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需要
《春日》
1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
3.反复诵读诗歌,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体会诗人暗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春日》
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午后,你漫步在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边,四周是嫩绿的柳丝轻拂水面,远处是山花烂漫,万紫千红,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花草的清新香气。这样的场景,是不是让人心旷神怡,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风而去?这正是朱熹在《春日》中所描绘的一幅幅生动画面。今天,我们一起走入朱熹的《春日》。
夯实基础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sì
bīn
朗读正音
夯实基础
情境诵读
2.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心情。
1.注意语调和重音的变化。
夯实基础
大家好,我是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南宋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我的作品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等。
朱熹
(1130—1200)
文学常识
问题探究
探究任务
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结合创作背景,读懂诗意。
1.组内全员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
2.交流讨论,逐句疏通大意,遇到有阻碍的字词查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
3.疏通大意后,将大意用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
4.选一位或两位代表,将小组成果朗诵给大家听,要做到语句优美,情感充沛。
探究方法
问题探究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天。
花卉。
指亲友相聚或风光美好的日子。这里指晴日。
风光景物。
古河流名,在今山东省,孔子曾在泗水边讲学授徒。
轻易、随便。
指春风。
水边。
成果展示
问题探究
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在泗水之滨游春,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风貌,春风吹得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色。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问题探究
探究任务
你在诗句中读出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感受?
1.全班分为4/8组,赏析诗句,进行小组讨论。
2.指定一位同学记录整理小组同学发言,形成小组结论。
3.选派一位代表分享小组成果。
探究方法
问题探究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总是春。”写出了在春风的吹拂下,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美景。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游玩时所见所感吗?
成果展示
问题探究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泗水之滨在宋南渡时被金人所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
“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此处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教师点拨
拓展延伸
同学们,朱熹的《春日》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体会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宋代诗人程颢也有一首写春的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程颢的《春日偶成》吧!
拓展延伸
知人论世
程颢
(1032-1085)
大家好,我是程颢,字伯淳,
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我的作品有《定性书》《识仁篇》等。
拓展延伸
这首诗是作者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所写。诗人是宋代有名的理学家,长期困在书斋里,少有闲暇宽怀的时候。一旦回到大自然中,欣赏美好景致,便觉得格外爽快,怡然自得。
知人论世
拓展延伸
结合创作背景,联系生活经验,读懂诗意。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偶成
[宋]程颢
旁人。
沿着。
我的心。
云层单薄,指晴朗的天气。
靠近。
指中午的太阳。
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偶然写成。
还以为。
疏通诗意
拓展延伸
结合创作背景,联系生活经验,读懂诗意。
接近正午时分,天上飘着淡淡的云,偶尔刮起一阵微风。诗人穿行于花柳之间,不知不觉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旁人不知道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少年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疏通诗意
拓展延伸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绘了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红花、绿柳、碧水相互掩映,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偶成
[宋]程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轻松自在、悠闲愉悦的心境。从“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这两句诗可以看出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两句诗可以反映出来?
布置作业
情境背诵
课堂演练
布置作业
基础作业:课后背诵并默写《春日》。
拓展作业:比较《过故人庄》与陆游的《游山西村》的异同。
课后作业
等闲识得东风面,
无边光景一时新。
——《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