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经开区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七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包括四道大题,共24道小题,共8页.全卷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 (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7分)
夏日的午后,蝉鸣在浓绿的香樟树上拉成连绵的弦音。阳光透过叶隙砸在青石板路上,晃得人睁不开眼。巷口的老冰棍摊前,玻璃柜里的绿豆沙冰棍裹着白花花的雾气,咬上一口,冰凉的甜意顺着喉咙直抵心尖。池塘里的荷花正开得盛,粉白的花瓣托着品莹的露珠,蜻蜓点水时惊起一圈圈涟漪,荷叶下的小鱼倏地窜向池底,搅碎了满池霞光。晚风吹起竹帘时,奶奶摇着蒲扇讲起牛郎织女的故事,流yíng ( )在葡萄架下忽明忽暗,像撒在夜空中的星星。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分)
涟漪 ( ) 流yíng ( )
2.下列句子中,与“像撒在夜空中的星星”中“像”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他像我哥哥一样高. B.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
C.他好像知道了这件事。 D.玻璃上破了一个像足球那么大的洞。
3.下列短语与“浓绿的香樟树”结构一致的是 ( ) (2分)
A.睁不开眼 B.老冰棍摊C.窜向池底 D.摇蒲扇
4.下列诗句中,与文中夏日意境最接近的一项是 ( ) (2分)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古诗文默写填空。 (8分)
古代文人常借诗词抒发情感、表达志向,许多经典名句流传至今。根据提示,补全下列古诗文.
(1)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 以“□□□□□□□, □□□□□□□”展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抱负与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激励着无数人勇攀高峰,不被眼前的困难所阻碍。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1页 (共8页)
(2)陆游的《游山西村》描绘了乡村的秀丽风光与淳朴民风,其中“□□□□□□□,□□□□□□□”蕴含着在困境中只要坚持前行,就可能出现转机的深刻哲理,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3)刘禹锡的《陋室铭》通过描写陋室的环境和日常生活,体现作者高雅的交往与志趣. “□□□□□,□□□□□”一句,写出了与作者往来的都是博学之人,凸显了其精神世界的丰富。
(4) 《木兰诗》作为一首长篇叙事民歌,塑造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形象。“□□□□□,□□□□□”生动描绘了木兰征战时间之久、战斗之惨烈,侧面展现出她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阅读 (45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 6~9题. (8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①不蔓不枝 () ②宜乎众矣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文章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达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B.“牡丹之爱”象征世人对富贵的追逐,暗含作者的讽刺。
C.文中用“菊” “牡丹”和“莲” 作对比,突出莲的高洁与隐逸情怀。
D.结尾“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知音难觅的感慨。
9.作者称莲为“花之君子”,请结合文中语句分析莲的君子品性。 (2分)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2页 (共8页)
(二) 文言文阅读, 完成 10~12题、 (7分)
张养浩救灾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选自《元史·张养浩传》,有删改)
10.下列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B.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C.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D.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11.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每一念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
12.张养浩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分)
(三)现代文阅读 (22分)
(甲)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13~15题。 (7分)
老槐树的夏天
①老家院子里的老槐树是夏天最茂盛的存在。碗口粗的树干撑起伞盖般的树冠,绿叶密得不透风,把毒辣的日头挡在外面,清晨的露水还挂在叶尖,蝉就已经在枝头亮起了嗓子,一声接一声,像是在给夏天报时。奶奶总说: “蝉儿叫,槐花开,槐花开了吃槐花。”可老槐树的花要等到五月底才开,那时节,一串串雪白的槐花从绿叶间垂下来,像挂了满树的小铃铛。
②我最喜欢跟着奶奶摘槐花。她搬来靠墙的木梯,小心翼翼地爬上去,手抓住结实的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3页 (共8页)
枝桠,另一只手捏着剪刀, “咔嚓”一声就剪下一串花。我蹲在树下仰着头接,槐花落在竹篮里,带着淡淡的甜香。奶奶怕我被太阳晒着,时不时停下手里的活,把梯脚往树荫里挪挪,嘴里念叨着: “慢点儿接,别扎了手。”有一次我贪玩弄洒了半篮花,奶奶也不生气,只是笑着说: “槐花知道你喜欢它, 自己蹦出来跟你玩呢。
③槐花蒸着吃最香。奶奶把花洗净,拌上些面粉,撒点盐,放在蒸笼里。蒸汽从锅盖缝隙里冒出来,带着甜丝丝的香气,我总是忍不住掀开锅盖偷看。“急什么呀,”奶奶用沾着面粉的手点点我的鼻尖, “好东西要耐着性子等。”等槐花出锅,拌上香油和蒜泥,我能吃满满两大碗。奶奶坐在旁边,手里不停地摇着蒲扇,把我额角的汗珠扇得无影无踪。
④夏天的午后,老槐树的树荫是全村最凉快的地方。左邻右舍都搬着竹椅、凉席过来,孩子们在树下玩“跳房子”,用粉笔在青石板上画格子,笑声能传到巷子口。奶奶和其他老人坐在树下纳鞋底,线绳穿过布底的声音“嗒嗒”响,像在给蝉鸣伴奏。有一回我玩得太疯,不小心撞在树干上,额头鼓起个大包。奶奶急忙放下鞋底,从屋里拿出香油,一边抹一边念叨: “槐树爷爷保佑,乖孙儿不疼了。”那温热的香油混着槐树皮的味道,至今闻起来都觉得安心。
⑤去年夏天回老家,老槐树在一场台风中被吹倒了。断口处的年轮圈圈分明,像奶奶额头上的皱纹。我摸着粗糙的树皮,忽然想起那些被槐花香气和蒲扇凉风填满的夏天,想起奶奶摇着扇子说“好东西要耐着性子等”的模样。原来老槐树不只是一棵树,它是我童年的绿伞,是奶奶的爱,是整个夏天的味道。
13.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分)
14.文中奶奶常说“好东西要耐着性子等”,蕴含着“美好的事物往往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沉淀,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请结合生活实例,阐述你对这个道理的理解。 (3分)
15.结合全文,分析第⑤段中老槐树被吹倒后, “我”为什么说“老槐树不只是一棵树”。 (2分)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4页 (共8页)
(乙)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 (15 分)
母亲的缝纫机
①家里那台黑黢黢的缝纫机是母亲的宝贝。从我记事起,它就摆在堂屋靠窗的位置,木头台板磨得发亮,铸铁的踏板上刻着缠枝花纹,脚踩上去会发出“咯噔咯噔”的声响。母亲说这是她结婚时最值钱的嫁妆,比现在的洗衣机、电视机还金贵。
②小时候我最盼着看母亲做衣服。她把花布铺在案板上,用粉饼在布上画出弯弯曲曲的线条,然后把布叠好放进缝纫机。脚一踩踏板,机器就“嗒嗒”地转起来,母亲的手跟着布料往前推,像牵着一匹布在走。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她的手上,手指上的顶针闪着银光,针尖穿过布料时会留下细密的线脚,像一排整齐的小脚印。有一次我好奇地问: “妈,你怎么知道哪里该缝哪里不该缝 ”母亲头也不抬地说: “心里有数,手就有数了。”
③上小学时,我的校服总是比别人的合体。别的同学穿着宽大的蓝布褂子,我身上的却像量身定做————母亲会把袖子改短,衣摆收窄,领口处还绣上小小的花朵。有一回同桌羡慕地摸我的衣服,说: “你妈真厉害,跟服装店的师傅一样。”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回家就跟母亲说,母亲却只是笑: “傻孩子,妈这手艺哪能跟师傅比,就是想让你穿得舒服点。 ”
④冬天的棉衣最费功夫。母亲要先把棉花弹松,铺在里布上,再盖上表布,用大针脚固定好才放进缝纫机。踏板声变得“咯噔咯噔”更沉了,母亲的额角会渗出汗珠。有年冬天特别冷,我半夜醒来,看见堂屋的灯还亮着,母亲正弓着背踩缝纫机,棉絮粘在她的头发上,像落了一层雪。我问她怎么还不睡,她回头笑了笑: “你那件棉衣袖子有点薄,我再絮点棉花,明天上学就不冷了。”第二天早上,我穿着厚厚的棉衣出门,袖口还带着母亲手心的温度。
⑤后来我去城里上中学,母亲给我缝了个花布书包。书包的央层里她偷偷缝了个小口袋,说可以放零钱。我嫌书包土气,有一次跟她吵架时把书包扔在地上。母亲没说话,默默捡起书包,把摔掉的拉链缝好,又在上面绣了朵向日葵。现在想来,那朵向日葵像个温暖的笑脸,一直对着我笑到现在。
⑥去年母亲过生日,我给她买了台新的电动缝纫机。可她还是喜欢用那台旧的,说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5页 (共8页)
“新机器太快,踩不出老味道”。有天我回家,看见她正对着旧缝纫机发呆,手指轻轻抚摸着台板上的划痕。我忽然明白,这台缝纫机不只是做衣服的工具,它是母亲的青春,是她表达爱的方式,是我们家多年来的温暖记忆。就像那些细密的针脚,把岁月缝在了一起。16.文章写了母亲与缝纫机相关的哪些事 请概括出三件。 (3分)
17.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 (3分)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她的手上,手指上的顶针闪着银光,针尖穿过布料时会留下细密的线脚,像一排整齐的小脚印。
18.第④段中,母亲“半夜还在缝棉衣”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2分)
19.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分)
20.结尾段中, “那些细密的针脚,把岁月缝在了一起”有什么深刻含义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3分)
(四)名著阅读 (8分)
21.下面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两部名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激情,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精神。
B.《骆驼祥子》具有独特的“京味儿”,不仅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使小说的语言“亲切、新鲜、恰当、活泼”。
C.冬妮亚是保尔少年时代的恋人,她纯洁善良,但两人因阶级观念的差异最终分道扬镳.
D.《骆驼祥子》中,曹先生被孙侦探敲诈,祥子的买车钱全部被骗走,祥子彻底走向了堕落。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6页 (共8页)
22.(1)保尔和祥子都身处社会底层,历经重重磨难,但最终结局却截然不同。请结合原著、从人物性格角度分析造成两人不同结局的原因。 (4分)
(2)请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骆驼祥子》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它对你的人生启示、 (2分)
三、综合实践 (10分)
23.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孝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班级准备开展以“孝亲敬老,传承家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活动一:书“孝”字】请将本次活动的主题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2分)
(2)【活动二:赏“孝”句】学习小组打算为本次活动制作一份手抄报,下列哪句名言不适合作为此次手抄报的内容,请说明理由。 (2分)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②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③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
④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刘安)
(3)【活动三:明“孝”义】时代在发展, “孝”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请结合以下三则材料的内容,仿写补全“孝”的内涵。 (3分)
材料一:
长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从古至今,孝道故事广为流传。清代长春有位孝子,每日为父母精心准备膳食,即使生活困苦,也想尽办法让父母吃饱穿暖,邻里皆赞其孝行。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7页 (共8页)
材料二:
长春市民张女士,多年来悉心照顾患病的父母,同时还积极参与社区敬老活动,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与关怀,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的孝道。
材料三:
长春某企业员工李先生,努力工作,事业有成后,不仅让父母过上了舒适的生活,还出资为家乡修建养老院,助力家乡养老事业发展。
“孝”的内涵: ;中孝行善,孝是关怀他人、温暖社会的爱心传递;大孝利民,孝是心系家乡、助力养老的奉献担当。
(4)【活动四:辨“孝”道】长春解放前夕,局势动荡不安。青年赵志民心怀报国之志,渴望投身革命,但家中父母年事已高,无人照料。父母深知儿子的志向,鼓励他为解放事业贡献力量。赵志民听从父母的话,毅然离家参加革命,多年后才得以与父母团聚。赵志民离家投身革命,你觉得他尽孝道了吗 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3分)
四、写作 (50分)
24.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 (1)这,是我的选择
作文 (2)请以《那一刻,我读懂了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请先补充题目,再写作文.
作文要求:
(1)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5) 不少于 600字.
长春经开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七年级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5分)
1. (1分) 涟漪 ( yī) 流 yíng (萤) 2. (2分) B 3. (2分) B 4. (2分) B
5. (8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二、阅读 (45分)
6.(2分)①横生藤蔓 ②应当
7.(2分)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艳丽。
8. (2分) C
9.(2分)①“出淤泥而不染”体现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本心;②“濯清涟而不妖”表明莲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莲正直不苟、不攀附权贵的品质。(答出两点即可)
10. (2分) A
11.(2分)每次一想到 (百姓受灾的情景),他就捶胸痛哭,于是染病不起,
12.(3分)①关爱百姓:散尽家财救济乡里,路遇饥民立刻赈济;②尽职尽责:到任后四个月不回家,日夜驻守公署救灾;③心怀悲悯:因百姓疾苦痛心疾首,最终劳累致病而亡。
13.(2分)①渲染氛围:通过描写老槐树茂盛的枝叶,营造出夏日阴凉、生机盎然的环境氛围;②烘托人物:树荫为奶奶和“我”提供了摘槐花的舒适空间,侧面烘托奶奶对“我”的关爱;③象征意义:老槐树的繁茂象征着童年生活的温暖与美好,为后文回忆的情感基调埋下伏笔。(答出任意2点即可)
14.(3分)示例:奶奶说的 “好东西要耐着性子等”,深刻揭示了美好事物需要时间与耐心沉淀的规律。比如酿酒,从粮食蒸煮、发酵到窖藏,每个环节都需时间催化微生物作用,若缩短流程急于开坛,酒液酸涩寡淡;若耐心等待,经过数月甚至数年,方能酿成醇厚佳酿。再如学习书法,每天重复枯燥的笔画练习,短时间难以看到明显进步,只有日复一日地坚持,经历漫长的积累,才能在笔墨间展现出苍劲有力、富有神韵的字迹。这些都证明,急于求成往往难达理想效果,唯有耐住性子等待,才能收获真正的美好。(鼓励个性化表达,举出一例,言之成理即可。)
15.(2分)老槐树承载着“我”童年的美好回忆,包含着奶奶对“我”的关爱,它是亲情与温暖的象征,所以“我”说老槐树不只是一棵树。
16.(3分)①母亲用缝纫机为“我”改校服并绣上花朵;②母亲半夜用缝纫机为“我”缝补棉衣;③母亲为“我”缝补并绣上向日葵的花布书包。
17.(3分)运用细节描写 (或动作描写),通过“顶针闪银光”“留下细密线脚”等细节,生动细腻地展现出母亲做衣服时的专注与手艺精湛,体现出母亲对家人的关爱。
18.(2分)突出母亲对“我”的疼爱,体现母爱的无私与辛劳,也为下文“我”理解母亲的爱做铺垫。
19.(4分)①勤劳手巧:能用缝纫机为家人制作、修改衣物;②关爱家人:为“我”改校服、半夜缝棉衣;③宽容善良:“我”扔书包后默默缝补,不贵备“我”;④情感细腻:通过缝纫机上的针线活传递对家人的爱.
20.(3分)含义:母亲用缝纫机缝制衣物的过程,串联起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承载着母亲的爱与家庭的温暖记忆,将过去的岁月紧密相连。
理解:生活中,父母为我们做饭、织毛衣等看似平常的举动,如同细密针脚,将生活的片段缝合成充满爱的时光,我们应珍惜这些温暖的瞬间。
21. (2分) D
22.(1)(4分)①保尔:保尔具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面对身体瘫痪、双目失明等巨大磨难,他依然凭借顽强的毅力进行文学创作,继续为理想而奋斗,这种积极向上、永不言弃的性格使他能在困境中坚守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②祥子:祥子起初虽勤劳、善良、有梦想,但性格中也存在懦弱、保守和自私的一面。在经历了买车的三起三落、心爱的小福子自杀等一系列打击后,他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和抗争的勇气,变得堕落、懒惰、狡猾,最终被黑暗的社会所吞噬。这种性格上的缺陷和在挫折面前的脆弱,导致他走向悲剧结局。
(2)(2分)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面对无数艰难险阻,始终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的奋斗精神让我明白,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能轻易退缩。比如学习中遇到难题,我不应逃避,而要像保尔一样,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不断挑战自我,在困境中磨砺自己,才能实现成长与进步。
②《骆驼祥子》:祥子从一个勤劳善良的青年逐渐堕落为行尸走肉,他的悲剧命运警示我,在生活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即使身处困境,也不能丧失对生活的希望和做人的原则.当遇到挫折时,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像祥子那样自暴自弃,要努力坚守内心的善良与正直,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三、综合实践 (10分)
23.(1)(2分)书写完全正确、规范、工整,无涂改,可得2 分。
(2)(2分)不适合的名言:③“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写出序号即可)
理由:该句强调的是对老师的敬重,将老师视为父亲般尊重,重点在于师生关系,并非围绕“孝亲敬老”中子女对父母长辈的孝道展开,所以不适合作为本次手抄报内容。
(3)(3分)小孝侍亲,孝是悉心照料、体贴入微的日常关怀。
(4)(3分)看法:赵志民尽到了孝道。
理由:赵志民虽离家投身革命,未能在父母身边日常照料,但他是听从父母鼓励,为解放事业贡献力量,这体现了父母与他以大局为重的家国情怀。他投身革命是为了让更多人免受动荡之苦,从长远和更宏大的角度来说,这也是对父母期望的践行,是一种大孝。他对父母的孝道不仅体现在亲情关怀,更在于遵循父母意愿,为国家和人民奋斗,其行为符合“大孝爱国”的内涵。
四、写作 (50分)
24.评分说明:
(1)一等:50-46分.文体特征明显,主旨突出,思路清晰, 内容充实,表达流畅.
(2)二等:45-42分.文体特征明显,主旨明确,思路较清晰,内容较充实,表达较流畅.
(3)三等:41-38分。文体特征欠明显,主旨较明确,思路基本清晰,内容基本充实,表达基本流畅.
(4)四等:38分以下。文体特征不明显,主旨不够明确,思路不够清晰,内容不够充实,表达不够流畅.
(5) 偏题: 不高于35分。
(6) 跑题: 不高于30分.
(7)成段抄袭语料,不高于20分;文章大量抄袭语料,不高于10分。
(8) 字数不足: 0~200字之间, 不高于10分.
201~400字之间, 不高于20分。
401~500字之间, 不高于30分。
501~600字之间, 不高于35分。
(9)只写题目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