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京剧趣谈(新课预习.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4 京剧趣谈(新课预习.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3 06:2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京剧趣谈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驰骋(chéng) 尴尬(gān) 戛然而止(xiá)
B.凸显(tū) 彻底(chè) 虚拟(nǐ)
C.仆人(pú) 金玉奴(nú) 纳鞋底(nèi)
2.把词语填入合适的句子中。
无穷无尽 戛然而止 不可开交 风雨不透
(1)师傅这会儿正忙得   ,他一只手麻利地翻炒这肉片,一只手
用刀剁着案板上的青椒。
(2)他的话音   ,发现老头儿脸色陡地变得青灰……
(3)你会在她的身上找到   的力量。
(4)她的话说得   ,让对方很难找到破绽。
3.(《京剧趣谈》)下列不符合作者的表达意图的一项是(  )
A.通过两篇短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一些京剧的艺术特色。
B.通过两篇短文的描述,我们了解到京剧表演的困难和阻碍。
C.通过两篇短文的介绍,我们体会到京剧表演艺术的高妙之处。
D.通过两篇短文的描述,激发出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赞美之情。
4.下列句子关于中国戏曲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B.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
C.中国戏曲三鼎甲是指:京剧、豫剧、黄梅戏。京剧名列三鼎甲“榜首”。
D.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5.“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联系前文,“尴尬”是指①   ;②   。概括说明是怎么彻底地、无比漂亮地解决这种“尴尬”的:①   ;②   ;③   。
6.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请选一选。
(1)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2)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3)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A.用于文中,表示解释说明。
B.用于话题的突然转变。
C.用于声音的延长。
7.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改为反问句)
   
(2)这恰恰正好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修改病句)
   
8.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1)句中四个“可以”体现了    。
(2)用句中加点词写一句话。
   
9.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
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俗话说“   ”,古诗也说“   ”,讲的就是这种情况。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1)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俗话和古诗。
(2)“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中的“高妙之处”指的是    。
10.课外阅读。
看京剧
①9月7日,前门饭店梨园剧场。
②晚7时15分,能容纳上千名观众的演出大厅已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来自五大洲的各国游客,正翘首以待,等待着观赏今晚的戏剧。
③7时30分,开场的锣鼓骤然响起,观众席上的灯光暗了下去。在清脆激扬的乐曲声中,身穿中国民族服装的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三岔口》《秋江》《水漫金山》等一出出京剧传统保留剧目展现在观众面前。精彩的武打、优美的舞蹈和圆润动听的唱腔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显示出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记者身处观众席中,偷眼向四周看去,只见不远处,一位金发碧眼的女郎已被《三岔口》那出神入化的武打所吸引,每当打到紧要处,就不由自主地抓紧身边男友的手。而当《秋江》的男女主人公出现在舞台上时,记者身边几位鹤发童颜的外国老人便陶醉在悠扬的旋律和美妙的舞蹈中,情动处,甚至伴着台上的    ,用脚打起了拍子。
④《水漫金山》的演出开始了,剧场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白娘子、小青大战法海,那英武俊美的亮相,令人    的花枪,还有一连串的毽子小翻,都博得了满场喝彩。特别是白娘子力战群敌时的踢枪绝技,更是惊得“老外”们    ,情绪高涨。
⑤掌声,春雷般的掌声,在剧场内一次次滚动。观众席里,接连不断亮起闪光灯的白光。一位中年男子    地跑到台口,不住地按动照相机的快门。一些观众随身携带的摄像机也开始运转……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A.情不自禁
B.眼花缭乱
C.轻歌曼舞
D.目瞪口呆
(2)用横线画出表现剧场内观众很多的句子。
(3)“掌声,春雷般的掌声”一句的修辞方法是    ,作用是    。
24 京剧趣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分析】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戛然而止”的“戛”应读“jiá”。
B.正确。
C.有误。“纳鞋底”的“纳”读“nà”。
故选:B。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
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是语文中一个常见题型,考查了对词语的辨析与应用能力,所给词语大多是近义词,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去完成。
【解答】无穷无尽: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不可开交: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
风雨不透:形容异常严密。
(1)根据语境,形容非常忙,可用“不可开交”。
(2)根据语境,形容声音突然终止,可用“戛然而止”。
(3)根据语境,形容力量没有止境,没有限度,可用“无穷无尽”。
(4)根据语境,形容话说让对方很难找到破绽,可用“风雨不透”。
故答案为:
(1)不可开交;
(2)戛然而止;
(3)无穷无尽;
(4)风雨不透。
【点评】选词填空是语文中一个常见题型,考查了对词语的辨析与应用能力,所给词语大多是近义词,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去完成。
3.【答案】B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选字词填空。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解答】A、C、D正确。
B.有误,《京剧趣谈》没有体现题干所说的内容。
故选B。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4.【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课文《精彩的戏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结合课内的学习与理解完成。
【解答】《精彩的戏曲》通过欣赏中国戏曲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及生动形象的脸谱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京剧特有的语言艺术和欣赏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达到传承与弘扬的目的。熟读课文内容可知,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形式,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故ABD正确,C错误。中国戏曲三鼎甲是指京剧、豫剧、越剧。
故选:C。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课文填空,根据课文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能准确再现,或者稍加分析就能作答。
【解答】根据课文《京剧趣谈》作答。
故答案为:
马匹无法在舞台上驰骋 真马在舞台上演员无法控制 省略整个马匹,凸显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 虚拟马鞭,表演更自由 马鞭具备装饰美,凸显不同人物特点。
【点评】解答这种题目,直接填空,依据原文填写就可以,对于理解性的填空题要联系原文进行分析,然后写出答案。
6.【答案】(1)A;
(2)C;
(3)A。
【分析】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重点考查了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的作用常见的有用于文中,表示解释说明,用于话题的突然转变,用于声音的延长等。
【解答】结合句子可知,
(1)破折号的后面的内容是对前文的解释说明。
(2)破折号用于声音的延长。
(3)破折号的后面的内容是对前文的解释说明。
故答案为:
(1)A;
(2)C;
(3)A。
【点评】本题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标点的掌握,学生应注意各个标点符号的运用,熟能生巧。
7.【答案】(1)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还有必要拿上舞台吗?
(2)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解答】(1)改为反问句,把“也就完全不必”改为“还有必要……吗”,结尾用问号。
(2)修改病句,“恰恰正好”意思重复,去掉一个。
故答案为:
(1)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还有必要拿上舞台吗?
(2)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点评】改写句子,多种多样,做此题时一定要掌握方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8.【答案】(1)“马鞭”这一京剧形式的多样和灵活性;
(2)暑假里我可以走亲戚,可以看书,可以看电视,也可以和朋友们一起玩。
【分析】考查了诗文词句理解。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
【解答】《京剧趣谈》这篇课文讲述了京剧表演在道具使用方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点以及在动作造型方面的独特之处,带我们领略了京剧之美。
(1)文中“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这句话中四个“可以”体现了“马鞭”这一京剧形式的多样和灵活性。
(2)“可以……可以……可以……可以……”是一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造句时要注意几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如:暑假里我可以走亲戚,可以看书,可以看电视,也可以和朋友们一起玩。
故答案为:
(1)“马鞭”这一京剧形式的多样和灵活性;
(2)暑假里我可以走亲戚,可以看书,可以看电视,也可以和朋友们一起玩。
【点评】一句话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有时既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又要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还要注重句子所表达的情感,要通过多读,反复读,才能把握好句子的内容。
9.【答案】(1)一动不如一静 此时无声胜有声;
(2)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分析】语段选自《京剧趣谈》。本文通过介绍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自豪感。
【解答】(1)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结合课文原文,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俗话和古诗即可。
(2)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1)一动不如一静 此时无声胜有声;
(2)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0.【答案】(1)C B D A;
(2)晚7时15分,能容纳上千名观众的演出大厅已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来自五大洲的各国游客,正翘首以待,等待着观赏今晚的戏剧。
(3)比喻、反复、夸张;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掌声热烈,观众情绪高涨,侧面烘托演出的成功。
【分析】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先描写京剧开场前,演出大厅人头攒动的场面;然后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精彩的京剧表演以及现场热烈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对国粹的赞美,及由衷的自豪感。
【解答】(1)考查选词填空的能力。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再选词填空。
情不自禁: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柔和优美的舞蹈。
目瞪口呆: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联系上下文,第一处“甚至伴着台上的”,此处选填“轻歌曼舞”;第二处“令人”,此处选填“眼花缭乱”;第三处“惊得‘老外’们”,此处选填“目瞪口呆”;第四处“地跑到台口,不住地按动照相机的快门”,此处选填“情不自禁”,故答案为:C B D A。
(2)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阅读第二自然段可知,答案为:晚7时15分,能容纳上千名观众的演出大厅已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来自五大洲的各国游客,正翘首以待,等待着观赏今晚的戏剧。
(3)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及作用。“掌声,春雷般的掌声。”重复“掌声”是反复的修辞,把掌声比作春雷,并夸大了掌声的大小,是比喻及夸张的修辞。作用是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掌声的热烈,观众情绪高涨,侧面烘托演出的成功。
故答案为:
(1)C B D A;
(2)晚7时15分,能容纳上千名观众的演出大厅已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来自五大洲的各国游客,正翘首以待,等待着观赏今晚的戏剧。
(3)比喻、反复、夸张;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掌声热烈,观众情绪高涨,侧面烘托演出的成功。
【点评】阅读理解是小学阶段重点考查的题型之一,答题时注意读懂文本,认真审题,抓住考点,确定答题范围,总结归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