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长春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22 14:2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春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融合遗传是杂交后代的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若杂交后代自交,不会出现性状分离;若测交,子代性状再次介于两者之间。豌豆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支持融合遗传观点的是(  )
A.纯合的红花与纯合的白花杂交,F1全部为粉花
B.F1为粉花,若其自交,F2中红花:粉花:白花=1:2:1
C.F1为粉花,若其与白花杂交,子代为粉花:白花=1:1
D.F1为粉花,若其与红花杂交,子代为粉花:红花=1:1
2.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实验中,F2代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即和亲本P表现型不同的类型)所占比率分别为( )
A.9/16和1/2 B.1/16和3/16
C.9/16和3/16 D.1/4和3/8
3.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但显隐性未知。现有一批高茎豌豆种子,为判断其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以及高茎和矮茎的显隐性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茎豌豆自交,若后代全是高茎,则高茎为隐性性状
B.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若后代高茎:矮茎=1:1,则这批高茎豌豆为杂合子
C.高茎豌豆自交,若后代出现矮茎,则矮茎为显性性状
D.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若后代全是高茎,则这批高茎豌豆为纯合子
4.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四分体
B.一个四分体中含有四条染色体和四个DNA分子
C.次级精母细胞中的四分体数是初级精母细胞中的1/2
D.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可形成23个四分体
5.下列有关某雄性生物体中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图①处于减数分裂Ⅰ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C.图③处于减数分裂Ⅱ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
6.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图中染色体的黑色和白色分别代表染色体的来源——父方和母方。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甲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7.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而来的
B.图乙中分别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32P的培养基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和DNA
C.图乙中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能量、酶
D.图乙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8.某研究小组用如图所示的6种卡片、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成功搭建了一个完整的DNA分子模型,模型中有4个T和6个G。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代表氢键的连接物有26个
B.代表胞嘧啶的卡片有6个
C.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有38个
D.理论上能搭建出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
9.玉米条纹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环状DNA分子。该病毒DNA在玉米细胞内的复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中,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接两个磷酸基团
B.该病毒DNA复制时,需要宿主细胞提供模板、原料、酶、能量等
C.互补链合成时,亲代DNA分子边解旋边复制可提高复制效率
D.复制后新合成的互补链可直接作为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
10.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造血组织肿瘤性疾病,俗称“血癌”。引起白血病的内在因素是(  )
A.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B.长期受到电离辐射或X射线照射
C.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D.化疗是治疗癌症的方法之一
11.表观遗传现象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下列对此现象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基因的转录启动部位被甲基化修饰属于表观遗传
B.外界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对表观遗传现象有影响
C.使抑癌基因沉默的表观遗传现象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发生
D.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之间的微小差异与表观遗传无关
12.果蝇(2n=8)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其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如图1。科研人员显微观察果蝇细胞的染色体行为时,发现某时期Ⅲ号染色体呈图2状态,其基因和染色体发生的变化通常不包括( )
A.基因排序变化 B.基因数目变化
C.染色体结构变化 D.染色体片段断裂
13.2023年,四川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考古人员在对该地新出土的古人类牙齿化石进行研究时,希望通过DNA分析探究古蜀人的遗传信息。与此同时,警方在调查一起盗窃文物案件时,在被盗现场发现了嫌疑人留下的血迹。下列关于这两处DNA分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研究古人类牙齿化石中的线粒体DNA,可帮助追溯古蜀人的母系遗传谱系
B.提取古人类牙齿化石中的DNA时,需设法去除牙齿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DNA
C.从被盗现场的血迹中提取DNA时,可利用血细胞中的白细胞来获取所需DNA
D.若要确定被盗文物与古蜀文化的关联,可对比血迹与古人类牙齿化石的DNA
1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超级细菌中最著名的,由医院获得感染或社区获得感染,现在极其常见,可引起皮肤、肺部、血液和关节的感染。对于超级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级细菌的出现是由于抗生素导致定向突变而产生的
B.超级细菌可以通过逆转录的方式形成DNA分子
C.超级细菌中抗性基因的遗传遵循遗传定律
D.超级细菌可以在进行转录的同时进行翻译过程
15.植物与食草动物的共存时间非常漫长。某植物的叶缘有波纹和齿状两种,分别由A、a基因控制。某植物种群初始状态的基因型频率为25%AA、50%Aa和25%aa,在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以该植物为食的动物后,该植物种群最终稳定状态的基因型频率为17%AA、38%Aa和45%aa。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植物与食草动物长期共存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B.该植物种群中齿状个体被食草动物捕食的概率更高
C.食草动物的捕食导致该植物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逐渐减小至稳定
D.引入食草动物后,该植物种群朝着一定的方向发生了进化
二、多选题
16.某学习小组用红色小球(代表基因A)和白色小球(代表基因a)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向甲、乙两个容器中均放入20个红色小球和60个白色小球,随机从每个容器内取出一个小球放在一起并记录,再将小球放回各自的容器中并摇匀,重复50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容器内的小球数量可以不相同
B.甲容器中的小球数模拟某个亲本的等位基因数
C.重复50次后,Aa组合约占37.5%
D.该实验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17.图甲是某雄性果蝇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图乙是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注:细胞中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一般发生在图甲的AB段
B.图乙细胞①对应EF段,细胞②和③对应CD段
C.着丝粒分裂只发生在图甲的GH段
D.图乙细胞③中1号和2号染色体相对位置上的基因属于等位基因
18.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是半保留复制。选用含有15NH4Cl的原料来培养大肠杆菌若干代作为亲代,然后,将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增殖2代,提取大肠杆菌的DNA并进行离心,下图是几种可能的离心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密度梯度离心依据DNA分子密度大小使其分离,通过测定放射性强度最终确定DNA复制的方式
B.若离心结果为⑤,可得出增殖2代后含14N的DNA占1/2,含15N的DNA占1/2
C.若DNA为全保留复制,则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对应图中③
D.否定DNA为全保留复制起关键作用的是试管②
19.“超雄综合征”是指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一种人类遗传病,该病患者性别表现为男性,少数个体有生育能力,该病患者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任意两条性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一极,另一条移向细胞的另一极。有一个正常女性与该病患者结婚,他们生育了一个正常的女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的形成是因为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异常
B.“超雄综合征”患者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数是23或24条
C.“超雄综合征”患者初级精母细胞中能形成24个四分体
D.该夫妻生育的染色体数目正常的孩子中,儿子占一半
2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临床上常见的耐药菌。某研究团队开展实验探究鸡矢藤(一种中药)醇提物是否对MRSA有抑菌作用,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鸡矢藤醇提物的MRSA抑菌效果(d表示抑菌圈直径)
抑菌圈大小 7mm<d<10mm (低敏感) 10mm<d<15mm (中敏感) D≥15mm (高敏感) 总计
MRSA(株) 0 7 23 30
A.甲氧西林的使用促进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朝着耐药的方向变异
B.实验中需设置不添加鸡矢藤醇提物的空白对照组
C.结果表明鸡矢藤醇提物对MRSA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D.不同浓度的鸡矢藤醇提物可能对MRSA的抑菌作用不同
三、解答题
21.玉米是雌雄异花、雌雄同株的作物。自然状态下的玉米可以在植株间相互传粉,也可以同株异花传粉(自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杂交过程中,与豌豆相比,玉米可以省去 环节,在开花前直接对雌、雄花序进行 处理即可。
(2)玉米中因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基因用W表示),其籽粒和花粉遇碘不变蓝;含直链淀粉多不具有黏性(基因用w表示),其籽粒和花粉遇碘变蓝。播种WW和ww杂交得到的种子,先后获取花粉和籽粒,分别滴加碘液后观察、统计,结果为花粉 %变蓝,籽粒 %变蓝。
(3)将纯合高茎玉米(BB)和矮茎玉米(bb)间行种植,某一纯合高茎玉米植株所结果穗上所有籽粒可能是 (填序号:①全为纯合子;②全为杂合子;③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④都有可能出现)。现有高茎玉米种子,其中杂合子占1/2,把种子间行播种,长成的植株在自然状态下自然传粉,F1中高茎∶矮茎= 。
(4)玉米叶绿素的合成受到细胞核中基因Y和y的控制,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基因型为YY、Yy的植株叶片分别为深绿色、浅绿色,yy为黄色。基因型为YY的植株在光照较弱时表现为浅绿色,基因型为yy的植株叶片为黄色,但三种基因型的植株在遮光条件下均为黄色。现有一浅绿色植株,为确定该植株的基因型,请设计遗传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及结论。最简单的实验方案:让 ,将获得的后代在 条件下培养后,观察并统计 。结果及结论:①若后代 ,说明该植株的基因组成为YY;②若后代 ,说明该植株的基因组成为Yy。
22.某生物学兴趣小组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图甲、乙、丙是某小取体内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丁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图戊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甲细胞所处时期是 ,它发生在图戊中的 (填序号)阶段。
(2)乙细胞的名称为 ,含有 条染色单体,对应图丁的 (填字母)
(3)该小鼠为 (填写“雌性”或者“雄性”),判断理由是 。
(4)在图丁中a-e四个时期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 。
(5)图戊A和B两个生理过程的名称分别是 ,它们对于维持小鼠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以及遗传和变异都十分重要。
(6)图戊中,曲线在①②阶段下降的原因是 。
23.miRNA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但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RNA。成熟的miRNA组装成沉默复合体,识别某些特定的mRNA(靶RNA),进而调控基因的表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②过程的原料是 。
(2)图乙对应图甲的过程 (填序号),图乙中甲硫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 ,核糖体向 移动。
(3)miRNA是 (填名称)过程的产物。作用原理推测:miRNA通过识别靶RNA并与之结合,通过引导沉默复合体使靶RNA降解;或者不影响靶RNA的稳定性,但干扰 识别密码子,进而阻止翻译过程。
(4)已知某基因片段碱基排列顺序如图丙所示。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A、AAG: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U、GGC、GGA、GGG。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 (填“甲”或“乙”)链转录形成的。若该mRNA中,腺嘌呤和尿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42%,转录形成它的DNA区段中一条链上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胸腺嘧啶占30%,则另一条链上的胞嘧啶和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和 。
24.人类的血友病是伴性遗传的,患者的血浆中因缺少抗血友病球蛋白,凝血发生障碍。在受伤流血时不能自然止血,很容易引起失血死亡。某遗传病调查小组调查某家庭三代的发病情况,绘制出下图所示的遗传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家系的血友病是 遗传病,其遗传特点是患者中男性 (填“远多于”或“略多于”)女性,男性患者的基因从 (填“父亲”“母亲”或“父亲或母亲”)那里传来。
(2)如果Ⅱ6和Ⅱ7再生一个小孩,患血友病的概率为 。
(3)Ⅲ2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 。若Ⅲ2和Ⅲ6婚配,则后代出现血友病的概率为 。
(4)已知Ⅲ1同时又是白化病患者,如果Ⅱ1和Ⅱ2再生一个小孩,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患病的概率为 。
25.谷子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是狗尾草经长期驯化改良而来。狗尾草种子小,成熟后易脱落,下图1为落粒基因SH的部分序列,图2为狗尾草细胞中与落粒相关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狗尾草种子小易脱落,可便于传播,也可减少被鸟类取食,但不利于收获。这说明了适应具有 。
(2)SH基因控制合成SH蛋白的过程称为 。该过程以SH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以 为原料转录出mRNA,进而在核糖体上合成SH蛋白。
(3)SH基因中, 位于该基因结构的前端,其上有RNA聚合酶 的位点,可启动转录过程,形成的mRNA序列为 。
(4)据图分析,SH蛋白的作用原理是 。
(5)对比谷子与狗尾草的基因组序列发现,原SH基因中插入了一段855bp的DNA片段,此变异属于 。该变异导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 异常,进而功能改变。
(6)综合以上信息,用文字和“→”表示“SH基因”、“CAD基因”对“种子脱落”过程的作用机理: (“→”上分别用“+”或“-”表示促进或抑制作用)。
26.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一 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 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某种蛙生活的水体被分开,从而使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材料一中的此种蛾已经发生了进化,原因是 。
(2)材料二中的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 ,理由是 。
(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 的结果。
(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大量减少,会导致该种群的 变小。
(5)如表所示为基因D、d在材料二中两个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 。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的原因最可能是 。
基因型 A种群(个) B种群(个)
XDXD 200 0
XDXd 50 160
XdXd 100 200
XDY 180 0
XdY 170 27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D D B C D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D B ACD CD CD ACD BCD
21.(1) 去雄 套袋
(2) 50 25
(3) ④ 15∶1
(4) 该植株自交 正常光照 后代的表型及比例 全部为深绿色植株 深绿色∶浅绿色∶黄色=1∶2∶1
22.(1) 有丝分裂后期 ⑥
(2) 初级卵母细胞 2 b
(3) 雌性 丙图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4)a、b
(5)减数分裂、受精作用(顺序不能交换)
(6)同源染色体分离
23.(1)(4种)核糖核苷酸
(2) ④ AUG 右
(3) 转录 tRNA/转运RNA
(4) 乙 34% 12%
24.(1) 伴X隐性 远多于 母亲
(2)1/4
(3) 1/2 1/8
(4) 3/8 7/16
25.(1)相对性
(2) 基因的表达 核糖核苷酸
(3) 启动子 识别和结合 5'AAUCACUCA3'
(4)与CAD基因某部位结合抑制其转录(抑制CAD基因转录)
(5) 基因突变 结构
(6)SH基因CDA基因种子脱落
26.(1) 种群 种群的基因频率已经发生了改变
(2) 是 已经存在生殖隔离
(3)自然选择
(4)基因库
(5) 60%/0.6 含XD的雌配子不能存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