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四单元(新课预习.提高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四单元(新课预习.提高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3 07:1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提高卷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搀扶(chān) 祭奠(diàn)
B.搁板(gē) 保佑(yōu)
C.蜷缩(juǎn) 魁梧(kuí)
D.狞笑(níng) 收敛(jiǎn)
2.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吵亚 倾听 势不可当 指手画脚
B.拥带 惊慌 心惊肉跳 自做自受
C.敲门 忧虑 神志不清 不假思索
D.搀扶 呻吟 汹涌彭湃 忐忑不安
3.小红想选择一条名言警句来警醒自己努力学习,下面的名言警句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4.阅读小说时,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梳理小说的人物关系
B.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C.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
D.由开始部分的主要人物展开想象,猜测故事的结局
5.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看到丈夫要去掀开帐子,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我吗?”
B.他盯着那幅画看了很久,突然拉住身边的人指手画脚起来。
C.同学们你拥我挤地下楼梯,这是多么危险的事儿。
D.这个神志不清的老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儿。
6.《童年》中的房客们,阿廖沙最喜欢的一个人是(  )
A.彼得伯伯 B.“好事儿” C.军人 D.哑巴
7.“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这句话运用了(  )的方法。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8.比较下面的两句话,说说哪句更好。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2)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9.课外阅读理解
最简单的美容方法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一些,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刀兵相见的整容;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如此美容让人胆战心惊。
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
春秋时期,有个叫闵子骞的人,他拜孔子为师。起初他脸色干枯,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变得红润。孔子注意到这一变化,觉得奇怪,便问他原因。闵子骞说:“我生活在偏僻的乡下,看到达官贵人坐在华丽的车上,前后龙旗飘舞,很是羡慕,因此寝食不安,脸色干枯。如今,我受先生的教化,精读做人治国之书,懂得的道理日多,能辨是非、知美丑了,那些‘龙旗’之类的东西,再也打动不了我的心了,因而心情平和,脸色也就红润起来了。”
读书,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坚持下去,美就像五月的花环,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何乐而不为呢?
(1)照样子,写出含有“不”字的四字词语。
例:寝食不安    
(2)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
(3)人们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一些,使出了    、   和    等手段。作者则提出了靠    美容的方法。
(4)作者说读书可以美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10.习作乐园。
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比一比谁描写的故事情节最曲折,谁塑造的人物形象最鲜明。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环境:荒山上的草房子
人物:老汉、一条猎狗
第四单元提高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A
【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正确。
B.有误,“保佑”的“佑”应读“yòu”。
C.有误,“蜷缩”的“蜷”应读“quán”。
D.有误,“收敛”的“敛”应读“liǎn”。
故选:A。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有误,沙哑:声音嘶哑不清脆。故“吵亚”错误。
B.有误,拥戴:推举拥护;拥护爱戴。自作自受:自己做了蠢事或坏事后带来的不良后果,自己承担。故“拥带、自做自受”错误。
C.正确。
D.有误,汹涌澎湃: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故“汹涌彭湃”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书写正误,可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3.【答案】D
【分析】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
【解答】A.不恰当,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B.不恰当,意思是:我们应该及时把握因缘,趁父母还在的时候,好好孝顺父母,了解父母生活上的需要,让父母衣食住行没有匮乏,生老病痛有所依靠,给予心理上的慰藉、精神上的和乐,让他以有儿女为荣,这是我们为人子女应有的责任。
C.不恰当,意思是:常常在富有的日子里就要想到贫困日子的艰难;千万不能把已经不太富足的日子当成富日子过。
D.恰当,意思是:知识等到需要的时候,才后悔只懂得一点点,事情只有自己经历财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
故选:D。
【点评】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4.【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实践的目的,然后组织材料或作出计划。
【解答】结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学习,A、B、C做法恰当。D.做法不恰当,应由开始部分的故事情节展开想象,猜测故事的结局。
故选:D。
【点评】综合实践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材料、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能力。
5.【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辨析能力。平时在学习中,要对所学的成语做好积累。可以从词义、感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结合语境判断运用正误。
【解答】A、C、D项都正确。
B项有误,“指手画脚”形容一边说话一边比画。也形容乱加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结合语境,用词不当。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辨清词语的感彩,最后结合语境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正确。
6.【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平时的阅读,在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即可完成。
【解答】《童年》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结合作品内容可知,《童年》中的房客们,阿廖沙最喜欢的一个人是“好事儿”。
故选:B。
【点评】课外阅读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7.【答案】B
【分析】考查了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解答】从“皱起”“脸变得严肃、忧虑”可知此句是神态描写。
故选:B。
【点评】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8.【答案】第(2)句话更好,用“像泼”“像倒”来比喻雨大,能使人形象地感知到雨实在是很大。
【分析】考查了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
【解答】认真读两句话,分析比较可知,第(2)句话更好,用“像泼”“像倒”来比喻雨大,能使人形象地感知到雨实在是很大。
故答案为:
第(2)句话更好,用“像泼”“像倒”来比喻雨大,能使人形象地感知到雨实在是很大。
【点评】一句话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有时既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又要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还要注重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所以要通过多读,反复读,才能把握好句子的内容。
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文段主要叙述了读书是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列举了春秋时期的闵子骞,因读书让自己脸色红润,告诉我们读书会让自己美如五月的花环。
【解答】(1)考查了成语的积累。含有“不”字的四字词语:络绎不绝、忍俊不禁。
(2)考查了对过渡句的理解。熟读迂读可知,“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此句承接上文美容的话题,同时提示下文的内容,是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第一自然段可知答案。
(4)考查了学生的写话的能力。结合文段内容,谈谈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如:我同意这个观点,因为一个人的美表现在多方面,除了相貌和外表,还有更重要的是精神和内在。博览群书,饱学厚识,可以遮掩身体上的缺陷,许多读书人虽然长相不敢恭维,但通过多读书,读好书,读出宁静心态,从容心情,理智头脑,开放胸怀,充实人生,照样魅力四射,风度翩翩,卓尔不群,有一种沉积在身的力量吸引和感染着人们,光彩照人。
故答案为:
(1)络绎不绝 忍俊不禁;
(2)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承上启下;
(3)整容 化妆 用肉毒杆菌毒素在眉眼间注射 读书;
(4)我同意这个观点,因为一个人的美表现在多方面,除了相貌和外表,还有更重要的是精神和内在。博览群书,饱学厚识,可以遮掩身体上的缺陷,许多读书人虽然长相不敢恭维,但通过多读书,读好书,读出宁静心态,从容心情,理智头脑,开放胸怀,充实人生,照样魅力四射,风度翩翩,卓尔不群,有一种沉积在身的力量吸引和感染着人们,光彩照人。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0.【答案】
老人与猎狗
在荒山脚下的一间草房子里曾经住着一位老汉与一条猎狗,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直到有一天,老汉养了一群羊……
一天,狼群慢悠悠地走下山。“兄弟们,我好像嗅到了羊的味道!”头狼说。“嗯,我也嗅到了。“它们来到老汉的羊圈,可是它们发现猎狗在那守看呢!于是,头狼和手下开始商量:“这里就只有一条猪狗。我们可以消耗它的体力。“对!我们在四周轮流叫喊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然后我去叼羊。”猎狗一看见狼,就“汪汪”地叫起来。然后狼就立即隐蔽起来。老汉出来了,发现什么也没有。就又进屋了。接着狼又来回地出现与躲藏。老汉终于不耐烦了,把猎狗关进了笼子里,还把它的嘴给封起来。狼群得意地冲进羊圈把羊一只一只叼走。猎狗无法喊叫,只能拼命地撞击笼子,想提醒老汉。
老汉再一次出来,发现猎狗已经遍体鳞伤,笼子上的铁棍都已经被撞弯了,羊圈里的羊也只剩下两只了。
这时,一只狼还在撕咬着剩下的羊,老汉拿出猎枪,一枪打死了这只狼。其余的狼吓得都逃走了。老汉连忙抱出猎狗,可是,猎狗已经奄奄一息了……
【分析】本题为自命题的想象作文,题目自拟。材料中已给出小说的环境和人物。写作时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可以新奇有趣,但是要合理。写作的思路可以是——先介绍背景:荒山下,老汉与猎狗在一间草房子里幸福地生活。接着讲老汉养了羊之后一群狼到来后的故事,最后写结局。启示我们不要被眼前的想象所蒙蔽,要相信忠诚的可信赖的人。
【解答】
老人与猎狗
在荒山脚下的一间草房子里曾经住着一位老汉与一条猎狗,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直到有一天,老汉养了一群羊……
一天,狼群慢悠悠地走下山。“兄弟们,我好像嗅到了羊的味道!”头狼说。“嗯,我也嗅到了。”它们来到老汉的羊圈,可是它们发现猎狗在那守看呢!于是,头狼和手下开始商量:“这里就只有一条猪狗。我们可以消耗它的体力。“对!我们在四周轮流叫喊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然后我去叼羊。”猎狗一看见狼,就“汪汪”地叫起来。然后狼就立即隐蔽起来。老汉出来了,发现什么也没有。就又进屋了。接着狼又来回地出现与躲藏。老汉终于不耐烦了,把猎狗关进了笼子里,还把它的嘴给封起来。狼群得意地冲进羊圈把羊一只一只叼走。猎狗无法喊叫,只能拼命地撞击笼子,想提醒老汉。
老汉再一次出来,发现猎狗已经遍体鳞伤,笼子上的铁棍都已经被撞弯了,羊圈里的羊也只剩下两只了。
这时,一只狼还在撕咬着剩下的羊,老汉拿出猎枪,一枪打死了这只狼。其余的狼吓得都逃走了。老汉连忙抱出猎狗,可是,猎狗已经奄奄一息了……
【点评】这篇作文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老人和猎狗一开始在一起幸福的生活,后来养了羊,狼群到来,老人却不相信忠诚的猎狗,最终狗死了,羊也被吃了。文章情节生动,饱含真情,感人至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