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滨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4 09:0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滨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下表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黄河流域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纹样(部分)。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蛙纹 鸟纹
半坡期(距今约6800年)
庙底沟期(距今约5900年)
马家窑期(距今约5300年)
A.各地审美意趣渐趋相同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艺术表现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 D.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2.战国时期,墨子认为“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商鞅认为“事本抟(专),则民喜农而乐战”,荀子认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他们的共同主张是( )
A.富国强兵 B.重视农业 C.广开财源 D.戒奢从简
3.下图为秦汉时期西南部族分布图。据此判断,秦汉时期( )
A.西南地区经济发达 B.内陆边疆实现一体化管理
C.民族交融有一定发展 D.全国性道路交通网形成
4.《晋书》记载晋武帝下诏:“令诸郡中正六条举淹滞(有才德但久居下位者):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洁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该诏令旨在( )
A.强化儒家道德标准 B.革除察举制度弊端 C.提升文化士族地位 D.扩大政权统治基础
5.下表是隋大业五年(609年)前后、唐天宝年间(742—755年)与元和年间(806—820年)关内等6道户数占全国总户数的比重(%)。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
地区 时间 关内 河南 河北 淮南 江南 岭南
大业五年前后 10.1 29.5 25.3 4.9 3.5 4.1
天宝年间 9.1 20.8 16.6 4.4 19.3 4.3
元和年间 9.8 5.8 5.0 13.9 38.6 4.4
(注:隋户数按唐道的地理范围统计。)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赋役制度的调整 C.经济格局的变动 D.社会秩序的稳定
6.据考古发现,南宋时湖州(今浙江吴兴)制造的铜镜在今四川、广州、吉林和内蒙古等地的墓葬中均曾出现,福建刻印的书籍出现在内蒙古西部的黑水城遗址中,景德镇和龙泉瓷器遍及全国。这说明当时( )
A.政局稳定促进经济交流 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社会生产的地域性差异 D.商品贸易流通的繁盛
7.下图今汉中范围所属行政区的变化反映了汉中地区( )
A.行政管辖范围的扩大 B.区域枢纽角色的弱化 C.地方治理原则的革新 D.社会经济地位的下降
8.徐光启在与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中撰写了《几何原本杂议》,强调此书“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举世无一人不当学……能精此书者,无一事不可精;好学此书者,无一事不可学。”这反映出徐光启治学的抱负是( )
A.批判程朱理学 B.推动社会进步 C.促进中西交流 D.树立尚学风气
9.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其著作《广阳杂记》中写道:“天下有四聚(全国财货人口辐辏之地),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这一表述可用来证明当时( )
A.资本主义萌芽稳步成长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经济发展富有活力 D.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10.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通过社会集股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初期应者甚少、集股不易”,后采取刊登招股广告、委托商号和钱庄代为宣传、股金就近交付、每月清单布告大众等方法,“一时商人人股踊跃”。与洋务派这些实践活动相契合的思想理念是( )
A.中体加西用 B.经世而致用 C.富民以强国 D.顺势且务实
11.20世纪初,张謇先后在南通地区创办小学344所,中学和各类专门学校几十所,高等学校3所。还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博物馆、第一个气象台以及图书馆、伶工学社、更俗剧院、体育场、公园等一批设施。他致力于( )
A.文化树人另辟救国新径 B.变法改革实现政治民主
C.发展实业改善民众生活 D.移风易俗引领时代风尚
12.1919年5月,《申报》多次刊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敬告国人书》,以澄清该公司由日商出资建立、公司创始人加入日籍等传言。这反映出当时国内( )
A.民族意识高涨 B.军阀统治黑暗 C.报刊事业繁荣 D.日资企业增多
13.下图为一幅创作于1951年的宣传画。该宣传画( )
A.体现了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反映了优先发展军事的国家战略
C.宣传了知识普及的重要性 D.表达了建设强大国家的热切愿望
14.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努力加强农业战线,适当缩短工业战线;注意重工业产品品种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适当放慢数量的增长。这次会议的召开( )
A.符合严峻形势下国家发展的需要 B.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C.意味着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D.表明中国工业落后时代已结束
15.20世纪80年代,中央政府成立了敦煌吐鲁番学会,并拨出专款支持敦煌学研究。中国敦煌学逐渐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改变了自近代以来敦煌学重要成果大多出现在英、法、俄等国的状况,这一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政府加强了文化遗产保护 B.国家发展壮大了科研力量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保障 D.国际学术研究水平不平衡
16.埃及古王国时期,案件审判分为神庙祭司主导的宗教法庭和听取社区意见做出判决的民事法庭。新王国时期,法老用亲信官员组成的特别法庭取代宗教法庭,并规定最严重的罪行必须由法老做出最终裁决。这一变动( )
A.促进了世俗改革 B.提升了行政效率 C.强化了专制统治 D.完善了司法体系
17.罗马共和国时期,西塞罗等史学家秉笔直书的写作风格非常流行。1世纪初,以李维为代表的一众史学家却常用前代的历史故事隐喻当下皇帝的德行,寓道德说教于叙史之中,形成“史诗般的散文历史”。导致这一叙史风格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
A.“希腊化时代”的形成 B.政治体制的演化 C.增加史学趣味性的需要 D.统治疆域的扩大
18.下表是对15-16世纪西欧体育运动的有关描述。这反映出西欧正在经历的是( )
英国 几任国王曾建造过专门的网球场,从中学到大学都将“体育活动”写入校规
法国 “球类游戏馆比教堂还多”
意大利 从城市到乡间,大量年轻人参与一种被称为“bohorts”的军事体育游戏
A.世俗文化逐渐成为时代主流 B.城乡近代元素协调发展
C.王权与教权二元政治的强化 D.人性解放与社会转型
19.面对社会上对侵害女工权益的严厉谴责,19世纪初的一些美国资本家开始兴建“模范社区”。社区为女工提供集体宿舍、安排宗教和文化活动的同时,实行严格的作息制度和黑名单制度(被检举女工不得继续在工厂和同行业任职)等。这一状况反映出( )
A.变革社区职能的迫切性 B.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虚伪性
C.西方国家劳资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D.工人运动先进指导思想创立的必要性
20.17世纪英国统治印度之初,无意干涉印度本土教育。19世纪后,英国有计划地在印度创办各类学校,传授西方文化,同时也保留了少量印度传统课程。英国的“无意”与“有计划”是为了( )
A.争取在印利益的最大化 B.加快文化渗透步伐
C.用西方文化改造印度文化 D.维系英印宗属关系
21.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某大洲人口迁移示意图。该大洲是( )
A.欧洲 B.非洲 C.亚洲 D.北美洲
22.有学者指出:“它使各类史料以丰富、巨量、多元化的形式展现在历史学习者的面前,是以往用100年也做不到的事情。同时,它也把如何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化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冲突这一难题抛给了我们。”该学者意在强调( )
A.经济全球化拉大了南北差距 B.社会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
C.文化多样化影响文化共享 D.世界多极化为文化发展提供保障
二、材料题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中国
图1
图2
——据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指出盛唐与西汉相比在国家治理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变化。
(2)上述变化反映了汉唐时期怎样的历史演进轨迹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戏说大宋”
当欧洲尚处在中世纪的黑暗之中、美洲玛雅人还在丛林中乱闯的时候,大宋的汴梁城犹如地球上文明的第一灯塔照耀着四方。《水浒传》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有因触犯朝廷律法来的,有游手好闲图快活来的,就是没有因穷困潦倒吃不上饭来的!
赵匡胤搞了一场演出,让与自己打下江山的手下拿着养老钱享清福去了。他还在太庙的密室里立了一块碑,碑文大意是“不杀士大夫”等内容,以此为自己划下了执政的底线。此后大宋新皇登基,都要由一位不识字的太监带到密室里瞧瞧这块碑。
北宋中期的军队人数达到125万,除了喜欢搞阅兵式的隋炀帝外,这几乎是古代中国之最。士兵主要分两类:一类是驻守汴梁地区的禁军,《水浒传》豹子头林冲落草前的职业就是80万禁军教头。是80万,施耐庵并没有夸张。剩余的军队属于厢军,驻扎在地方各处。
但这百万大军对外作战鲜有胜绩,倒是多次被辽国军队深入国境,饮马黄河。这是因为林冲对这些禁军的军事训练太糟糕吗 非也!这些士兵的待遇相当优厚,当时欧洲小国的君主都不如汴梁城把门的守卒生活条件好。
——据波音《别说宋朝不差钱》摘编
你认为北宋的哪些史实可以对材料信息进行印证 加以说明。
25.读材料,回答问题。
抗日军政大学招生广告一则
1937年1月,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迁到延安,并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日军政大学或抗大。抗大设有14所分校,总校在全国共招生8期。截止到1945年8月抗大结束招生时,抗大累计培养10多万名军政干部。图8是陕西省档案馆珍藏的一份抗日军政大学招生广告。
图中文字:抗日军政大学招生广告 一宗旨:本校直属于抗日人民红军中央军事委员会,以训练抗日救国军政领导人才为宗旨。 二资格:凡有志献身于民族解放事业、具有高小毕业或同等文化程度身体强健无嗜好及暗疾者均可投考。 三年龄:十八岁以上廿八岁以下。 四报名日期:一月廿五日起二月廿五日止。 五报名地址:凡欲投考者须亲至三原城内南街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内本校招生办报名。 六考试日期:随到随考。 七考试科目:(一)政治测验(二)作文(三)口试(四)体格检查。 八录取人数:一千名,录取后由招生处负责送往延安本校。 九待遇:被服膳食书籍文具均由本校供给。 十教育科目:(一)政治常识(二)中国革命问题(三)世界现势(四)抗日统一战线(五)群众工作(六)军事常识。 十一毕业期限:六个月毕业。 十二校址:延安城。 校长林彪 副校长刘伯承 公历一九三七年一月廿一日
你怎样看待这则招生广告对研究抗日军政大学的作用 说明理由。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对苏展览会
1958年1月,美苏签订了第一个文化交流协议。根据这一协议,美国于1959年7月在莫斯科举办了为期6周的国家展览。之后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对苏展览会多次举办。表3为1959年美国对苏展览会的相关情况说明。
展区 展览内容 备注
圆顶展厅 教育、医学、农业、太空、原子科学及其他基础科学研究成果 根据美国新闻署统计,共有270万苏联民众参观了这一展览。从参观者反馈的信息来看,76%的人称赞展览“精彩”,5%的人认为它“差劲”。
玻璃展厅 彩色电视机、衣服、厨房、办公设备、缝纫和纺织品、体育用品、化妆品以及其他多种消费用品
塑料展厅 “人类之家”摄影展,该摄影展通过精选照片展现不同文化、种族背景下的家庭生活
外围地区 环幕电影、汽车、游艇、游乐场
——据刘婷婷《海外展览与美国文化外交》
以“展览会与文化外交”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C
6.D
7.B
8.B
9.C
10.D
11.A
12.A
13.D
14.A
15.B
16.C
17.B
18.D
19.D
20.A
21.A
22.B
23.(1)国家治理:疆域扩大,对周边控制加强(如都护府设置范围扩大);行政制度发展,唐代道制取代汉代郡国并行制。
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显现;丝绸之路繁荣,对外交流范围扩大。
(2)演进轨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经济格局从北方向南方拓展;对外交流从陆路为主向海陆并举转变。
24.①宋朝城市繁荣:汴梁作为都城,商业发达,《清明上河图》可印证,与“文明灯塔”描述一致。
②重文轻武政策: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太庙碑“不杀士大夫”,体现对文官的优待。
③军队规模庞大但战斗力弱:北宋禁军数量众多,如林冲为“80万禁军教头”,但对外战争屡败,与材料描述相符。
④民生相对稳定:《水浒传》中好汉多因律法或个人原因落草,非因贫困,反映当时基本生活有保障。
25.①作为原始史料,直接反映抗大的招生宗旨、条件、课程等,是研究抗大办学的第一手资料。
②体现抗大培养抗日干部的目标,课程设置兼顾政治与军事,符合全民族抗战的需求。
③局限性:广告未提及实际办学中的困难及学员毕业后的具体去向,需结合其他史料佐证。
26.示例:
1959年美国在莫斯科举办的展览会是冷战时期文化外交的重要实践。展区展示了美国的科技成果(如太空、原子科学)、消费品(彩色电视、汽车)及家庭生活,旨在通过物质文明展示美国实力。
270万苏联民众参观,多数给予好评,反映文化交流能增进民间了解。但展览本质是美苏意识形态竞争的工具,服务于冷战格局。这表明文化外交既是沟通桥梁,也可能成为霸权争夺的手段,需客观看待其双重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