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狼牙山五壮士(新课预习.提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 狼牙山五壮士(新课预习.提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3 06:5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狼牙山五壮士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引上绝路(  )
A.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B.绝对
C.断绝
D.气息中止;死亡
2.下面成语中,可以用来形容革命英雄人物的一项是(  )
A.孤芳自赏 粉身碎骨 B.气壮山河 顶天立地
C.昂首挺胸 没头没脑 D.威风凛凛 忘乎所以
3.读准字音。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沉着(zhe)崎岖(qí)
B.叽里呱啦(guā)屹立(qǐ)
C.绷着脸(běng)嗖嗖(sōu)
4.《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后葛振林和(  )幸存下来。
A.马宝玉 B.胡德林 C.胡福才 D.宋学义
5.下列名句中,能用来形容“狼牙山五壮士”的一项是(  )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下列句子缩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缩句:这是英雄的声音!)
B.他们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缩句:他们把敌人打了下去。)
C.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缩句:五位完成了任务。)
D.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缩句:昂首挺胸往下跳。)
7.我国将每年(  )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A.9月3日 B.9月2日 C.8月15日
8.按要求写句子。
(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缩句)    
(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感动。(改为反问句)    
(3)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仿写比喻句)
   
9.阅读。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狂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1)为文段选择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A.接受任务
B.诱敌上山
C.顶峰歼敌
D.引上绝路
(2)根据原文填空。
①文段选自课文《   》。
②选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3)对选段画“﹏”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
B.“用石头砸”体现了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
C.马宝玉“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可能是想等敌人走近了再扔。
D.感叹号的运用能够增强语气,表明马宝玉喊的气势很足。
(4)请你仿照画“﹏”的句子中加点字的写法,写一句含有三个连贯动作的句子。    
10.小练笔。
如今我们的和平生活都是战士们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在和平年代我们应该向英雄战士们学习什么精神呢?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要怎么做?请以《   的精神激励我前进》为题目,写一写某个或某些英雄对你的影响和启发。300字以上。
6 狼牙山五壮士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解答】选自《狼牙山五壮士》。绝路:走不通的路。绝,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故选:A。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2.【答案】B
【分析】考查了成语。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题干中的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根据题干的要求补写成语。根据句子的意思和成语的意思判断词语的恰当运用。
【解答】A.不能。“孤芳自赏”把自己看成一朵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故不能形容革命英雄人物。
B.能。“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顶天立地”能把天地顶立起来。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
C.不能。“没头没脑”头绪不清或缺乏条理的意思。故不能来形容革命英雄人物。
D.不能。“忘乎所以”指过于兴奋和自满而忘记了一切。故不能形容革命英雄人物。
故选:B。
【点评】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很多成语的出处是历史典故。小学阶段要注重成语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3.【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注意声母、韵母、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着:读[zhe]时,指表示动作的持续。读[zhuó]时,指穿(衣)。读[zháo]时,指接触;挨上。故在“沉着”中应读“zhuó”。
B.有误,屹:山峰高耸的样子。故在“屹立”中应读“yì”。
C.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4.【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了解的可上网或阅读相关书籍、报刊完成。对于搜集到的资料要注意整理与分类。
【解答】通过查阅资料可知,《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后葛振林和宋学义幸存下来。
故选:D。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重课外知识的搜集与积累,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5.【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解答】“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去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
故选:B。
【点评】名言警句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非常广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特别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6.【答案】B
【分析】考查扩写和缩句。缩句顾名思义就是保留主干,也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
【解答】A.有误。应把修饰语“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去掉即可。
B.正确。
C.有误。应把“五位”“胜利的”“掩护”删去。
D.有误。应把“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删去。
故选:B。
【点评】缩句时,要把所有修饰语去掉,要注意缩句后语句要通顺。
缩写句子的步骤:(1)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子的意思。(2)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对这部分予以保留,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3)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7.【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百科知识。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生活常识的了解与掌握,根据平时的知识积累去完成即可。
【解答】我国将每年9月3日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
故选:A。
【点评】我们平时要注意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这样不但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还能提高我们的自觉学习的能力。
8.【答案】(1)狼牙山上响起了口号声。
(2)难道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不令我们感动吗?
(3)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分析】考查了缩句、改写句子、句子仿写,缩句顾名思义就是把枝枝叶叶的部分都去掉,只留下主干部分,也就是说根据表达需缩去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只留下主语、谓语部分。使句子表达的最精炼,简洁。
【解答】(1)考查了缩句,去掉句子的枝叶,保留句子的主干,即:狼牙山上响起了口号声。
(2)本题考查学生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能力。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因此原句改为:难道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不令我们感动吗?
(3)考查了仿写比喻句。
故答案为:
(1)狼牙山上响起了口号声。
(2)难道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不令我们感动吗?
(3)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点评】在改写后,要注意将改写后的句子读一遍,看是否合适,通顺。
9.【答案】(1)C;
(2)狼牙山五壮士;
比喻 充分表现了五壮士对敌人的痛恨以及要消灭敌人的决心;
(3)C;
(4)李老师走到办公桌前,坐了下来,拿出笔开始写教案。
【分析】语段选自《狼牙山五壮士》,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的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赞扬了抗日英雄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解答】(1)考查了拟题能力。熟读短文内容可知,本段主要写了五位壮士在狼牙山峰顶是如何消灭敌人的。故题目为:顶峰歼敌。故选C。
(2)考查了对文学常识及修辞方法的理解。①文段选自课文《狼牙山五壮士》。②结合“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可知,这句话把“石头”比作“雹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五壮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
(3)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马宝玉“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是要先用石头砸敌人。故选C。
(4)考查了仿写句子。结合例句,写一句含有三个连贯动作的句子即可。
故答案为:
(1)C;
(2)①狼牙山五壮士;
②比喻 充分表现了五壮士对敌人的痛恨以及要消灭敌人的决心;
(3)C;
(4)李老师走到办公桌前,坐了下来,拿出笔开始写教案。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认真地品读课文,这样就能更好地解答本题。
1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如今我们的和平生活都是战士们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保家卫国、抢险救灾,都是离不开英雄的解放军战士。他们英勇无畏,勇于牺牲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本次习作就是以《…的精神激励我前进》为题目,写一写某个或某些英雄对你的影响和启发。300字左右。
【解答】习作指导:
一、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只有明确了习作要求,才能有的放矢的去写好作文,不会跑题。本题习作要明确:
1、为半命题作文,以《…的精神激励我前进》为题目,写一写某个或某些英雄对你的影响和启发。
2、应主要写对英雄人物对你的激励及启发。
二、选材:
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回顾学习与生活,想想自己身边没有这样的英雄人物对你影响至深,或从书中、影视媒体中见到的英雄让你敬佩,给你以深刻的启发。选择给你影响最深的去写。
三、构思:
1、开篇点题,说明什么样的英雄精神对你的影响最深,让你深受启发。
2、重点部分说明这种精神的特点,可叙事,可议论,注意细节描写。
3、最后重点写对自己的激励和启发。
范文:
长征的精神激励我前进
有这样一段历史,有这样一代人,他们创造了奇迹,更创造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这就是长征精神。那是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腿,历时一年多,途经十四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红军战士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使他们从胜利走向胜利。他们那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永往直前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代炎黄子孙,使我们从成功走向成功。
长征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是长征路上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却一代代流传下来。在冰天雪地中,红军艰难的前进,每一位战士都穿着军需处长发给他们的棉衣,然而,在这时我们的好军需处长却倚靠光秃秃的树干,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无情的雪山给吞杀了,将军和战士们愣住了,同时也感动万分。军需处长将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却留给了自己,正因为这样的举动,使得战士们更加坚定了战胜雪山的信念和决心。老班长又何尝不和军需处长一样呢?他们一样忠于革命,他们一样舍己为人。指导员安排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他们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走一会儿,歇一会儿,到了宿营地,老班长就忙着给这三个病号找吃的,青稞面不多,没有几天就吃完了,老班长和三个病号一天天瘦下去,后来,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老班长夜里就出去钓鱼,三个病号第二天就能吃到香喷喷的鱼汤,但是老班长每天就吃剩下的鱼骨头和野菜,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可老班长却倒下了,老班长在死前都是那样的镇定与安详,在那根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耀眼的光芒。
作为小学生,我们除了了解长征故事还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想:他们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我觉得学习就像长征。从小学到大学长达十几年,在这条路上有许多困难等着我们去克服,有许多的“险峰”等着我们去攀登,有许多“敌人”等着我们去打倒。我深知:没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是不可能到达知识的彼岸的。
我还觉得人活着也是一次长征,从小到大几十年,每个人都要学习这样那样的本领,可要有真本领,却不是件容易的事,长大后生活是丰富多彩还是碌碌无为,全看你在生活的长征路上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只有像红军那样不畏艰难,才可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要永远记住毛主席这首诗,我更要把红军的长征精神牢记在心,激励我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点评】本文结合自己学习的课文,说明长征精神激励他前进,然后结合所学内容具体说明了长征精神的特点,最后结合自己的学习说明了长征精神对他的影响,感情真挚,内容具体,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