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外国作家作品研习10 老人与海(节选)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外国作家作品研习10 老人与海(节选)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2 09:2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老人与海
海明威

了解海明威作品及风格,把握小说主要内容,揣摩小说语言和行文特色。

了解圣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环境中进行抗争的精神。
教学目标
“《老人与海》讲了一个老渔夫的故事,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却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我佩服老人的勇气,佩服他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佩服海明威。——王小波
《老人与海》是一首田园诗,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伦式的,不是麦尔维尔式的,好比荷马的手笔:行文又沉着又动人,犹如荷马的诗。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美国艺术史家贝瑞孙



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
《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瑞典诺贝尔授奖委员会的评价:
故事梗概

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从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共分五个回合。
文学知识

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获得美国授予的银制勇敢勋章。
他因为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
1954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是
“文坛硬汉”
他被称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1899-1961),____国作家,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作家,一生中感情错综复杂,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1961年,因不堪病痛的折磨,开枪自杀。1954年的《老人与海》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
海明威是美国"____________"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迷惘的一代

《永别了,武器》
1926年
《丧钟为谁而鸣》
《战场门铃响了》
《老人与海》
1929年
《太阳照常升起》
1940年
海明威的书写人生
1940年
1952年
海明威1951年在古巴写的中篇小说。
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
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选文赏读

学习任务一
梳理故事情节
学习任务二
学习任务三
学习任务四
分析人物形象
赏析写作特色
聚焦主题思想
学习任务一
梳理故事情节
学习任务二
学习任务三
学习任务四
分析人物形象
赏析写作特色
聚焦主题思想
自主探究
1.简述选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梳理老人与鲨鱼的五次搏斗。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攻击者
数量
老人作战工具
结局
鲭鲨
一条
鱼叉
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铲鼻鲨
两条
绑着
刀子的桨
杀死两条铲鼻鲨,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铲鼻鲨
一条
绑着
刀子的桨
杀死铲鼻鲨,刀子被折断。
铲鼻鲨
两条
短棍
使两条铲鼻鲨受重伤,大鱼的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
鲨鱼
成群结队
短棍、舵把
老人被打败了,大鱼只剩下残骸。
老人:
年老体衰 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 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 没有食物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鲨鱼:
接二连三
成群结队
凶残强悍
老人与鲨鱼分别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对比,体现两者的对抗力量悬殊,衬托出老人的勇敢无畏。
学习任务一
梳理故事情节
学习任务二
学习任务三
学习任务四
分析人物形象
赏析写作特色
聚焦主题思想
合作探究
聚焦内心独白,结合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圣地亚哥老人的形象。
内心独白
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我也许能制服它。尖齿鲨,他想,见鬼去吧。
“这下好了”,“我还是一个老头,但可不是手无寸铁了。”
人要有面对挫折的准备和勇气,人不能改变自然,但可以和自然搏斗。
内心独白
“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候要来了,可我连渔叉都没有。尖齿鲨很残忍,而且也很能干,很强壮,很聪明。不过我比它更聪明。
这时候,风更加强劲了,船航行得很顺利。他只看着鱼得前半部分,心里又燃起了一点儿希望。
“这下子它们算把我打垮了,他想,我太老了,没法用棍子打死鲨鱼了。不过只要手里还有短棍和舵柄,我就要试试看。
“跟它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
人要有永不服输的精神,有永不绝望的意志。
内心独白
“不过还是得琢磨琢磨,他想。因为我只剩下这件事儿可做了。这个,还有棒球。不知道了不起的迪马吉奥会不会欣赏我一举击中鲨鱼的脑袋。
他躺在船尾掌着舵,等待天空出现亮光。我还有半条鱼,他想。也许我走运,能把前半条带回去呢。我总该有点运气吧。
人要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内心独白
我根本就不懂什么罪过,也说不准自己是不是相信。也许杀了这条鱼是一桩罪过。我看是的,尽管是为了养活自己,让好多人有鱼吃。不过这样说来,干什么都是一种罪过。别再想什么罪过了。现在天已经晚了,再说还有人专门拿薪水干这个呢,让他们去费心吧。你天生是个渔夫,就跟鱼生下来是鱼一样。
它活着的时候你敬爱它,它死了之后你也一样敬爱它。如果你敬爱它,那么杀死它就不算是罪过。要么是更大的罪过?
但是杀死那条尖齿鲨你倒是乐在其中,他想。它跟你一样,靠吃活鱼为生。它不是食腐动物,也不像某些鲨鱼一样,游来游去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它美丽而崇高,无所畏惧。
矛盾的心理,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大海和生命的礼赞,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善良
内心独白
这条鱼可以够一个人过整整一冬,他想。别想这个啦。还是歇息歇息,让手好起来,保住剩下的鱼肉吧。和水里的血腥味比起来,我手上的根本不算什么。再说,手也不怎么流血了。手割破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出点血也许能让左手不再抽筋。
对伤口的轻描淡写体现他刚毅的性格
是什么把你打垮了呢?他想。“没有什么把我打垮,”他大声说,“都是因为我出海太远了。”
勇敢面对失败,总结失败原因
动作描写
老人听见大鱼的皮肉被撕裂的声响,把鱼叉猛地向下扎进鲨鱼的脑袋,正刺在两眼之间那条线和从鼻子直通脑后那条线的交点上。这两条线其实并不存在。真实存在的只有沉重而尖锐的蓝色鲨鱼脑所在的位置,老人直刺上去。他使出全身力气,用鲜血模糊的双手把鱼叉结结实实的刺了进去。
老人反应迅速,体现出老人经验丰富,沉着、勇敢、智慧。
动作描写
他一看见那条鲨鱼,就探过身朝他刺去。他刺中的只是鱼身,鱼皮生硬,刀子几乎戳不进去。这下子震得他的双手和肩膀生疼。不过,那鲨鱼很快就浮上来,脑袋露出了水面,老人趁他的鼻子刚钻出水面挨上大鱼,对准它那扁平脑袋的正中间扎了下去。老人拔出刀,再朝同一个地方扎过去。它还是用嘴紧咬着大鱼不放,老人一刀戳进它的左眼,可它还是不肯走。
运用白描手法,表现老人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
老人经历了一系列的殊死搏斗,希望得到片刻的安宁,以缓解自己疲惫的身心。英雄人物也有虚弱和胆怯的时候,这里的心理描写显示了人物性格的真实性。
“这时候,他浑身僵硬、酸痛,在夜晚的寒气里,身上的伤口和所有用力过度的地方都让他感到疼痛。但愿不用再搏斗了,他想,真希望不用再搏斗了。”
如何理解此时老人的消极心理?
老人实现了他的愿望,捕到了鱼,但是,尽管他费尽力气,勇敢搏斗,但是最终的结局,得到的却是一副残骸。有人说,老人成功了,有人说,老人失败了,你认为老人到底是失败还是成功?
失败者,奋斗两天却一无所获;
成功者,老人在不断的挑战中,战胜自我,精神上的胜利者。
一个胜利的失败者
一个失败了的英雄
圣地亚哥人物形象
在“武器”简陋、孤立无援、鲨鱼轮番来袭的情况下,老人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厄运甚至绝境下百折不挠、坚强乐观、永不服输,勇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形象。
“硬汉”精神
失去过武器,但从没放下过武器,努力面对
不空想,勇于担当
积极行动,务实
决不屈服,渴望胜利
坦然承受结果
知识链接:“硬汉”精神
学习任务一
梳理故事情节
学习任务二
学习任务三
学习任务四
分析人物形象
赏析写作特色
聚焦主题思想
老人——
象征着英雄气概、完美人格、象征了一切有信仰的人们都将经历多灾多难的命运,而最终在精神上得到永生。
一部优秀的小说不仅通过故事情节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还通过象征表达一定的道理。那本文中的四个描写对象——老人、大马林鱼、大海、鲨鱼分别象征了什么?
大马林鱼——
象征了人生理想,人的最高境界。大马林鱼很美,但得而复失,象征理想高不可仰。
大海——
象征了神秘莫测的命运。有时候命运既恩施于人,又捉弄人。象征了人的生存环境,象征了人与自然既对立又和谐的关系。
鲨鱼——
象征了与人对立的邪恶势力、不可知的自然力量,包括厄运、劫难等。
合作探究
1.《老人与海》具有怎样的时代意义?
2.“硬汉精神”给你怎样的启示?
《老人与海》具有怎样的时代意义?
19世纪中期开始,资本主义矛盾加剧,人对自身的信心受挫。表现在文学创作上,主人公多是一些平凡甚至平庸的普通人,他们有苦恼、有缺陷、有欲望。20世纪初,西方社会经历了空前的精神危机,两次世界大战更是让人们悲观绝望。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各种畸形人、变态人大量涌现。在这种整体的文学态势里,发表于1952年的《老人与海》却表现出向英雄与环境抗争主题和传统人类信念回归的倾向,对人的勇气和力量表现出乐观态度这是十分难得的。它是战后人类疗救战争创伤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灾难中恢复过来的一剂良药。
时代事件:“一战”、“二战”、“冷战”
时代主题:对抗、动荡和死亡
个体意识:无奈、无力、迷惘、不确定性
创作:《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
给桑迪亚哥写一则颁奖词。
你,只是深海中一位普通的渔夫;你,只是时代年轮下一位平凡的老者。海浪翻滚,你从不退缩;鲨鱼袭来,你从不畏惧,只因为你守着“人,可以被摧毁,不可以被打败”的信念。
当困难来临时,你毫不畏惧——与鲨鱼斗争;当失败降临时,你漠然视之——保持乐观。没有什么可击垮你,没有什么能伤害你,一个成功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海洋上的愚公,手提鱼叉的战士,灾难与坎坷磨炼了你的性格,坚韧和执着造就了你的不屈。圣地亚哥,你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勇敢,你用行动捍卫了人类灵魂的尊严。
黑夜的孤独摧不垮你的意志;寒冷的海风扳不倒你的身躯;凶猛的鲨鱼打不败你的傲骨。你的信念,你的毅力,你的勇敢,你的智慧,让你站着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死,死后永世不朽。
学习任务一
梳理故事情节
学习任务二
学习任务三
学习任务四
分析人物形象
赏析写作特色
聚焦主题思想
合作探究
分析《老人与海》的写作特色
结构简单
生动的
细节描写
意境
含蓄凝练
结构和情节简单,人物少到不能再少,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和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文中很少直接表露感情,总是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含在自然的行文或简洁的对话中。
电报式风格
“创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含在水下”
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蕴藏在形象中,使情感充沛而又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四大要素: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
知识链接:冰山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