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低端)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风雷?
1、原因: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2、过程?
(1)5月4日,北京等地学生游行示威。?
(2)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罢工,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初步胜利
(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曹、张、陆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意义
(1)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讲】核心讲解:为什么以五四运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五四运动启发广大人民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因此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使更多的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并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这样,五四运动后,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讲】核心讲解: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讲】
例题1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爆发了( )
A. 五四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义和团运动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讲】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讲】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1)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日益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2)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积极活动。?
(3)共产国际的帮助。 ?
2、中共一大
(1)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秘密举行,后又转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
(2)内容: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核心讲解:中共与以往任何政党相比是一个新型政党,它“新”在何处?
答案:①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
③阶级性质:工人阶级革命政党④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纲领);
⑤代表利益: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
⑥新的革命前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例题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主要“新”在( )
①斗争手段②领导力量③指导思想④革命前途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讲】C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
(1)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工人运动中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三大通过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2)实现: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有共产党参加的国民党一大。?
(3)意义: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开展,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高超的到来。
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高潮)
(1)目的: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
(2)进程:北伐军歼灭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3、国民革命失败
(1)原因:帝国主义干涉,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制造分裂,叛变革命;陈独秀烦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标志: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讲】核心讲解: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教训有哪些?
答案:原因:主要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年幼,缺乏经验,没有独立的武装,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例题3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是指( )
A.太平军北伐 B.北伐战争 C.武昌起义 D.五四运动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讲】B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讲】例题4: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这说明( )
A.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宣传新文化 B.新青年杂志领导了五四运动
C.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 D.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讲】【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五四运动之前,仅有”、“五四运动之后,多达四百种左右”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是对题干材料内容的片面理解,不符合史实;B项明显不符合史实;D项,题干内容无从体现。进一步可知,C项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的意义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讲】例题5:关于五四运动,1920年胡适、蒋梦麟曾指出:“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由此可见,胡、蒋两位教授( )
A.不赞成学生牺牲学业的罢课行动
B.主张青年学生要积极干预政治
C.赞赏中国国民的政治素养
D.认为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讲】【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材料“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可知,胡、蒋两位教授不赞成学生牺牲学业的罢课行动,认为这种行为是最不经济的事情。本题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的评价。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讲】例题6: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历史巨变是鸦片战争以后社会性质改变
B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第二次历史巨变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D .五四运动是思想层面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讲】【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的第一次巨变是辛亥革命,不是鸦片战争,所以A项错误。第二次巨变是新中国的成立,不是辛亥革命,所以C项错误。中国近代思想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是新文化运动而非五四运动,所以D项错误。五四运动后中国的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以自己的方式改造中国社会,所以B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