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 古诗三首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东郭(gō guō) 先生千方百计救了狼,却差点儿为狼所害。
(2)一块块碧绿的菜畦(xí qí) ,给春天增添了几分色彩。
2.认真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 ,描写了黄河 的气概。
(2)《江南春》一诗中描写晴景的诗句是“ , ”;描写雨景的诗句是“ , ”。
(3)《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运用了 和 的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
3.“茅檐长扫 无苔,花木成 手自栽。”
这两句写了湖阴先生家环境的清幽,暗示了湖阴先生
A.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B.生活情趣的高雅。
4.品味《书湖阴先生壁》,完成下面的练习。
“护”和“送”二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5.下列哪一句能让人感受到湖阴先生的庭院井井有条?( )
A.茅檐长扫净无苔 B.一水护田将绿绕
C.花木成手自栽
6.“千里莺啼绿映红”这句诗主要从哪几个角度描写了江南的春天?( )
A.视觉和触觉 B.嗅觉和味觉
C.听觉和视觉
7.下列诗句中,哪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近似?(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C.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8.“浪淘风簸”中“簸”字的正确解释应是下列选项中的( )
A.颠簸。
B.用簸箕颠动谷物,扬去糠秕、尘土等杂物。
C.用竹篾(miè)、柳条或铁皮等做的簸粮食或撮(cuō)垃圾的用具。
9.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诗中写景的顺序是从 写到 。
(2)根据古诗内容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湖阴先生:诗人居住金陵紫金山下时的看门老人。
②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庭院外一条小河环绕并保护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3)“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10.结合诗歌,在想像画面,感悟诗境的基础上,将《书湖阴先生壁》改变成一篇小短文并配一幅插图。
18 古诗三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1)guō;
(2)qí。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语境选择正确的读音即可。
【解答】故答案为:
(1)guō;
(2)qí。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答案】(1)刘禹锡 浪淘风簸;
(2)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3)对偶 拟人。
【分析】考查了诗歌的翻译、作者生平及代表作、诗歌写作手法,对于诗歌的翻译,要以诗句中的字词的意思为依托,通过理解字词的意思,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是理解诗句意思的有效途径。
【解答】(1)《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诗歌描写了黄河浪淘风簸的气概。
(2)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一诗中描写晴景的诗句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描写雨景的诗句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
故答案为:
(1)刘禹锡 浪淘风簸;
(2)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3)对偶 拟人。
【点评】做诗歌的翻译题目一定要对古诗文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熟悉诗歌的创作背景,不懂的地方可借助工具书来完成。
3.【答案】净 畦
B
【分析】考查了诗词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解答】出自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翻译: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故选:B。
【点评】古诗的翻译:必须了解古代诗人的社会生活背景、写诗歌时心情;古诗的具体、准确的内容,如果出现古代用语,必须查阅其意,用语言将古诗的大概意思写出来。
4.【答案】C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诗中的“护”和“送”是拟人的手法,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答案】A
【分析】考查了诗歌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解答】A.“茅檐长扫净无苔”意思是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所以洁净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B.“一水护田将绿绕”意思是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
C.“花木成手自栽”意思是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故选:A。
【点评】诗歌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积累,做题时方便搜索调取。遇到不确定的字词,也可联系诗句整体进行分析解释。
6.【答案】C
【分析】考查了诗歌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解答】“千里莺啼绿映红”意思是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鸟啼声声”是听觉角度,“绿草红花相映”是视觉角度。
故选:C。
【点评】诗歌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积累,做题时方便搜索调取。遇到不确定的字词,也可联系诗句整体进行分析解释。
7.【答案】B
【分析】考查了诗歌的思想感情,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包括概括诗歌的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意境等。
【解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出自《江南春》,意思是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这句诗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也隐含了诗人对国家的失望之情。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意思是: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描写的是暮春时节。这句诗中的“芳菲尽”与第二句中的“始盛开”相呼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看到桃花后的欣喜。
B.“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出自明代诗人杨慎的《临江仙》,意思是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这句诗甚为豪迈、悲壮,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含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澹泊、轻视然,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
C.“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出自毛泽东的《山村咏怀》,意思是:路边亭台楼阁有六七座,还有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这句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故选:B。
【点评】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8.【答案】A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解答】“浪淘风簸”意思是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簸”意思是颠簸。
故选A。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9.【答案】(1)庭院内景 庭院外景;
(2)①×;②√;
(3)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护”和“送”等字想象山水有情,与湖阴先生情谊深厚,烘托了一位亲近山水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的庭院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这首诗描写了庭院的清幽的景色,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分析】《书湖阴先生壁》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诗作,题于其友人杨德逢的屋壁上。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全诗大意如下:庭院因为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看不见一点青苔;主人亲自栽种的花木成垄成行地排列着;庭院外有一条小河环绕着碧绿的水田,两座山峰像是要推开门一样,给主人送上满山的青翠。
【解答】(1)考查诗歌的写作顺序。这首诗是诗人王安石题于其友人杨德逢的屋壁上的诗,诗歌前两句写庭院内景,后两句转而写湖阴先生庭院外景。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掌握。①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说法错误。②后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意思是:庭院外有一条小河环绕着碧绿的水田,两座山峰像是要推开门一样,给主人送上满山的青翠。理解正确。
(3)考查写作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两山排闼送青来”这句诗的意思是:两座山峰像是要推开门一样,给主人送上满山的青翠。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护”和“送”等字想象山水有情,与湖阴先生情谊深厚,烘托了一位亲近山水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的庭院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考查对诗歌的掌握情况。《书湖阴先生壁》是北宋诗人王安石题于其友人杨德逢的屋壁上的诗作,诗歌描写了庭院的清幽的景色,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
(1)庭院内景 庭院外景;
(2)①×;②√;
(3)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护”和“送”等字想象山水有情,与湖阴先生情谊深厚,烘托了一位亲近山水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的庭院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这首诗描写了庭院的清幽的景色,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俗话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古诗的积累与背诵,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审题立意]
明确习作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本次作文的要求是结合诗歌,在想像画面,感悟诗境的基础上,将《书湖阴先生壁》改变成一篇小短文并配一幅插图。
[选材分析]
在写作之前,首先要了解《书湖阴先生壁》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然后展开合理的想象,并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这首诗是王安石所写,原诗是: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首诗是作者题写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
[构思指导]
先写几间茅舍的情况,接着描写一条小溪环绕碧绿的田野,最后通过拟人的描写把远处的青山映入眼帘的情景人格化。
【解答】【范文】
书湖阴先生壁
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青的秀色送入眼帘。
【点评】这篇小短文是根据诗歌的内容改编,作者由近到远的顺序,通过描写茅舍、小溪、绿田、青山,一幅田园美景图展现在我们面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