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乐陵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7-14 17:4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乐陵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1.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X(气)+b
Y(气)c
W(气)+d
Z(气),若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压缩到原来的1/2体积,再次达到平衡时,Z的浓度是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a+b>c+d
C.W的体积分数减小
D.X的转化率降低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将气体压缩到原来的1/2体积,假设平衡不移动,此时Z的浓度是原平衡的2倍,而现在是1.8倍,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故说法正确;B、根据A项的分析,勒夏特列原理,a+b考点: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等知识。
2.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燥的液氯能用钢瓶贮存
B、氯气和液氯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C、可以用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D、氯气曾在战争中被用于制造毒气弹
【答案】B
【解析】考查氯气的性质。氯气和液氯都是单质氯,所以是同一种物质,选项B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B。
3.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Na>Mg>Al>H
B.热稳定性:
HC
l<H2S<PH3
C.酸性强弱:H2SiO3<H2CO3<H3PO4
D.氧化性:K+<Na+<Mg2+<Al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正确,但不选;B、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应为HC
l>H2S>PH3,错误;C、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正确;D、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正确。
考点:元素周期律及金属性、非金属性的比较。
4.将镁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盐酸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附近Cl-的浓度逐渐增大
B.溶液中Cl-的浓度总体上基本不变
C.负极上有Cl2逸出,正极上有H2逸出
D.溶液的pH在电池工作过程中基本不变
【答案】B
【解析】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镁片-铁片-稀盐酸溶液构成了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镁作负极,铁作正极,负极上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根据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变化判断溶液中pH值的变化.
解答:解:A、原电池放电时,较活泼的金属镁作负极,铁作正极,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镁片移动,导致负极附近氯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大,故A错误;
B、原电池放电时,负极上镁失电子生成镁离子进入溶液,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析出氢气,溶液中氯离子没有参加反应,所以溶液中Cl-的浓度总体上基本不变,故B正确;
C、原电池放电时,负极上镁失电子生成镁离子进入溶液,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析出氢气,故C错误;
D、原电池放电时,负极上镁失电子生成镁离子进入溶液,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析出氢气,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溶液的pH值增大,故D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知道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溶液中PH值与氢离子浓度的关系即可解答本题,难度不大。
5.下列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浓硫酸的稀释
B.铝热反应
C.氢气还原氧化铜
D.Ba(OH)2·2H2O和NH4Cl(固体)混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浓硫酸稀释是放热,但不是化学反应,A错;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B对;氢气还原氧化铜是吸热反应,C错;Ba(OH)2·2H2O和NH4Cl(固体)混合是吸热反应,选B。
考点: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的了解。
6.甲、乙两个电解池均以Pt为电极且互相串联。甲池盛有AgNO3溶液,乙池盛有一定量的某盐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测得甲池阴极质量增加2.16g,乙池电极析出0.24g金属,则乙池中溶质可能是
A.CuSO4
B.MgSO4
C.Al(NO3)3
D.Na2SO4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阳离子放电顺序:Cu2+>H+>Al3+>Mg2+>Na+,故乙池中溶质若为硫酸镁、硝酸铝或硫酸钠,则不可能析出金属,所以只可能是硫酸铜,由Ag++e-=Ag,由Ag++e-=Ag,Cu2++2e-=Cu,则由关系式:2Ag~Cu可计算出甲池析出2.16g
Ag,乙池应析出0.64g
Cu,但实际仅析出金属0.24g,这说明硫酸铜的量(题意告知“一定量”)不足,故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电解原理。
7.下列选项中所涉及的两个量一定相等的是
A.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溶解与阴极析出的铜的质量
B.6.2gNa2O
和7.8gNa2O2
中所含的离子数
C.11.2
LN2与14gCO气体所含有的原子数
D.20g重水(D2O)与34gNH3
所含有的电子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粗铜中含有铁、锌等多种杂质,所以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溶解铜的质量小于阴极析出的铜的质量,错误;B、6.2gNa2O
的物质的量是0.1mol,7.8gNa2O2
的物质的量是0.1mol,二者所含的离子数均是0.3mol,正确;C、未指明标准状况,所以氮气的物质的量无法判断,11.2
LN2与14gCO气体所含有的原子数无法判断,错误;D、20g重水(D2O)的物质的量是1mol,34gNH3的物质的量是2mol,而1个D2O和1个NH3中的电子数相等都是10电子,所以20g重水(D2O)与34gNH3
所含有的电子数不等,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精炼铜的阴阳极的铜质量的变化,物质所含粒子数的判断
8.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向某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加热,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石蕊试纸变蓝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C.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D.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盐酸酸化以及加入氯化钡,引入氯离子,可能生成AgCl沉淀,应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检验,故A错误;B.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一定为氨气,原溶液中一定存在铵离子,故B正确;C.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生成Fe3+,可由Fe2+氧化生成,可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故C正确;D.AgCl不溶于硝酸,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l-,故D正确;故选A。
考点:考查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的评价。
9.将一定质量的铁、氧化铁、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70
mL
4.0
mol/L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448
mL
H2(标准状况),残留固体0.64
g。过滤,滤液中无Cu2+。将滤液加水稀释到200
mL,测得其中c(H+)为0.20
mol/L。则原混合物中单质铁的质量是
A.2.80g
B.3.25g
C.3.36g
D.4.48g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设Fe的物质的量为xmol,Fe2O3的物质的量为y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2x=2y+n(CuO)×2+n(H+),2x-2y=×2+×2;根据氯元素守恒:(x+2y)×2=70×10-3×4-200×10-3×0.2,两式联立解得x=0.06mol,y=0.03mol,原混合物中单质铁的质量是0.06×56=3.36g,C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计算。
10.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0.3molNH3
②22.4L氮气(标准状况下)
③16g氧气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①③②
【答案】A
【解析】
11.下列电离或水解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H3COOH=CH3COO-+H+
B.Br-+H2O
HBr+OH-
C.CO32-+2H2O
H2CO3+2OH-
D.NH4++2H2O
NH3·H2O+H3O+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醋酸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应该是CH3COOHCH3COO-+H+,A不正确;B、氢溴酸是强酸,溴离子不水解,B不正确;C、碳酸是二元弱酸,CO32-水解分步进行,即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C不正确;D、氢离子在溶液中是以H3O+的形式存在的,因此NH4+的水解方程式也可以表示为NH4++2H2O
NH3·H2O+H3O+,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水解方程式以及电离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2.经测定,由C3H7OH和C6H12组成的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8%,则此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A.78%
B.22%
C.14%
D.1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C3H7OH中O的质量分数为16/60.
所以混合物中C3H7OH质量分数为8%÷16/60=30%,所以混合物中C6H12的质量分数为1-30%=70%.
混合物中C3H7OH含H元素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8/60×30%=4%,
混合物中C6H12含H元素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12/84×70%=10%,
所以混合物中氢的质量分数为H%=4%+10%=14%,所以碳的质量分数是1-14%-8%=78%。
考点:考查有机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13.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中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和装置均正确的是


Ⅰ.试剂:

KMnO4/H+

NaOH溶液

饱和Na2CO3溶液

H2O

Na

Br2/H2O

Br2/CCl4
Ⅱ.装置:
选项
物质
试剂
装置
A
C2H6(C2H4)


B
苯(苯酚)


C
CH3COOC2H5(CH3COOH)


D
甲苯(二甲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乙烯和溴水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故A正确;B.苯酚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物溶于苯,不能除去,故B错误;C.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然后选择③分液装置分离,故C错误;D.二甲苯被高锰酸钾氧化后生成苯二甲酸,与甲苯不分层,但沸点不同,然后选择④蒸馏装置分离,故D错误;
考点: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
14.某分子式为C12H24O2的酯,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转化:
则符合上述条件的酯的结构可能有
A.6种
B.7种
C.8种
D.9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转化图可知,B、C两物质中的碳原子数相等,应均含6个碳原子,且醇能最终转化为酸,且条件A为碱性条件,故酯(C12H24O2)在条件A中发生碱性水解后生成B(C5H11COONa等羧酸盐)和C(C5H11CH2OH醇),D是醛(C5H11CHO),E是羧酸(C5H11COOH),所以原来的酯为C5H11COOCH2
C5H11,由于戊基(-C5H11)本身的结构有8种,所以原来的酯的结构也就有8种,故C项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判断
15.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c、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已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
氧化性:Cl2>Br2>I2
B
c处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C
d处立即褪色
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D
e处变红色
还原性:Fe2+
>
Cl-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Cl2具有氧化性,a处变蓝,说明氯气把碘化钾中的碘制取出来:Cl2+2I-=2Cl-+I2淀粉遇碘单质变蓝,,Cl2>I2,b处变红棕色,说明氯气把溴置换出来:Cl2+2Br-=2Cl-+Br2,Cl2>Br2,不能推出Br2>I2,错误;B、c处先变红,说明此处有酸生成,后褪色,说明有强氧化性物质生成,Cl2+H2OHCl+HClO,错误;C、d处立即褪色,可能产生漂白物质,也可能是与NaOH反应造成的,错误;D、e处变红色,说明生成了Fe3+,Cl2+2Fe2+=2Fe3++2Cl-,还原性:Fe2+>Cl-,正确。
考点:考查氯气的性质。
16.同学们学习了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下面列出了几组物质,请用物质的组号填写下表。
③CH4和CH3CH2CH3
④金刚石和石墨
⑤H、D、T
⑥16O、17O、18O
⑦乙醇(CH3CH2OH)和甲醚(CH3OCH3)
⑧臭氧(O3)和氧气(O2)
⑨2,2—二甲基丙烷

新戊烷
⑩CH3CH2OH

HOCH2CH3
类别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分异构体
同系物
同一种物质
组号
【答案】⑤⑥,④⑧,②⑦,①③,⑨⑩
【解析】
试题分析:若化学式为元素,可能是同位素;若化学式为单质,则可能是同素异形体;若化学式为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则为同分异构体;若是分子式不同结构相似的有机化合物,则为同系物.所以①同系物;
②为同分异构体;③为同系物;④为同素异形体;⑤为同位素;⑥为同位素;⑦为同分异构体;⑧为同素异形体.
⑨2,2—二甲基丙烷

新戊烷,分子式、结构都相同,为同一种物质;⑩CH3CH2OH

HOCH2CH3,分子式、结构都相同为同一种物质。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概念。
17.今欲用Na2CO3固体配制500mL
0.02mol/L的Na2CO3溶液。根据题意填空:
(1)配制该溶液应选用
mL容量瓶。
(2)用托盘天平称取
g固体Na2CO3。
(3)将称好的Na2CO3固体放至500mL的大烧杯中,倒入约200mL蒸馏水,用
搅拌至完全溶解。待冷却至室温后,将烧杯中的溶液用玻璃棒引流转移至容量瓶。
(4)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
次,并将每次洗涤的溶液都注入容量瓶,
轻轻晃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和均匀。
(5)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液面离刻度线约
厘米时,改用
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盖好瓶塞,摇匀。
(6)配制好的溶液
(填“能”或“不能”)长期存放在容量瓶中。
【答案】(1)500
(2分)
(2)1.1
(2分)
(3)玻璃棒(2分)
(4)2-3(2分)
(5)1-2(2分)
胶头滴管(2分)
(6)不能(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应选用500mL的容量瓶
(2)500mL
0.02mol/L的Na2CO3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所以应称取1.1g碳酸钠固体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4)移液后需洗涤烧杯2-3次
(5)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液面离刻度线约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盖好瓶塞,摇匀。
(6)容量瓶只能用来配制溶液,不能长期存放溶液
考点:考查溶液配制的操作步骤、所需仪器、计算
1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当温度迅速上升后,可观察到试管中溴水褪色,烧瓶中浓硫酸与乙醇的混合液体变为棕黑色。
(1)该实验中生成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一些同学认为:溴水褪色的现象不能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和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因为棕黑色物质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某气体,该气体使溴水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另一些同学经过细致的观察后认为:试管中另一个现象可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这个现象是

(3)该小组改用图2装置实验,将烧瓶置于润滑油(沸点、燃点均高于300℃)中加热。此法加热的优点是①
;②

【答案】(1)
CH3CH2OHH2O+CH2=CH2↑;
(2)SO2+Br2+2H2O=H2SO4+2HBr;溶液分层,且下层油状液体,上层近乎无色;
(3)①保持温度的恒定,减少副产物的产生;②避免温度过高,有二氧化硫生成,干扰乙烯的检验。
【解析】
试题分析:(1)乙醇与浓硫酸在170℃,反应生成乙烯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H2O+CH2=CH2↑;
(2)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乙醇碳化变黑;浓硫酸还具有强氧化性,与碳反应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二氧化硫也可以使溴水褪色,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O2+Br2+2H2O=H2SO4+2HBr;若为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则溶液不分层,而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溴乙烷不溶于水,所以溶液会分层,溴乙烷的目的比水大,下层为无色油状液体,上层近乎无色,从而可判断由乙烯生成;
(3)直接给反应液加热温度,会造成温度太高,乙醇被碳化,产物中有二氧化硫生成给乙烯的检验带来干扰,类似水浴加热的方法,改用在润滑油中加热反应液,达到170℃时再将烧瓶放入盛有润滑油的烧杯中,减少副产物的生成。所以该装置的优点是①保持温度的恒定,减少副产物的产生;②避免温度过高,有二氧化硫生成,干扰乙烯的检验。
考点:考查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实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对实验装置的判断
19.化合物M是合成药物胃长宁的重要中间体,其典型的合成路线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M的分子式是
;写出化合物F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2)C→E的反应类型是
,1mol
G与足量金属钠反应能生成
mol
H2。
(3)下列有关化合物F的说法正确的是
(用相应编号填写)
A.不能发生消去
B.核磁共振氢谱有7组峰
C.能使溴水褪色,并发生加成反应
D.在一定条件下能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其链节为
(4)写出G→M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化合物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两种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其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2种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答案】(1)C14H18O3
羟基、羧基
(2)加成反应
1
(3)C
D
(4)
(5)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M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4H18O3,根据F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含氧官能的名称为羟基、羧基;
(2)比较C、D和E的结构可知,C和D发生加成反应得E,G中有一个羟基和一个羧基,都能和钠反应生成氢气,所以1molG与足量金属钠反应能生成1mol
H2;
(3)F中有羟基、羧基以及碳碳双键;A.F中羟基邻位碳上有氢原子,所以能发生消去反应,故A错误;B.根据F的结构可知,核磁共振氢谱有8组峰,故B错误;C.F中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并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D.在一定条件下F中的羟基和羧基能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其链节为,故D正确,故选CD;
(4)比较G和M的结构简式可知,G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M,反应的方程式为;
(5)根据条件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其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2种,说明苯环上有两个处于对位的基团或三个分布对称的基团,②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有醛基,③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有酚羟基,结合D的结构简式可知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
20.(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铁架台等支撑仪器略)探究氧化铁与乙醇的反应,并检验反应产物。
(1)为快速得到乙醇气体,可采取的方法是
;若实验时小试管中的溶液已经开始发生倒吸,你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填写编号);
a.取下小试管
b.移去酒精灯
c.将导管从乳胶管中取下
d.以上都可以
(2)盛Cu(OH)2悬浊液的试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实验,观察到红色的Fe2O3全部变为黑色固体(M),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为了检验M的组成,进行下列实验。

M能被磁铁吸引;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固体全部溶解,未观察到有气体生成;

经检验溶液中有Fe2+和Fe3+;
关于M
中铁元素价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填写编号)。
a.一定有+3价和+2价铁,一定无0价铁
b.一定有+3价、+2价和0价铁
c.一定有+3价和0价铁,一定无+2价铁
d.一定有+3和+2价铁,可能有0价铁
(4)若M的成份可表达为FeXOY,用CO还原法定量测定其化学组成。称取a
g
M样品进行定量测定,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

组装仪器;②点燃酒精灯;③加入试剂;
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⑤检查气密性;⑥停止加热;⑦关闭分液漏斗活塞;⑧……。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填写编号)
a.①⑤④③②⑥⑦⑧
b.①③⑤④②⑦⑥⑧
c.①⑤③④②⑥⑦⑧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5)若实验中每步反应都进行完全,反应后M样品质量减小b
g,则FeXOY中=_____。
【答案】(1)在烧杯中加入热水(对烧杯加热)(2分)
c
(2分)
(2)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2分)
(3)
d
(2分)
(4)c
(2分)
(5)
(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乙醇的沸点比较低,只有78℃,因此为快速得到乙醇气体,可采取的方法是在烧杯中加入热水(对烧杯加热)。阻止倒吸的操作是迅速拆下导气管,因此若实验时小试管中的溶液已经开始发生倒吸,你采取的措施是将导管从乳胶管中取下,答案选c。
(2)乙醇蒸气在氧化铁做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乙醛,试管内发生的是乙醛和氢氧化铜加热反应生成红色氧化亚铜沉淀,因此盛Cu(OH)2悬浊液的试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为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3)M能被磁铁吸引,说明含有铁或四氧化三铁。由于反应后铁离子过量,因此即使有铁生成,也不可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因此M
中铁元素价态是一定有+3和+2价铁,可能有0价铁,故答案选d。
(4)实验过程依据反应原理和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步骤为,组装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加入试剂,加入水把一氧化碳赶入后续装置,点燃酒精灯加热玻璃管,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玻璃管称量剩余固体,依据质量变化计算铁元素和氧元素物质的量之比,所以选c。
(5)依据实验结果得到,铁的氧化物中减少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为bg,铁的质量为(a-b)g,依据元素物质的量计算得到比值,n(Fe):n(O)=
=。
考点:考查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和物质组成的分析判断,实验操作步骤的设计和完善
21.(9分)5.8g甲完全燃烧可产生0.3molCO2和0.3molH2O,甲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29,求甲的分子式是?
【答案】C3H6O
【解析】
试题分析:甲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29,可得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5.8g甲就是0.1mol,假设甲的分子式为CxHyOz,根据燃烧生成0.3molCO2和0.3molH2O,结合原子守恒可得x=3
y=6
再结合相对分子质量,可得z=1,所以甲的分子式为C3H6O。
考点:根据燃烧产物判断反应物的组成
重点考查原子守恒和质量守恒
22.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C同族,B和D
同族,C离子和B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和B、D、E均能形成共价型化合物。A和B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C和E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
(2)由A和B、D、E所形成的共价型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
(用化学式表示);
(3)A和E形成的化合物与A和B形成的化合物反应,产物的化学式为
,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

(4)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5)单质D在充足的单质E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在不充足的E中燃烧,生成的主要产物的化学式为

(6)单质E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
(1)Na(1分)
Cl
(1分)
(2)PH3(2分)
(3)NH4Cl(2分)离子键和共价键(2分)
(4)H3PO4(2分)
(5)2P+5Cl22PCl5(2分)
PCl3(1分)
(6)Cl2+H2O=H++Cl-+HClO(2分)
【解析】由题干信息知,本题突破口为:①五种元素为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②A和B、D、E均能形成共价型化合物,③A和B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NH3),可推知A为H元素;B为N元素;根据A和C;B和D同族;且C离子与B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推知C为Na元素;D为P元素;又知C和E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所以E为Cl元素。
(1)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是Na,非金属性最强的是Cl;
(2)由H
和N、P、Cl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别是NH3、PH3、HCl,因P的非金属性最差,所以PH3的热稳定性最差。
(3)NH3+HCl=NH4Cl,产物的化学式为NH4Cl,其化学键为离子键、共价键。
(4)P为ⅤA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3PO4

(5)P在足量的Cl2中燃烧生成PCl5,Cl2不足时生成PCl3
(6)Cl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一定要注意HClO是弱酸不拆,考生易写错。
【考点定位】本题信息量较多,属较简单的元素推断题。重点是对短周期常见元素(如:H、N、P、Cl等)及其化合物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低。
23.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难溶),还含少量Fe2O3、SiO2.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Cl2 3H2O及CaCO3的步骤如下:
(1)写出孔雀石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滤渣A成分的化学式是
,气体B的分子式是

(3)将CuCl2溶液酸化后,经过加热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得到CuCl2 3H2O晶体.
(4)某种胃药片的治酸剂为CaCO3,该药片中CaCO3质量分数的测定步骤如下(假设其他成分不发生反应):
a.配制0.1mol L﹣1的HCl溶液和0.1mol L﹣1的NaOH溶液各250mL
b.取0.6g磨碎后的胃药于锥形瓶中
c.向锥形瓶内加入75.00mL
0.1mol L﹣1的HCl溶液充分反应
d.用0.1mol L﹣1的NaOH溶液与锥形瓶中剩余盐酸反应,恰好消耗15.00mL
①配制上述NaOH溶液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

②胃药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1)Cu2(OH)2CO3+4H+=2Cu2++CO2↑+3H2O;
(2)SiO2;NH3;(3)冷却结晶;(4)①胶头滴管、250
mL容量瓶;②50%.
【解析】(1)孔雀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H)2CO3+4H+=2Cu2++CO2↑+3H2O,
(2)滤渣A成分的化学式是SiO2,气体B的分子式是NH3,
(3)将CuCl2溶液酸化后,经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CuCl2 3H2O晶体,
(4)①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可知所需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故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胶头滴管、250
mL容量瓶;
②NaOH+HCl=NaCl+H2O
1
1
CaCO3+2HCl=CaCl2+CO2+H2O
1
2
根据上面两个公式可求得于CaCO3反应的HCl物质的量为:(0.075﹣0.015)L×0.1mol/L=0.006mol,CaCO3的物质的量为:0.003mol,质量为:0.003mol×100g/mol=0.3g,胃药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50%,
【点评】本题以制备CuCl2 3H2O及CaCO3化学工艺流程图为载体,考查制备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为解答关键,试题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OH
点燃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