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 13 辛亥革命(课件22张)(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 13 辛亥革命(课件22张)(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13 11:1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低端) 第13课 辛亥革命 领导我们苏醒了领导我们富起来了领导我们站起来了末代皇帝 民国之父窃国大盗三个人物一、武昌起义
1.原因和条件。
(1)经济基础: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章炳麟等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
(4)组织基础: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
2.酝酿:
(1)武装起义:革命党人发动了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2)宣传组织: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宣传组织,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3.过程: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2日占领武汉三镇。
(2)各省响应:到11月下旬,十几个省区脱离清廷独立。
第13课 辛亥革命【讲】核心讲解:同盟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为什么说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答案:条件可参考武昌起义的原因和条件去总结。原因:①同盟会的成立使资产阶级革命有了正规统一的政党的领导;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明确的纲领;③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人。
例题1: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 )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第13课 辛亥革命【讲】B第13课 辛亥革命【讲】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1、概况:1912年元旦,孙中山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定都南京,以无色旗为国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春。
(2)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④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⑤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⑥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3)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4)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核心讲解: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及其影响?
答案:(1)特点:①从权力关系上来看,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②从国家体制上来看,责任内阁制取代了总统制,也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③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程序性条款上,规定特别修改程序以制约袁世凯。
例题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五部分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 ( )
A.民主共和,三民立宪 B.武装割据,开创新路
C.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D.五四精神,旗帜高扬
第13课 辛亥革命【讲】A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1)原因:袁世凯的两面手腕;列强的干涉;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攻击革命党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
(2)过程:①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求和;②逼迫孙中山妥协让位和清帝退位;③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④孙中山宣布辞职,袁世凯于1912年3月就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13课 辛亥革命【讲】温馨提示: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局限性: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第13课 辛亥革命【讲】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帝国主义的支持 革命派软弱、缺乏实力 立宪派等的拥护 对 清:逼宫退位对革命派:迫孙中
山让位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革命阵营承受的压力 核心讲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进行了哪些艰苦的革命斗争?
答案:斗争:⑴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⑵,建立了资产阶级团体与政党,发动了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⑶建立了中华民国;⑷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例题3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  )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实行全民族抗战
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宣传新三民主义 第13课 辛亥革命【讲】C第13课 辛亥革命【讲】 例题4:孙中山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中山陵,墓前是一块无字碑,原因是孙中山功高盖世,非文字可以表达。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历史功绩有( )
①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 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③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 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第13课 辛亥革命【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孙中山的伟大历史功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贡献的史实,所以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功绩第13课 辛亥革命【讲】 例题5: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第13课 辛亥革命【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南京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后来却被袁世凯所窃取。以后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进行定期选举,限制总统权力。体现了民主的意识。当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该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并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可以制定继承人等,所以这又是专制独裁的标志,所以选择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13课 辛亥革命【讲】 例题6:著名实业家在《张季子九录﹒文录》认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他之所以肯定辛亥革命,是因为( )
A.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C.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
D.辛亥革命使中国真正走上了民主共和的道路第13课 辛亥革命【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考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材料信息“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体现了辛亥革命结束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的的伟大功绩。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其余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功绩构建本课知识网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你怎样认识,为什么?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
2、失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变,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1、成功: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