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新课预习.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新课预习.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3 06:3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培优卷
1.《童年》中外祖父第一次打阿廖沙是因为(  )
A.关于顶针的事情 B.没有理由
C.不学习 D.关于布料的事
2.读句子,体会人物形象
对文中语句“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里把老汉比作一座山,形象地写出了老汉的威严、镇静
B.老汉长得高大,所以把他比作一座山
C.老汉的镇定与村民的慌乱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D.他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3.下列关于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B.我们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C.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
D.小说情节都是虚拟的,没有生活的影子,我们只需要弄清楚情节即可。
4.下面四副对联写的各是哪位文学家(  )。
①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②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③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④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A.诸葛亮 文天祥 司马迁 蒲松龄
B.杜甫 司马迁 屈 原 吴承恩
C.杜 甫 文天祥 屈 原 蒲松龄
D.李白 文天祥 司马迁 蒲松龄
5.对“屋外寒风呼啸,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处环境描写的句子。
B.这句话前后矛盾,寒风呼啸的天气里,小屋不可能温暖。
C.小屋内外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D.体现桑娜勤劳能干的美好品质。
6.阅读《童年》时,下列不属于阅读要素的一项是(  )
A.能简单描绘出阿廖沙的成长经历
B.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C.了解每一章的故事情节
D.感受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的人物形象
7.口语交际。
小明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他的生日快到了,班长琳琳想和同学们在班级里为小明举行生日会。如果你是琳琳,想获得老师和同学的支持,你会怎样说?
8.阅读“图书漂流”活动海报,完成练习。
4.23世界读书日
第二届“图书漂流”活动﹣﹣
活动安排 4月6日~20日 接受师生捐赠图书 (相赠地点:图节馆8401室) 4月22日﹣23日“图书漂流”活动区现场漂流 (图书馆一楼大门口) 4月23日以后“图书漂流”书架漂流 (图书馆二楼A201室,期刊阅览室)
注意: ①招赠图书要求:非教材、教辅类用书,无不良内容。 ②凡在4月6日至4月23日向图书馆相赠三本及以上图书,可获得图书馆制作的捐赠纪念卡一张。
(1)取标题“图书漂流”活动的副标题还空着,请你取个别致而吸引人的副标题。
“图书漂流”活动﹣﹣   
(2)读信息根据海报内容,下列哪一项说法不正确?   
A.本次活动是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而举办的。
B.4月23日以后,“图书漂流”现场活动便结束了。
C.接受师生捐赠图书。
D.教材和教辅类用书能捐赠。
(3)修改病句“注意”里的②是病句,请提出修改意见。
   
9.阅读。
修车师傅
①家对面有个露天修车铺,修车师傅是个聋哑人。虽然我每天上学放学都经过这个修车铺,但是我从来没有正眼瞧过他。在我眼里他如同街边的枯树,路边的残草。
②一个冬天的傍晚,寒风呼啸。“咚咚”,我听见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只见门口站着个衣服又脏又破的人,他的脸上手上沾满油灰——正是那位修车师傅。他焦急地用手不停地比画着,嘴里发出急促的“啊啊”的声音。我怎么也弄不明白他的意思,心里有些害怕,赶紧关上门。隔着门,我听见他又敲响了邻居家的门。
③晚上,爸爸突然想起,中午他把自行车推到修车铺修理,到现在还没有取回来。我想起修车师傅来敲门的情景,恍然大悟,他在一家一户地寻找车主啊!我和爸爸跑到修车铺,只见黑暗中那位修车师傅正在凛冽的寒风中,搓着双手,跺着双脚,不时地往手上哈气,他的旁边就停着爸爸的自行车。他不声不响地从口袋里掏出钥匙,塞进爸爸手中。爸爸紧握修车师傅的手说:“真是太谢谢你了!您把车锁上就可以回家了呀!”修车师傅仿佛听懂了爸爸的意思,用冻僵了的手从口袋里摸出笔,在手心里哆嗦地写了几个字:怕你晚上用车。
④我的眼睛有些湿润,想到他挨家挨户寻找车主的情形,想到他在刺骨的寒风中久久等待车主的画面,他在我心中的形象突然高大起来。寒风依然凛冽,回头望去,他却像苍翠、高洁的松柏屹立在街头。
(1)用“ ”画出一处对修车师傅的外貌描写。
(2)第②段“他焦急地用手不停地比画着,嘴里发出急促的‘啊啊’的声音”。修车师傅“焦急”是因为    。
(3)第③段画“ ”的句子是对修车师傅的    描写,说明修车师傅在寒风中感到很    ,但是他依然为了    而没有离开。
(4)文中多次描写凛冽的寒风,对其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渲染爸爸着急用车的心情
B.衬托修车师傅的形象
C.象征街坊四邻冷漠的心
D.只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5)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修车师傅是个怎样的人。
10.习作训练。
让你的思维插上翅膀,从下面的情形中任选一个或自己创设情境,展开想象,自拟题目,编写一个故事。
①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一个小女孩在大声哭泣……
②小巷里,衣衫褴褛的老人蹲在角落,喂一只小猫……
③夏日午后,一场暴雨袭来,一群人在屋檐下躲雨……
提示:把故事写完整;注意用上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四单元培优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平时的阅读,在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即可完成。
【解答】《童年》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结合作品内容可知,《童年》中外祖父第一次打阿廖沙是因为关于布料的事。
故选:D。
【点评】课外阅读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2.【答案】B
【分析】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这句话是对老汉人物形象的描写,这里把老汉比作一座山,一座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形象地写出了老汉的威严、镇静;老汉的镇定与村民的慌乱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故选:B。
【点评】本题是对课文中词句的理解,要对课文进行整体的把握,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联系上文解释词句的意思。
3.【答案】D
【分析】考查了实践作业,实践作业是把语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作业可以使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
【解答】A、B、C正确。
D.不正确。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
故选:D。
【点评】综合实践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材料、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能力。
4.【答案】C
【分析】考查了对联,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解答】①“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意思是:草堂是诗人曾经居住的地方,留给了后人;他所写的诗篇,流传千古。写的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
②“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是写南宋文天祥,联中化用了他的《过零丁洋》中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赞颂的是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
③“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出自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 屈原列传》。
④“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先生给蒲松龄故居写过一副著名对联。
故选:C。
【点评】了解对联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丰富知识。
5.【答案】B
【分析】考查了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指的是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有时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含义。表层意思就是指根据字面所表达的,深层意思是指句子所包含的感情,观点,议论或主旨等。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
【解答】这个句子出自课文《穷人》,从“屋外寒风呼啸,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可知,这是环境描写,小屋内外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桑娜勤劳能干的美好品质。
故A、C、D正确,B.有误,小屋内外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桑娜勤劳能干的美好品质。
故选:B。
【点评】一句话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有时既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又要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或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还要注重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所以要通过多读,反复读,才能把握好句子的内容。
6.【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实践的目的,然后组织材料或作出计划。
【解答】结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学习和自己的阅读实践可知,小说的三要素包括环境、人物和故事情节。故B、C、D属于阅读要素。A不属于阅读要素。
故选:A。
【点评】综合实践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材料、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能力。
7.【答案】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小明的生日就快要到了,他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可能没有时间回来给他过生日。他平时就很孤单。我想这个生日大家给他一起过,让他快快乐乐地过一个生日,我们同学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你们说好吗?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认真分析题目中所给材料的特点,结合课内学习及交际实践完成。
【解答】写出自己的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
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小明的生日就快要到了,他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可能没有时间回来给他过生日。他平时就很孤单。我想这个生日大家给他一起过,让他快快乐乐地过一个生日,我们同学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你们说好吗?
【点评】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8.【答案】(1)给知识一个美妙的旅程;
(2)D;
(3)凡在4月6日至4月23日向图书馆相赠三本及以上图书的人,可获得图书馆制作的捐赠纪念卡一张。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题目中所给文本是“图书漂流”活动海报,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答题。
【解答】(1)考查了学生加标题的能力。所加副标题要体现活动的主题,让人们了解读书的乐趣或作用。如:给知识一个美妙的旅程。
(2)考查了学生结合文本中的信息判断正误的能力。通过阅读文本可知,A、B、C说法正确。D.结合注意事项中“①招赠图书要求:非教材、教辅类用书,无不良内容”可知,说法错误。
(3)考查了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里的②是病句,病因是“成分残缺”,可在“以上图书”后加“的人”。
故答案为:
(1)给知识一个美妙的旅程;
(2)D;
(3)凡在4月6日至4月23日向图书馆相赠三本及以上图书的人,可获得图书馆制作的捐赠纪念卡一张。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文本,从中获得正确信息后解答。
9.【答案】(1)只见门口站着一个衣服又脏又破的人,他的脸上手上沾满油灰一一正是那位修车师傅。
(2)想找到车主,怕车主晚上用车。
(3)动作 冷 等待车主
(4)B
(5)不计个人利益、为他人着想。从他在刺骨的寒风中久久等待车主,挨家挨户去寻找车主这件事上可以体现出来。
【分析】本文主要写修车师傅不计个人利益,在刺骨的寒风中久久等待车主,挨家挨户去寻找车主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对修车师傅的赞扬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内容可以得出,对修车师傅的外貌描写有“只见门口站着一个衣服又脏又破的人,他的脸上手上沾满油灰一一正是那位修车师傅”。
(2)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章第三段的内容可知,修车师傅“焦急”是因为想找到车主,怕车主晚上用车。
(3)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内容“我和爸爸跑到修车铺,只见黑暗中那位修车师傅正站在凛冽的寒风中,搓着双手,跺着双脚,不时地往手上哈气,他的旁边就停着爸爸的自行车”可以得出,是对修车师傅的动作描写,说明修车师傅在寒风中感到很冷,但是他依然为了等待车主到来而没有离开。
(4)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及作用。文段多次描写凛冽的寒风,是为了强调天气寒冷而修车师傅却坚持等待车主,衬托修车师傅的形象。故选:B。
(5)本题考查对主人公形象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内容及相关的人物形象描写,可以概括得出修车师傅是个不计个人利益,为他人着想的人。从他在刺骨的寒风中久久等待车主,挨家挨户去寻找车主这件事上可以体现出来。
故答案为:
(1)只见门口站着一个衣服又脏又破的人,他的脸上手上沾满油灰一一正是那位修车师傅。
(2)想找到车主,怕车主晚上用车。
(3)动作 冷 等待车主
(4)B
(5)不计个人利益、为他人着想。从他在刺骨的寒风中久久等待车主,挨家挨户去寻找车主这件事上可以体现出来。
【点评】主要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注意反复阅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10.【答案】
早餐店里的身影
早餐店里,人满为患,有一个衣着很脏的人独自占着一桌……
每天早晨,张明同学都要到同一个早餐店去吃早餐。这天,他来得比往日稍稍晚了些,发现早餐店里已经是“人满为患”了。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去。
由于店面较小,已经没有座位了。张明点完早餐后挨个儿桌子看去,不是四个人一张桌,就是三个人一张桌。忽然,他看到有个人正独自占着一张桌,便赶忙端着早餐走了过去,但立刻又犹豫起来。
这个人背对着他,正在大口咬着馒头。仔细看他的头发,乱糟糟一团,好像从来没洗过一样;再看他身上的工作服,好像挂了一层土;下身的裤子更脏,再配上那双破布鞋,简直是“不堪入目”。张明想:“我要不要和他坐一起呢?和他面对面吃早餐,一定没有食欲。难怪只有他一个人坐在那儿呢,原来是大家都不愿意挨着他呀!”但是四周又没有其他座位可坐,张明只好硬着头皮坐下了。这个人抬头看了张明一眼。原来他是个年过四十的人,脸上布满皱纹,皮肤晒得很黑。张明避开了对方的眼睛,放下碗筷和碟子。这个人赶忙将自己的碗往里收了收,给张明让地方。早餐店里很安静,大家都在低着头吃饭。张明根本不想去看对面的这个人。不一会儿,这个人放下了碗筷,张明心想:“太好了,他终于吃完了。”
只见这个人好像怕撞到桌子似的,慢慢起身,然后用手从桌边的小盒里抽出一张纸巾。张明看到了,心想:“这么脏的人,竟然还不忘吃完饭后擦嘴擦手,真可笑。”谁知道,这个人将纸巾叠好后竟然把面前桌子上的水渍、菜叶擦掉了。接着,他好像又怕碰到身后的人似的,轻轻地从座位里挪动出来,顺手又抽出一张纸巾。这回,他弯下腰,把自己坐过的凳子也擦了擦。
服务员此刻走过来收拾碗筷,看见了,笑着对他说:“刘叔,你又起早去维修管道了?干你这行的可真辛苦,还是我来擦桌子吧。”这个人笑了笑,说:“辛苦倒没什么,就是每天身上脏兮兮的,怕别人见了烦。”说完,他和服务员摆摆手,转身慢慢地离开了。
张明回过头看着他走远的身影,开始思索究竟什么是“脏”,什么是“净”……
【分析】考查了想象作文。学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选择一个情形来写。学生需要注意:把故事写完整,注意用上描写人物的方法,一定要语言通顺、上下文衔接得当。
【解答】范文:
早餐店里的身影
早餐店里,人满为患,有一个衣着很脏的人独自占着一桌……
每天早晨,张明同学都要到同一个早餐店去吃早餐。这天,他来得比往日稍稍晚了些,发现早餐店里已经是“人满为患”了。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去。
由于店面较小,已经没有座位了。张明点完早餐后挨个儿桌子看去,不是四个人一张桌,就是三个人一张桌。忽然,他看到有个人正独自占着一张桌,便赶忙端着早餐走了过去,但立刻又犹豫起来。
这个人背对着他,正在大口咬着馒头。仔细看他的头发,乱糟糟一团,好像从来没洗过一样;再看他身上的工作服,好像挂了一层土;下身的裤子更脏,再配上那双破布鞋,简直是“不堪入目”。张明想:“我要不要和他坐一起呢?和他面对面吃早餐,一定没有食欲。难怪只有他一个人坐在那儿呢,原来是大家都不愿意挨着他呀!”但是四周又没有其他座位可坐,张明只好硬着头皮坐下了。这个人抬头看了张明一眼。原来他是个年过四十的人,脸上布满皱纹,皮肤晒得很黑。张明避开了对方的眼睛,放下碗筷和碟子。这个人赶忙将自己的碗往里收了收,给张明让地方。早餐店里很安静,大家都在低着头吃饭。张明根本不想去看对面的这个人。不一会儿,这个人放下了碗筷,张明心想:“太好了,他终于吃完了。”
只见这个人好像怕撞到桌子似的,慢慢起身,然后用手从桌边的小盒里抽出一张纸巾。张明看到了,心想:“这么脏的人,竟然还不忘吃完饭后擦嘴擦手,真可笑。”谁知道,这个人将纸巾叠好后竟然把面前桌子上的水渍、菜叶擦掉了。接着,他好像又怕碰到身后的人似的,轻轻地从座位里挪动出来,顺手又抽出一张纸巾。这回,他弯下腰,把自己坐过的凳子也擦了擦。
服务员此刻走过来收拾碗筷,看见了,笑着对他说:“刘叔,你又起早去维修管道了?干你这行的可真辛苦,还是我来擦桌子吧。”这个人笑了笑,说:“辛苦倒没什么,就是每天身上脏兮兮的,怕别人见了烦。”说完,他和服务员摆摆手,转身慢慢地离开了。
张明回过头看着他走远的身影,开始思索究竟什么是“脏”,什么是“净”……
【点评】这篇作文主要描写了刘叔的形象特点,通过对刘叔细腻而准确的描述,赞扬了刘叔的内心善良。结尾揭示了中心,是一篇不错的叙事作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