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校际联考高一生物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 I 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羊肉泡馍,亦称羊肉泡,古称"羊羹"。它烹制精细,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馍中的淀粉和蛋白质中都含有的元素是C、H、O
B .馍中的淀粉被人体消化吸收后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C .羊肉中的蛋白质在烹制过程中空间结构发生改,但肽键数目没有发生改变
D .羊肉中的脂肪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
2.研究发现,有些细胞只有约30%的膜蛋白处于流动状态。用阻断微丝(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形成的药物﹣﹣细胞松弛素 B 处理这类细胞,膜蛋白的流动性明显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某些膜蛋白可能与细胞骨架结合,其运动受到了限制
B .膜蛋白均贯穿于膜基本支架,对物质运输起重要作用
C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可以证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 .用纤维素酶代替细胞松弛素 B 也能增加膜蛋白的流动性
3.农谚有云:"雨生百谷"。"雨"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是"百谷"丰收的基础。下列关于种子萌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可借助通道蛋白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B .种子萌发时,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升高
C .水直接参与了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的生成
D .收获并晒干的种子细胞中不含自由水,因此代谢减慢
4.2025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宇杰教授团队实现了人工光合系统的高通量筛选,为未来高效人工光合系统研发提供了一种可行性范式。人工光合系统可利用太阳能合成糖类,相关装置及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乙表示物质,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人工光合系统中相当于光反应的模块是模块1和模块2
B .模块2中还应添加 ADP 、 Pi 和 NADP+等物质以便完成能量转换
C .若正常运转过程中气泵突然停转,则短时间内甲的含量将减少
D .若植物与人工光合系统固定等量的CO2,则植物糖类的积累量低于人工光合系统
5.二月兰的花为两性花,其宽叶对窄叶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 D / d 控制。现要不断提高宽叶二月兰中纯合子的比例,可采取的最佳方法是
A .让宽叶二月兰不断测交
B .让宽叶二月兰不断杂交
C .让宽叶二月兰不断自交
D .让宽叶二月兰随机传粉
6.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替代研究对象的实验。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时,甲同学从①②烧杯中各取一球,乙同学从①③烧杯中各取一球,丙同学则从①②③④烧杯中各取一球,每位同学都分别将各自所取的球组合在一起,并记录相应的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同学模拟 F1产生配子并受精产生F2的过程
B .乙同学模拟F1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 .丙同学的记录结果中, ddrr的概率接近1/16
D .因为每个烧杯中球的数量较多,可以将球不放回,继续实验
7.图甲是果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乙是果蝇卵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中 A 、 B 、 C 分别表示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
B .图甲中处于③、⑥曲线段的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核 DNA 数=1:1
C .图乙中所示的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4种类型的卵细胞
D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甲的①时期
8.某生物兴趣小组借助显微镜观察某生物细胞(2n=12)时,发现一个细胞的细胞膜向内凹陷,这个细胞的细胞质即将分裂为两部分。下列关于该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若该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在细胞的赤道板位置不会出现细胞板
B .若该细胞染色单体的数目为24,则一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C .若该细胞移向两极的染色体形态、数目完全相同,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D .若该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则子细胞可能是体细胞、极体、精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9.在探索生命之谜的历史长河中,许多科学家以卓越的贡献书写着"遗传史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孟德尔运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并设计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
B.沃森和克里克应用 X 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 DNA 分子结构,并运用物理模型建构的方法提出了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
C.萨顿观察蝗虫细胞中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基因和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D.摩尔根及其团队绘制出了果蝇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0.黑颈鹤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控制黑颈鹤的鲜艳羽毛和暗淡羽毛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鲜艳羽毛对暗淡羽毛为显性,由 B 和 b 控制。下列杂交组合得到的子代中只通过观察羽毛的颜色就可以判断性别的是
A . Zb W × Zb Zb
B . ZBW × ZbZb
C . ZbW × ZBZb
D . ZBW × ZB Zb
11.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1970年他又重申了中心法则的重要性并完善了中心法则(见右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中心法则描述了生物界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B .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C .图中①~⑤过程都可以在细胞内发生
D .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界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12.苯丙酮尿症( PKU )是人类罕见遗传病,患者因体内缺乏相关酶而造成有害物质累积。下图为该病患者家族的部分系谱图(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PKU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I-1和I-2是 PKU 基因的携带者
C .II-3和II-5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D .I-1和I-2再生一个孩子患 PKU 的概率是1/3
13.吸烟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对后代及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吸烟会使人体细胞内 DNA 甲基化水平升高,对染色体上的组蛋白也会产生影响。研究发现,男性吸烟者的精子活力下降,精子中 DNA 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后代患畸形的概率明显加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DNA 甲基化会影响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
B . DNA 甲基化导致其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C.表观遗传现象通常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D.环境可能通过影响基因的修饰,调控基因表达
14.在肿瘤防治科普讲座中,专家介绍到: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是细胞癌变的关键因素,这些突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发,且体现了基因突变的相关特性。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DNA 发生碱基对替换、增添或缺失,一定会导致性状改变
B .紫外线照射导致原癌基因发生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可由物理因素诱发
C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内也可以正常表达
D .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可能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
15.隔离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各不同种群在自然条件下不能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隔离机制。若隔离发生在受精以前,称为生殖前隔离;若隔离发生在受精以后,称为生殖后隔离。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作隔离
B .两座孤岛上的同种动物不能交配属于生殖前隔离
C .马和驴杂交后代不可育,马和驴之间的隔离属于生殖后隔离
D .物种形成过程都需要经过生殖前隔离和生殖后隔离
16.原产于马达加斯加的达尔文兰具有细长的花距(底部储存着花蜜),主要由具有细长口器的天蛾在采蜜中完成传粉。多年后在当地发现另一达尔文兰新品种,与原品种相比,其花距底部花蜜较少,二乙酸甘油酯(一种脂质化合物)有所增加,其传粉者为采油蜂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达尔文兰适应性状的形成是其自身遗传变异与传粉昆虫相互作用的结果
B .传粉昆虫种类的改变引起达尔文兰与花距分泌物有关的基因发生突变
C .花距中分泌物含量和成分发生改变是达尔文兰新品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达尔文兰新品种与采油蜂类之间通过种间竞争实现了协同进化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计52分)
17.(10分)某植物的花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 A / a 和 B / b 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亲本均为纯种,三组实验的F1均自交得F2,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实验1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 。回答以下问题:
(1)由杂交实验可知,控制该植物花色的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定律,控制花色的 A 基因和 B 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2)在实验1中:亲本白花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F2紫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
(3)在实验2中:亲本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若让F2中紫花植株再自交一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以用基因型为 aaBb 的红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的方法,判断某紫花植株的基因组成。请根据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表型和比例,推测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
①若杂交后代全部是紫花,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 。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 。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 。
④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 。
18.(10分)图1表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过程,图2所示的是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正确顺序是: B →______________→C
(2)由图2实验结果分析,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是_______(填"35S "或"32P "),请完成标记T2噬菌体的操作步骤:
①配制适合大肠杆菌生长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放射性标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合成 DNA 的原料。
②在培养基中接种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_________________。
(3)图2实验结果表明,经离心处理后上清液中具有很低的放射性,请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下列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大肠杆菌的 DNA 及其氨基酸
②噬菌体的 DNA 及其氨基酸
③噬菌体的 DNA 和大肠杆菌的氨基酸
④大肠杆菌的 DNA 及噬菌体的氨基酸
19.(10分)遗传信息的表达是指将遗传信息经过一系列生化过程生成有功能的表达产物的过程。下图甲和乙表示某 DN 片段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图中a、b、c 表示生理过程,①~①表示物质或结构。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甲中 a 过程为_______________,若 a 过程连续进行2次,则原 DNA 链占总 DNA 链数目的____________。
(2)图甲中 b 过程所需的原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需的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 c 过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③连接在一起,图中决定天冬氨酸的密码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⑦上连接了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__(填"右→左"或"左→右"),合成的多条肽链的
结构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0.(12分)多倍体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方式,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的方法。图表示将基因型为① AABB 和② aabb 两个品种进行培育得到⑤ AAbb 和⑥ AAaaBBbb 两个品的过程;图乙表示使用秋水仙素诱导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和实验结果。请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途径III、V 获得⑤的育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途径 V 和途径 IV 除了使用秋水仙素之外,还能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使用③和⑥进行杂交,所得到的子代中没有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所进行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所进行的实验中最佳的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0分)瑞典生物学家斯万特·帕博成功提取、测序了古人类骨化石中的部分线粒体 DNA ,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并分析了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间线粒体 DNA ( mtDNA )特定序列的碱基对差异,结果如图所示:
(1)斯万特·帕博将现代人、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间的线粒体DNA进行比较,获得的证据属
于__________________证据。
(2)根据进化理论,现代人和________________亲缘关系更近,研究过程中发现,其中一位尼安德特人男性和另一位尼安德特女性含有相同的X染色体,则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能为____________(可多选)。
c .哥哥和妹妹
d .爷爷和奶奶
a .爷爷和孙女
b .母亲和儿子
(3)研究发现,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身体中携带的一种突变基因E也有可能来源于尼安德特人。低氧条件下野生型基因表达,易导致红细胞过度增多,诱发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而突变基因E对低氧不敏感。
①生活在高原地区的所有人的所有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
②若此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突变基因E的基因频率为0.6,则理想状态下人群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
③若干年后再次检测人群中的突变基因,发现EE个体和Ee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45%和40%,则此种群____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进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合题干信息及所学的知识,解释突变基因E在青藏高原世居藏族人群中的基因频率远高于低海拔地区人群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
1.D 2.A 3.B 4.C 5.C 6.D 7.C 8.C 9.B 10.B 11.D 12.B 13.B 14.A 15.D 16.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计52分)
17.(共10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分离和)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两对同源染色体)
(2) AAbb 1/9
(3) AABB 、AAbb ; 紫花:白花=5:1(2分)
(4)②杂交后代紫花:白花=3:1 ③杂交后代紫花:红花=1:1 ④杂交后代紫花:红花:白花=3:3:2
18.(共10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
(1) D → A → E
(2) P (1分) 四种脱氧核苷酸T2噬菌体
(3)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或培养时间过长,增殖的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内释放出来)
(4)③(1分)
19.(共10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 DNA复制 1/4
(2)四种核糖核苷酸 RNA 聚合酶
(3)肽键 GAC
(4)可以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提高翻译效率(2分)
(5)右→左 相同
20.(共12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花药离体培养和染色体加倍(共2分,答出一点得1分)
(2)低温诱导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导染色体数目加倍(2分)
(3)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所得三倍体子代,减数分裂出现联会紊乱导致无法形成正常配子(2分)
(4)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染色体加倍的效果(2分) 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
(5)0.05%和12h(2分)
21.(共10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分子生物学
(2)尼安德特人; b、c (2分,每个1分)
(3)①基因库 ②0.48 ③发生 E、e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④缺氧环境下,突变后基因具有生存优势,自然选择使其频率升高,低海拔环境下不具有生存优势,其基因频率不会由于自然选择提高(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