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 抗日战争一、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1、背景
(1)日本占领中国台湾后,继续垂涎中国领土。
(2)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先后制造了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等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地化。
(3)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制造了卢沟桥事变,这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第16课 抗日战争【讲】核心讲解:日本为什么会走上侵略的道路,并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中国?
答案:从日本方面看,根本原因是经济危机冲击,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历史原因是“大陆政策” (蓄谋已久);现实原因是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侵略野心膨胀。从中国方面看,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从国际上看,英法美的绥靖之风盛行。
第16课 抗日战争【讲】
例题1 下面是历史漫画《日本的今昔》(邵恒秋《抗建通俗画刊》),漫画所反映的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1931年9月,日本全面侵华 B.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
C.日本跻身世界政治大国 D.全民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第16课 抗日战争【讲】
D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根本原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
(2)中国对策: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反抗。
第16课 抗日战争【讲】
核心讲解:推动国共两党从对抗到合作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决定因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推动因素是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主导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倡议和推动;转折点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直接推动因素是八一三事变日军提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例题2 雅虎知识堂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它评价的战役是
( )
A.太原会战 B.淞沪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第16课 抗日战争【讲】
A例题3 杨奎松在《实事求是地总结抗战史的经验与教训》中说:“抗战之伟大,原本在于近百年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倍受列强欺凌侵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举国一致奋起抵抗的一天……”这实质上反映了( )
A.中国获得了真正的民族独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C.中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 D.抗战期间各派别彻底放弃前嫌
第16课 抗日战争【讲】
B3、抗战前期,两个战场协同作战
(1)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抗击日军侵略。
(2)共产党敌后战场:1937年秋,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之后,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3)结果: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法阻止日军进攻,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的大部分领土。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第16课 抗日战争【讲】
核心讲解:如何评价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答案:积极:首先,积极抗战,广大官兵表现出英勇顽强的精神,正面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其次,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它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再有,为沿海沿江工业、高校的内迁熹得了时间;还有就是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局限:由于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加之敌强我弱, 丢失了大片领土。
例题4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扩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
A.国民党决心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B.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
C.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D.国民党号召国民奋起抗日
第16课 抗日战争【讲】
D例题5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材料表明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 )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B.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第16课 抗日战争【讲】
C核心讲解:抗战相持阶段到来的标志、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抗战相持阶段到来的标志是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原因:从日本方面来看,是因为战线太长,导致人力.物力.财力不足;同时受到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从中国方面来看,则是因为国民党正面战场连连失败;同时中国人民抗日力量还不足够壮大。
例题6 1940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军应积极的行动……”从中可推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 )
A. 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 B. 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
C. 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 D. 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
第16课 抗日战争【讲】
C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之后,对南京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六周之内,共屠杀超过30万人,手段极其残忍。
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的一个黎明,一队日伪军把河北省丰润县的潘家峪团团围住,逼问八路军的去向,由于潘家峪人宁死不屈,日军就用机枪、手榴弹进行残酷屠杀,全村一千五百多人中有一千二百多人被杀害。
3、细菌战:在中国东北日军专门成立了研究细菌战的部队,被称作“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做实验,惨无人道。
第16课 抗日战争【讲】
核心讲解:731部队的滔天罪行让你想起了什么?
答案:军国主义的罪恶;国力不强,百姓遭殃;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等等。
例题7 对下图漫画所反映的历史最有力的驳斥证据是( )
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 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
C.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第16课 抗日战争【讲】
C三、抗战的胜利
1、走向胜利的过程
(1)百团大战
时间:1940年下半年
指挥者:彭德怀
战线: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
战果:掉敌人据点近3千个
意义: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16课 抗日战争【讲】
(2)远征缅甸
时间:1942——1945年
原因:1942年初,日军由泰国、缅甸北上侵入我国云南境内。
目的: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战果: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7千多人;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第16课 抗日战争【讲】
2、胜利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
3、胜利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1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第16课 抗日战争【讲】
核心讲解:抗日战争中国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从中国角度说,是因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从日本角度说,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从国际上来说,是由于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各国人民的支援。
例题8 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此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
A.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第一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第16课 抗日战争【讲】
D例题9 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 )
①使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屈辱历史
②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③④
第16课 抗日战争【讲】
D核心讲解:今天我们怎样处理中日关系?
答案:尊重历史,以史为鉴、崇尚和平,面向未来。
例题10 蒋介石在抗战胜利时说:“……我们一贯声言,只认日本黩武的军阀为敌,不以日本的人民为敌;今天敌军已被我们盟邦共同打倒了,我们当然要严密责成他忠实执行所有的投降条款,但是我们并不要报复,更不可对敌国无辜人民加以污辱,……则冤冤相报,永无终止。”此讲话具有( )
A.强烈的民族情绪 B.浓烈的复仇情绪
C.宽容的和平色彩 D.软弱的投降色彩
第16课 抗日战争【讲】
C
第16课 抗日战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