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质量检测(一) 分子动理论
(本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关“温度”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反映了每个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C.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温度升高时物体的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将增大
2.秋天的清晨,荷叶上挂满晶莹的露珠,已知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水珠,对这一物理过程,水分子间的( )
A.引力消失,斥力增大 B.斥力消失,引力增大
C.引力、斥力都减小 D.引力、斥力都增大
3.下列关于布朗运动、扩散现象和对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现象在月球表面无法进行
B.三种现象在宇宙飞船里都能进行
C.在月球表面布朗运动、扩散现象能够进行,而对流不能进行
D.在宇宙飞船里布朗运动、扩散现象能够进行,而对流不能进行
4.如图为两分子靠近过程中的示意图,r0为分子间平衡距离,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
B.分子从无限远靠近到距离r0处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变大
C.分子势能在r0处最小
D.分子间距离在小于r0且减小时,分子势能在减小
5.夜间由于气温降低,汽车轮胎内的气体压强变低。与白天相比,夜间轮胎内的气体( )
A.分子的平均动能更小
B.单位体积内分子的个数更少
C.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更小
D.分子对轮胎内壁单位面积的平均作用力更大
6.关于分子动理论及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大,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B.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可能增大
C.相同温度的氧气和氢气,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相同
D.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就不同
7.关于热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 ℃的水变成0 ℃的冰时,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减小
B.悬浮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就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
C.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r>10-9 m)减小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分子势能不断增大
D.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的总和
8.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幅图像分别表示两分子间作用力F、分子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图,假定两个分子的距离为无穷远时它们的分子势能为0。下列正确的是( )
A.当分子间距r=r0时,分子间作用力最大
B.当分子间距r=r0时,分子势能最大
C.当分子间距r>r0,随着r的增大,F减小,Ep增大
D.当分子间距r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观察布朗运动的实验过程中,每隔5 s记录下颗粒的位置,最后将这些位置用直线依次连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以看出布朗运动是无规则的
B.图中轨迹就是颗粒无规则运动的轨迹
C.若对比不同温度下的轨迹,可以看出温度高时布朗运动显著
D.若对比不同颗粒大小时的轨迹,可以看出颗粒小时布朗运动显著
10.通过大量实验可以得出一定种类的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其分子速率的分布情况,下表为0 ℃时空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为速率分布图,由图可知( )
速率区间/(m·s-1) 分子数的大约比例
100以下 0.01
100~200 0.08
200~300 0.15
300~400 0.20
400~500 0.21
500~600 0.17
600~700 0.10
700以上 0.08
A.速率特别大的分子与速率特别小的分子都比较少
B.在400~500 m/s这一速率区间中分子数占的比例最大
C.若气体温度发生变化,则气体分子速率分布不再有题图所示“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
D.当气体温度升高时,并非每个气体分子的速率都增大,而是速率大的气体分子所占的比例增大,使得气体分子平均速率增大
11.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图中r0为分子斥力和引力平衡时两个分子间的距离,规定两分子间距离为无限远时分子势能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分子间的距离rB.当分子间的距离10r0>r>r0时,引力大于斥力
C.分子间距离从r1减小到r0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减小
D.分子间距离从无限远减小到r0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12.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乙分子位于横轴上,甲、乙两分子间引力、斥力及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情况分别如图中三条曲线所示,A、B、C、D为横轴上四个特殊的位置,E为两虚线a、b的交点,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由图像可知( )
A.虚线a为分子间斥力变化图线,交点E的横坐标代表乙分子到达该点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0
B.乙分子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一直做加速运动
C.实线c为分子势能的变化图线,乙分子到达C点时分子势能最小
D.虚线b为分子间引力变化图线,表明分子间引力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3.(6分)在做“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
(1)关于油膜面积的测量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后,要立刻用刻度尺去量油膜的面积
B.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后,要让油膜尽可能地散开,再用刻度尺去量油膜的面积
C.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后,要立即将油膜的轮廓画在玻璃板上,再利用坐标纸去计算油膜的面积
D.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后,要让油膜尽可能散开,等到形状稳定后,再把油膜的轮廓画在玻璃板上,用坐标纸去计算油膜的面积
(2)实验中,将1 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200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又测得1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将1滴溶液滴到水面上,水面上形成0.2 m2的单分子薄层,由此可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d=________m。
14.(8分)在做“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时,用注射器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把带有坐标方格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描画出油膜的轮廓,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 cm,该油膜的面积是________m2,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7×10-6 mL,则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m(计算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15.(14分)为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在各种生产活动中都应严禁污染水源。在某一水库中,一艘年久失修的快艇在水面上违规行驶,速度为8 m/s,导致油箱突然破裂,柴油迅速流入水中,从开始漏油到船员堵住漏油处共用时t=1.5 min。测量时,漏出的油已在水面上形成宽约为a=100 m的长方形厚油层。已知快艇匀速运动,漏出油的体积V=1.44×10-3 m3,求:
(1)该厚油层的平均厚度D。
(2)该厚油层的厚度D约为油分子直径d的多少倍。(已知油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 m)
16.(16分)钻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密度是3.5 g/cm3,如图为1克拉的钻石(1克拉=0.2 g)。钻石中的碳原子(每个碳原子占据一个正方体)以网状结构紧密地堆在一起,已知碳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 mol-1。求:(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取 =1.79)
(1)该钻石含有的碳原子个数N;
(2)碳原子的直径d。
17.(16分)晶须是一种发展中的高强度材料,它是一些非常细的、非常完整的丝状(横截面为圆形)晶体。现有一根铁质晶须,直径为d,用大小为F的力恰好将它拉断,断面呈垂直于轴线的圆形。已知铁的密度为ρ,铁的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拉断过程中相邻铁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多大?
阶段质量检测(一)
1.选B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而对某个确定的分子来说,其热运动的情况无法确定,不能用温度反映,A错误,B正确;温度不升高而仅使分子的势能增加,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如冰融化为同温度的水,C错误;温度升高时分子平均动能增大,但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D错误。
2.选D 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水珠,液化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引力与斥力都增大,D正确,A、B、C错误。
3.选D 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结果,而对流需要在重力作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布朗运动、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热运动而形成的,所以二者在月球表面、宇宙飞船里均能进行;由于月球表面仍有重力存在,宇宙飞船里的微粒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对流可在月球表面进行,而不能在宇宙飞船内进行,D正确,A、B、C错误。
4.选C 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分子从无限远靠近到距离r0处的过程中,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则在r0处分子势能最小;继续减小分子间距离,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5.选A 夜间气温低,分子的平均动能更小,但不是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更小,故A正确,C错误;由于汽车轮胎内的气体压强变低,轮胎会略微被压瘪,则单位体积内分子的个数更多,分子对轮胎内壁单位面积的平均作用力更小,故B、D错误。
6.选B 根据布朗运动的特点可知,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故A错误;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随着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故B正确;相同温度的氧气和氢气,分子平均动能相同,但是因氧气的分子质量较大,则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小于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故C错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内能不同的物体,其分子势能可能不同,但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故D错误。
7.选A 0 ℃的水变成0 ℃的冰时,体积增大,并且放热,内能减小,因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则分子势能减小,故A正确;悬浮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就越多,受力越趋于平衡,布朗运动越不明显,故B错误;将一个分子从很远(r>10-9 m)靠近另外一个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先表现为引力做正功,后表现为斥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误;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故D错误。
8.选D 由图像可知,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0达到最小值,分子势能为最小值,故A、B错误;当分子间距离r>r0,随着r的增大,F先增大后减小,Ep一直增大,故C错误;当分子间距离r9.选ACD 由于是每隔5 s记录下颗粒的位置,最后将这些位置用直线依次连接,但并不知道这5 s时间内颗粒的运动轨迹(其实这5 s内的轨迹也是无规则的),所以记录下的并不是颗粒的实际运动轨迹,温度越高,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A、C、D正确,B错误。
10.选ABD 由速率分布图可知,速率特别大的分子与速率特别小的分子都比较少,在400~500 m/s这一速率区间中分子数占的比例最大,A、B正确;无论气体温度如何变化,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均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又因温度是气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当气体温度升高时,并非每个气体分子速率都增大,而是速率大的气体分子所占的比例增大,使得气体分子平均速率增大,故C错误,D正确。
11.选BC 由题图可知,当分子间的距离rr>r0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故A错误,B正确;由题图可知,分子间距离从r1减小到r0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故C正确;分子间距离从无限远减小到r0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一直做正功,故分子势能一直减小,故D错误。
12.选ABD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斥力变化更快,故虚线a为分子间斥力变化图线,虚线b为分子间引力变化图线,交点E说明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等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为0,A、D正确;乙分子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一直做加速运动,B正确;实线c为分子势能的变化图线,乙分子到达B点时分子势能最小,C错误。
13.解析:(1)在做“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后,油膜会散开,待形状稳定后,再在玻璃板上画下油膜的轮廓,用坐标纸计算油膜面积,故D正确。
(2)1滴油酸酒精溶液里含纯油酸的体积V=× cm3=1×10-10 m3,油酸分子的直径d== m=5×10-10 m。
答案:(1)D (2)5×10-10
14.解析:每个正方形的面积为:S1=1 cm2,轮廓范围内面积超过一半的正方形的个数约为116个,则油膜的面积约为:S=116S1=116 cm2=1.16×10-2 m2,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V=7×10-6 mL,把油酸分子看成球形,且不考虑分子间的空隙,则分子的直径为:d== m≈6×10-10 m。
答案:1.16×10-2 6×10-10
15.解析:(1)油层长度L=vt=720 m
则油层厚度D==2×10-8 m。
(2)n==200。
答案:(1)2×10-8 m (2)200
16.解析:(1)碳原子的摩尔质量M=12 g/mol
1克拉的钻石质量m=0.2 g
设1克拉钻石的物质的量为n,
则有n== mol,N=nNA
解得N≈1×1022个。
(2)设该钻石的体积为V,每个碳原子占据的体积为V0,则有V=,V0=,d=
解得d≈2×10-10 m。
答案:(1)1×1022个 (2)2×10-10 m
17.解析:铁的摩尔体积:V=
单个分子的体积:V0=,又:V0=πr3
所以分子的半径:r=
分子的最大截面积:S0=π·
铁质晶须的横截面上的分子数:n=
拉断过程中相邻铁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F0==。
答案: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