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 27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件17张)(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 27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件17张)(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13 10:4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低端)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1)原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2)实质: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3)概况
①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②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2.苏联解体
(1)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
(2)过程
①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实行多党制,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②1991年发生“八一九”事件,苏共丧失执政党地位,国家政权性质发生变化。
③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完全解体。
(3)影响:两极格局随之瓦解。。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讲】核心讲解:泱泱大国苏联为何在1991年轰然倒塌?
答案:(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了大量矛盾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和平演变”战略。
核心讲解:二战后两极格局最终解体的原因?
答案:两极格局的解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美苏军备竞赛,削弱了美国,拖垮了苏联,这是格局崩溃的直接原因。
②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经济多极化,这是格局崩溃的根本原因。
③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的崛起,也严重冲击了两极格局,是格局解体的重要因素。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讲】
例题1: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 “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讲】D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原因
(1)“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失衡,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
(2)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3)美国试图独霸世界,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2.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3.紧张、动荡的表现
(1)科索沃战争: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向南联盟动武。
(2)国际恐怖主义泛滥:2001年美国发生“9·11 ”事件。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讲】核心讲解: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
答案:①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②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世界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例题2:历史课上,张明同学以流行歌曲形式诠释了二战后日美两国关系的演变:“跟着美国走——紧抓住梦的手”“多边自主外交——我要我的滋味”“命运共同体——休戚与共不离弃”。该内容反映了
A.日本已经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B.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美国霸权主义不得人心
D.世界形势的缓和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讲】B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欧洲联盟:1993年正式成立,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
(3)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4)俄罗斯:拥有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5)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讲】核心讲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消极:①根本是由于世界经济的多极化,也是两极格局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起其领导的单极世界。
③此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④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例题3:亨利·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这些独立活动的权力中心不包括
A.中国 B.俄罗斯
C.美国 D.日本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讲】D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讲】 例题4:法里德扎卡里亚的《后美国时代》认为:“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这里的“群雄竞起”( )
A.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B.推动了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扩张
C.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群雄”指 “一超多强”,“一超”指美国,“多强”包括俄罗斯、欧盟、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这个阶段,美苏两极格局已不复存在,A项说法不对;B项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一超多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C项说法是正确的;“群雄竞起”不可能促进政治一体化,D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项。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的作用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讲】 例题5:基辛格在1993年的谈话中指出:“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表明
A.世界新秩序已经形成
B.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C.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趋势,美国难以独霸天下
D.世界很多权力中心已经成为超级大国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说明了美国是超级大国但美国并不能主宰一切,因为事实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美国难以独霸世界。故选C。材料主要说的是美国无法主宰世界事务,A项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当今世界新秩序尚未建立,处于新旧秩序交替的过程中;D 项说法明显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讲】 例题6: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
A.德国的分裂状态 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
C.“9·11”事件 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伤痕”可以理解为冷战的遗留,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还处于分裂状态。德国的分裂状态是冷战的产物,而1990年东西德统一,随后冷战结束,排除A;911事件是恐怖主义,排除C;北约和华约的对峙是冷战的产物,排除D。所以答案选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朝鲜战争构建本课知识网络单元总结2.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开始。
(2)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3)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3.当今世界格局与上世纪国际格局变动有何不同
(1)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2)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导致各国国际地位变化的;
(3)新的国际格局的建立,要通过各国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来实现,这取决于各国、各集团、各组织的综合实力的强弱。而实力对比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
因而,新旧格局的交替过程,也必须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单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