为CH3—CH3。
(2)如果有机物的质量为4.6g,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是0.2×44+5.4-4.6=9.6g,物质的量是0.3mol。所以有机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是0.4+0.3-0.6=0.1mol,因此C、H、O的原子个数之比是2︰6︰1.所以其分子式为C2H6O。
(3)若有机物的质量为6.2g,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是0.2×44+5.4-6.2=8.0g,物质的量是0.25mol。所以有机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是0.4+0.3-0.5=0.2mol,因此C、H、O的原子个数之比是1︰3︰1.所以其分子式为C2H6O2。根据性质可知,应该是二元醇,即结构简式为HO—CH2—CH2—OH。
(4)根据有机物的分子式可知,在碳、氢原子数相同的情况下,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越多,消耗的氧气就越少,答案是乙烷。
22.【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物A(C11H12O5)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含苯环且不含甲基;②苯环上一氯取代物只有2种;③1
mol
A与足量的NaHCO3反应生成1
mol
CO2;④遇FeCl3溶液不显色。A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有
种官能团,H的分子式为

(2)由C生成G的反应类型是

(3)G的结构简式为
,K的结构简式为

(4)①写出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写出I→J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①C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a.能发生银镜反应,b.能发生皂化反应;c.能与Na反应产生H2气,共有
种(不含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3组峰,且峰面积比为6﹕1﹕1的是
(写结构简式)。
②C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在下列一种表征仪器中显示的信号(或数据)完全相同,该仪器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元素分析仪
B.质谱仪
C.红外光谱仪
D.核磁共振仪
【答案】(1)3,C7H4O3Na2;(2)酯化反应;
(3),
(4)①;
②;
(5)①5,,②A
【解析】
试题分析:有机物A(C11H12O5)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含苯环且不含甲基;②苯环上一氯取代物只有2种,说明A中可能有两种取代基,且处于对位;③1
mol
A与足量的NaHCO3反应生成1
mol
CO2,说明A的结构中含有1个羧基;④遇FeCl3溶液不显色,A中不含酚羟基,根据反应流程图,A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A中含有酯基,B酸化得到C具有酸性,则C中有羧基,C反应可以得到聚酯,则C中还含有羟基,由F可以推知E为,C发生消去反应得到E,C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得到五元环状酯G,G为,B为,C发生聚酯反应得D为
,结合A分子式可知H中含有7个碳原子,H发生已知中的反应得到I,I可以和碳酸反应,结合A的分子式和上面的推断,I中只含有1个O原子,说明I中含有一个酚羟基,J与浓溴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K应该是三溴苯酚。(1)A为,有羧基、酯基、羟基三种官能团,H为,分子式为C7H4O3Na2,答案为:3,C7H4O3Na2;(2)由C生成G的反应类型是酯化反应,答案为:酯化反应;(3)G的结构简式为,K的结构简式为
;(4)①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为:
;②I→J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①C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a.能发生银镜反应,含有醛基,b.能发生皂化反应,含有酯基,c.能与Na反应产生H2气,含有羟基,写出同分异构体有5种,其中核磁共振氢普显示为3组峰,且峰面积比为6﹕1﹕1的是,答案为:5,;②C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在下列一种表征仪器中显示的信号(或数据)完全相同,该仪器是②C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在下列一种表征仪器中显示的信号(或数据)完全相同,该仪器是元素分析仪,因为C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分子式都相同,答案为:A.
考点:考查有机化合物的推断、化学反应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23.1-对甲苯基-3-苯基-2-丙烯-1-酮(以下用M表示)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原料,其结构简式为:,工业上合成M线路如下(反应中生成的小分子已略去):
已知:在稀碱作用下,两分子的醛或酮可以互相作用,其中一个醛(或酮)分子中的α-氢加到另一个醛(或酮)分子的羰基氧原子上,其余部分加到羰基碳原子上,生成一分子β-羟基醛或一分子β-羟基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B的名称为

(2)物质A、C的关系为

a.同系物
b.同分异构体
c.同素异形体
d.分子式相差1个CH2
(3)①~④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有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5)的同分异构体很多。能与NaHCO3反应,且含有联苯基(上
1个氢原子被取代)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
(6)写出由苯甲醛和乙醛合成肉桂醛()的反应方程式。
【答案】(1)苯甲醛
(2)ad
(3)
①③
(4)
+(CH3CO)2O
+
CH3COOH
(5)
15(3分)
(6)
+CH3CHO
+H2O
【解析】
试题分析:对比反应③中反应物、产物结构,结合信息可知该反应为加成反应,则B为,反应④为消去反应,由CO与苯甲醛可知反应①为加成反应,A为,反应②为取代反应,C为,反应还生成CH3COOH。
(1)有机物B为,名称为苯甲醛;
(2)A为苯、C为甲苯,均含有1个苯环、分子式相差1个CH2,二者互为同系物,答案爱信ad;
(3)①~④反应中,反应①③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②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④属于消去反应;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5)的同分异构体有许多.能与NaHCO3反应,含有-COOH,且含有联苯基,侧链为-CH2CH2CH2COOH、或-CH(CH3)CH2COOH、或-CH2CH(CH3)COOH或-CH(CH2CH3)COOH、或-C(CH3)2COOH,与另外苯环各有邻、间、对三种,有15种结构;
(6)苯甲醛和乙醛首先发生羟醛缩合,然后发生消去反应即可得到肉桂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
+H2O。
考点:考查本题主要是考查有机物推断与合成、同分异构体判断等
催化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