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青岩贵璜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3月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是小历同学的学习笔记。可见,他学习的主题是,宋代( )
财政:唐代由宰相兼领司职,宋代设置三司,独立掌握全国的财政 监察:谏官不准由宰相任用 用人:本该隶属宰相职权之下,宋代另设“审官院”
A.增加财政收入 B.提高谏官的地位 C.削弱宰相权力 D.崇文抑武的国策
2.★下图为北宋财政收支情况(单位:万贯),为解决图中的问题,宋神宗决定( )
A.减少科举取士的名额 B.削减禁军的数量C.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D.设节度使收财权
3.★宋仁宗时期,北宋政府在南方驻扎禁军195营,在北方的河北、河东、陕西三地驻扎禁军743营。这种部署意在( )
A.强化中央集权 B.削弱武将兵权 C.节约军费开支 D.应对边防压力
4.苏辙《栾城集》中记载:“(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宋朝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
5.★金朝是一个以女真族为主体、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民族联合政权。据统计,金代六部尚书共227人,其中女真97人,汉族108人,契丹13人,渤海9人。由此可见,金代的政治制度( )
A.激化了民族矛盾 B.促进了民族交融C.实现了民族平等 D.弱化了女真地位
6.★公主赵姬因战乱流落到今天的深圳一带并结婚生子,到南宋光宗时期才追认为皇姑,并追封为郡主。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 )
A.金灭北宋 B.蒙古灭金 C.元朝建立 D.元灭南宋
7.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果给下面的示意图加上一个标题,最为恰当的是( )
A.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B.元朝经济飞速发展C.蒙古对外交往频繁D.各族联合抗击蒙古
8.★元朝行省长官经由朝廷颁发牌符后,对辖区内所统帅的军队有提调权,还可介入所属下级军官的迁调事宜,可对所属军队将领治罪。这说明元朝行省长官( )
A.是朝廷临时派出官员 B.职权范围不断扩大
C.拥有一定程度自主权 D.有权统领各地财赋
9.元朝宣政院“掌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官吏选拔、要务处理都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必经中书省。遇吐蕃有重大问题,则派设行宣政院前往该地处理。这表明,元朝( )
A.在吐蕃各地设置行省管理 B.实行了改土归流政策
C.对西藏行使了行政管辖权 D.边疆管辖形同于内地
10.《湘山野录》记载:“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遣使以珍货求其种……至今在处播之。”这说明,引进占城稻主要得益于( )
A.农民阶级支持 B.地主豪强支持
C.统治者的支持 D.手工业者支持
11.★观察如图,与隋朝相比,关于元朝水运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图
A.方位向西偏移 B.比隋运河更直 C.中心都是杭州 D.完全没有变化
12.★北宋货币以铜钱为主、铁钱为辅,金银作为货币的流通量不大。当时每年铸造的铜钱已经是唐朝的一二十倍,大约有1.5万多吨,仍旧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商品流通的需求,出现了“钱荒”。这说明了宋代( )
A.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B.金银货币需求减少C.纸币已经普遍使用 D.国家财政严重亏空
13.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这( )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 D.奠定了驿站制度的基础
14.★宋代民间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据此可知,当时( )
A.书坊是文化传播的管理机构 B.木活字印刷已普遍使用
C.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 D.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
15.为了编修历法,元朝郭守敬创制和改进了多种天文仪器仪表;在全国各地设立27个观测站,开展了大规模的“四海测量”活动,并对实测结果进行精密计算和综合研究。这体现,郭守敬( )
A.注重国计民生 B.具备科学实证精神C.总结传统经验 D.借鉴国外先进成果
16.★有学者论述一位思想家,说:“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这位思想家是( )
A.韩愈 B.程颢 C.朱熹 D.苏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4分)隋唐、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在国家治理方面都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这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才。隋朝在结束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局面后,百废待兴,而首先是解决国家所需的用人问题,于是科举制应运而生。
——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实行科举制的历史背景。(2分)列举一例唐朝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所做出的贡献。(2分)
材料二 下表为两宋时期部分君臣的言论。
宋太祖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大臣余靖 自来武臣在边关,多被文臣所牵制
大臣吕中 我朝以儒立国,故命宰相读书,用儒臣掌刑狱,以文臣知州
(2)材料二体现了宋朝的哪一项政策?(2分)简述这个政策给宋朝带来的积极影响。(2分)
材料三 元朝大批签发内地军民前往漠北屯田,并在一部分蒙古牧民当中传授耕作技术,在民族复杂的东北地区,设立了辽阳行省。云南行省的长官教当地民族播种,兴修水利,创建孔子庙等。巡行劝农使向他们传授内地的先进养蚕方法,“收利十倍于旧,云南之人由是益富庶”。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统治边疆地区的措施。(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4分)
18.(14分)中学历史课标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唯物史观】
材料一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
单位 总计 北方数 南方数 南方所占比例(%)
贯、石、匹、两 10 018 153 4 414 841 5 603 312 55.93
(1)材料一表中数据反映出宋朝的经济出现了什么发展趋势?(2分)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4分)
【史料实证】
材料二 宋代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唐代的水平而进入了比较成熟和高度繁荣的阶段。
(2)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证明材料二中的观点。(4分)
【时空观念】
材料三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2分)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今天的中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2分)
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摘自[英]培根《新工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与三幅图片有关的中国古代三项重大发明。(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三项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3分)
材料二 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科技文化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摘自《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2分)
2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唐是中国境内许多民族乘势兴起的重要发展阶段,封建社会后半期的主要少数民族,大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在强盛国力的影响和吸引下,突厥、西域各族、回纥、吐蕃、南诏、契丹、靺鞨等少数民族与隋唐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联系紧密。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唐太宗获得了北边各民族的尊重,被尊奉为“天可汗”。唐代疆域较以前更加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稳固,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元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各民族间的交往与联系在这一时期空前加强。元朝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简明中国史读本》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的建立者。(2分)
(2)阅读材料,围绕“民族交往、交流和民族交融”这一话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D C B A A C C C B A A C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历史背景:隋朝结束分裂,实现了国家统一;九品中正制人才选拔权被世家大族掌握,以门第来选拔人才,不适应统治需要,影响中央集权。(2分)
贡献: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等等。(任举一例,2分)
(2)政策:崇文抑武。(2分)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2分)
(3)措施:设立行省制;向边疆移民;向少数民族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等等。(2分)
作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促进了边疆的开发;等等。(任答两点即可,4分)
18.(1)趋势:经济重心的南移。(2分)原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民南迁,带去了中原的生产技术,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等。(任答两点即可,4分)
(2)表现:宋代商业城市大量兴起;北宋时大城市的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人口聚集或流动性大的地方都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交子出现等。(任答两点即可,4分)
(3)因素: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中国造船业发达;海船上配备了指南针。(任答两点即可,2分)启示:①重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重视科技的发展;②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③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④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⑤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
19.(12分)
(1)发明:图1:活字印刷术。(1分)图2:火药。(1分)图3:指南针。(1分)贡献:印刷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1分)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1分)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1分)
(2)原因:继承隋唐时期科技的辉煌成就;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元朝实现大一统,社会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宋元时期经济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等。(任答两点即可,4分)
(3)关系: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促进了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任答一点即可,2分)
20.(1)建立者:忽必烈。(2分)
(2)观点: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可促进国家、民族的进步。(2分)
论述: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民族的尊重,被尊奉为“天可汗”,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人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人长期杂居通婚,逐渐交融,形成新的民族——回回。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具有重要意义。(6分)
可见,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可以使民族进步,国家发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