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金华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12 11:4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2021年9月24日,中科院天津工业所在国际期刊《科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宣布中国在国际上首次利用二氧化碳合成出与自然淀粉在结构上没有区别的合成淀粉。该项研究成果的价值不包括( )
A.可以节约耕地资源 B.能减少臭氧层破坏和PM2.5危害
C.能缓解人类粮食短缺问题 D.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2.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以下选项属于符号的是( )
A. B.
C. D.
3.从原子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下列原子模型中最接近卢瑟福的结构模型的是( )
A.葡萄干面包模型 B.分层结构模型
C.电子云模型 D.核式结构模型
4.红糖是由甘蔗的茎秆榨汁加工而来,为使甘蔗的茎秆更加粗壮以提高红糖产量,应适当多施加一些( )
A.CO(NH2)2 B.Ca3(PO4)2 C.KCl D.NH4HCO3
5.大课间活动时同学看到操场边新移植的树挂着“吊针”。这是园林工人为了给移栽后的树木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其成活率而采取的措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输入的水多数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B.输入的水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C.水在茎中由筛管运输
D.“吊针”的针头应插入茎的韧皮部
6.如图为试电笔的结构及使用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电笔可以判断物体是带正电还是带负电
B.若氖管发光,则此时人体中有电流通过
C.笔尖、电阻和氖管是导体,外壳、弹簧和笔卡是绝缘体
D.在使用该试电笔时,手不能触碰到笔卡
7.已知 C-12 原子的质量为 a克,若另外一种原子的质量为 b 克,则另外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B. C. D.
8.如图是某家庭的电路,小义想要更换已损坏的开关S1,他首先需要做的操作是( )
A.断开断路器 B.仅断开开关S1
C.仅断开开关S2 D.断开开关S1、S2
9.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保卫细胞通过吸水和失水可调节气孔大小
B.肺泡外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C.绿色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
D.根毛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
10.学习了微粒和模型知识后,下列相关描述或判断中正确的是( )
A.CS2的正确读法是碳化硫 B.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C-14与C-12互为同位素原子 D.碳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11.机械式电能表是家庭用电计量仪表。家庭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电能表上的铝制表盘能够转动。下列选项中,与该电能表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12.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取及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取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方法 D.检验CO2
13.如图为燃烧火柴的两种方式,火柴Ⅰ持续燃烧时间更长。现给出下列说法:①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②方式Ⅰ火柴梗能持续获得热量,温度更易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③方式Ⅱ中火柴梗的着火点更高所以燃烧时间更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4.电动自行车有四个转向灯(如图甲),图乙为其部分控制电路的示意图(三角形结构代表双触点开关)。若在路边短暂停靠时,需要让四盏灯同时闪烁。则此时开关应接触的接线柱为( )
A.1和2 B.2和3 C.3和4 D.4和5
15.为提升自行车夜间骑行的安全性,小义利用导线、磁铁等元件,结合其后轮结构设计并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发电装置为尾灯发光供电。在骑行过程中发现尾灯不亮,不可能的原因是( )
A.雨水渗入造成短路 B.导线与尾灯之间断路
C.磁体的磁性消失 D.辐射状导线无法切割磁感线
二、填空题
16.下面是土壤形成过程简式:
岩石岩石碎屑原始土壤成熟土壤
(1)简式中A、B、C代表的内容依次是 (用序号表示);
①低等生物的作用
②风化作用
③高等植物的生长
(2)亚马孙河流域虽然拥有全球最繁茂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水量大但其土壤却普遍贫瘠,这种现象被称为“生态悖论”。亚马孙河流域土壤普遍贫瘠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土壤成分中的 (选填“水”“无机盐”或“空气”)。
17.小义用边长5厘米的正方体铁块、2只相同的大烧杯、量筒、滴管等器材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
(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边长 厘米的一块正方体土壤,将土壤和铁块分别放入大烧杯中;
(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壤或铁块时,再换用 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
(3)盛有土壤的烧杯注入的水有200毫升;盛有铁块的烧杯注入的水有175毫升。则这块土壤中的空气的体积为 毫升。
18.转炉炼钢是以铁水、废钢、铁合金为主要原料,不借助外加能源,靠铁液本身的物理热和铁液组分间化学反应产生热量而在转炉中完成炼钢过程。氧气转炉炼钢是其中的一种方式,炼钢过程中向炉中吹入氧气,能够快速去除生铁中的碳、硫、磷、硅等杂质,同时利用氧化反应产生的热量进行冶炼。
(1)按照物质的组成分类,生铁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转炉炼钢过程中,一些液态铁会在高温下被氧化成FeO,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例举转炉炼钢的一种优点: 。
19.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在四季豆中存在皂苷(C27H43O3)和红细胞凝集素这两种天然毒素,会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造成损伤,但这两种物质均有不耐高温的特点。
(1)皂苷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2)830毫克皂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多少毫克? 。
(3)为避免食物中毒,对四季豆的食用提出一条建议 。
三、解答题
20.夏日炎炎,“葡”香四溢,“萄”醉一夏,义乌葡萄喜迎丰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茎通过卷须攀附藤架向上攀爬,根据形态分类属于 (选填“缠绕茎”或“攀缘茎”);
(2)葡萄通常采用扦插繁殖,其根系是由茎部长出不定根发育而来,这样的根系属于直根系和须根系中的 。
21.如图为教材实验“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
(1)茎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动力来自植物的 作用,所以选用的材料为新鲜带叶的木本植物枝条;
(2)在将枝条插入红墨水前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目的是 ,从而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3)图甲中间的那根是被剥去下半部树皮的枝条,将其木质部分放入稀释后的红墨水中(如图乙),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该组枝条的中上部木质部和韧皮部均被染色变红。以下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路径模型中,能准确解释韧皮部变红原因的是___________。
A.下部韧皮部→中上部韧皮部
B.下部韧皮部→形成层→中上部韧皮部
C.下部木质部→中上部木质部→中上部韧皮部
D.下部木质部→中上部木质部→形成层→中上部韧皮部
22.北极燕鸥每年往返于南北两极,飞行约7万多公里躲避寒冷的极夜,真正实现了“生活在阳光里”的壮举。它们之所以能够飞行如此遥远的距离而不迷路,是因为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导航能力,主要是依靠地球磁场进行导航。
(1)地球能够产生磁场,说明地球是一个 ;
(2)如图为地磁场模型,模型中两极的细铁丝最密,表示两极的磁场最 ;
(3)北极燕鸥能够感知地球磁场的原因是其羽毛中隐藏着磁性颗粒,就像内置“指南针”,其S极始终指示的方向是 。
23.利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方法,小义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一:收集纯净的氧气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试管中装入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③点燃酒精灯,收集满氧气后熄灭酒精灯。
实验二:测定剩余固体中氯酸钾的质量
④换用另一个装满水的量筒继续实验,重新点燃酒精灯收集氧气,待塑料软管口不再产生气泡时,共收集到343毫升氧气。
⑤利用收集到的氧气,计算剩余固体中氯酸钾的质量。
请回答:
(1)实验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2)步骤③④中收集气体最合理的时机分别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冒出气泡时;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B.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冒出气泡时
C.均为冒出气泡时 D.均为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3)查阅数据可知,标准大气压下343毫升氧气的质量为0.48克。若不计实验过程中气体损失,由实验二得出剩余固体中含有氯酸钾 克。
24.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事物,以下是小义同学学习完呼吸运动后,建立的三个模型。
(1)甲模型中的a代表的气体是 ;
(2)乙模型中橡皮绳A、B模拟肋间肌,两根横杆模拟肋骨。当橡皮绳A收缩时,横杆向下移动,可模拟胸廓体积变小,进行肺的 (选填“呼气”或“吸气”)过程;
(3)图丙是呼吸运动的演示实验模型。
①透明气球模拟 ;
②要使透明气球的体积变大,对橡皮膜的操作是 。
25.如图甲为一款电热杯垫,可对水杯加热且可调节保温的温度。某项目化小组设计了一个电热杯垫的电路(如图乙)。控制电路电源1的电压为6伏,R0为滑动变阻器,R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当线圈中的电流达到0.15安时,衔铁被吸合(线圈电阻不计),杯垫处于保温状态。
(1)由图丙可知,热敏电阻R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
(2)按电热杯垫电路的工作要求,加热器应接在图乙中的 (填数字);
(3)当滑动变阻器R0接入电路的电阻为10Ω时,电热杯垫的保温温度是多少?
(4)如果要适当降低可调温杯垫的保温温度,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有__________。
A.将滑动变阻器R0的滑片向右移 B.控制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
C.增加该电磁铁线圈匝数 D.适当提高电源2的电压
四、探究题
26.小义利用如图装置来研究“电磁铁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电磁铁通电时,铁质指针会被吸引。
(1)电磁铁的左端为 极;
(2)实验时发现指针偏转很小,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移动。
27.某活动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不同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方法如下:
步骤一:在锥形瓶和带刻度的玻璃管中装满水。
步骤二:选取新鲜且长势相近的木瓜枝条2枝,分成A、B两组,A组枝条带有20张叶片,B组枝条去掉所有叶片,分别将枝条插入橡皮塞中。
步骤三:将A、B组置于同一台灯20厘米处照射,每隔10分钟记录玻璃管内向左移动的水量。
步骤四:换用银边黄杨、金森女贞重复以上实验。结果如下表。
植物种类 玻璃管内移动水量/mL
10分钟 20分钟
木瓜 A组 0.3 0.5
B组 0.1 0.2
银边黄杨 A组 0.4 0.6
B组 0.1 0.2
金森女贞 A组 0.6 1.2
B组 0.1 0.2
(1)实验中B组的作用是: ;
(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三种植物的蒸腾作用由强到弱的排序是 ;
(3)小义觉得实验时间过长,请你提供一种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 。
28.暖宝宝内的发热物质是由铁粉、活性炭、蛭石、无机盐和水等混合而成。一旦撕开包装,该物质便能迅速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释放出热量。为此,小义利用暖宝宝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步骤如下:
①剪开暖宝宝包装,在注射器甲中装入暖宝宝粉末,用活塞压实。
②用输液软管连接甲、乙注射器(如图),观察到注射器甲、乙中活塞分别停留在1mL和30ml刻度处。
③通过操作使装置内空气与暖宝宝粉末充分接触。一段时间后反应结束,观察到注射器甲、乙中活塞分别停留在10mL和15ml刻度处,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前,将两个注射器活塞均推至底端,用输液软管连接,将注射器甲的活塞向左拉动一定距离后放手,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步骤③中使装置内空气与暖宝宝粉末充分接触的操作是 ;
(3)若不考虑输液软管处的少量空气及反应前后暖宝宝粉末体积变化,则通过本实验可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
29.“创新实验”大赛中,小义利用已有的电学实验器材进行了“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的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
甲、乙两个滑动变阻器(图中a、b、c、d为变阻器甲的四个接线柱),蹄形磁铁,金属棒,干电池若干,开关,导线
【实验设计】
如图所示,在平行放置的两个滑动变阻器甲、乙之间放一块蹄形磁铁,金属棒置于蹄形磁铁的正上方。用导线将电源、开关、两个变阻器、金属棒连接成串联电路(部分未画出)。变阻器滑片均移至最左端后,闭合开关,观察金属棒向左移动。
【实验操作】
步骤一:仅对调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金属棒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向右运动;
步骤二:继续实验,仅改变蹄形磁铁的磁极方向,观察金属棒运动方向;
得出结论一:导体的运动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均有关。
步骤三:仅更换磁性更强的蹄形磁铁,观察到金属棒运动方向不变,但速度加快;
步骤四:换回原磁铁,改变导线与变阻器甲的连接,然后多次改变变阻器甲的滑片位置,可观察到金属棒运动方向不变,但速度改变。
得出结论二:导体的运动快慢与磁场强弱和电流大小均有关。
【分析交流】
(1)为了更好的完成实验,金属棒应选择 (选填“铁棒”或“铜棒”);
(2)在步骤二中可观察金属棒运动方向是 ;
(3)步骤四中“改变导线与变阻器甲的连接”的具体操作是 。
30.微型实验具有“微型化”、“便捷化”等特点,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某兴趣小组同学用注射器、三通连通器等物品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进行了如下设计和探究。
【实验装置】注射器与三通连通器组成密闭的一体化装置。通过调节开关K1、K2和K3,可以实现四个注射器间的连通。
【药品试剂】蒸馏水、稀盐酸、碳酸钠溶液、干燥的石蕊试纸(紫色石蕊试液浸润过的干燥试纸)
【实验步骤】
Ⅰ:连接组装一体化装置,经检验气密性良好。装入试剂后,按照如图所示位置竖直放置。
Ⅱ:调节开关,仅注射器A与B连通,向左推动A中活塞,将稀盐酸全部推入B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待不再产生气泡,观察到B中活塞向上移动直至50ml处。
Ⅲ:将B中生成的CO2气体转移至注射器A(溶液仍留在注射器B中)。
Ⅳ:调节开关,仅注射器A、C和D连通,将A中收集到的CO2气体同时推入C和D中。
【过程分析】
(1)Ⅲ中“将B中生成的CO2气体转移至注射器A”最简单的操作是 ;
(2)若步骤Ⅳ的操作是为了证明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是H2CO3而不是CO2,则
①应在C和D注射器中分别放入干燥的石蕊试纸和 ;
②其中发生的重要反应可以用下列微观模型表示,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将其补画完整:
31.“绿意盎然,让教室自然呼吸”主题活动中,同学们用绿植装点教室并进行探究活动。
下表为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某绿植在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下的放氧速率(mg/h)。请回答相关问题:
0 1 2 3 4
15 -10 10 18 18 25
25 -20 -9 11 11 20
(1)室内绿植既美观又增氧,其增氧原理是植物的 作用;
(2)该绿植15℃时呼吸作用的吸氧速率为 mg/h;
(3)根据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教室内照明系统不同于户外自然光,其光照强度一般不超过1klx。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当室温为25℃时,为使教室内的该绿植能实现增氧目的,光照强度需超过 klx,因此同学们将绿植摆放在向阳的窗边。
参考答案
1.B
2.C
3.D
4.C
5.A
6.B
7.C
8.A
9.D
10.C
11.D
12.C
13.A
14.B
15.D
16.(1)②①③
(2)无机盐
17.(1)5
(2)胶头滴管
(3)25
18.(1)混合物
(2)2Fe + O2 2FeO
(3)节约能源/能快速去除杂质
19.(1)324:43
(2)96mg
(3)高温煮熟后食用(合理即可)
20.(1)攀缘茎
(2)须根系
21.(1)蒸腾
(2)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
(3)D
22.(1)磁体
(2)强
(3)南方
23.(1)催化作用
(2)B
(3)1.225
24.(1)氧气/O2
(2)呼气
(3) 肺/肺泡 向下拉橡皮膜
25.(1)减小
(2)1
(3)40℃
(4)AC
26.(1)S
(2)右
27.(1)对照
(2)金森女贞、银边黄杨、木瓜
(3)减小与台灯之间的距离等
28.(1)甲的活塞回到原位
(2)来回推拉活塞
(3)19.35%
29.(1)铜棒
(2)向左
(3)见解析
30.(1)将装置倒置,向上推动注射器B的活塞/拉动A的活塞(合理即可)
(2) 湿润的石蕊试纸
31.(1)光合
(2)10
(3)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