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讲义.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必修第一册物理人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讲义.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必修第一册物理人教版(2019)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22 11:4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
模型1 平均速度公式 3
模型2 位移差公式 5
推论 公式 适用情境
(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v= 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n==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 Δx=x2-x1=x3-x2=…=xn-xn-1=aT2 可以推广得到xm-xn=(m-n)aT2 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 a1=,a2=,a3=, 则a==
1.平均速度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该段时间初、末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2)若同时涉及位移与时间而不涉及加速度,选用平均速度公式及中间时刻瞬时速度公式=,=. 2.三个平均速度公式的比较: =适用于任何运动,=及=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位移差公式Δx=aT2应用 (1)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如果Δx=x2-x1=x3-x2=…=xn-xn-1=aT2成立,则a为一恒量,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求加速度 利用Δx=aT2,可求得a=.
模型1 平均速度公式
(2024秋 建邺区校级月考)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在第4次、第5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由此可求得  
A.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质点运动的总时间
C.从开始运动到第四次闪光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答案】
【分析】根据逐差法求解加速度大小,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求解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质点开始运动到第1次闪光所用时间未知,由此分析选项。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闪光时间间隔为,故根据匀变速推论可得:,解得加速度为。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可得:,解得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故正确;
、质点开始运动到第1次闪光所用时间未知,故不能求出质点运动的总时间、初速度,也不能求出质点从开始运动到第四次闪光时间内质点的位移,故错误。
故选:。
【变式练1】(2024秋 九龙坡区校级月考)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时间后改做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又运动时间。则物体在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A. B. C. D.
【答案】
【分析】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求解全过程的位移大小,再根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求解物体在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时刻的速度大小为:
全过程的位移大小为:
物体在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联立解得:,故正确、错误。
故选:。
【变式练2】(2024秋 碑林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电动公交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出站,运动过程中连续经过、、三点,已知间的距离是的3倍,段的平均速度是,段的平均速度是,则公交车经过点时的瞬时速度为  
A. B. C. D.
【答案】
【分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和初、末速度的关系列式,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规律列式求解对应的速度。
【解答】解:由题知,电动公交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设段的距离为,则段的距离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根据题意有,,联立解得,,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有,则,其中还有,联立解得,故正确,错误。
故选:。
【变式练3】(2024秋 玄武区月考)如图所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经过、、三点。已知物体通过、的时间分别为和,段长为,段长为,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B. C. D.
【答案】
【分析】求出物体在、段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物体在、段中间时刻的速度,根据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求加速度。
【解答】解:段的平均速度为,段的平均速度,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故正确,错误。
故选:。
模型2 位移差公式
(2024秋 万州区校级月考)一辆汽车在笔直的道路上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利用相机对汽车从制动开始每隔拍摄照片,拍摄结束后,根据一定比例测出了每两次拍摄之间车运动的距离,将照片合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B.汽车制动后第内的平均速度为
C.汽车制动后第末的速度大小为
D.汽车开始制动时的速度为
【答案】
【分析】根据连续相等时间位移差的关系,以及平均速度公式,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解。
【解答】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发生的位移差的关系,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
故错误;
、汽车制动后第内的平均速度为
代入数据解得
故错误;
、汽车制动后第末的速度等于前的平均速度,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
故正确;
、汽车制动时的初速度满足
代入数据解得
故错误。
故选:。
点拨 逐差法求加速度 1.纸带上提供的数据为偶数段. (1)若已知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两段位移. 由x2-x1=aT2,得a= (2)若已知连续相等时间内的四段位移. 可以简化成两大段AC、CE研究 xⅠ=x1+x2 xⅡ=x3+x4 tAC=tCE=2T a== (3)若已知连续相等时间内的六段位移 可以简化成两大段AD、DG研究 xⅠ=x1+x2+x3 xⅡ=x4+x5+x6 a==. 2.纸带上提供的数据为奇数段 可以先舍去一个较小的数据,选取偶数段数据再利用上述方法求解.
【变式练1】(2024秋 让胡路区校级月考)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内与第内的位移之差是,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第内的位移为
B.第末的速度为
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D.物体在第内的平均速度为
【答案】
【分析】先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利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求出位移,利用速度与时间关系求出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中间时刻点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解答】解:第内与第内的位移之差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整理可得物体的加速度为;
、第内的位移为
故正确;
、第末的速度为
故正确;
、由计算可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故错误;
、物体在第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时刻的瞬时速度,则为
故正确。
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故选:。
【变式练2】(2024秋 玉溪期末)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三点。测得、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两点之间的距离为,通过段所用时间为,通过段所用时间为。则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 B. C. D.
【答案】
【分析】先计算出段和段中间时刻的速度大小,再计算从段中间时刻到段中间时刻经历的时间,根据运动学公式计算。
【解答】解:段中间时刻的速度大小为
段中间时刻的速度大小为
从段中间时刻到段中间时刻经历的时间
可得

解得
故正确,错误。
故选:。
【变式练8】(2024秋 武陵区校级月考)一物体从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途经、、三点,、两点间的距离为,、两点间距离为,通过段的时间与通过段的时间相等,则、之间的距离为  
A. B. C. D.
【答案】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加速度表达式,根据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得点的速度,再根据位移—速度关系求解距离。
【解答】解:设、之间的距离为,则、之间的距离为,由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公式得:
解得
由平均速度公式得点的速度
与的距离
、之间的距离为△
故正确,错误。
故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