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培优卷
1.下列选项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控制(kōng)锣鼓(luó)外宾(bīng)气概(gài)
B.尴尬(gà)凸显(tū)筷子(kuài)一眨眼(zhǎ)
C.彻底(chè)仆人(pū)鲜明(xiān)拾玉镯(zhuó)
D.符合(fù)装饰(shì)唯恐(wéi)绱鞋底(shà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晚上老王将粉墨登场,客串霸王别姬。
B.这首歌曲的情感实在消极,令人颓丧,可以称为天籁之音了,少听为妙。
C.这件艺术品做得巧夺天工,令人爱不释手。
3.下面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C.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
4.下列诗句与《伯牙鼓琴》这个故事无关的是( )
A.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B.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C.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D.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5.请选择对下列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
A.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喜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带在身边。
B.杜处士最喜欢戴嵩画的《斗牛图》,因为用锦缎和玉装饰,非常珍贵,所以经常带在身边。
6.选出对下列句子理解错误的选项。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
A.这两句主要表现这家人很穷,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凄凉。
B.在月光的照耀下,破旧的茅屋也显得有诗意,这样的美,使得贝多芬产生了创作灵感,贝多芬也同情这对兄妹,于是又弹了一曲。
C.写月光的环境描写和贝多芬弹琴没有关联,可以去掉这里面的环境描写的内容。
7.选一选。
下面是书法杜的师生在共同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的对话。依据对话内容,你认为他们欣赏的书法作品是哪一幅?( )
黄老师:横竖像国画里的竹节,挺拔细长;撇捺点或如竹叶或如幽兰。
龙一鸣:用笔畅快淋漓,清俊明朗,断金割玉,锋芒毕露,富有傲骨之气。
黄霏霏:作品笔画细瘦如“筋”,舒展飘逸,却挺拔有力,气韵生动且不失腴润,更不显稚弱之气,有浓郁的书卷气息。
A.
B.
C.
D.
8.按要求完成练习。
(1)根据意思写出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①戏曲演员上下场时或表演舞蹈时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的姿势。
②一次演出的戏曲节目中排在倒数第二的一出戏,现也指一场演出排在最后的较精彩的节目。
③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包括盔头、靠、衣服、靴子等。
④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
⑤化装上台演戏。
⑥形容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⑦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白色脸谱扮演反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
(2)选择第1题中的一个词语写句子。
9.阅读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粗体字。
①先自度其足
②宁信度
③吾忘持度
(2)翻译下列句子。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0.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冬奥会会徽﹣﹣冬梦
会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展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飘舞的丝带。
冬残奥会会徽﹣﹣飞跃
会徽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飞跃”结合了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特征。其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冬梦”“飞跃”的设计灵感都源于汉字。
材料二:多数汉字都具有音形义统一的特点。比如,通过鹿﹣﹣鹿字的演变过程,我们知道“鹿”是一个象形字,形与义关系紧密。“峭”是形声字,“山”提示字义,“肖”提示字音。“峭”的意思是山又高又陡。“挚”表示亲密、诚恳……你看,汉字都有意义吧,在生活中汉字起着传递情感的重要作用。
(1)观察下面的会徽图案,将字母写在横线上。
“冬梦”是 ,“飞跃”是 。
(2)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春节将至,如果请你在这个中国结上绣一个汉字送给亲朋好友,你会送给谁?会绣上什么字?
相信你能结合阅读材料找到灵感。
我想送给 ,我选择的字是 。
我选择这个字的原因是: 。
11.生活中处处有艺术,让我们来介绍一下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
题目:我学会了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书法、舞蹈、绘画、弹琴”等;②选取具体事例,写出你学习时的感受;
③重点突出,要写出真情实感;④不少于500字。
第七单元培优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汉字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控制”的“控”读音为kòng,“外宾”的“宾”读音为bīn。
B.正确。
C.有误,“仆人”的“仆”读音为pú。
D.有误,“符合”的“符”读音为fú。
故选:B。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
2.【答案】B
【分析】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解答】A、C加点词语运用正确;
B.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天籁之音: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天籁与地籁、人籁相比较,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应改为“靡靡之音”。
故选:B。
【点评】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3.【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解答】首先要根据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大致意思,是短语,可按词性划分,否定词要断开,还有主谓语间也来断开。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根据句意划分为: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故C的朗读划分是不正确的。
故选:C。
【点评】文言断句虽然不常考到,但学习掌握此项知识,对于学习文言文是有帮助的,便于学习古文,读懂文章内容。
4.【答案】D
【分析】考查了对古典诗词的翻译,分析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解答】A.出自王安石的《伯牙》,意思是故人离我而去,埋葬在黄土之间,我们的情谊,在高山流水间永流传。
B.出自《列子 汤问》的《高山流水觅知音》,摔碎了琴,剪断了琴弦,子期已经不在了弹琴给谁听。
C.出自唐朝薛涛的《寄张元夫》,这是薛涛关于俞伯牙和锺子期的悲壮故事的名句,知音锺子期死去后,俞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表达的是那份知音难觅的凄绝忧伤
D.出自唐朝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故选:D。
【点评】古诗的翻译注意:熟悉古代诗词,多背诵常用诗词,弄懂诗词的中文意思;背诵已经被翻译过的诗词,总结翻译技巧;根据所总结的翻译技巧自己尝试翻译诗词。
5.【答案】A
【分析】考查了文言文字句的翻译,要求把文言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解答】“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这句话出自《书戴嵩画牛》,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喜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带在身边。
故选:A。
【点评】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6.【答案】C
【分析】考查了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指的是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有时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含义。表层意思就是指根据字面所表达的,深层意思是指句子所包含的感情,观点,议论或主旨等。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
【解答】句子选自课文《月光曲》。这句话是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后,决定给他们弹奏乐曲以满足他们的愿望,这是创作《月光曲》的背景描写。这句话里主要用月光衬托了当时的环境,也写出了在月光的映照下,这家人的贫穷和凄凉,同时在月光的照耀下,破旧的茅屋也显得有诗意,这样的美,使得贝多芬产生了创作灵感。故C的解释是错误的。
故选:C。
【点评】一句话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有时既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又要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或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还要注重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所以要通过多读,反复读,才能把握好句子的内容。
7.【答案】B
【分析】考查了对于书法作品事等文学常识的了解,根据平时的课内学习及课外阅读积累完成,不了解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
【解答】A.《曹全碑》属东汉末隶书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是现存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其结字匀整,用笔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风致翩翩,美妙多姿,是汉隶中秀美风格的代表。
B.赵佶的“瘦金体”《闰中秋月帖》,作品笔画细瘦如“筋”,舒展飘逸,却挺拔有力,气韵生动且不失腴润,更不显稚弱之气,有浓郁的书卷气息。
C.《自叙帖》为怀素自述其生平大略,兼录颜真卿、张谓、戴叔伦等人对其的赠诗成文。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有疾有速,有轻有重,通幅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D.《祭侄文稿》打破了晋唐以来结体茂密、字形稍长的娟秀飘逸之风,形成了一种开张的体势,结体宽博,平正奇险。
结合题目中的对话及各字帖的特点选B。
故选:B。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与阅读中,我们要注意文学常识的积累,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8.【答案】(1)①亮相;
②压轴;
③行头;
④跑龙套;
⑤粉墨登场;
⑥有板有眼;
⑦唱白脸;
(2)他做起事情来有板有眼,很少出现失误。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造句,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解答】(1)①亮相:戏曲演员上下场时或表演舞蹈时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的姿势。
②压轴:一次演出的戏曲节目中排在倒数第二的一出戏,现也指一场演出排在最后的较精彩的节目。
③行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包括盔头、靠、衣服、靴子等。
④跑龙套: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
⑤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
⑥有板有眼:形容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⑦唱白脸: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白色脸谱扮演反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
(2)选择一个词语写句子即可。
故答案为:
(1)①亮相;
②压轴;
③行头;
④跑龙套;
⑤粉墨登场;
⑥有板有眼;
⑦唱白脸;
(2)他做起事情来有板有眼,很少出现失误。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参考译文: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先自度其足,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度,用尺子度量。
②宁信度,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度,量好的尺码。
③吾忘持度,我忘了带尺码,度,量好的尺码。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反,同“返”,返回。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之,代词,指鞋子。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3)本题考查“之”的用法。“之”的基本用法有:作助词,作动词,作代词三种。
而置之其坐,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而忘操之,忘了带上尺码。之,代词,指量好的尺码。
何不试之以足,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之,代词,代指他想买的那个鞋子。
(4)本题考查主旨理解。结合全文,联系实际来看,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故答案为:
(1)①用尺子度量。
②尺子。
③量好的尺码。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
(3)脚的尺寸;
脚的尺寸;
鞋子;
(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点评】这道题考查阅读能力,是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性题型,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有较扎实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10.【答案】(1)B A;
(2)朋友 乐 能给朋友祝福,希望朋友快乐,增添春节欢乐的气氛。
【分析】语段为两则材料,材料一:介绍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的外形特点和设计理念。材料二:介绍了多数汉字都具有音形义统一的特点。
【解答】(1)考查了对会徽图案的理解。结合内容及图案特点理解,从“会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展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飘舞的丝带”可知,“冬梦”是B。从“会徽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可知,“飞跃”是A。
(2)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材料二理解,例:我想送给朋友,我选择的字是“乐”。我选择这个字的原因是:能给朋友祝福,希望朋友快乐,增添春节欢乐的气氛。
故答案为:
(1)B A;
(2)朋友 乐 能给朋友祝福,希望朋友快乐,增添春节欢乐的气氛。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1.【答案】
我学会了洗衣服
这是一个特殊的假期,由于疫情,我们在家里上网课。老师经常教育我们:上网课之余,要在家里帮妈妈爸爸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这不,今天妈妈教会了我怎样洗衣服。
妈妈干活时,我总喜欢忙前忙后。妈妈在洗衣服,我也愿意帮帮忙,妈妈一看笑着说:“帅哥,妈妈教你洗衣服吧!”我毫不犹豫地说:“太好了!”于是,妈妈给我打来温水,我把我的线衣轻轻泡入水中,坐在小凳上,妈妈帮我挽起袖口,我像模像样地学了起来。按照妈妈告诉的顺序,我先洗领口,在衣服上轻轻打上透明皂,两个小手用力地来回搓动,一会儿工夫,领子洗干净了。我再认真地洗两个袖口,可能是我用力不当吧,搓了一会儿,两个手掌都红了,而且还痒痒。妈妈看见了,心疼地说:“要不今天别洗了!”我坚决地说:“不!我一定能行!你不是常说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吗?”妈妈一听还真高兴:“帅哥真是长大了,以后可以帮妈妈干活了。”我继续洗前身,然后再洗后身,每一处我洗得都很仔细。我觉得洗得挺干净,得到了妈妈的认可,我的心里比吃了蜜都甜。妈妈又帮我把脏水到掉,换上新水,我认真地把肥皂沫洗掉了。然后把衣服甩干晾上,我就大功告成了。
我现在穿着自己亲手洗的衣服,感受到劳动最光荣的意义。我可以骄傲地说:“我学会洗衣服了!”
【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要求以“我学会了……”为题,写一写疫情期间你学会了什么。在写作文之前,要根据习作要求选好所写的内容,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上网课之余你学会哪些本领?哪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有什么体会,选择最想分享的去写。根据所选择的内容,确定写作顺序、方法等。怎样开头、结尾?哪些详细写,哪些内容略写?运用哪些修辞、描写方法才能使人印象深刻?结合所写内容认真构思。
【解答】范文:
我学会了洗衣服
这是一个特殊的假期,由于疫情,我们在家里上网课。老师经常教育我们:上网课之余,要在家里帮妈妈爸爸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这不,今天妈妈教会了我怎样洗衣服。
妈妈干活时,我总喜欢忙前忙后。妈妈在洗衣服,我也愿意帮帮忙,妈妈一看笑着说:“帅哥,妈妈教你洗衣服吧!”我毫不犹豫地说:“太好了!”于是,妈妈给我打来温水,我把我的线衣轻轻泡入水中,坐在小凳上,妈妈帮我挽起袖口,我像模像样地学了起来。按照妈妈告诉的顺序,我先洗领口,在衣服上轻轻打上透明皂,两个小手用力地来回搓动,一会儿工夫,领子洗干净了。我再认真地洗两个袖口,可能是我用力不当吧,搓了一会儿,两个手掌都红了,而且还痒痒。妈妈看见了,心疼地说:“要不今天别洗了!”我坚决地说:“不!我一定能行!你不是常说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吗?”妈妈一听还真高兴:“帅哥真是长大了,以后可以帮妈妈干活了。”我继续洗前身,然后再洗后身,每一处我洗得都很仔细。我觉得洗得挺干净,得到了妈妈的认可,我的心里比吃了蜜都甜。妈妈又帮我把脏水到掉,换上新水,我认真地把肥皂沫洗掉了。然后把衣服甩干晾上,我就大功告成了。
我现在穿着自己亲手洗的衣服,感受到劳动最光荣的意义。我可以骄傲地说:“我学会洗衣服了!”
【点评】这篇叙事的文章,小作者详细地描写了洗衣服的过程,而且在洗衣服的过程中能够克服困难,坚持把衣服洗完,小作者这种做事不半途而废,坚持到底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