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单元研习任务审题与立意课件(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单元研习任务审题与立意课件(共5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2 08:5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审题与立意
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作文写作的基本步骤
审题立意
审题关
谋篇布局
结构关
精选材料
遣词用语
选材关
语言关
目 录
CONTENTS
1
高考作文的类型发展变化
2
任务驱动型作文
3
如何审题立意
4
作文提纲
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01
高考作文的类型发展变化
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高考作文的类型发展变化
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2005年北京卷)
以“说‘安’”为题作文。“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要求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2004年全国卷Ⅲ)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材料作文
命意作文
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特点
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高考作文的类型发展变化
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了考生
分类
组成
材料
要求
记叙性材料
引语式材料
图画式材料
高考作文的类型发展变化
记叙性材料
(全国卷Ⅰ)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故事、寓言……)
引语式材料
高考作文的类型发展变化
(湖北卷)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高考作文的类型发展变化
图画式材料
(福建卷)
高考作文的类型发展变化
材料1: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1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材料作文,限定问题,要求全面把握材料,写作时不能抛开材料,行文中必须引用材料。
新材料作文
高考作文的类型发展变化
从本质上,材料作文
从表现形式上,与话题作文类似
2006年的作文题没有了这些限制,所以有人就把这样的材料作文称之为“新材料作文”。
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
要求既不像命题作文那样“过死”,也不想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它既继承了话题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话题作文的缺陷
——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现在是文体不限
——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现在的可以有多个立意,已不存在最佳立意
——现在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既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留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又防止考生宿构造
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
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
高考作文的类型发展变化
任务驱动型作文
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进行说理论证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
(2015年全国卷Ⅰ)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命题特征
不同类型
题型的意义
解题原则
行文结构
02
任务驱动型作文
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任务驱动型作文
在材料中先创设某种情境,再提出任务
命题特征
不同类型
基础型
先创设某情境,再提出“对此你有何思考”
思辨型
先创设某情境,再提出“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
比较型
先创设某情境,再提出“你认为哪一句更有道理”
应用型
先引述一则信件、新闻评论、宣传稿等,再提出“请给××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明你的看法”
任务驱动型作文
基础型
(2018年浙江卷)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文时就是要对“此”(整体材料含义、关键词义、关键句义)进行思考。
思辨型
任务驱动型作文
(2021年浙江卷)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文时就要先明确表态,针对几种说法选择一种;其次分析赞成或反对的原因、危害、后果;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任务驱动型作文
比较型
(2015年浙江卷)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文章时就要先说明赞同某句、某人、某事的观点,再说明原因和理由。
任务驱动型作文
应用型
高中生活已经开始,你将会度过人生中最充实的三年时光,这是生命中的又一个新的起点,也是学习道路上的又一次新的飞跃。进入新校园的你,必定期待与激昂奋斗的青春来一次对话,也肯定有许多梦想和希冀。
作为高一新生代表,在学校开学典礼上发言,请你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演讲稿、书信、倡议书……
任务驱动型作文
题型意义
任务驱动型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
材料
任务驱动指令

学生:
明示任务,降低了材料作文的审题难度
命题老师:
介入到考生写作过程和考试阅卷标准制定之中,以起到真正引导的作用
阅卷老师:
使阅卷环节协调和控制试题难度变得更容易操作
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原则
以立德树人、依法治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
以创新能力为重点
确保 “三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
观点鲜明
不能二元对立,既赞成甲,又赞成乙,造成观点矛盾对立
直面问题
切忌空话套话、不着边际
要逐次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后果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坚持“四心一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
行文结构
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解决问题)

引用材料,选择某种说法(提出观点或者说提出问题)

紧扣材料含义,
从某个角度说明选择的理由


联系材料含义适当拓展,
对与材料相类的人或事,
进行类比、引申、深化
(分析问题)
世界不能没有诗歌
生存还是毁灭
德才兼备
没有斗争就没有功绩
03
如何审题立意
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丰子恺先生素不喜重游旧居之地,他在《缘缘堂随笔》中写道:“旧地重游,以前所惯识的各种景物争把过去的事情告诉我,使我耳目不暇应接,心情不胜感慨。”而有人却独爱重游:苏轼二度游赤壁,都达夫不远千里回北平,史铁生则常常要到地坛中去……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可记叙你的经历;也可结合材料,抒写你对此的感悟与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有一段著名的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人啊,认识你自己。——古希腊神谕
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英】伍尔夫
懦夫把自己变成懦夫,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法】萨特
对上面的三句名言,你有怎样的体会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
齐桓公要任用贤才宁戚,有大臣希望桓公派人去打听其口碑。桓公说:“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东汉末年,曹操采取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都被任用,他最终平定了北方。
魏征劝谏唐太宗要任用有贤德的人,说“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唐太宗认为他说得颇有道理。宋代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认为任用人才,首先要考虑其品德。
以上材料很有启示意义。请综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今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莫言致信青年人,在信中讲述了爷爷带着自己与狂风对峙的经历。小时候他与爷爷外出割草,归程时天象诡异,狂风骤起。莫言被风刮倒在地,双手死死地抓住两丛根系很深的牛筋草,才没有被风刮走。而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大风过后,车上的草被刮得只剩下一棵。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讲述了类似的故事。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别林斯基说“没有斗争就没有功绩”,但是有时候人斗争过了,也没有功绩,那么斗争的意义又在哪里?请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或者体验。
【注意】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魏征《谏太宗十思书》中说,“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奥地利经济学家鲁尼恩发现了这样的定律,赛跑时不一定快的赢,打架时不一定弱的输,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如何审题立意
材料一:著名诗人、翻译家屠岸(1923年11月23日—2017年12月16日)不止一次描绘心目中的诗和远方。屠岸认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其精神就不会丰富,其气质就不会优雅,其文化就不会百花盛开、生气勃勃。
材料二:从1920年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至今,一个世纪即将过去,古代典籍对于当下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已然成为天书,传统诗词与新时代价值之间的文化天堑即将形成。对于这种现状,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深表担忧,她说,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守着这样丰富的文化宝藏却不自知,只是盲目地追求物利,这是现代年轻人的悲哀。
请你以“世界不能没有诗歌”为主题,根据对以上材料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如何审题立意
材料一:著名诗人、翻译家屠岸(1923年11月23日—2017年12月16日)不止一次描绘心目中的诗和远方。屠岸认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其精神就不会丰富,其气质就不会优雅,其文化就不会百花盛开、生气勃勃。
材料二:从1920年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至今,一个世纪即将过去,古代典籍对于当下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已然成为天书,传统诗词与新时代价值之间的文化天堑即将形成。对于这种现状,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深表担忧,她说,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守着这样丰富的文化宝藏却不自知,只是盲目地追求物利,这是现代年轻人的悲哀。
请你以“世界不能没有诗歌”为主题,根据对以上材料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材料
提示语
要求
如何审题立意
正常书写速度一分钟25个左右,
简体字平均笔画10笔,每笔书写时间在0.1~0.3秒,一个字就是1~3秒,取中间值是2秒一个字,一分钟一般人大概30字左右,最快60个字基本不可能达到。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审题立意
议论文
根据对以上材料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自拟标题
非命题作文,题目自己拟定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0分以下档
不少于800字
高中标准,高考要求
如何审题立意
如何审题立意
材料一:著名诗人、翻译家屠岸(1923年11月23日—2017年12月16日)不止一次描绘心目中的诗和远方。屠岸认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其精神就不会丰富,其气质就不会优雅,其文化就不会百花盛开、生气勃勃。
心目中的诗和远方
“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理想的生活
精神追求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其精神就不会丰富,其气质就不会优雅,其文化就不会百花盛开、生气勃勃。
诗歌能丰富民族精神,优雅民族气质,兴盛民族文化
如何审题立意
材料二:从1920年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至今,一个世纪即将过去,古代典籍对于当下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已然成为天书,传统诗词与新时代价值之间的文化天堑即将形成。对于这种现状,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深表担忧,她说,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守着这样丰富的文化宝藏却不自知,只是盲目地追求物利,这是现代年轻人的悲哀。
传统诗词与新时代价值之间的文化天堑即将形成。
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壕沟
喻两者之间距离很远,差距很大
当下,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他们的价值观和古诗词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文化距离。
如何审题立意
材料二:从1920年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至今,一个世纪即将过去,古代典籍对于当下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已然成为天书,传统诗词与新时代价值之间的文化天堑即将形成。对于这种现状,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深表担忧,她说,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守着这样丰富的文化宝藏却不自知,只是盲目地追求物利,这是现代年轻人的悲哀。
当下,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他们的价值观和古诗词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文化距离。
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守着这样丰富的文化宝藏却不自知,只是盲目地追求物利,这是现代年轻人的悲哀。
盲目地追求物质利益,不能从丰富的古诗词中吸取文化营养,塑造新时代的价值观,这是当代年轻人的悲哀。
如何审题立意
材料一强调的是诗歌在寻找个人诗意人生、精神追求上的价值和对民族的意义。
材料二由时代背景入手,表现出了对诗词文化被现代人淡忘和边缘化的隐忧。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当下仍应熠熠牛辉;
·诗歌不仅关乎个人,还与民族、国家精神息息相关;
·诗歌是蕴含人生真理的宝藏,亟待人们去开采;
·诗词是人们心灵的慰藉、精神的归宿;
·我读诗、我学诗,我快乐;
……
如何审题立意
立意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1.腹有诗词气自华;
2.诗歌是人类文化的瑰宝;
3.诗词,民族的基因;
……
论题
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点
文章所要议论的问题
如何审题立意
下列标题哪些是论点?
哪些是论题?
⑴谈骨气
⑵宽容是美德
⑶小议“慎独”
⑷从积累说起
⑸最苦与最乐
⑹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⑺我们为什么活着
⑻年轻人要善于反省
⑼习惯的力量
⑽勤能补拙
×
×
×
×
×
×
框架式
表格式
段落式
详细版
04
作文提纲
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作文提纲
中心论点
解决三个问题
1、作者(以谁的名义写?)
2、读者(写给谁看?)
3、话题(谈论什么?)
4、目的(解决什么问题?)
5、体式(以什么文体写?)
6、情境(什么生活情境或语言情境)
写作任务要素
作文提纲
中心论点
诗词,民族之源
传承知识
涵养气质
铸就风骨
提出论点
分析论证
总结论点
引论
本论
结论
作文提纲
材料
论据
理论论据
用来论证观点的道理
优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能增强论点的深度和力量
经典性的著作
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
从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警句、谚语、俗语等
自然界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事实论据
文中用来论证观点的事实
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
历史事实
统计数字等
优点:事实胜于雄辩,
有很强说服力
中心论点:
只有不安于现状,与时俱进,勇于变革的人,才会在奋斗中感受到真正的心安神宁。
分论点1:安于现状,是对自身昏聩的一种纵容
反面论证
分论点2:安于现状,是对人生理想的一种阻挠
分论点3:安于现状,是对国家前途的不负责任
正面论证
过渡:安于现状,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安”。而真正心安神宁的人,正是那些不安于现状,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开拓进取的勇士。
分论点A:不安于现状,决定着一个人的自强不息,有所作为
分论点B:不安于现状,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崛起、富强。
结论:
不安于现状者才在不断努力中感受到一分真正的安定、安宁,真正的心安
作文提纲
框架式
题目:
说“安”
——奋斗者永安
作文提纲
中心论点 分论点 结论
我们在成长中却迷失了自己,让自己沉沦。
分论点1:随着年龄增长想象力却在退化 事例:看图形“O”测验呈现随着年龄增长想象力却退化,小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人在成长中不应该少了本性的纯真。
分论点2:高科技在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可能成为禁锢想象力的武器。 事例:如今的小孩子看似威风,缺少了该有的纯真,缺少丰富的想象力
分论点3:成长让我们沉沦。 事例1小时候的我们有梦敢说
事例2青春期的我们玩物丧志
表格式
题目:
成长与童真
作文提纲
题目:成长与童真
段落式
①开篇点明中心论点:我们在成长中却迷失了自己,让自己沉沦。
②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过渡到想象力问题。
③以看图形“O”测验为例,说明随着年龄增长想象力却在退化的现状,突出幼儿园小朋友想象力的丰富,承接第二段,照应论点。
④以“如今的小孩子”看似威风,却失去了孩子该有的纯真为例告诉我们,高科技在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可能成为禁锢想象力的武器。
⑤⑥将小时候的我们和青春期的我们进行比较,提出成长让我们沉沦。
⑦提出人在成长中不应该少了本性的纯真,发出号召“保留那份纯真” “吸收成长中的精华” 。
作文提纲
详细版
中心论点:
诗歌是民族之源
题目:
诗歌,民族之源
开头(引论):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贯穿着中华两千多年文化血脉,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到乐府的“青青园中葵”,从唐诗的“春眠不觉晓”到宋词的“把酒问青天”,从元曲的“古道西风瘦马”到毛泽东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任斗转星移,任沧海桑田,诗歌始终陪伴着我们,不仅滋养着我们每一个人,也温润着中华民族的灵魂。
主体
(本论)
铸就风骨
传承知识
涵养气质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不读诗,无以言”
“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自然常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瑰丽奇观,
“中原乱簪缨散”的亡国之痛,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教训
腹有诗书气自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睿智
曹植的《梁甫行》杜甫的“三吏三别”——悲悯情怀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畏强权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毛泽东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无私奉献的
作文提纲
详细版
作文提纲
中国的诗歌从田埂地头走入文人墨客的笔端,他亲吻过江南的荷花桂香,携带着塞外的黄沙飞雪,登上觥筹交错的盛宴,穿过金幄翠帷的宫殿,奔向热闹的市井街头,拥抱来自他国的新诗。千百年来,他包容并举,他哺育滋养,他发展进步,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源泉。
结尾(结论):
详细版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圣人就提出:学习诗歌能激发感情,锻炼思维,提高认知。他明确告诉弟子“不读诗,无以言”。由此可见,诗歌能够传承知识,是我们的人生导师。阅读诗歌,我们懂得了“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自然常识,领略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瑰丽奇观,牢记“中原乱簪缨散”的亡国之痛,警醒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教训……一首首的诗歌犹如一滴滴的甘露滋养着我们的血脉,让我们慢慢成长。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不读诗,无以言”
“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自然常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瑰丽奇观,
“中原乱簪缨散”的亡国之痛,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教训
作文提纲
详细版
腹有诗书气自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睿智
正如苏轼的诗句所言: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浩如烟海的诗歌沐浴下,我们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也具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我们拥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毅,也具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睿智……
作文提纲
详细版
曹植的《梁甫行》杜甫的“三吏三别”——悲悯情怀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畏强权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毛泽东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无私奉献的
诗歌不仅涵养了个人的气质,也铸就了民族的风骨。从曹植的《梁甫行》到杜甫的“三吏三别”,中华民族的悲悯情怀流淌于历史长河中;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惧,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不畏强权的精神充溢于天地之间。无论是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是毛泽东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无私奉献的品质与日月交辉。中华民族的风骨在千百年的诗歌长河中流淌并丰腴。
作文提纲
详细版
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魏征《谏太宗十思书》中说,“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奥地利经济学家鲁尼恩发现了这样的定律,赛跑时不一定快的赢,打架时不一定弱的输,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良好开端对成功有重要作用
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但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一开始的胜败不能决定最后的结果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①良好开端对成功有重要作用
②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
但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③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一开始的胜败不能决定最后的结果
探讨开端、过程和最终结果之间的关系
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良好的开端很重要
过程的坚持努力更是关键
观点:
良好的开端固然很好,但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要能够坚持到底、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