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提高卷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茅檐(yán) 畦田(qí) 环绕(rǎo)
B.排闼(tà) 山郭(guō) 天涯(yá)
C.栽树(zhāi) 淘气(táo) 莺啼(tí)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B.五谷:稻 麦 黍 菽 稷
C.五音:宫 商 角 徵 羽
D.五彩:黄 青 赤 蓝 黑
3.把下面的关联词填入句子中的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
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大量流失,再加上水电站大坝截住了河水, 大瀑布水量逐年减少。几年过去,大瀑布逐渐枯竭, 在汛期, 见不到昔日雄奇的气势。
A.因此 无论 都 B.而且 虽然 但
C.但是 即使 也 D.所以 即使 也
4.老人说,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改为直接引述句)
5.照样子,补充句子。
例,我们热爱大地,新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我们热爱天空, 。
6.对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解释说明)
B.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表示语意递进)
C.“哇——”坐在我面前的“小胖墩儿”竟毫无征兆地大哭起来。(表示声音的延长)
D.“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表示话语的中断)
7.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①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②沙漠里的一泓清泉
③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④一片冬日的阳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
8.把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
①农民们看着这丰收的景象,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②初夏,许多水果、蔬菜都陆续成熟了。
③然后,他们不停地往城里运送,让城里的居民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④红彤彤的番茄,碧绿的黄瓜,还有茄子、梨……
⑤他们拿着篮子,抬着箩筐,来到地里,忙着收啊,摘啊。
正确的顺序是:
9.
只有一个地球
人类各种各样的行为破坏了环境,从而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资源枯竭、气候变异、生态平衡失调等严重影响。
(1)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可是 、 等行为却破坏了它。
(2)地球在哭泣,因为人类的破坏行为造成了 、 等严重影响。
(3)如果你就是哭泣的地球,你会对人类说:“ 。”
10.习作。
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发现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发现了集体的力量;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发现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发现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发现了勤劳的甜美……亲爱的同学们,请以“发现”为题写篇文章。
第六单元提高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分析】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项错误,“绕”的意思是围着转动,读音为“rào”。
B项正确。
C项错误,“栽”的意思是栽种,读音为“zāi”。
故选:B。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地练习,熟能生巧。
2.【答案】D
【分析】考查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解答】A、B、C说法无误;
D.说法错误,五彩:青、黄、赤、白、黑,泛指各种颜色。
故选:D。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3.【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解答】第一个句子间是因果关系,可以填“所以”相连。第二个句子间是转折关系,应用“即使……也……”相连。
故选:D。
【点评】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大致可分为:并列、递进、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等八种。
4.【答案】老人说:“我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我去享清福,我不走。”
【分析】考查了改写句子。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解答】改为直接引述句,将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加前引号,“他”改为“我”,最后加后引号。
故答案为:
老人说:“我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我去享清福,我不走。”
【点评】改写句子时一定要掌握方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5.【答案】就像远行的游子牵挂故乡辽阔的土地一样。
【分析】考查了学生补全句子的能力。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句子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成分,基本成分齐全的句子,叫做完整句。
【解答】“我们热爱大地,新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这个句子把“大地”比作“母亲”,运用了比喻的的修辞手法。学生运用此修辞手法,补写句子为:我们热爱天空,就像远行的游子牵挂故乡辽阔的土地一样。
故答案为:
就像远行的游子牵挂故乡辽阔的土地一样。
【点评】补充句子,较多时注意分句间的关系,也要注意句子的整体,前后句要通顺,意思连贯。
6.【答案】B
【分析】考查了标点符号的运用,常用的标号有句号、逗号、引号、冒号、问号、分号、破折号、省略号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
【解答】A、C、D正确。
B选项有误,句子的破折号表示语意的转折。
故选:B。
【点评】破折号的用法有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强调被引出的下文;用于歇后语,引出语底;表示说话中断或间顿;表示声音延长;用于事项列举分承。
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解答】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一片冬日的阳光”搭配“温暖”,“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搭配“生活的希望”,“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搭配“心灵的慰藉”,“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搭配“滋润”。
故选:D。
【点评】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后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给予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8.【答案】②④①⑤③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解答】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首先写“初夏,许多水果、蔬菜都陆续成熟了。”接着具体写“红彤彤的番茄,碧绿的黄瓜,还有茄子、梨……”然后写“农民们看着这丰收的景象,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再写做法“他们拿着篮子,抬着箩筐,来到地里,忙着收啊,摘啊。”最后“然后,他们不停地往城里运送,让城里的居民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故答案为:
②④①⑤③
【点评】把错乱的句子排列好,这是小学阶段语文练习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必须好好掌握。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看图写词语,通过读懂图片,根据题意来进行填空,主要的是要懂得提取图文中的重要信息。
【解答】(1)本小题讲的是破坏地球的行为,可以从图片中提取到主要有:乱砍滥伐、过度开采、排放废气等。
(2)本小题讲的是造成的后果,除了在图中能够得到的信息,我们在题干中也可以得到人类各种各样的行为破坏了环境,从而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资源枯竭、气候变异、生态平衡失调等严重影响。
(3)主要要体现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主题,要注意人称是地球本身。例如“我是你们生存的摇篮,不保护地球就是毁灭你们自己。”
【点评】学会提取重要信息,读懂题目意思,是做好本题目的关键,同时我们要明白,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好好保护地球。
10.【答案】
发现
下雨啦!下雨啦!我和爸爸在路上跑着。忽然,我发现地上有一条短短的、小小的蚯蚓。
我蹲了下去,发现蚯蚓的头有一点圆,它的尾巴有点尖。我发现蚯蚓的头部下方有一个厚厚的东西,它的颜色是灰色的,像一条围巾。它爬行的时候歪歪扭扭,东曲一下,西扭一下,像喝醉了一样。我还发现蚯蚓的身体围着许许多多的横线,像穿了一件件厚厚的衣裳。
我好奇地问爸爸:“蚯蚓的头部下方是什么呢?”“是环带。”爸爸说。说完,我就捡起蚯蚓,正想把蚯蚓的环带捏一下时,爸爸就急忙阻止我,说:“不要!”我就赶紧把蚯蚓放了下去,问爸爸:“为什么不能呢?”爸爸说:“因为蚯蚓的环带是它的呼吸器官,所以捏住它就呼吸困难了。”我问爸爸:“为什么下雨天蚯蚓会从泥土里爬出来呢?”爸爸耐心地解释说:“因为雨水会把泥土的上面封住,土里氧气较少,所以它要爬出来透气。”只见那只小蚯蚓还是歪歪扭扭地走着,我问爸爸:“为什么蚯蚓会这样走呢?”“因为蚯蚓没有眼睛。”爸爸说。
我终于知道了蚯蚓的秘密,同时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不懂就要问,我也知道了大自然有好多“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揭秘!
【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发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回顾自己的学习或生活,想一想你都有哪些发现,哪些发现让你感到很有趣、难忘,让你印象深刻,从中筛选出令你感到最有趣的、最深刻的去写,选材要新颖。无论写什么,都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如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有什么收获或启发。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解答】范文:
发现
下雨啦!下雨啦!我和爸爸在路上跑着。忽然,我发现地上有一条短短的、小小的蚯蚓。
我蹲了下去,发现蚯蚓的头有一点圆,它的尾巴有点尖。我发现蚯蚓的头部下方有一个厚厚的东西,它的颜色是灰色的,像一条围巾。它爬行的时候歪歪扭扭,东曲一下,西扭一下,像喝醉了一样。我还发现蚯蚓的身体围着许许多多的横线,像穿了一件件厚厚的衣裳。
我好奇地问爸爸:“蚯蚓的头部下方是什么呢?”“是环带。”爸爸说。说完,我就捡起蚯蚓,正想把蚯蚓的环带捏一下时,爸爸就急忙阻止我,说:“不要!”我就赶紧把蚯蚓放了下去,问爸爸:“为什么不能呢?”爸爸说:“因为蚯蚓的环带是它的呼吸器官,所以捏住它就呼吸困难了。”我问爸爸:“为什么下雨天蚯蚓会从泥土里爬出来呢?”爸爸耐心地解释说:“因为雨水会把泥土的上面封住,土里氧气较少,所以它要爬出来透气。”只见那只小蚯蚓还是歪歪扭扭地走着,我问爸爸:“为什么蚯蚓会这样走呢?”“因为蚯蚓没有眼睛。”爸爸说。
我终于知道了蚯蚓的秘密,同时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不懂就要问,我也知道了大自然有好多“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揭秘!
【点评】本文小作者写出生活中的发现与感悟,语句通顺,结构合理,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