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运动的描述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24秋 蓝山县期末)在商场内乘坐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A.商场内的收银员 B.上升的电梯
C.地面 D.货架上的商品
2.(2024秋 榆阳区校级期末)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长征二号遥十七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七号加速升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神舟十七号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B.神舟十七号相对于运载火箭是运动的
C.运载火箭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下运动的
3.(2024秋 武威期中)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4.(2024秋 沙坪坝区校级月考)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中的“竹排”和后一句中的“青山”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A.两岸、两岸 B.人、两岸 C.两岸、竹排 D.人、竹排
5.(2024秋 杨浦区校级月考)观察如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C.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6.(2024秋 确山县月考)将来,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我国研发的“忠诚僚机” 无人机将与有人驾驶歼20战斗机“比翼齐飞”(即相对静止)。如图所示,若认为无人机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A.白云 B.无人机
C.地面 D.歼20战斗机驾驶员
7.(2024秋 玉山县校级月考)清代《阿玉锡持矛荡寇图》中描述了骑兵冲锋的画面,如图所示,骑兵单手正手持枪或夹枪。关于骑兵冲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马为参照物,骑兵是运动的
B.以长枪为参照物,马是静止的
C.以骑兵为参照物,长枪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骑兵是静止的
8.(2024秋 新市区校级月考)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了车站里,过了一会儿,乙车内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甲车内的乘客看到乙车也向东移动,那么站在站台上的铁路工人看到的可能是
A.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B.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且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且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9.(2024秋 市中区校级月考)如图,运水稻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运水稻的车辆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以运水稻的车辆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
C.以运水稻的车辆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10.(2024秋 小店区校级月考)甲、乙两辆车,沿平直的公路同向行驶。某一过程中它们的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车前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第7秒时甲、乙两车的速度差是
C.第20秒时,两车的速度相同
D.秒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靠近甲车
11.(2024秋 故城县月考)利用地震产生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如图所示为某次地震发生时震源产生的纵波和横波传播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这两种波到达地震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纵波和横波均做加速运动 B.横波的传播速度为
C.纵波比横波先到达监测站 D.震源距离监测站
12.(2024秋 中江县月考)甲、乙两车同时出发并沿同一直线运动,如图是甲、乙两车运动的图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乙车向东运动,那么从乙车上的乘客看来,甲车可能是向东运动的
B.运动相同的路程,甲车需要的时间是乙车需要时间的一半
C.若两车出发地原本相距,则后两车可能相距
D.若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后两车可能相距
13.(2024秋 旌阳区校级月考)甲、乙两辆车,沿平直的公路同向东行驶。某一过程中它们的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车前内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时,甲、乙两车的速度差是
C.第9秒末,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在向西行驶
D.内,甲车的平均速度为
14.(2024秋 天心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距离天和核心舱,正以相对核心舱的速度向核心舱匀速直线运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后天舟六号到达天和核心舱
B.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天舟六号是静止的
C.以天舟六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D.以天舟六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15.(2024秋 新市区校级月考)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他去上学时,前的路程平均速度为,为了不迟到剩下的路程平均速度为,他上学的整个路程平均速度为
A. B. C. D.
16.(2024秋 沙坪坝区校级月考)某公园围墙为正五边形,甲、乙两人分别从两个顶点处同时出发沿逆时针方向紧贴围墙匀速行走,已知甲绕围墙行走一圈需要25分钟,乙绕围墙行走一圈需要45分钟,从甲第一次看见乙开始计时,到甲又看不到乙时,所经历的时间为
A.3分钟 B.4分钟 C.5分钟 D.6分钟
17.(2024秋 沙坪坝区校级月考)甲、乙两同学同时同地沿水平路面向东运动,他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加速直线运动
B.以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向西运动
C.经过,甲、乙两同学相距
D.甲、乙两同学的速度之比
18.(2024秋 新华区校级月考)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则物体
A.在前内和后内的速度相等
B.在这内的平均速度为
C.在间的平均速度为
D.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9.(2024秋 禄劝县校级月考)小明在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小方框是小车到达、、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
(2)实验中为了便于操作,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 。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5)为了测量小车在段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 。
20.(2024秋 垣曲县校级月考)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思路:
(1)本实验原理: 。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实验中应该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大”或“小” 一些,理由是: 。
实验过程:
(3)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图中段的平均速度 ;图中段的平均速度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4)在测量小车到达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测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选填“大”或“小” 。
实验结论:
(5)分析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 (选填“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 。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解答】解:静止站在上升的电梯中的乘客,和电梯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所以相对于电梯是静止的。
但是乘客相对于地面、地面上的收银员、商品来说,他们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故选:。
2.【答案】
【解答】解:
、长征二号遥十七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七号加速升空的过程中,神舟十七号相对于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故正确;
、长征二号遥十七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七号加速升空的过程中,神舟十七号相对于运载火箭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错误;
、长征二号遥十七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七号加速升空的过程中,运载火箭相对于地球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故正确;
、长征二号遥十七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七号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地面相对于运载火箭是向下运动的,故正确。
故选:。
3.【答案】
【解答】解:.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相对位置没有变化,相对静止的,故错误;
.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相对位置没有变化,相对静止的,故正确;
.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相对运动的,故错误;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相对位置没有变化,相对静止,故错误。
故选:。
4.【答案】
【解答】解:竹排行驶时,它与两岸的位置发生变化,故以两岸为参照物,竹排是运动的;说青山是运动的,参照物是竹排。
故选:。
5.【答案】
【解答】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
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且速度小于风速。
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
故选:。
6.【答案】
【解答】解:.若以白云为参照物,由于白云与无人机之间的位置关系会随时间发生变化(比如白云可能会飘过无人机的上方或下方),所以无人机是运动的。故不正确;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外部的、与无人机“比翼齐飞”的参照物,所以选项不符合题目的物理情境。故不正确;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由于地面与无人机之间的位置关系会随时间发生显著变化(无人机在空中飞行,离地面的高度不断变化),所以无人机是运动的。故不正确;
.若以歼20战斗机驾驶员为参照物,由于无人机与歼20战斗机是“比翼齐飞”的(即相对静止),这意味着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因此,无人机是静止的。故正确。
故选:。
7.【答案】
【解答】解:.以马为参照物,骑兵相对于马的位置保持不变,骑兵是静止的,故错误;
.以长枪为参照物,马相对于长枪的位置保持不变,马是静止的,故正确;
.以骑兵为参照物,长枪相对于骑兵的位置保持不变,长枪是静止的,故错误;
.以地面为参照物,骑兵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骑兵是运动的,故错误。
故选:。
8.【答案】
【解答】解:乙车乘客与树木间距离在变大,乘客看到树木向东移动,说明乙车乘客是以车为参照物,则树木是向东运动的,则乙车相对于静止的地面来说是向西运动的;甲车内的乘客看到乙车也向东移动,则甲车向西运动,但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故正确,错误。
故选:。
9.【答案】
【解答】解:运水稻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方向前进。
、以运水稻的车辆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相对于运水稻的车辆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所以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故正确、错误;
、以运水稻的车辆为参照物,地面相对于运水稻的车辆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地面是运动的,故错误;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故错误。
故选:。
10.【答案】
【解答】解:.由图像得,甲车前静止不动,甲车静止不动。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
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的速度为:
,故错误;
.第7秒时甲乙两车的速度差是:
△,故正确;
.甲乙两车同向行驶,由图得,秒时,甲乙两车的距离不断变大,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远离甲车,故错误。
故选:。
11.【答案】
【解答】解:、由图可知,纵波和横波均匀速传播,故错误;
、由图可知,纵波时间内传播的路程为,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纵波的速度为:
,
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横波的速度为:横波的速度为:
,
设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由题意可得:
,即,
解得:;
则纵波到达监测站用时:
,
则横波到达监测站用时:
,由此可知,纵波比横波先到达监测站,
故错误,正确。
故选:。
12.【答案】
【解答】解:、由图象知甲、乙两车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象知,乙车的速度,,则若乙车向东运动,当两车同向时,从乙车上的乘客看来,甲车是向东运动的;当两车反向时,从乙车上的乘客看来,甲车是向西运动的,所以若乙车向东运动,那么从乙车上的乘客看来,甲车不一定是向东运动的,故正确;
、由,乙车的速度,则,所以运动相同的路程,甲车需要的时间是乙车需要时间的一半,故正确;
、两车出发地原本相距,,,
当两车反向时,后两车相距;
当两车同向且甲在后乙在前时,后两车相距;
当两车同向且乙在后甲在前时,后两车相距;
所以后两车可能相距,故正确;
、当时,,,当两车同向时,;当两车反向时,,所以后两车不可能相距,故错误。
故选:。
13.【答案】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甲车在静止不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错误;
、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则第7秒时甲速度分别为,
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乙车速度,
第7秒时甲、乙两车的速度差△,故错误;
、第9秒末,,因为甲、乙两辆车,沿平直的公路同向行驶,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在向前进,所以甲车在向东行驶,故错误;
、由图象可知,内,甲车的平均速度为,故正确。
故选:。
14.【答案】
【解答】解:、根据可知所用的时间:,故错误;
、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天舟六号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错误;
、以天舟六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错误,正确。
故选:。
15.【答案】
【解答】解:小明去上学时,前的路程:,剩余路程为:,
剩余路程所用的时间,
从家到学校总时间,
小明上学的平均速度。
故选:。
16.【答案】
【解答】解:设一个边长为,甲走完一个边长用的时间为,乙走完一个边长所用的时间为,
所以甲走完三个边到点(如下图)所用的时间为,乙用到第二个边处,此时之间的距离为合,
当乙走完所用的时间为:,
乙到后转入边,甲仍在边,将看不到乙,故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选:。
17.【答案】
【解答】.甲为图象,从图中可知,甲的速度为不变,故甲做速度为的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表明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错误;
.甲同学的速度为,乙同学的速度:,甲、乙两同学同时同地沿水平路面向东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向西运动,故正确;
.经过,甲、乙两同学相距:△,故错误;
.甲、乙两同学的速度之比:,故错误。
故选:。
18.【答案】
【解答】解:、由图可知,时物体运动的路程为,则;时物体运动的路程为,则,故错误;
、在这内的总路程,则,故正确;
、在间的路程为,平均速度,故错误;
、在内物体的路程不变,静止不动,速度为0,故错误,
故选:。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9.【答案】(1);(2)小;(3)40.0;0.3;大于;(4)大;(5)错误。
【解答】解:(1)根据平均速度的求值公式可知,分别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以为实验原理,设计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
(2)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的坡度要较小,来延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
(3)由图可知,段的路程为:,
段的路程为:,
段的时间:,
则段的平均速度:,
根据实验现象或物理常识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会越来越快,则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所以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会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4)小车过了点后才开始计时,导致测量的段时间偏小,根据可知,速度偏大。
(5)小车在斜面做加速运动,在点时有速度,而让小车从点由静止释放,导致测出小车在段的时间不准,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所以这样的做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1);(2)小;(3)40.0;0.3;大于;(4)大;(5)错误。
20.【答案】(1);刻度尺;秒表;(2)小;坡度小些,小车运动慢些,以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3)0.20;0.35;(4)小;(5)越来越快。
【解答】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
(3)根据可得,段的平均速度为
,
图中段的路程为
,
段所用时间为
,
根据可得,段的平均速度为
;
(4)过了点后停止计时,所计时间偏大,根据公式可知,在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偏大,速度就会偏小;
(5)由以上分析可知,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
故答案为:(1);刻度尺;秒表;(2)小;坡度小些,小车运动慢些,以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3)0.20;0.35;(4)小;(5)越来越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