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1.1常见文本类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学会分析文本信息加工的任务需求,体会文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息加工是“为更好地呈现主题服务”,掌握文本加工的评价要素,熟练使用文本加工软件对文本进行加工,提高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21·世纪
教育网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在常用的文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工软件WORD中对文字进行编排,包括版式、格式、字形、字号、字体、图文混排,添加页面信息、排版输出等等,能够对文本进行简单的排版。但是,学生对如何根据任务需求恰当地选用相关的工具软件,并以合适的技术形式来表达内容,明显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即对于根据任务需求解决实际缺乏问题分析、整体规划和设计制作等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信息加工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把文本信息组织起来,并通过一定的格式、图文混排、版面设计以及电子报刊等方式表达出来。2·1·c·n·j·y
教学难点:体会什么样的加工是恰当的加工,如何利用文本加工软件对文本进行恰当的加工,更好地表达文本的主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用文本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2)了解合理选择加工文本信息的加工软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摩,认识常用文本类型的特点
(2)掌握常见的文本软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利用计算机加工文本信息的价值
(2)培养审美观和创造力
4.1.2学时重点
常见文本类型特点及常用文本加工软件
4.1.3学时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能用恰切的语言来描述常用文本的版式特点以及常用软件的特点。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作品展示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习中越来越习惯于通过计算机加工处理各种日常文本信息,如信函、论文、报告、通知、书籍、杂志、报纸等,从而更加快捷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表达,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21教育网
活动2【活动】交流
师:同学们回忆下,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习过哪种文本加工软件?(也就是说你曾用过那种文本加工软件)
生:观看教师广播教学“交流”内容,并回答:word
师:好,那么,你曾用过该软件加工过什么?归纳一下使用该文本加工软件对文本信息加工有哪些特点?
通过学生的回忆,教师的作品欣赏,总结归纳各种文本类型的特点,营造出相互学习的氛围。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完成表3-1和表3-2的填写。21cnjy.com
活动3【讲授】自主学习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份加工好的文本信息“现代生活中的交流方式”,组内讨论一下,它带来的信息有哪些?
生:观察加工好的文本信息,就“它带来的信息有哪些”进行组内讨论,将讨论结果记下来。
通过各组汇报本组讨论的结果并汇总,教师归纳:
现代生活中的交流方式------内容主题
正规、严肃-------------应用场合
纯文字、版面格式------表现形式
Word-------------使用的文本加工工具
版面用到的技术-----加工方法
引出本节课的重点:
信息加工前需要明白哪些问题?
活动4【练习】尝试信息加工
练一练:分组进行
1.设置艺术节邀请函
2.设置运动会的通知
3.设置运动会宣传标语
4.十年后的你事业有成,为自己设计个名片
体会不同格式的表现效果,(参照学生学素材资料文件夹)
活动5【测试】回顾与交流
请同学们说一说,谈一谈不同格式带来什么样表达效果
活动6【活动】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信息加工前从哪些方面进行任务需求分析,如何确定任务完成的最佳方法。
其次,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认真体会了需求分析的必要性,从而加深对任务需求分析的理解,以便今后更好地为信息加工服务。21·cn·jy·com
活动7【活动】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本节以“运动会”的案例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学,以“明确信息内容主题→了解信息接收方的特点或应用场合→选择信息表达形式→选择信息加工工具→确定信息加工方法”为线索展开教学,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采用该例进行教学还在于倡导学生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自主独立完成较高要求的学习任务,喜欢具有挑战的任务。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且,在初中阶段,他们已经接触过并会使用工具软件Word加工处理简单的文本信息,这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师对研讨过程进行总结和提炼,引导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成概括性的理解: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而我们自己也应该多从不同角度分析考虑问题。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总结方法,提醒学生,拓宽学生思路。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