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鄄城县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鄄城县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7-13 23:3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鄄城县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1.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木炭反应,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A.吸水性
B.强酸性
C.脱水性
D.强氧化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木炭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在该反应中浓硫酸表现强的氧化性,故选项D正确。
考点:考查浓硫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
2.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可由香茅醛为原料合成。下列有关香茅醛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式是C10H18O
B.至少有六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C.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D.能与H2或Br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香茅醛分子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是C10H18O,正确;B.由于饱和碳原子形成的是sp3杂化方式,乙烯分子是平面分子,所以该分子中至多有六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错误;C.该物质分子中含有醛基,故与新制Cu(OH)2悬浊液在加热煮沸时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故可以H2或Br2发生加成反应,正确。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3.在2A(g)+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s)
B.v
(B)=0.3
mol/(L·s)
C.v
(C)=0.8
mol/(L·s)
D.v
(D)=1
mol/(L·s)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如果都用物质C表示反应速率,则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四个选项中的反应速率分别是[mol/(L·s)]0.75、0.9、0.8、0.75,即反应速率最快的是选项B,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反应速率大小比较
【名师点晴】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根据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另外需要特别注意单位的统一。
4.双羟基铝碳酸钠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抑酸剂,其化学式是NaAl(OH)2CO3。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B.该物质是Al(OH)3和Na2CO3的混合物
C.1
mol
NaAl(OH)2CO3最多可消耗3
mol
H+
D.该药剂不适合于胃溃疡患者服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该物质含有Na、Al、O、H、C,不是氢氧化物,故A错误;双羟基铝碳酸钠是一种盐,故B错误;NaAl(OH)2CO3与盐酸发生反应:
NaAl(OH)2CO3+4HCl====NaCl+AlCl3+3H2O+CO2↑,由方程式可知1
mol该物质最多可消耗4
mol
HCl,即消耗4
mol
H+,C错误;该物质与较多的H+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胃溃疡患者服用容易导致胃穿孔,故不适合于胃溃疡患者,故D正确。
考点: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5.已知25
℃、101
kPa下,下列反应
C(石墨)
+
O2(g)
===
CO2(g)
,燃烧1
mol
C(石墨)放热393.51
kJ。
C(金刚石)
+
O2(g)
===
CO2(g),燃烧1
mol
C(金刚石)放热395.41
kJ。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1
mol石墨所具有的能量比1
mol金刚石低
C.金刚石转变成石墨是物理变化
D.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同位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题给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金刚石燃烧放出的热量多,这说明金刚石的能量高于石墨的能量,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A项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1
mol石墨所具有的能量比1
mol金刚石低,B项正确;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而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C、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6.能够用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A.AgNO3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稀硝酸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硝酸银与三种物质均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鉴别,A错误;B、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氯化钠不反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可以鉴别,B正确;C、盐酸只能与碳酸钠反应,不能鉴别,C错误;D、硝酸只能与碳酸钠,不能鉴别,D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物质的鉴别
【名师点晴】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
7.下列物质,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的是
A.C3H8
B.CH≡CH
C.SO2
D.CH2
=
CHCH3
【答案】A
【解析】A
丙烷,是饱和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B
有碳碳三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C
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D
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个平面上
B.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两者发生了加成反应
C.分子式为C4H9Br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D.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甲苯分子中含有甲基,甲基碳原子为饱和碳原子,与和它直接相连的碳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错误;B、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两者发生了氧化反应,错误;C、C4H9—有4中结构,故分子式为C4H9Br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正确;D、根据酯化反应的机理判断,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应是CH3COOH和C2H518OH,错误。
考点:考查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9.一定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X
Y
Z

NaOH溶液
Al
稀硫酸

KOH溶液
Br2
Na2SO3溶液

O2
N2
H2

FeCl3溶液
Cu
浓硝酸
A.只有①③④
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皆可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①铝是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氢气,故①符合;②溴单质能与氢氧化钾反应反应生成溴化钾、次溴酸钾与水,溴单质具有氧化性,与亚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溴化钠、硫酸钠,故②符合;③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得到NO,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常温下氮气不能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故③不符合;④常温下,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与水,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得到氯化铜、氯化亚铁,故④符合,故选D.
考点: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
10.7、下列物质中,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A.SO2
B.FeSO4
C.甲烷
D.乙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二氧化硫、硫酸亚铁、乙烯均可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甲烷化学性质稳定,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均不发生反应。
考点:烷烃的性质
点评:掌握甲烷的稳定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家用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CH4,取1
L管道煤气充分燃烧需要同温同压下的空气5
L(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则CO、H2、CH4的体积比不可能是(
)
A.1∶1∶1
B.1∶1∶2
C.2∶4∶3
D.1∶3∶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发生反应:2CO+O22CO2,2H2+O22H2O;CH4+2O2CO2+2H2O,由方程式可知,2V(CH4)+0.5V(CO+H2)=5L×20%,
则2V(CH4)+0.5V(CO+H2)=5L×20%;V(CH4)+V(CO+H2)=1L,解得V(CH4)=1/3,V(CO+H2)=2/3,故满足V(CO+H2):V(CH4):=2:1即可,故不可能为B。
考点: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
12.物质的鉴别有很多种方法,下列能达到鉴别目的的是
①用水鉴别苯、乙醇、溴苯;
②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乙酸、乙酸乙酯和CCl4;
③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正戊烷、己烯;
④用点燃的方法鉴别甲烷、乙烯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乙醇与水互溶;溴苯不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所以用水鉴别苯、乙醇、溴苯,正确;②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有气体产生;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小,在上层;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再下层,所以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乙酸、乙酸乙酯和CCl4,正确;③己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正戊烷不能,所以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正戊烷、己烯,正确;④乙烯中的含碳量大于甲烷,所以乙烯与甲烷燃烧的现象不同,所以用点燃的方法鉴别甲烷、乙烯,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物质的鉴别
13.将Na2O2逐渐加入到含有Al3+、Mg2+、NH4+的混合液中并微热,产生沉淀和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2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原混合液中Al3+、Mg2+、NH4+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A.
2
mol、3
mol、4
mol
B.
2
mol、3
mol、8
mol
C.
3
mol、2
mol、8
mol
D.
3
mol、2
mol、4
mol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将Na2O2逐渐加入到含有Al3+、Mg2+、NH4+的混合液中并微热,过氧化钠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Al3+、Mg2+、NH4+分别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氨气,生成的氢氧化铝可以继续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根据图像可知溶解氢氧化铝消耗过氧化钠是1mol,1mol过氧化钠产生2mol氢氧化钠,则氢氧化铝是2mol,根据铝原子守恒可知铝离子的物质的量也是2mol。加入8mol过氧化钠产生16mol氢氧化钠、4mol氧气,则根据图像可知生成的氨气是8mol—4mol=4mol,与铵根反应的氢氧化钠是4mol,与铝离子反应的氢氧化钠是6mol,则与镁离子反应的氢氧化钠是16mol—4mol=6mol,所以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3mol,答案选A。
考点:考查过氧化钠与金属阳离子反应的有关计算
14.下列有关高分子化合物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B.均溶于水,易溶与有机溶剂
C.均不耐热,受热后会熔化改变原有形状
D.一般比同质量金属强度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一般都是良好的绝缘材料,A错误;B、水溶性、油溶性都不是很好,B错误;C、热固性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受热时,不会熔化,而是发生分解反应,C错误;D、由于高分子化合物的密度要比金属物质的密度小得多,所以同质量的有机高分子与金属比较,强度要比金属大,D正确。
考点:考查了高分子化合物性质的相关知识。
15.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X<Z
B.原子半径大小:Y<W
C.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W与Z所形成的化合物来制取W
D.W和Y形成的化合物可与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测W、Al元素;X、C元素;Y、O元素;Z、Cl元素;
A.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2CO3<HClO4,正确;B.原子半径大小:O<Al,正确;C.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铝单质,错误;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正确。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6.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
的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或

【答案】相互交换离子,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
【解析】
试题分析: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所以这些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就是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离子反应是使溶液中的离子减少,所以反应的条件为生成沉淀,或放出气体或生成水。
考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7.(12分)现有常温下的0.1
mol·l-1纯碱溶液。
(1)该溶液呈碱性是因为存在水解平衡,相关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为证明存在上述平衡,进行如下实验:在0.1
mol·l-1纯碱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再往溶液中滴加
(填化学式)溶液,红色逐渐退为无色,说明上述观点成立。
(2)同学甲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0.1
mol·L-1Na2CO3中,发生水解的CO32—不超过其总量的10%。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写出实验方案及预期观察到的现象)。
答:

(3)同学乙就该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写出五个关系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双选,填序号)
A.c(Na+)>2c(CO32—)
B.c(CO32—)>c(OH-)>c(HCO3—)>c(H2CO3)
C.c(OH-)=c(H+)+c(HCO3—)+2c(H2CO3)
D.c(CO32—)+c(HCO3—)=0.1
mol·L-1
E.c(H+)+
c(Na+)=
c(OH-)+c(HCO3—)+c(CO32—)
(4)室温下,pH均为13的Na2CO3和NaOH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OH—)之比=

(5)25℃下,CuSO4溶液中的c(Cu2+)为0.020
mol/l,如果要生成沉淀,应调整溶液的pH大于

(25℃下,Cu(OH)2

Ksp=2.0×10-20)
【答案】(1)CO32-
+
H2OHCO3-
+
OH-
BaCl2或CaCl2
(2)测0.1
mol·L-1
Na2CO3溶液pH,pH12
(3)D、E
(4)1012
(5)5
【解析】
试题分析:(1)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的方程式为CO32-
+
H2OHCO3-
+
OH-;Ba2+或Ca2+与结合生成碳酸钡或碳酸钙沉淀,使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故可加入BaCl2或CaCl2;(2)发生水解的CO32—不超过其总量的10%,所以c(OH-)
10-2,PH12,可以用测PH的方法验证;(3)因为CO32-水解,所以c(Na+)>2c(CO32—);HCO3—通过第一步水解得到、H2CO3通过第二步水解得到,所以c(CO32—)>c(OH-)>c(HCO3—)>c(H2CO3)正确;根据质子守恒,c(OH-)=c(H+)+c(HCO3—)+2c(H2CO3)正确;根据物料守恒c(CO32—)+c(HCO3—)
+c(H2CO3)=0.1
mol·L-1,故c(CO32—)+c(HCO3—)=0.1
mol·L-1错误;根据电荷守恒,c(H+)+
c(Na+)=
c(OH-)+c(HCO3—)+2c(CO32—),所以E错误。(4)pH均为13的Na2CO3水电离产生的c(OH—)=
0.1
mol·L-1、pH为13的NaOH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OH—)=
mol·L-1;(5),c(OH-)>
mol·L-1,pH大于5。
考点:本题考查化水溶液。
18.(6分)某同学欲用0.1000mol/L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
锥形瓶中溶液
滴定管中溶液
指示剂
滴定管
A


石蕊
(乙)
B


甲基橙
(甲)
C


酚酞
(甲)
D


石蕊
(乙)
(1)若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上属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
______.滴定时应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
。直到加入最后一滴盐酸,溶液颜色由
为止。
(2)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所用盐酸溶液的体
积为_____
mL,已知V(NaOH)为25.00ml,
则c(NaOH)=
_____
(计算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3)该同学根据3次实验数据计算出的c(NaOH)偏低,可能是下列哪些操作引起的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
B.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后俯视读数
【答案】(1)
C;
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由浅红色突然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改变
(2)
26.00
;0.1044mol/L
(3)D
【解析】
试题分析: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通常待测液置于锥形瓶中,由题意用酚酞为指示剂,测定原理为H++OH-=H2O
(3)误差分析的依据为c(待)=c(标)v(标)/v(待)A:酸式滴定管未润洗会被稀释,v(标)增大,偏高;B不影响溶质的量;滴定前有气泡v(标)增大,偏高;D项会导致v(标)增大减小,结果偏低。
考点: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19.右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数据,请根据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
(2)取用任意体积的浓盐酸时,下列物理量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B.
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Cl-的数目
D.
溶液的密度
(3)某学生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25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400mol/L的稀盐酸。
①该学生需要量取
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如果实验室有5mL、10mL
、20mL、50mL量筒,应选用
mL量筒最好。

需要使用的实验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量筒
、胶头滴管和


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在横线上填写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i)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

ii)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

【答案】(1)
11.9
(2)BD
(3)①
8.4
;10

250mL容量瓶

偏小
偏小
【解析】
试题分析:(1)浓盐酸的的浓度=11.9mol/L。
(2)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随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A错误;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则溶液的浓度不随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B正确;C.溶液中Cl-的数目随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C错误;D.
溶液的密度不随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D正确,答案选BD。
(3)某学生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25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400mol/L的稀盐酸。
①所需要浓盐酸的体积是≈8.4mL。量筒的容积应稍大于或等于量取溶液的体积,故选
10mL量筒。

需要使用的实验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量筒
、胶头滴管和250mL容量瓶。
③i)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则浓盐酸的体积减少,所的溶液的浓度偏小。
ii)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则溶液的体积增加,浓度偏小。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仪器以及误差分析
【名师点晴】(1)误差分析的理论依据:根据cB=nB/V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B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nB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B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2)俯视、仰视的分析:
结果:仰视时,容器内液面高于刻度线;俯视时,容器内液面低于刻度线。
20.苯甲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有机化学中通过酯化反应原理,可以进行苯甲酸甲酯的合成。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实验装置如下所示:
苯甲酸
甲醇
苯甲酸甲酯
熔点/℃
122.4
-97
-12.3
沸点/℃
249
64.3
199.6
密度/g.cm-3
1.2659
0.792
1.0888
水溶性
微溶
互溶
不溶
实验一:制取苯甲酸甲酯:在大试管中加入15g苯甲酸和一定量的甲醇,边振荡边缓慢加入一定量浓硫酸,按图A连接仪器并实验。
(1)苯甲酸与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试管Ⅰ中除了装有15g苯甲酸和一定量的甲醇和沸石外还需要加入一定量浓硫酸,浓硫酸的作用是

(3)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为了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所用试剂为

实验二:提纯苯甲酸甲酯:该实验要先把图A中制备的苯甲酸甲酯水洗提纯,再利用图B装置进行蒸馏提纯
(4)水洗提纯时所进行的操作为(填操作名称)

(5)用图B装置进行蒸馏提纯时,当温度计显示
时,可用锥形瓶收集苯甲酸甲酯。
【答案】(1)
(2分)
(2)催化剂、吸水剂
(2分)
(3)饱和碳酸钠溶液
(2分)
(4)
分液
(2分)
(5)199.6--249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酯化反应的原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反应方程式为:
;(2)酯化反应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和吸水剂;(3)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4)用水洗提纯制备的苯甲酸甲酯混合液,分为上下二层,可利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进行分离。(5)苯甲酸甲酯的沸点是199.6℃,用图B装置进行蒸馏提纯时,当温度计显示199.6℃时,可用锥形瓶收集苯甲酸甲酯。
考点:考查酯的性质,涉及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21.取100mL
Na
2
CO
3
和Na
2
SO
4
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BaCl
2
溶液后得到29.02g白色沉淀,用过量稀硝酸处理后沉淀量减少到9.32g,并有气体放出。试计算:
(1)原混和溶液中Na
2
CO
3
和Na
2
SO
4
的物质的量浓度
(2)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
【答案】(1)c(Na2CO3)=1mol/L,c(Na2SO4)=0.4
mol/L
(2)V(CO2)=
2.24L
【解析】
试题分析:Na
2
CO
3
和Na
2
SO
4
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BaCl
2
溶液后得到29.02g白色沉淀,沉淀是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诶,用过量稀硝酸处理后沉淀量减少到9.32g,说明碳酸钡已全部溶解,剩余的沉淀是硫酸钡沉淀,并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
(1)n(Na2SO4)=n(BaSO4)=9.32g/(233g/mol)=0.04mol;则c(Na2SO4)=0.04mol/0.1L=0.4mol/L;
n(Na2CO3)=
n(BaCO3)
=(29.02g-9.32g)/(197g/mol)=0.1mol,则c(Na2CO3)=0.1mol/0.1L
=1mol/L;
(2)n(CO2)=n(BaCO3)=(29.02g-9.32g)/(197g/mol)=0.1mol,则
V(CO2)=0.1mol×22.4L/mol=2.24L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22.A、B、C、D、E、F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短周期元素,有关位置及信息如下:A的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单质在实验室一般保存在煤油中;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G单质是日常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属,易被腐蚀。请回答下列问题:
(1)G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
(2)A与B可组成质量比为7:16的三原子分子,该分子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3)同温同压下,将a
L
A氢化物的气体和b
L
D的氢化物气体通入水中,若a=b,则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__7(填“>“或“<”或“=”),若所得溶液的pH=7,则a__________b(填“>“或“<”或“=”)
(4)写出F的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5)已知一定量的E单质能在B2
(g)中燃烧,其可能的产物及能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写出一定条件下EB2(g)
与E(s)反应生成EB(g)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6)若在D与G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溶液甲中,加入铜片,溶液会慢慢变为蓝色,依据产生该现象的反应原理,所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其反应中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答案】(1)第四周期第Ⅷ族;(2)3NO2+H2O=2HNO3+NO;
(3)<;>;(4)2Al+2OH-+2H2O=2AlO2-+3H2↑;
(5)CO2(g)+C(s)=2CO(g)
△H=+172.5kJ/mol;(6)Fe3++e-=Fe2+
【解析】
试题分析:A、B、C、D、E、F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短周期元素,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该离子化合物为铵盐,则A为N元素;C单质一般保存在煤油中,则C为Na;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则F为Al;G单质是日常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属,易被腐蚀或损坏,则G为Fe;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E为C元素、B为O元素,D为Cl元素。
(1)G为F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故答案为:第四周期第Ⅷ族;
(2)A与B可组成质量比为7:16的三原子分子为NO2,N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故答案为:3NO2+H2O=2HNO3+NO;
(3)同温同压下,将a
L
氨气的气体和b
L
HCl气体通入水中,如果等体积混合NH3和HCl,完全反应生成NH4Cl,溶液呈酸性,溶液pH<7,若所得溶液的pH=7,则NH3应过量,即a>b,故答案为:<;>;
(4)Al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
(5)由图可知,1molC(s)与0.5molO2(g)反应得到1molCO(g)放出热量
=393.5kJ-283kJ=110.5kJ,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C(s)+
O2(g)=CO(g)△H=-110.5kJ/mol

1molC(s)与1molO2(g)反应得到1molCO2(g)放出热量393.5kJ,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H=-393.5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得:CO2(g)+C(s)=2CO(g)△H=+172.5kJ/mol,
故答案为:CO2(g)+C(s)=2CO(g)△H=+172.5kJ/mol;
(6)若在Cl与Fe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溶液甲中,加入铜片,溶液会慢慢变为蓝色,则甲为FeCl3,设计如图所示的原电池,正极上Fe3+获得电子生成Fe2+,正极反应式为:Fe3++e-=Fe2+,故答案为:Fe3++e-=Fe2+。
考点:考查了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的相关知识。
23.(8分)有机物A可由葡萄糖发酵得到,也可从酸牛奶中提取。纯净的A为无色黏稠液体,易溶于水。为研究A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解释、结论或计算
(1)称取A
9.0g使其汽化,测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45倍。
①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将此9.0gA在足量纯O2中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缓缓通过浓硫酸、碱石灰,发现两者分别增重5.4
g和13.2
g
②A的分子式为:________。
(3)另取A
9.0
g,跟足量的NaHCO3粉末反应,生成2.24
L
CO2(标准状况),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则生成2.24
L
H2(标准状况)
③写出A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
④综上所述,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90;②
C3H6O3
;③羟基、羧基
;④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A的摩尔质量为45×2=90g·mol-1,相对分子质量为90;(2)浓硫酸增重的是水的质量,n(H)=5.4×2/18=0.6mol,碱石灰增重的是CO2,n(C)=13.2/44=0.3mol,m(O)=9-0.6×1-0.3×12=4.8,即n(O)=4.8/16=0.3mol,C:H:O=0.3:0.6:0.3=1:2:1,根据分子量为90,推出其分子式为
C3H6O3;(3)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推出含有羧基,0.1molA能生成0.1molCO2,推出A有1个羧基,与足量钠反应生成2.24LH2,1mol羧基只能生成1/2molH2,推出含有羟基;(4)核磁共振氢谱中有四种峰,推出有四种不同的氢原子,根据上述分析结构简式:、。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推论、分子式确定、官能团性质、核磁共振氢谱等知识。
盐酸
分子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1.19g/cm3
质量分数:36.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