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发现潜在的逻辑谬误
教学目标
二
您的内容可以添加在这里,或通过复制文本,在此处进行粘贴。
一
三
发现潜在的谬误
一、
学习内容
1、规律、事理。
2、道理、理论
3、思维的规律
4、推理和论证的本领。
5、只研究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研究推理和论证的科学---逻辑学
逻辑的含义
学习活动一:认识逻辑
逻辑的基本概念
命题:判断性语句。
推理:将一组命题结合起来的过程。
论证:用某些理由支持某一结论的思维方法。
逻辑的基本概念
命题的特征:断言陈述句为主
思考:下列哪句话属于命题
思考
1、鲸鱼是一种哺乳动物。
2、请你快一点。
3、哦,我的天啊!
4、你知道如何下象棋吗?
v
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
第一
第三
第二
第四
说完整句子,完整呈现命题
不将主观看法当做客 观事实。
避免使用双重否定
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
一、前提真实
二、能合乎逻辑的推出结论
提示:谬误往往出现在前提与结论的逻辑关系上
如何避免逻辑错误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二)、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这里要谈的概念间的关系,不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在事理上、空间上、时间上等方面的关系,而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在外延上的关系。
根据概念在外延上是否有重合,可以把概念间的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概念之间的关系
①全同关系 中国的首都和北京 ②并列关系诗歌和小说 ③包含关系学校和中学 ④交叉关系 学生和共青团员 ⑤矛盾关系战争和和平⑥反对关系黑与白
1、定义过宽
活动任务
2、循环定义
3、定义过窄
4、比喻定义
1、是交叉关系不能并列关系。
活动任务
2、女同学、团员、班干部有重合
3、分类标准多样,不能并列
判断
1、性质判断不对,雄鸡不是信号
活动任务
2、否定失当,多用了一个否定词
3、老师和作家有交叉关系,不能二选一
4、前后内容不对应,和改或
逻辑的基本规律
一
三
二
四
同一律
不矛盾律
充足理由律
排中律
同一律
例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同一律: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这个人、这位巨人-------马克思
(违反同一律)
例如:我的矛能刺穿任何盾,我的盾任何矛也刺不穿。
(违反矛盾律)
(2)不矛盾律:要求两个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A不是非A)
不矛盾律
例如:“说世界上有鬼,这不对,这是迷信;但要说世界上没鬼,也未免武断,因为有些现象还真不好解释。”
(3)排中律:要求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A或者非A)
3、排中律
例如:逻辑学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因为逻辑学是科学,科学能增进人们的知识。
(推断是真的,正确)
(4)充足理由律:要求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
4、充足理由律
①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明确:“鲁迅的作品”和“《孔乙己》”是“包含关系”,不是“全同关系”,违反“同一律”。
②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人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
活动任务2:合作探究
明确:“头骨小”和“小时候的头骨”不是同一个概念,耍戏法的人在转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再者,“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意思是“拿破仑夭折了”,与事实“拿破仑并未夭折”互相矛盾了,又违反了“不矛盾律”。
③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明确:“读”和“不读”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不能同为假,违反了“排中律”。
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合作探究
明确 :惠子问的是“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是问原因,庄子回答“是在濠上这个地方知道的”,是答地点,答非所问,违反了“同一律”。
⑤《儒林外史》第三回中,范进中举前,胡屠户说:“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范进中举后,胡屠户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⑥《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合作探究
明确 :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自相矛盾了,违反了“不矛盾律”。
明确 :“谬种”的理由是死得不是时候,这个理由并不充足,违反“充足理由律”。
合作探究
分析:顾客想表达的是提醒甚至抗议,关注的是是饭菜的卫生问题,服务员却把问题转移成自己有没有被烫的问题,应该说服务员答话颇为狡黠,但考虑到其做法确实有损顾客权益,而又有逃避责任的意思,犯了偷换论题的谬误,同样违反同一律
③ “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没有关系,汤不烫,我不痛。”
④“我是答应您昨天来修门铃不错。可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有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
不薄之为厚,不白之为黑。
——黑白之间还有中间色灰,违反排中律
任务2:辨析日常语言表达中的逻辑错误。
示例:
①他是多个死难者中唯一幸免的一个。
②根据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
③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④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⑤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⑥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合作探究
答案:①自相矛盾。既然死难了,又怎么能幸免呢
②概念划分不当。“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
③强加因果。“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是因为“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④主客颠倒。应该是“我与报纸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⑤否定不当。“不能否认”“不是”,三重否定又是否定。
⑥不合事理。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