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海口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2 11:1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线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
座号
_____________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语文科期末检测题
(温馨提示: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南海学校计划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积累与运用(25分)
【活动一:甲骨惊世界,中华文明传】
1.七(1)班开展“汉字故事”主题班会,请阅读以下文段,完成任务。(7分)
在殷墟众多的考古发现中,甲骨文无疑是分量最重的一类。它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A.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使文字本身和载体都在不断演进。其字形和读音的演变皆有迹可循。西周早期的“何尊”底部,就刻有最早的“中国”二字。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再到隶书、楷书,汉字历经三千多年演变而不改其形,千年一脉,日新又新。汉字不仅是横竖撇捺的符号组合,更是东方智慧的诗意栖居。
(1)李明想用上面这段文字介绍汉字,但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读音,请你结合工具书提示,给下面加点字注音。(2分)
载体( ) 镌刻( )
“载” 读音:zǎi 释义:①年。 ②记载;刊登。 读音:zài 释义:①装载。 ②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③充满(道路)。 ④姓。 ——《现代汉语词典》
“镌” 从金隽声。 ——《说文解字》
(2)文中“千年一脉,日新又新”强调汉字传承与创新并存,下列成语最能概括这一内涵的是( )(2分)
A.薪火相传 B.一成不变 C.守正创新 D.生生不息
(3)文段中A句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建议。(1分)
(4)请仿照画横线句,用“汉字不仅是……,更是……”的句式写一个句子。(2分)
【活动二:诗香润心田,经典启新章】
2.同学们分组讨论经典诗文的现实意义,请你补全对话中引用的古诗文。(8分)
小语:组长,咱们班要布置“书香角”,用哪两句诗文最合适?
组长:当然选(1)“ , !”刘禹锡说屋子简陋不重要,品德高尚才是关键!(刘禹锡《陋室铭》)
小文:我爬山总怕累,该怎么鼓励自己?
小宇:还记得《望岳》吗?(2)“ , ”。站在山顶俯瞰万物,瞬间充满力量!(杜甫《望岳》)
小林:(3)“ , 。”(王安石《登飞来峰》)站得高才能突破思维局限。
班长:考古学家在挖掘文物时总说“寻找历史的痕迹”,这让我想到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4) 。”时空长河里,每个文明都像孤岛,但总有人在探寻它们的关联。(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小雨:对呀!就像考古工作者用一生守护文明密码,龚自珍那句“落红不是无情物,(5) 。”正是说即便力量微小也要为文化传承燃烧自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活动三:孝亲百善先,家风贯古今】
七(2)班开展“孝亲敬老,传承家风”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3-5题。(10分)
3.适逢小语的爷爷过寿,她要从以下对联中选择一副作为贺礼。最合适的一副是( )(1分)
A.五世其昌绵世泽,三阳开泰焕新天。 B.松鹤延年春不老,麟祥凤瑞寿无疆。
C.吉日迁居万事如意,良辰安宅百年遂心。 D.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4.班级板报小组设计了一期“小行大孝”主题板报。请你以板报小组负责人的身份撰写一则邀请语,邀请语文老师于6月27日下午三点到班点评板报,注意语言得体、信息完整。(3分)
5.结合链接材料,回答问题。(6分)
链接材料:元丰七年(1084),被贬居黄州的苏轼重新被启用,长子苏迈也被任命为江西德兴县尉。分别之际,苏轼送给他一方砚台,并亲手在底座刻下四句铭文。铭文的意思是:用这方砚台来学习圣贤之道时,须时常有如饥似渴之心,不可止步不前;用这方砚台来求取上进时,须时常出新令人吃惊;用这方砚台来治理钱财时,须时常想着给予他人;用这方砚台来写狱讼公文时,要常常想着给人生路。
(1)右图是小语所抄写的第四句铭文,她所用的书体是 。(2分)
(2)请用简化的楷体字将第四句铭文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内。(2分)
(3)这四句铭文体现了苏家哪些家风?(2分)
二、品味与鉴赏(35分)
(一)古诗阅读(5分)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6.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首联写诗人出游,质朴的农民殷勤待客,一个“ ”字,极尽农家的热情,这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个具体场景: 。(2分)
7.网络时代,取一个好的网名,既能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能体现高雅的志趣。请从本诗中挑选字词给自己取个网名,并参考示例,结合诗歌进行具体解说。(不要求仿照示例句式)(3分)
【示例】我的网名是“钟神秀”,取自“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每当我在美术课描绘山水时,总会想起这句诗——“钟”字让我看到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画家,把灵秀之气都赋予了泰山。这个网名提醒我:生活处处是诗意,只要保持像杜甫那样凝视世界的目光。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甲】《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牡丹赋》(节选)
(唐)舒元舆
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尝与①焉。盖遁乎深山,自幽而芳,不为贵重所知。花则何遇②焉?天后③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④,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⑤,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寖盛。近代文士为歌诗以咏其形容,未有能赋之者。余独赋之,以极其美⑥。
注释:①与:赞许。②何遇:牡丹花如何遇到赏识的。③天后:武则天。④香精舍:僧人烧香诵经之所。⑤阙:同“缺”。⑥极其美:尽力描写牡丹的美。
8.叹词是用来表达强烈感情或表示呼唤应答的词。在朗读表演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我们可以在课文中加入恰当的叹词。下面几位同学朗读的处理方式和理由,最合理的一项是( )(1分)
A.朗读: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理由:作者以“噫”表达对莲花高洁品格的惊叹,凸显其超然脱俗的君子风范。
B.朗读:哼!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理由:用“哼”表达对世人追逐富贵的极度愤怒,直接否定牡丹的审美价值。
C.朗读:唉!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理由:用“唉”表达对世人庸俗的鄙视,暗含对莲花“独守清高”的崇高赞美。
D.朗读:哈!莲,花之君子者也!
理由:用“哈”表达对莲花成为君子的嘲讽,认为这只是自命清高的笑话!
9.扎实积累字音、字义能助力我们深入领略文言文的魅力。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可爱者甚蕃(fán) B.濯清涟而不妖(zhuó)
C.同予者何人(yǔ) D.天后叹上苑之有阙(quē)
(2)请运用合适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陶后鲜有闻: (成语联想。例:鲜为人知)
②不蔓不枝: (词性分析。例:“一狼洞其中”——《狼》)
③牡丹未尝与焉: (知识迁移。例:“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④盖遁乎深山: (结合语境。)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盖遁乎深山,自幽而芳,不为贵重所知。
11.小文比较了两篇文章的异同点,请你帮忙补充以下笔记。(2分)
比较点 《爱莲说》 《牡丹赋》
内容 周敦颐赞美莲花,主要因为它象征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的君子品格。 舒元舆赞美牡丹,主要因为它代表着美丽和富贵,且其盛开时姿态优美,充满生机与活力。
语言 都是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有变化。
写法 (1) (填共同点)
感悟:花本身并无庸俗高洁之分,关键在于(2) 。
(三)名著阅读(6分)
12.班级开展“成长的淬炼”读书会,请你通过圈点、批注、做笔记的阅读方法探究保尔的成长历程,完成以下任务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专题探究任务卡
阅读方法 要求 选段 我的探究结果
圈点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说明圈点画横线句的原因。 “雨像用筛子筛过的一样,又细又密,下个不停。冰冷的雨水渗进了衣服。雨水也冲走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如同稠粥从路基上淌下来。湿透了的衣服又重又冷,但是人们一直于到天黑透了才离开工地。修筑的路基一天比一天延长,不断伸向密林深处。”
(1)圈点原因: (2分)
批注 结合选段分析人物形象。 “他缓缓地,一行又一行地,写成许多页。他全心全意地去刻画他书中人物的形象,有时候,那些生动的、难忘的景象那么清晰地重现了出来,但是他却不能用文字加以表现,写出的字句是那样呆板、无力和缺乏感情,这时候他才初次体验到了创作的痛苦……在写作过程中,他时常必须凭借记忆背诵整页,甚至整章,他母亲有时候以为她儿子发疯了……他看见她这样担心,就笑起来了,并且安慰她说,他还没有到完全‘发疯’的地步。” 批注内容: (2分)
做笔记 总结保尔的成长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 启示: (2分)
记叙文阅读(12分)
阅读以下文章,完成13-17题。
“不死”的苜蓿
单小花
①开春的一个早上,我上街赶集。路过商业广场一菜摊时,听见一个男人的叫卖声,俏皮动听,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原来他周围站着一圈人,将他掩藏在人群中了。
  ②出于好奇,我侧身挤进人群。人群围着的地上铺着一块白色塑料布,上面堆放着新鲜的苜蓿菜,一个满脸黝黑的瘦男人蹲在旁边,将地上的苜蓿菜抓了两把,举起来,一边让周围的人看,一边叫卖。
  ③俗话说,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他的确说得很好:“二月二,三月三,苜蓿呀缠搅团。苜蓿菜,苜蓿菜,买回去开水锅里一涮,弄上两枚好蒜,撒些盐调醋一拌,城里人的一顿好饭……”男人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些话,拖着悠长的乡音,这也是他无数次向围观的人们打招呼的方式。围观的人听着笑着议论着,掌声不断,有人夸他口才好,有人夸他嗓子好,也有人夸他的苜蓿菜好!
  ④一位齐耳短发的老奶奶走近男人问:“苜蓿菜咋卖?”男人抬头看了一眼,说:“不贵不贵,一斤5块。”“一斤5块,还说不贵?”“唉!掐点苜蓿菜难怅很(很困难),费时很,指头肚都掐烂了,掐回来还要捡柴草,照得(瞅得)眼睛都麻了。”我是农村长大的,深知农村人的不易,听着男人的诉说,我不由地想起自己第一次上街卖甜醅的作难,便弯腰买了2斤,算是帮他开了张。
  ⑤男人见自己开张了,又开始大声吆喝起来:“苜蓿菜吃上美得很!”也许是男人能说会道的原因,也可能是围观的人见我买了的原因,紧接着老奶奶笑着走过来:“来来来,你的嘴真会说,把我说得动心了,给我来4斤。”男人应道好好好!不大一会儿,一大堆苜蓿菜所剩无几。
  ⑥眼前的苜蓿菜,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⑦每到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苜蓿也不想落后,早早从初融的土层里钻出来,胖嘟嘟的嫩叶与茎裹在一起,身子骨渐次打开,扭捏着腰肢就长出了嫩绿的叶片,叶片合起来像一个“心”字,有人把它形象地称作“三叶草”,也有人称作“幸运草”,我妈把它叫作“救命草”。在挨饿的年代,苜蓿可充饥,救活了无数人。当年,我妈和我舅就靠苜蓿菜拌麦麸活了下来。
  ⑧苜蓿是我见过再生能力最强的植物,一年要收割三四茬。苜蓿不是每年种,种上以后就不用管了,春天发芽,冬天枯萎,寒霜冻不死,牛羊骡马啃不死,喜鹊鸽子啄不死,蛐蛐虫虫咬不死,水淹不死火烧不死,生命力很顽强。
  ⑨邻居家崖背上面有一块苜蓿地,苜蓿地的主人因事端与近亲发生了矛盾,一气之下,举家搬到了别的地方。这块苜蓿地就像没娘的孩子,撂荒了。每到春天,成群结队的娃娃背着大人赶着牛羊骡马去这块苜蓿地放牧,在苜蓿地里玩各种各样的游戏,牛羊和放牧者都在苜蓿地里肆无忌惮地践踏。要是遇到暴雨,有人会将水引到这块地里,苜蓿地就被淤泥填平了。我心想苜蓿芽可能再也长不出来了。没过几天,胖嫩嫩的苜蓿芽竟然又钻出了地面。
⑩每到深秋与冬天,有些调皮的娃娃会点着苜蓿地里的杂草,整个苜蓿地也被点着了,烧得漆黑一片。可一到春天,被大火烧过的苜蓿地,又会发新芽,且比往年长得更茂盛。
后来,我终于知道,苜蓿之所以死不了,是因为它的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因此,无论人还是动物如何摧残,都残害不了它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它向上向阳生长的活力。它用不屈重塑自己。我被苜蓿这种不认输的精神所感动。
   如今,苜蓿是人们舌尖上的一道好菜。每到春天,在农村有亲戚的城里人,总会开车来掐苜蓿菜,在苜蓿地畔晨练,说我们农村的空气好。一阵微风拂过,苜蓿芽的清香扑鼻而来。
春天的苜蓿菜鲜嫩,用我们宁夏西吉人的话来说,能香破头。开水锅里一过,凉水漂上两三遍,捏掉水分,撒上调料,用胡麻油一烫,一股浓浓的苜蓿菜香会弥漫整个厨房。绿茵茵的苜蓿菜,仿佛春天的精灵,在我们的舌尖上跳跃舞动,清香四溢,让人回味无穷,让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们脾胃清爽、食欲大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章第①-⑤段,完成下列填空。(2分)
“我”听见叫卖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1) →男人顺口溜引围观,得到众人夸赞。→(2) →男人吆喝再起,苜蓿即将售罄。
1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胖嘟嘟的嫩叶与茎裹在一起,身子骨渐次打开,扭捏着腰肢就长出了嫩绿的叶片。
15.文章第⑥- 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3分)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苜蓿与卖菜男人有什么共同点?(2分)
17.根据你的阅读感悟,在第 段的横线处为本文续写一句结尾。(2分)
三、思辨与探究(1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18-21题。
材料一:4月2日晚,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五指山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25年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主会场活动在五指山市三月三广场落下帷幕。本次主会场活动,五指山市精心策划民族大联欢等12项民族风情浓郁、地方特色突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成功打造了一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会,活动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凝聚磅礴力量。
(《海南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意大利的唐云专程赶来五指山体验“三月三”盛会,她对黎族、苗族传统服饰赞不绝口:“这些服饰既美观又舒适,很有当地的民族特色。”黎锦被誉为中国纺织品史上的“活化石”,其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传承3000多年。202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其文化地位与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五指山的黎族姑娘刘伟童受邀赴巴黎时装周,现场展示黎锦织造技艺。姑姑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妈妈是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耳濡目染下,她八岁起就喜欢上了织锦。“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的生机。”刘伟童说,如今五指山的织娘们制作的黎锦作品融合了多种现代元素,并延伸出手机壳、手提包、桌旗等年轻化、潮流化、国际化的文创产品,出现在旅游景区、热门商圈甚至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会议和海外市场。
(新华社海口,有删改)
材料三:4月1日上午,2025年海南黎族苗族文化论坛在五指山市举办。此次论坛是2025年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海南民族非遗保护与创新”为主题,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海南黎族苗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科技与文化的交融成为本次论坛的焦点。海南大学教授张睿对AI助力非遗赋能地方发展路径提出个人独特见解。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生钟步凡通过“元宇宙羌绣展馆”案例,演示虚拟空间中非遗的沉浸式传播,实现“织锦密码”的跨时空对话。
(人民网)
材料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人工智能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赋能,已经并将继续深刻改变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文化传播模式,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及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数智化发展,有助于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普惠性、包容性、便捷性,推动人民公平享有多元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能有效满足不同群体丰富的精神需求,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明交流互鉴做贡献。
(党建网)
18.根据以上材料,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2025年海南“三月三”主会场落地五指山,政府策划了民族大联欢等12项活动,成功打造了一场黎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会。
B.黎锦被誉为中国纺织品史上的“活化石”,其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传承将近3000年。
C.外国友人专程赶来五指山体验“三月三”盛会,黎锦元素服饰登上巴黎时装周,体现了黎锦文化地位与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
D.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唯一要求。
19.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内容。(2分)
20.材料三的划线句如何把深奥难懂的“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这一话题变得浅显易懂?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看法。(3分)
21.结合以上材料和生活实际,请你为海南传统文化的发展提出三点建议。(3分)
四、写作与表达(5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5月6日,国际乒联公布了2025年第19周世界排名,海南籍国乒选手林诗栋名列男子单打第一位。这位从三亚走出的少年,用十年如一日的奋斗诠释了“天道酬勤”的真谛。
2011年底,11岁的林诗栋进入三亚南燕乒乓球俱乐部训练。教练回忆道:“每天2小时的训练时间,他从不缺席和迟到,这让我看到了他对乒乓球的执着与热爱。”地板上浸透的汗水、磨破的球鞋、攥到变形的毛巾,都是他追逐梦想的见证。
支撑他的还有为国争光的信念。2025年乒乓球亚洲杯结束后,林诗栋在社媒上写道:“感谢协会领导、球队教练以及默默付出的保障团队们,很开心也很荣幸跟队友们一起站在领奖台上,看到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感到非常自豪。我会铭记这一刻,继续努力,捍卫国乒荣耀。”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叙述自己的经历,抒发真情实感。
题二:《太空一日》让我们领略航天之勇,《“蛟龙”探海》展现深海探索之奇,《带上她的眼睛》诉说了地航的神秘震撼。假如有一天,你能像超级探险家一般,在太空、深海或地底自由穿梭,会有怎样的奇妙规划?是在太空搭建科研站,于深海建造海底城,还是在地底开辟新通道……又会发生哪些不可思议的故事?请发挥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②字数不少于500字;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凡涉及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请用××代替;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语文科期末检测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7分)
(1)(2分)zài juān
【评分标准:每空1分。】
(2分)C
(1分)删去“随着”或“使”。
【评分标准:修改正确,表意准确即可。】
(2分)示例:汉字不仅是表意传情的交流工具,更是民族精神的血脉传承。
【评分标准:能正确运用句式、内容符合要求、逻辑合理可得2分,有欠缺酌情扣分。】
(8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后不见来者
(5)化作春泥更护花
【评分标准:每空1分。错字、别字、漏字、添字、字序颠倒该空均不给分。】
3.(1分)B
4.(3分)尊敬的语文老师,您好!我们七(1)班以 “小行大孝” 为主题设计了一期板报,想邀请您于6月27日下午三点到班点评指导,期待您的到来!
【评分标准:有称呼、内容完整、语言得体可得3分,有欠缺酌情扣分。】
(6分)
(1)(2分)行书
(2分)以此书狱常思生
【评分标准:书写正确、规范给2分;字迹清晰,不够规范给1分;书写潦草、写错字不给分。】
(3)(2分)体现了勤奋好学、积极进取、乐善好施、宽厚待人的家风。
【评分标准: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品味与鉴赏(45分)
(一)古诗阅读
(2分)足 示例:外婆过年时总要在我碗里堆满饺子
【第二空体现热情待客的场景即可。】
(3分)示例:我的网名是 “柳暗花明”,取自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活里我参加演讲比赛,忘词时万分紧张,以为要搞砸,可冷静回忆后顺利完成,恰似诗句描绘,困境后迎来转机。这个网名提醒我:面对困难别轻言放弃,转机随时可能出现。
【评分标准:网名符合要求,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含义即可,不要求仿照示例的句式。】
(二)文言文阅读
8.(1分)A
9.(5分)
(1)C
(2)①少 ②横生藤蔓 ③曾经 ④隐蔽
10.(4分)
(1)可以远远地观赏(莲),却不可以靠近赏玩啊。
(2)是因为(它)隐蔽在深山中,独自在幽静处散发芬芳,不被权贵们所知晓。
【评分标准:翻译正确,语句通顺,表意有欠缺酌情扣分。】
(2分)
(1)托物言志。
(2)示例:人们的主观意识。
【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如人们赋予它们的文化内涵、精神追求,人们对它们的情感态度、喜好程度等。】
参考译文:【乙】古代人谈论花,从未对牡丹加以赞许,是因为(它)隐蔽在深山中,独自在幽静处散发芬芳,不被权贵们所知晓。牡丹花又是怎样遇到赏识的呢?武则天皇后的家乡西河,有很多僧、道居住的房屋,那里低洼的地方有牡丹花,它的花特别杰出。武则天皇后感叹上林苑中缺少它,便命人将牡丹移栽入上林苑。从此京城洛阳的牡丹便一天天兴盛起来。如今的文人墨客大都用歌或诗来吟咏牡丹的形象,从没有用赋来写它的,只有我用赋来写它,来穷尽它的美好。
(三)名著阅读
(6分)
(1)(2分)示例:运用环境描写,描绘出深秋恶劣的天气状况,渲染了艰苦、寒冷的氛围。
【评分标准:写作手法准确,结合语句分析作用即可。】
(2分)示例:保尔因身体残疾而写作艰难,但仍坚持创作;当母亲担心时,他用笑容安慰。他是一个有理想抱负、坚韧顽强、乐观向上的钢铁般的战士。
【评分标准:结合选段1分,合理分析人物形象1分。】
(2分)保尔在艰难困苦中不断战胜自我,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的成长启示当代青少年,面对困难挫折要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磨砺中锤炼意志,让自己的青春在奋斗和奉献中绽放光彩。
【评分标准:符合题意即可。】
(四)记叙文阅读
13.(2分)②“我”出于好奇,挤入人群见到卖菜的男人;④老奶奶问价,我帮男人开了张。【评分标准:每空1分。】
14.(3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苜蓿生长过程人格化,“扭捏腰肢”“身子骨打开”等词生动写出苜蓿的鲜活姿态,突出其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作者对苜蓿的喜爱之情。
【评分标准:手法1分,赏析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的酌情扣分。】
(3分)插叙。
内容上的作用:①详细讲述了苜蓿在过去的种种经历,如在挨饿年代救活无数人,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饱满;②通过描述苜蓿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都能顽强存活,突出了苜蓿顽强的生命力。进而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即赞美像苜蓿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和不屈精神的事物或人,深化了文章的内涵。
结构上的作用:承接上文对眼前苜蓿菜的描写,引发下文对苜蓿精神的感悟,使文章的行文更加自然流畅,逻辑连贯。
【评分标准:记叙顺序1分,作用答出两点即可。】
(2分)苜蓿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经受各种摧残仍能生长;卖菜男人虽生活艰辛,但仍坚持劳作叫卖。苜蓿和卖菜男人都身处平凡却坚韧不屈,在困境中积极生长。
【评分标准:结合文章内容1分,共同点1分。】
17.(2分)示例:原来生命的奇迹,就藏在这最朴素的坚持里。
【评分标准:需根据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如提及坚持、顽强的生命力等;语言简洁,言之有理即可。】
三、思辨与探究(10分)
18.(2分)C
19.(2分)2025年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主会场活动在五指山市成功举办,通过12项特色活动促进民族团结,展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评分标准:要素齐全1分,语言简洁1分。事件要素必须包含“2025年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主会场活动”及“五指山市”等核心信息。活动意义需体现“促进民族团结”或类似表述(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一家亲”),有欠缺酌情扣分。】
(3分)划线句列举了利用AI助力非遗、“元宇宙羌绣展馆”的具体事例,让读者直观地了解到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对海南民族非遗保护与创新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科技在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中的作用。
【评分标准:概括具体示例1分,结合效果说作用2分。有欠缺酌情扣分。】
(3分)①创办有海南特色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海南传统“三月三”活动盛会,促进各民族交流交融,凝聚文化传承力量。②将传统文化与国际社会接轨,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如在巴黎时装周现场展示黎锦织造技艺,提升国际影响力。③开发多元文创产品,推出年轻化、潮流化产品,如手机壳、手提包、桌旗等,融合现代元素,拓展旅游商品市场,提升经济价值。④加大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力度,如用AI人工智能、“元宇宙羌绣展馆”等科技力量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赋能。
【评分标准:三点即可。】
四、写作与表达(50分)
2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等级 项目 A内容 B表达 C书写
一类卷(50-45) 切合题意,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切。 构思巧妙,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有文采。 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卷面整洁,格式正确。
二类卷(44-38) 切合题意,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 构思合理,条理清楚,语言较生动,较有文采。 书写较规范、工整、偶有错别字,格式正确,有少量涂改。
三类卷(37-30) 基本切合题意,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具体,情感尚真实。 结构较完整,条理尚清楚,语言尚通顺,有少量病句。
四类卷(29-21) 基本切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欠具体。 结构尚完整,有一定条理,语言欠通顺,病句较多。 书写潦草,卷面较模糊,涂改较多,较难辨认。
五类卷(20-11) 严重偏题,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结构混乱,条理不清,语言不通,语病多。
六类卷(10-0) 文不对题或没有中心,不知所云。 结构混乱,语病严重,文理不顺,不能成篇。 乱涂乱改,字迹潦草,卷面极模糊,无法辨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