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三黑和土地(新课预习.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 三黑和土地(新课预习.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3 06:2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三黑和土地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疙瘩 耙地(pā) B.舒服 荞麦(qiáo)
C.叫唤 蹚坏(tāng) D.翻身 闺女(guī)
2.读读句子,选择正确的意思。
“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中,“好”是因为(  )
A.质量好 B.柔软舒服 C.价格昂贵
3.“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对这句话理解得最准确、全面的是(  )
A.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种地时很细心。
B.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三黑很喜欢种地。
C.“每一寸土”“每一块土疙瘩”三黑都要翻起、打碎,可以看出他珍爱脚下的这片土地,希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迎来秋天的大丰收。
4.与其他三项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B.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C.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D.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从大众的生活和语言中取材,同时经过了诗意的提炼,富有一种质朴、淳厚的美。
B.本诗讲的是土地改革运动后农民重获土地的景象。
C.本诗透露出三黑的无奈与现实的悲凉。
D.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
6.按要求写句子。
(1)通过读诗,使我增加了不少知识。(修改病句)
   
(2)张老师是学校里最有声望的教授。(改为反问句)
   
(3)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改为“被”字句)
   
7.给下列句子排序。
   一阵秋风,不仅把夏天送走了,而且带来了金黄色的乐趣。
   我捡起了一片黄得透亮的叶子往眼上一罩,呵,真是一片金黄的世界。
   我在树下写作业时,槐树不停地把它那黄黄的“头发”抖落在我的作业本上。
   院子里槐树叶子黄了,在秋风的吹拂下慢慢摇动,显得更苍老了。
   房子是黄的,树是黄的,就连那橙色的柿子都成了橘红色的了。
   我用它做了标本,作为一次自然作业,老师还给我打了满分呢。
8.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
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
合适不合适。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1)你从两个“恨不得”中体会到了什么?
   
(2)对最后一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三黑的土地被三黑耙得又平又顺溜,人躺上去非常舒适。
B.表达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表达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9.课外阅读。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结合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汹涌:   
②深沉:   
(2)作者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的原因是    
(3)对“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我”爱这片土地,是因为这片土地能给“我”提供生活的必需品,所以“我”感动哭了。
B.“我”对这片土地的爱,也就是对祖国的爱,除了满眼含泪的方式,没有其他的方式表达“我”的爱。
C.“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祖国爱得很深,当看到祖国有难的时候,心中的痛苦就十分强烈。
(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三黑和土地》)读了这篇文章,相信你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了新的感受,请仿照课文也写一写这样的诗歌。
21 三黑和土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A
【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耙地”的“耙”应读“pá”。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
【解答】“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中,“好”是因为床柔软舒服。
故选:B。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3.【答案】C
【分析】考查了诗文词句的理解。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解答】这句话出自《三黑和土地》,“每一寸土”“每一块土疙瘩”三黑都要翻起、打碎,可以看出他珍爱脚下的这片土地,希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迎来秋天的大丰收。
故选:C。
【点评】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4.【答案】C
【分析】考查了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手法。认真阅读句子,根据关键词判断即可。
【解答】A、B、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C.从“吸”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故选:C。
【点评】平时要多练习,多积累,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5.【答案】C
【分析】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以深情的笔触、生动的描写,再现了农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与希望,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结合课文内容可知,A、B、D正确,C选项有误,本诗表达了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获土地后那种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故选:C。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6.【答案】(1)通过读诗,我增加了不少知识。
(2)张老师难道不是学校里最有声望的教授吗?
(3)农民一有了土地,整个生命就被投入了土地。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解答】(1)修改病句,缺少主语,去掉“使”。
(2)改为反问句,添加“难道不……吗”,结尾用问号。
(3)改为被字句,把“整个生命就”放在“投入了土地”前面,用“被”相连。
故答案为:
(1)通过读诗,我增加了不少知识。
(2)张老师难道不是学校里最有声望的教授吗?
(3)农民一有了土地,整个生命就被投入了土地。
【点评】改写句子,多种多样,做此题时一定要掌握方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7.【答案】1 4 3 2 5 6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解答】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是秋天来了,带来了金黄色的乐趣;接着是院子里槐树叶子黄了;紧接着写我在树下写作业时,槐树的叶子落在作业本上;再写我捡起了一片黄得透亮的叶子看;然后写我看到的一切都是黄色的;最后写我用它做了标本。
故答案为:
1 4 3 2 5 6
【点评】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及时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8.【答案】(1)两个“恨不得“写出了农民的强烈愿望,表达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B。
【分析】语段选自《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土地改革运动后,做了土地主人的农民大众那种翻身的喜悦和高涨的劳动热情。
【解答】(1)考查了对字词的理解。结合句子“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威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看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可知,两个“恨不得“写出了农民的强烈愿望,表达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结合文段内容可知,最后一节表达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表达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故选B。
故答案为:
(1)两个“恨不得“写出了农民的强烈愿望,表达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B。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9.【答案】(1)①本义是指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这里指作者的悲愤向上涌。 ②本义是指程度很深。这里指对祖国的这片热土爱得很深。
(2)鸟是弱小的,就算再弱小,也要抗争,用自己的喉咙发出抗争的声音。诗人借此表达“天下兴亡,四夫有责”的人生态度。
(3)C;
(4)本诗表达了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
【分析】《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解答】(1)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①汹涌:本义是指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这里指作者的悲愤向上涌。②深沉:
(2)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作者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的原因是:鸟是弱小的,就算再弱小,也要抗争,用自己的喉咙发出抗争的声音。诗人借此表达“天下兴亡,四夫有责”的人生态度。
(3)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可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祖国爱得很深,当看到祖国有难的时候,心中的痛苦就十分强烈。故选C。
(4)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这首诗歌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土地执著的爱。抒发了诗人对于祖国最为深沉的爱。本诗表达了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
故答案为:
(1)①本义是指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这里指作者的悲愤向上涌。
②本义是指程度很深。这里指对祖国的这片热土爱得很深。
(2)鸟是弱小的,就算再弱小,也要抗争,用自己的喉咙发出抗争的声音。诗人借此表达“天下兴亡,四夫有责”的人生态度。
(3)C;
(4)本诗表达了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0.【答案】
假如我是一颗草
假如我是一颗草,
我也应该用绿色的身体说话。
这被寒冬腊月打击过的小草,
这永远吸引着我们的神秘的颜色,
这不间断地像蒸蒸日上的浓郁的绿色,和那来大自然的无比寂静的气息……
——然后我死了,连茎根也溶解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心中常感欣慰?
因为我对这珠小草爱得浓烈。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解答】例文:
假如我是一颗草
假如我是一颗草,
我也应该用绿色的身体说话。
这被寒冬腊月打击过的小草,
这永远吸引着我们的神秘的颜色,
这不间断地像蒸蒸日上的浓郁的绿色,和那来大自然的无比寂静的气息……
——然后我死了,连茎根也溶解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心中常感欣慰?
因为我对这珠小草爱得浓烈。
【点评】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或常式或变式,或陈述或疑问,或祈使或感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