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4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描绘诗句展现的情景;
理解诗句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旅途思乡之作,当时诗人在江南北固山下停宿,为北固山壮美秀丽的景色所陶醉,不由得生起思乡之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通的名篇。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其诗流传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走近作者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
(1)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写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2)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文学常识-诗歌体裁
(3)律诗
是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的规格和要求。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4)绝句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5)楚辞
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文学常识-诗歌体裁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自由朗读
次北固山下
次:停宿。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北临长江,与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舟停留在北固山下的时候
题目解读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
旅人前行的路
北固山
诗人写了那些景物?读这两句诗 你脑海中想到了那些画面?
诗人写了客路、青山、绿水、舟等景物,组成了一幅这样的画面:诗人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行,思绪已飘到了青山之外的客路。
诗意解读
这是诗人的想像,这里“客路”即驿道,在青山之外,表明了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乘车去其他地方,暗含着旅途奔波之意。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诗意解读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风顺,指风平浪静
挂
诗意解读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这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看到的景象。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此时诗人的心境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春到江南,雪消雨降,江水涨平了江岸,两岸水面变得宽阔,顺风行船 船帆高悬。此时诗人视野开阔眼前的美景让诗人忘却了旅途奔波之累,心胸开阔爽朗。“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诗意解读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还未消尽 ,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从海上升起的红日
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升起来
这两句写了怎样的景象,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此时诗人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残冬腊月还未过去,春天已经到来了;黑夜还未消散,一轮 旭日已经升起。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这里暗示这里时光易逝,一年的时光又将过去,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很久,新年将至,这本是家人团圆的日子,而诗人却在外不能与家人团圆,自然而然引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进入,降临
诗意解读
这里“日”“春” 又是新事物的象征,作者在写景时本无意说理,而这一联却蕴含着“美好的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光明必将取代黑暗”的自然哲理,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精神态度,让人感觉诗人的思乡之情哀而不伤。
这两句中“日”“春”可以象征什么?这两句蕴含什么自然哲理?
诗意解读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说说理由。?
“生”字和“入”字用得好。“生”“入”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了,赋予了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诗意解读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念故土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思念故乡的书信
北归的大雁
到,送到
诗意解读
诗人借助什么把思乡之情表达出来的呢?
此时,北归的大雁让他触景生情,想起了鸿雁传书的故事。
(《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要求释放苏武,单于谎称武 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苏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 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此处诗人借助北归的大雁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思乡之情得到了最好的升华。
诗意解读
诗意解读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你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主旨探究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的思乡之情。
当堂检测
1.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本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中。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
解析:C项最后一句表述有误。第三联并不是表达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而是表达思乡之情,诗人也没有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中。
C
当堂检测
2.根据要求默写。
(1)《次北固山下》中,托大雁传书,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答案:(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析: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雁、生、阔、悬。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②
白水明田外,碧峰___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当堂检测
3.诗句“白水明田外”中,“明”字的意思是“闪耀着光芒”,由此推断诗中空白处最符合诗歌意境的字是( )
A.在
B.压
C.连
D.出
D
当堂检测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语言之炼字的能力。“明”字的意思是“闪耀着光芒",“明”在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白水明田外”意思是在雨后阳光的照耀下,溪水儿自明亮着,晃人眼目。与“明”相对应的应是“出”,将山峰拟人化。“碧峰出山后”意思是远处碧色的峰峦,就仿佛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突然出现在群山的身后。“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碧峰在山后”只是交代碧色的峰峦在山的后面,语言平淡。“碧峰压山后”中“压”字比较沉闷,不能给人新奇之感。“碧峰连山后”是在描述静止的画面,表现不出静态中富于动感、清幽明丽、生机勃勃的景象。
当堂检测
4.请分析本诗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写了雨后初晴的阳光下,面对开阔明亮、生机勃勃的景物,诗人表达了喜悦闲适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新晴野望》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喜悦闲适之情。
4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 王湾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