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1.下列选项中,朗读节奏及修辞手法标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偶)
B.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排比)
C.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比)
2.把下面句子按一定顺序排列,在横线里填上序号。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B.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C.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
D.说明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4.“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因为这种人特别自私,为自己的利益而活着,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B.因为这种人侵害别人的利益,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C.因为这种人为满足个人的穷奢极侈,欺压剥削别人,侵害别人利益,别人就不能好好活着。
D.因为他是人民的敌人,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5.“啊,我多伟大!”下面对这句话理解准确而全面的一项是( )
A.刻画了反动统治者自我吹嘘的丑态。
B.刻画了反动统治者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
C.说明当时人们思想麻木,对反动统治者极其拥护。
6.“情愿做野草 , 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 )
A.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反抗.
B.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
C.盼望旧社会彻底消亡.
D.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事业.
7.读诗歌《有的人》,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这首诗通过集中、凝练的诗句,突出了鲁迅 (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甘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事业的精神。
B.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顽强斗争的精神。
C.不惧怕死亡的大无畏精神。
8.“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话中对“野草”理解错误的是( )
A.野草暗指鲁迅,因为他作《野草集》,以象征手法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B.野草生命力顽强,不怕风吹雨打,更不怕火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情愿作野草的人顽强不屈,斗志昂扬,永不言败。
C.野草野蛮生长,到处蔓延,不受控制,会侵占庄稼和有益植物的领地。
D.因为鲁迅先生有一部作品叫《野草集》,作者借此赞美鲁迅先生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抗争。
9.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1)两个“活着”的含义是
A.两个都指肉体的生存。
B.前者指肉体的生存,后者指精神永存。
C.前者指精神永存,后者指肉体的生存。
(2)两个“死了”的含义是
A.两个都指失去了生命。
B.前者指失去了生命,后者指虽生犹死。
C.前者指虽生犹死,后者指失去了生命。
(3)第二节中刻画了两种人对人民截然相反态度的两个动词是“ ”和“ ”,歌颂了 ,批判了 。
(4)由“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你能联想到鲁迅先生的哪句名言?
10.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同学们参观了鲁迅故居。故居北屋后面一间仅有八平米的斗室(俗称“老虎尾巴”),就是当年鲁迅的工作室兼卧室,摆设十分简单而紧凑。北窗下,两条长凳搭上两块木板就是床,垫的和盖的都很薄。冬天“老虎尾巴”里也不单独生火,是和中间吃饭的屋子共用一个炉子。鲁迅曾经说过:“一个独身的生活,决不能常往安逸方面着想的,岂但我不穿棉裤而已,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你再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藤绷或棕绷。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鲁迅正是这样,简朴的生活,勤奋忘我的工作,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确“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
(1)对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此句使用比喻手法,表明鲁迅过着最简单的生活,却将最有价值的东西献给他人。
B.此句将鲁迅和牛作比较,表明了他“满招损,谦受益”的人生态度。
C.此句运用夸张手法,表明一种境界,即人生重要的不是索取,而是奉献的精神。
(2)(部编版六年级上)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以及对鲁迅故居的了解,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朗读、修辞手法。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正确处理语言的断和连(停顿),轻和重(重读),扬和抑(语调),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
【解答】“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诗句意思是有的人虽然活着,但是他的道德败坏,就如已经死了一样没有价值。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的高尚的品格,代代相传,永远激励后人。故朗读节奏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故选:C。
【点评】正确把握朗读节奏和语气有利于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要结合内容理解。
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解答】可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首先写立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接着写“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写夏季“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秋季“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故答案为:
6 4 2 1 5 3 7 8
【点评】把错乱的句子排列好,这是小学阶段语文练习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必须好好掌握。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3.【答案】D
【分析】《有的人》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结合这句话,写出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这是全诗提纲挈领的小节,抓住它品读全文,就会事半功倍。活: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死: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D错,
故选:D。
【点评】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能力,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4.【答案】C
【分析】考查了理解课文中句子的意思,《有的人》本诗通过反动派势力与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对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并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解答】结合句子“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指的是这样的人欺压百姓,替法西斯卖力,剥削人民和压迫人们,使百姓生不如死,所以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关键句子的感悟能力,需加强训练,读懂课文。
5.【答案】B
【分析】考查了诗文词句的理解。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解答】这句话出自臧克家的《有的人》,刻画了反动统治者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
故选:B。
【点评】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6.【答案】D
【分析】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
【解答】出自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三十周年所写的诗:《有的人》.这句话间接引用了鲁迅《野草》中的“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比喻鲁迅愿意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赞扬了鲁迅及鲁迅一样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
故选:D。
【点评】要求能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身的内在联系,理解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言外之义,并能评价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7.【答案】A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
【解答】通《有的人》这首诗过对鲁迅先生和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诗歌通过集中、凝练的诗句,突出了鲁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甘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事业的精神。
故选:A。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8.【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课文《有的人》中重点橘子的理解和掌握。结合课内的学习与理解完成。
【解答】这句话出自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三十周年而写的诗《有的人》。《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以象征手法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鲁迅热爱野草,甘做野草,甘愿在燎原大火中燃尽自己,这句诗是对鲁迅在革命斗争中的伟大献身精神的赞誉。故A B D正确,C错误。
故选:C。
【点评】要把握句子的含义,必须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思索,才能体会得到的。
9.【答案】(1)B;
(2)C;
(3)骑 俯 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分析】语段选自《有的人》。这篇课文是1949年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解答】(1)考查了诗句中字词意思的理解。熟读课文内容可知,“有的人活着”中的“活”是指肉体活着。“他还活着”中的“活”意思是精神永存。故选B。
(2)考查了诗句中字词意思的理解。熟读课文内容可知,“他已经死了”的“死”指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的“死”是指生命不存在了。故选C。
(3)考查对动词的辨析。诗句中的动词是“骑”和“俯”,两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两种人对人民不同的态度。歌颂了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批判了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
(4)考查了思维拓展。由“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联想到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故答案为:
(1)B;
(2)C;
(3)骑 俯 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10.【答案】(1)A;
(2)关心穷苦百姓,有奉献精神,生活简朴,敢于和反动势力斗争。
【分析】这个语段通过对鲁迅故居的描述和鲁迅关于自己生活的介绍,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俭朴以及勤奋忘我的工作精神。
【解答】(1)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结合上文内容,句子“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的意思是此句使用比喻手法,表明鲁迅过着最简单的生活,却将最有价值的东西献给他人。故选A。
(2)考查对人物的评价,从这一片段对鲁迅故居的了解,表现了鲁迅的生活简朴,一切为了工作,有奉献精神。而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两篇课文中又表现了鲁迅关心穷苦百姓,敢于和反动势力斗争。综合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A;
(2)关心穷苦百姓,有奉献精神,生活简朴,敢于和反动势力斗争。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