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月素质教育质量检测八年级生物试题
说明: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你选择的选项代号(ABCD)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深海热泉高温、缺氧、无光,与地球早期生命诞生时的环境极其类似,热泉中有些细菌能利用热泉喷出的硫化物(一种无机物)和能量,制造有机物,动物则以这些细菌为食。迄今科学家已发现数十个这样“暗无天日”但却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根据以上事实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太阳能是所有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源 B.生命起源可能与深海热泉有关
C.地球早期生命可能类似于细菌 D.深海热泉中的生物能适应高温、无氧环境
2.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馆中的“中华龙鸟”和“辽宁古果”等众
4.如图为脊椎动物心脏结构示意图比较,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表示鱼类的心脏,心脏内只流动一种血液
B.图乙和丙的区别是丙的心室内具有完全的隔膜
C.图丁表示鸟类和哺乳类的心脏,两心房两心室
D.据图可推测,脊椎动物进化的趋势是简单到复杂
5.202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佩博,以表彰他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学家认为始终营树栖生活的森林古猿最终进化成人类
B.研究古人类的基因组不可能推测人类进化的大致历程
C.直立行走使前后肢明确分工,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D.类人猿具有与人类相同的血型,说明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6.关于人类的进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与环境的改变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
B.分析“露西”的骨骼特征可知,她不可能直立行走
C.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人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
D.文字的产生,使古人类之间能更好地交流和合作
7.下列与生命现象相关的古诗词佳句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8.如图为温度对滨藜合成有机物(葡萄糖)的影响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虾等生物会在此觅食,当鲸尸只剩下骨骼时,厌氧细菌会趁机进入分解鲸鱼中的脂质,
产生硫化氢(无机物)。硫化菌能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合成有机物,为蠕虫等生物提供
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来说,题中涉及到的细菌都是生产者
B.“鲸落”中,硫化菌获得的能量来自于厌氧细菌的分解
C.“鲸落”中,生活的各种生物构成多条食物链与食物网
D.文中蕴含的其中一条食物链:硫化菌→厌氧细菌→蠕虫
11.如图为一个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某一时间内的相对数量
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C.“生命共同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生命共同体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通常是保持不变
14.斑马由原马进化而来,每匹斑马的黑白条纹都有细微差异。研究表明,斑纹既可以产生视觉假象迷惑捕食者,也可以比纯色的马更好地抵御蚊虫叮咬。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斑马产生的各种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生活的环境
B.斑纹的产生是为了躲避天敌和虫害而产生的定向变异
C.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斑马的进化
D.每匹斑马的黑白条纹都有细微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15.2025年 5 月22 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主题是“万物共生,和美永续”。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做法错误的是:
A.用人工养殖、栽培和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
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绿化面积
C.坚持可持续发展,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野生动植物资源
D.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增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16.下列食品制作过程中,不依靠微生物发酵的是:
A.豆腐 B.酱油 C.酸奶 D.苹果醋
17.下列有关发酵技术和食品保存在生活中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冰箱冷藏保存水果是因为低温能杀死微生物
B.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主要是为了防止杂菌进入
C.白酒酿造过程中糖化和发酵需要同种真菌的参与
D.将食品密封后再冷藏更有利于食品保鲜
18.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技术在农业和医药方面广泛应用,因此它对人类没有危害
B.人们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
C.利用转基因技术能使大肠杆菌生产人的生长激素
D.克隆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法律、伦理、道德上也是可行的
19.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B.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C.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是无限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区域内。)
21.(6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野桑蚕经过数千代的培育,形成了现在的家桑蚕。请分析回答问题。
(1) 是生物进化的前提。桑蚕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
(2)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外因。野桑蚕的体色和树干很相近,这种体色被称为 。
(3) 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也是人们生产育种的基础。
(4)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家桑蚕的产丝能力强一些,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这是 选择的结果;野桑蚕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将卵分散产在桑树上,有利于它的生存,这是 的结果。
(5)以上是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主要观点,它比较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生物多样性包括 三个方面。
22.(6分)曹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曹县魏湾镇。现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省级水利风景区,是典型的暖温带湿地生态系统,成百上千只白鹭在春光里飞翔,成为“鲁西水乡”旅游景点。图一表示与白鹭有关的部分食物链,图二是黄河故道湿地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 A-E表示生物,①-⑥表示生理过程。
(1)白鹭飞行会消耗大量能量,它可以通过图一中 条食物链来获取能量。图二中包含了其中的某条食物链,字母D对应的生物可能是 (需答全)。
(2)湿地内万亩荷塘风景区已经初具规模,夏天走进景区,便能看到各种荷花含苞待放、百媚千娇,水鸭和白鹭在池塘中嬉戏打闹,充满了野生趣味。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3)白鹭等鸟类产生的大量粪便及动植物遗体等被图二中的 (填字母)分解成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可供植物吸收和利用,此外,动物也能够通过图二所示的 (填序号)过程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又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3.(6分)图一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①②③表示生理活动,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二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②③发生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依次是 和 ,丙中 A 为第 营养级。
(2)若图一中的生产者固定了2000kJ的能量,则图一中 D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 kJ。
(3)图二中Ⅱ、Ⅲ、Ⅳ所构成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 。
24.(6分)白啤酒是利用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发酵制成的,它既具有啤酒的风味,又含有酵母菌和乳酸菌帮助消化,很受消费者欢迎。请分析回答:
(1)乳酸菌种类很多,在制作白啤酒前要进行选择培养。培养乳酸菌时,所用的培养基应首先进行 ,冷却后再将菌种涂抹到培养基上。
(2)图1是制作白啤酒时发酵液中酵母菌相对浓度、乳酸菌相对浓度及pH 值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图2是发酵液中pH值、总糖量、酒精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分析图 1 可知,发酵时间0~24 小时期间发酵液的 pH值迅速减小,是由于 快速繁殖,在无氧条件下产生 造成的。
②分析图1、图2可知,发酵时间24 小时以后酒精含量迅速增加,是由于 大量生长繁殖并在无氧条件下将糖类转化为酒精。
③两种菌类相比, 更适宜生活在pH值较低的环境中。
(3)白啤酒与普通啤酒一样,酵母菌发酵过程中都能产生 气体,有利于形成丰富泡沫,增加口感,白啤酒还具有酯香味和微酸口味,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25.(6分)人的血清白蛋白(HAS).能够维持人体的营养和渗透压,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通常从健康人的血液中提取,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人们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了供需矛盾。如图是生产人血清白蛋白的工艺流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上图所示生产工艺,科研人员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的细胞核内并成功表达说明 ,由此可看出基因工程是在 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
(2)科研人员将②分散培养后取出③中的细胞核,再与去核卵细胞融合培养成胚胎,经奶牛 A 孕育,最终获得克隆奶牛B,那么②一定来自 (填雄性/雌性)个体。由此可知,克隆是利用 大量生产完全相同的生命体的一种繁殖方式,同时也证明 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3)最终在奶牛B乳汁中提取到人类血清白蛋白,这说明基因和生物性状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那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