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金色的鱼钩(新课预习.提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 金色的鱼钩(新课预习.提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3 06:4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 金色的鱼钩
1.小明在作文中要写“kè尽职守”这个词,但是他拿不准是哪个kè字,查《现代汉语词典》以后,发现四个kè字,根据意思小明应选择的一项是(  )
A.刻:形容程度极深 B.恪:谨慎而恭敬
C.克:克服;克制 D.客:客人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青稞( kē) 收敛(liàn)搪瓷碗( táng)
B.鱼饵(ěr) 搀扶( cān)抽噎(yè)
C.瞻仰(zhān)威胁(xié) 奄奄一息(yǎn)
3.下列选项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所以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B.虽然我们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但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毕竟好多啦。
C.无论多么艰苦,你只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D.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4.“不假思索”的“假”,与(  )中带点的字意思相同。
A.弄虚作假 B.弄假成真 C.狐假虎威 D.半真半假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是因为(  )
A.“我”看到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病号,他自己却忍饥挨饿,内心极为沉重。
B.“我”几天没吃饭,没有力气。
C.过草地能吃口鱼很不容易,“我”舍不得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
6.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你们)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   
(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7.判断下面对老班长外貌、言行、神态描写的句子反映了他怎样的品质或特点。(填序号)
A.对同志无限关心 B.饱经风霜 C.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 D.一心为他人
(1)炊事班长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   
(2)他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3)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4)“……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8.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    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    、   的崇高品质。
(2)根据故事情节体会人物的心情,用两字词语写在横线上。
①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    
②在水塘边洗衣裳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    
③看着我们吃完碗里的鱼汤。    
(3)文章最后,作者为什么说老班长留下的鱼钩闪烁着金色光芒?   
9.课内阅读。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我们就这样扶一段,搀一段,终于走到草地边上。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我们的精神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草,好像过节似的。但是过了好久,还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四面寻找,最后在一个水塘旁边找到了他,他已经昏迷不醒了。我们都慌了。过雪山的时候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战士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些东西。我们立即分了工,我去钓鱼,剩下的一个人照料老班长,一个人生火。
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可是,等了好久,还不见鱼上钩。好容易看到漂在水面的芦秆动了一下,赶紧扯起钓竿,还是空的……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还有很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无力地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失声地叫着。但是老班长,还是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老班长没有受伤,为什么会昏迷不醒呢?
(3)找出老班长生命垂危之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并说明这是为什么?
(4)从选文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老班长是怎样的人?
15 金色的鱼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解答】“恪尽职守”意思是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恪”谨慎而恭敬。
故选:B。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2.【答案】C
【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收敛”的“敛”应读“liǎn”。
B.有误,“搀扶”的“搀”应读“chān”。“抽噎”的“噎”应读“yē”。
C.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3.【答案】C
【分析】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关联词语使用是否正确。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多么艰苦”与“你要把他们带出草地”之间是条件关系,故应该用“无论……都……”。
故选:C。
【点评】关联词语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大致可分为:并列、递进、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等八种。
4.【答案】C
【分析】考查了多义字。“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因不同的读音就有不同的意义。准确地说,就是指在不同的意义时(于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亦有不同的读音的汉字。中国地区之广,历史文化悠久,多义字就会因地方方言不同而不同。
【解答】“不假思索”中的“假”的意思是假借,依靠。
A.“弄虚作假”中的“假”的意思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
B.“弄假成真”中的“假”的意思是假装;
C.“狐假虎威”中的“假”的意思是借,依靠;
D.“半真半假”中的“假”的意思是虚伪的。
故选:C。
【点评】只有一个意义的字叫单义字,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的字叫多义字。一个字在它刚刚创造出来时,总是单义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日益丰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有些字逐渐成了一字多义现象。
5.【答案】A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文中“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是因为“我”看到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病号,他自己却忍饥挨饿,内心极为沉重。
故选:A。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6.【答案】(1)反问;
(2)夸张。
【分析】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1)“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用疑问的方式表达肯定的意思。故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2)“这个碗有千斤重”夸大了碗的重量,故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1)反问;
(2)夸张。
【点评】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表达效果。
7.【答案】(1)B;
(2)D;
(3)A;
(4)C。
【分析】本题考查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常见的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要结合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
【解答】(1)从“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可知,这句话运用外貌描写,反映了老班长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
(2)从“嚼、皱紧眉头”可知,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反映了老班长是一个一心为他人的人。
(3)从“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可知,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反映了老班长是一个对同志无限关心的人。
(4)从“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可知,这句话运用语言描写,反映了老班长是一个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人。
故答案为:
(1)B;
(2)D;
(3)A;
(4)C。
【点评】人物的描写方法的考查是常见题型,要结合内容理解,多做练习。
8.【答案】(1)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2)①焦急;
②兴奋;
③欣慰;
(3)老班长留下的鱼钩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分析】《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
【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考查学生对人物心情的理解。①“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这句话写出了炊事班长焦急。②“在水塘边洗衣裳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这句话写出了炊事班长兴奋。③“看着我们吃完碗里的鱼汤。”这句话写出了炊事班长欣慰。
(3)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老班长留下的鱼钩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故答案为:
(1)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2)①焦急;
②兴奋;
③欣慰;
(3)老班长留下的鱼钩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9.【答案】(1)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
(2)日夜操劳,忍饥挨饿的结果。
(3)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他在生命垂危之际,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念念不忘党的委托,所以才会反复强调这句话。
(4)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鞠躬尽瘁,舍己为人。
【分析】语段选自《金色的鱼钩》,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解答】(1)考查了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选文主要写了老班长由于长期挨饿,体力不支而晕倒在水塘旁边,最后壮烈牺牲的事,赞扬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情况。选文主要写了走到草地边缘时,老班长由于长期挨饿,体力不支而晕倒在水塘旁边,最后壮烈牺牲,赞扬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老班长虽然没有受伤,但是由于日夜操劳,忍饥挨饿,所以昏迷不醒了。
(3)考查了对选文重点句子的理解情况。选文中老班长在生命垂危之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是“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由这句话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一位具有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人,他在生命垂危之际,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念念不忘党的委托,所以才会反复强调这句话。
(4)考查了对人物的评价能力。从选文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鞠躬尽瘁,舍己为人。
故答案为:
(1)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
(2)日夜操劳,忍饥挨饿的结果。
(3)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他在生命垂危之际,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念念不忘党的委托,所以才会反复强调这句话。
(4)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鞠躬尽瘁,舍己为人。
【点评】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