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
八年级 语文学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选择题 共27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 共27分。1~6小题, 每题2分; 7~11小题, 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拙劣(liè) 欺侮(wǔ 凫水(fú) 戛然而止(jiá)
B.龟裂(jūn) 腈纶(jīng) 狩猎(shǒu 怒不可遏(è)
C.斡旋(wò) 羁绊(jī) 襁褓 (qiáng) 强词夺理(qiǎng)
D.缄默(xián) 瞭望(liào) 枷锁(jiā) 挑拨离间(jiàn)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枯燥 陨石 格物致知 穿流不息
B.追溯 戯殊 相辅相成 人情事故
C.家眷 告诫 目眩神迷 安营扎寨
D.漩涡 狡辨 震耳欲聋 名副其实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新词语,有些被时光的河流所 ,有些则 下来, 与生动了语言之湖,更能 新时代的观念与行动方式。
A.冲散 沉淀 丰富 贴合
B.冲刷 沉淀 丰富 适合
C,冲散 沉没 丰厚 贴合
D.冲刷 沉没 丰厚 适合
4.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①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既可以消磨时间,又可以增强内心的幸福感,无疑就是阅读。②阅读是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③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时间被一再分割、越来越碎片化,我们迫切地需要从喧哗中抢夺出时间进行阅读。④可以说,唯有阅读能够延展生命的长度和宽度,能够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气质。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写游记跟旅游中照相有些相似。拍摄自己眼中的美景,不会是随意的□一是选择那些具有地标性的□最富特色的或者最能打动你的景物来拍照,定格成永久的回忆□二是拍照时要选好角度,构思好画面,不留遗憾□写游记同样如此,抓住最富有特征或代表性的景物来写,从不同角度写,运用不同手法写,才能鲜明地呈现景物独特、令人难忘之处。
A. B. ε
a D.
6.下面对《卖炭翁》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翩翩”在诗中写出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形象,“手把”“口称”见其仗势欺人。
B.“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构成了强烈的反差,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
C.“惜不得”三个字,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多少无奈、多少悲愤、多少绝望,尽在其中。
D.这首抒情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阅读《氢能缘何受瞩目》一文,回答7~8题。
氢能缘何受瞩目
①近年来,世界各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国际氢能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氢能发展路线图,到2030年,全球在氢能项目上的投资将达到3000亿美元。
②氢能是由氢元素在物理与化学变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氢气和氧气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能,也可以通过燃料电池转化成电能。氢气不仅来源广泛,还具有导热良好、清洁无毒和.单位质量热量高等优点。研究表明。相同质量下氢气所含热量约是汽油的3倍.是石油化工重要原料和航天火箭动力燃料。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呼声日益高涨,氢能在改变人类能源方面被寄予厚望。
③氢能之所以备受青睐,不仅在其释放过程中的零碳排放,还在于氢气可作为储能载体,弥补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间歇性等短板,促进后者的大规模发展。比如,德国政府正在推动的“电力转化气体”技术,通过制取氢气来存储不能及时利用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电力,氢气还可长距离运输。除了气态,氢气还能以液态或固态氢化物出现,具有多种储运方式。作为难得的“耦合剂”型能源,氢能既可实现电力和氢气之间的灵活转化,又能实现电、热、冷乃至固体、气体、液体燃料的互联互通,构建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
④形式多样的氢能有着多元的应用场景。截至2020年底,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较上年度增加38%。氢能的大规模应用正从汽车领域逐步拓展至交通、建筑和工业领域。在轨道交通和船舶上,氢能可降低长距离、高负荷交通运输对传统油气燃料的依赖。氢能可为家庭住宅、商业建筑供电供暖。氢能还可直接为石化、钢铁、冶金等化工行业提供高效原料、还原剂和高品质热源,有效减少碳排放。
⑤不过,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得来”并不容易。氢元素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水和化石燃料中,现有制氢技术大多依赖化石能源,无法避免碳排放。目前,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再电解水来制取零碳排放的氢气。科学家还在探索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生物制氢等新制氢技术,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发的核能制氢技术预计10年后启动。此外,氢能产业链还包括储运、加注、应用等环节,也都面临着技术挑战和成本制约。如储运,氢气在常温常压下密度低、易泄漏,与钢材长期接触会使后者发生“氢脆”而破损,储存和运输比煤炭、石油、天然气都要困难得多。
⑥当下,许多国家对氢能各环节的研究正如火如荼,技术难关在加紧攻克。随着氢能生产和储运基础设施规模的扩大,氢能成本也有较大下降空间。研究表明,预计到2030年,氢能产业链整体成本将下降一半。我们期待氢能社会加速到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氢气来源广泛,导热良好、清洁无毒、单位质量热量高,具有很多优点。
B.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的获取非常方便,成本也不算太高,且清洁无毒,热量高于汽油。
C.氢气可作为储能载体,弥补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间歇性等短板。
D.形式多样的氢能有着多元的应用场景,它可运用于汽车领域,还可用在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氢元素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水和化石燃料中,现有制氢技术大多依赖化石能源。
B.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相同质量下氢气所含热量比汽油高的特点,并说明其可作为石油化工重要原料和航天火箭动力燃料。
C.作为难得的“耦合剂”型能源,氢能既可实现电力和氢气之间的灵活转化,又能实现电、热、冷乃至固体、气体、液体燃料的互联互通。
D.世界许多国家正加速推进氢能的技术攻关,全面降低成本,不久氢能一定会完全替代现有化石能源。
读《桃花源记》一文,回答9~11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缘由
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C.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悉:全,都
D.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志:做记号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E.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简洁凝练、虚实相生、亦真亦幻、回环曲折的笔墨,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图景。
B.文章语言华美生动,写出了桃花源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劳作、服饰与外人无异,精神状态却“怡然自乐”。
C.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可见他们对自己美好生活的珍惜,不希望外人破坏。
D 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再回去找终“不复得路”,刘子骥再去找,也终“未果”,桃花源永远隐没于山水间,留给世人无尽的神往。
第Ⅱ卷(共73分)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7分)
(1) 溯洄从之, 。 (《诗经·蒹葭》)
(2)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3)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 (《北冥有鱼》)
(4) 选贤与能, 。 (《大道之行也》)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虽有嘉肴》)
(6)韩愈在《马说》的开篇第一句即指出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 。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13~15题。
孙叔敖为楚令尹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①,使臣受吏民之垢②,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 ”父曰: “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⑥。”孙叔敖再拜曰: “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节选自《贾谊集》)
【注】①不肖:没有贤德。②受吏民之垢:这里是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③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①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去:
②位已高而意益下 益:
14.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15.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内容简析。 (3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阅读《母爱浓浓柿子香》一文,回答16~19题。
母爱浓浓柿子香
李忠元
①晚秋时分,我回到家乡看望年老的父母,正赶上柿子成熟。母亲知道我爱吃柿子,见我风尘仆仆地归来,就挎上小筐,到园里摘柿子。
②园子不大,但柿子树却整整种了六棵,在整个园子里很显眼。母亲说,娘知道你们都爱吃柿子,所以就和你爸多种了几棵,预备你们回来好好吃。
③抬眼望去,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恍惚之中灿若星辰。我伸出手摘下一个,草草地擦了擦,送入口中,甜甜的,很是爽口。望着母亲摘柿子的身影,我受到极大的触动,顷刻就将自己记忆的闸门打开,悠悠童年里的一切鲜活情景都展现在了眼前。
④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物质相对匮乏,苹果、鸭梨这些看似普通的水果还很少见。称得上水果的东西,恐怕只有园子里的柿子。那时的陕西老家,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菜园,园子里有茄子、辣椒、黄瓜等,但最显眼的还是柿子。
⑤童年时期柿子树仅有一棵,但那有限的一点柿子却是赖以成长的好东西,如今想来,它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⑥记得母亲曾用一只筐装柿子,挂于高高的房梁之上,清香四溢,充满了诱惑。但我们只有眼馋的份,却够不着,这只筐子高高在上,只有父母能够掌控。母亲的用意非常明确,她教我们五个孩子查数,谁查得好,查得多,谁就能得到奖励。奖品当然就是一枚好吃的柿子了。
⑦她教我们读书认字,用她那本四角号码字典,教我们字的读音和笔画。为了吃柿子,我们哥几个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努力学习,争取最先吃到装在筐子里的柿子。就在这样的激励下,我们在未入学时就学着查数、认字,学习速度各个精进,还没上学,就已经认识了不少字,甚至可以磕磕绊绊地读报纸了。
⑧柿子是我童年时期最为喜欢的果品。它营养丰富,含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它甜腻可口,摆在面前就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冬季吃冻柿,那更是别有一番味道的。
⑨其实,柿子用途并不单一,除供鲜食外,母亲还制成柿饼、柿干、柿汁蜜、柿叶茶、柿醋、柿脯等,偶尔也加工成糕点和风味小吃。母亲总像变戏法一样,花样翻新,让我们健健康康地度过了那段有些艰难的岁月。
⑩相比之下,邻居家的孩子就没有我们幸运,很难吃到柿子。但是,父母很好心,总是拿出自家院子里产的果蔬接济大家。村里像我一般大的孩子,都吃过我家的柿子,这曾让我一度引以为豪!
而今,立于自家的园中,望着母亲采摘柿子忙碌的背影,翻检起童年的记忆,虽然过去好多年了,但却历历在目,每每回忆起来,还是觉得童年的一切是那么温馨难忘。
岁月倏忽而逝,柿子陪伴了我的整个童年。如今,我已迈入中年的门槛。柿子还是那个柿子,我却依然百吃不厌,视若珍宝。母亲为了让我吃到新鲜的、没有农药的柿子,总是不顾劳累,在园子里忙忙碌碌。柿子刚刚成熟,她就忙不迭地通过客车或委托城里亲朋给我捎柿子。
我感恩于母亲,是她让我拥有了一个美好的童年,给我很多关爱,在我步入中年的时候还能让我一饱口福,圆我未了的柿子情缘,丰满充实我的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6.文章以“母爱浓浓柿子香”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2分)
17.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抬眼望去,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 恍惚之中灿若星辰。
18.除了关爱儿女之外,文中的母亲还有哪些特点 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3分)
19.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简析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一)综合性学习(4分)
20.2024年12月4日,春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庆祝春节申遗成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准备开展以“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列是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请你按节日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 ②③①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②①④ D. ①③②④
(2)贴春联是春节传统习俗之一,请将下面的春联补充完整。 (2分)
上联:祥龙腾云□□□ 下联:□□献瑞迎新春
(二)名著阅读(3分) 在天津考生下载更多资料
21.奥斯特洛夫斯基说: “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请结合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经历的磨难,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2.作文。(40分)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胆怯的人能够变得勇敢,脆弱的人能够学会坚强,浮躁的人也会懂得沉静……成长,就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是否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呢
请以“原来,我也很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 不少于 600字;
(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一、 (本大题共11小题, 共27分。1~6小题, 每题2分: 7~11小题, 每题3分)
1. A 2. C 3. A 4. D 5. B 6. D 7. B 8. D 9. A 10. A 11. B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12. (1) 道阻且长/跻/右 (2)皆若空游无所依
(3)其翼若垂天之云 (4)讲信修睦
(5)教学相长也
(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13.①离开(背弃) ②更加
14.您严谨地遵守这三条,就完全能够把楚国治理好!
15. 【示例】
孙叔敖虚心求教:随身居高位但见老者主动上前请教。
孙叔敖待人有礼:他看到老人来,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
孙叔敖乐于接受意见:认可老人的观点并将老人说的话牢记于心。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16.(2分)【示例】
①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奠定了本文温暖的感情基调。母爱像柿子一样带给我们甜蜜的感受;
②指出行文线索,文章是以柿子(或以母爱)为线索展开叙述的。
17.(3分)【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了柿子成熟时鲜艳饱满的情状,表达了“我”对柿子的喜爱之情。
18. (3分)【示例】
①教子有方:母亲用柿子来激励孩子努力学查数和读书认字;
②勤劳能干:母亲能变着花样加工柿子来改善生活;
③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母亲常常拿出自家产的果蔬接济大家。
19.(4分) 【示例】
①内容上:赞美母爱的伟大,抒发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之情,点明中心,深化了主旨:
②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标题(或与首段呼应),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五、 (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一)综合性学习(4分)
20. (2分) (1) D
(2分)【示例】(2)辞旧岁,金蛇/灵蛇(意思对即可)
(二)名著阅读(3分)
21.【示例】(3分)
保尔经受过各种艰难困苦,他却并没有绝望,而是对生活充满希望。面对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身体,他决定用写作来向命运宣战。他用挖出长条格子的硬纸板写字创作,已经写好的东西,他必须逐字逐句地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会停顿。在克服种种困难后,保尔终于完成了他的《暴风雨所诞生的》,保尔战胜了命运,成长为真正的战士。
保尔的经历说明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