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桥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胸膛 祭奠 豹子 黎明
B.战役 封锁 噩耗 晴谊
C.雪中送炭 深情厚谊 乱哄哄 瞪眼
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B.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C.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D.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3.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被统称为世界四大长河。
B.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C.据调查,读过《红岩》和《铁道游击队》的学生寥寥无几,红色经典读物大受冷落。
D.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
4.(《桥》)下列对文中老汉崇高精神的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舍己为人 B.忠于职守 C.团结友爱 D.无私无畏
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老汉飞得像只豹子。
B.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C.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D.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6.阅读理解。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里把老汉比喻成 ,表现了老汉 的品质特点。
(2)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从“发抖”“呻吟”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 。
(3)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从“蹿上来”“舔着”这两个词,可以感受到 。这种感受还可以从文中的“ ”一句中体会出来。
7.把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
(1)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道彩虹挂在天空。
(2)渐渐的,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3)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
(4)闪电越来越亮,雷声也越来越响,哗,下起雨来了。
(5)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正确的顺序是:
8.按要求写句子。
(1)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改成“被”字句)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成转述句)
。
9.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请仔细阅读下列语句,结合加点部分谈一谈它们的表达效果。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 )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 )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 )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 )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这四个词语都是表示 的。结合这四个词语,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请写出来:
(2)在文中用横线画出一个最让你感动的描写老汉的句子,并写出感动的理由。
(3)这篇课文的句、段大多非常简短,作者这样写意在 。(多选题)
A.精简语言
B.渲染紧张气氛
C.加强故事悲壮色彩
(4)对文中老共产党员崇高精神的赞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舍己为人
B.忠于职守
C.团结友爱
D.无私无畏
13 桥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C正确。
B.有误,情谊:互相间的感情和友谊。故“晴谊”的“晴”错误。
故选:B。
【点评】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2.【答案】B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A、C、D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B.这是拟人句,把“木桥”人格化——发抖、呻吟。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答案】D
【分析】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常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句子有疑问词但不表示疑问词语搭配意思,最后问号应为句号。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标点的掌握,学生应注意各个标点符号的运用,熟能生巧。
4.【答案】C
【分析】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桥》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故。故A、B、D正确,C选项有误。
故选:C。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5.【答案】A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A.把“老汉”比作“豹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老汉的速度快。
B.把“洪水”看作了人,把“洪水的声音”说成“狞笑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把“水”看作了人,“蹿”“舔”都是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D.把“木桥”看作了人,说桥在“发抖”赋予桥以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6.【答案】(1)山 威严和冷静;
(2)拟人 木桥快要坍塌时发出的声音;
(3)水涨势之快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分析】语段选自《桥》。写了一位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洪水,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作者借此事赞扬了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解答】(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手法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从“他像一座山”可知,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老汉”比作“山”,山的特征是高大,巍峨不动,突出老汉威严与冷静的形象。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修辞手法的理解。“发抖”“呻吟”是人的行为,作者在这里写到是木桥的“行为”,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出木桥在洪水的猛烈冲击下快要坍塌的状态。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蹿上来”形容洪水涨势很快,“舔着”形容洪水涨得很高,主要体现洪水涨势极快;文中“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也说明洪水涨势之快这一点。
故答案为:
(1)山 威严和冷静;
(2)拟人 木桥快要坍塌时发出的声音;
(3)水涨势之快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7.【答案】(3)(5)(4)(2)(1)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解答】按照雨前、雨中、雨后后的顺序排列,先写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再写雨中“闪电越来越亮,雷声也越来越响,哗,下起雨来了。”“渐渐的,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最后写雨后“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道彩虹挂在天空。”
故答案为:
(3)(5)(4)(2)(1)
【点评】把错乱的句子排列好,这是小学阶段语文练习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必须好好掌握。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改写句子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中常见的题目类型,要注意分析所给要求改写的句子,明确其内容结构及改写要求,然后改写。
【解答】(1)考查了改为被字句:原来的宾语(小伙子)得到强调,句式是“谁被谁怎么样”,即:小伙子被他用力推上木桥。
(2)考查了改成转述句: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并改成第三人称的说法。即: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儿报名。
故答案为:
(1)小伙子被他用力推上木桥。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儿报名。
【点评】直述句改转述句,从它的形式上来看,有比较明显的两个特点,一是标点符号的变化,还有一个是代词的变化。标点符号的变化:就是去掉引号,冒号变成逗号。而代词的变化就是一个特殊语境下产生的相应变化,这是比较复杂的。
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桥》是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在面临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了一座由自己的血肉之躯铸成的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但自己却不惜殉职,赞扬了他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解答】考查了学生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用法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题时,学生需要联系上下文来写,阅读文段可知,这三句话都把洪水当作恶人来写,生动地表现出了洪水的汹涌猛烈、势不可当、越涨越高,衬托出在危急关头老支书自始至终都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地守护着自己的村民,独独舍弃了自己儿子和自己的生命。
故答案为:
这三句话都把洪水当作恶人来写,生动地表现出了洪水的汹涌猛烈、势不可当、越涨越高,衬托出在危急关头老支书自始至终都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地守护着自己的村民,独独舍弃了自己儿子和自己的生
【点评】阅读理解是常见题型,这类题不能只看某语段,要结合全文及主题。
10.【答案】(1)揪 瞪 推 吼 动作 老汉和小伙子的行动为何前后矛盾?
(2)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老汉作为村支书,为保护乡亲们鞠躬尽瘁;作为父亲,在最危急的关头,他依旧毅然地选择了“先子后己”!他内心多么希望儿子能够顺利逃生啊!
(3)AB;
(4)C。
【分析】语段选自课文《桥》。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德高望重的老支书临危不乱,指挥大家安全过桥,结果老支书和他的儿子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表现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忠于职守、舍己为人、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解答】(1)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和词语分析。注意平时对课文内容的积累和背诵,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入合适的词语即可。依次分别填入的词语为:揪、瞪、推、吼,所以根据填入的词语可以看出这些词语都是表示动作的。从这组词语让人不禁产生疑问:老汉和小伙子的行动为何前后矛盾?
(2)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结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选段中画出一处最让你感动的描写老汉的句子,并写出感动的理由即可。如:“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老汉作为村支书,为保护乡亲们鞠躬尽瘁;作为父亲,在最危急的关头,他依旧毅然地选择了“先子后己”!他内心多么希望儿子能够顺利逃生啊!
(3)考查了对句式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通过阅读可知,选段的句段,大多非常简短,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使语句精练,渲染紧张气氛。没有加强故事悲壮色彩的意思。故选AB。
(4)考查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在面临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了一座由自己的血肉之躯铸成的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但自己却不惜殉职,本文赞扬了老支书忠于职守、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故选C。
故答案为:
(1)揪 瞪 推 吼 动作 老汉和小伙子的行动为何前后矛盾?
(2)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老汉作为村支书,为保护乡亲们鞠躬尽瘁;作为父亲,在最危急的关头,他依旧毅然地选择了“先子后己”!他内心多么希望儿子能够顺利逃生啊!
(3)AB;
(4)C。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