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培优卷 第六单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曲黄河(qǔ) 环绕(rào) 天涯
B.花木成畦(qí) 南朝(cháo) 黄莺
C.浪淘风簸(bǒ) 织女(zhī) 毛檐
D.两山排闼(dá) 银河(yín) 酒旗
2.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浪淘风簸自天涯 簸:颠簸。
B.水村山郭酒旗风 山郭:山城,山村。
C.茅檐长扫净无苔 苔:青苔。
D.千里莺啼绿映红 千里:一千里地。
3.下列诗句诵读节奏有误的是( )
A.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4.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 代的 ,寄托了诗人心底对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的诗句是: 。
(2)《江南春》这首诗抓住 、 、山郭、 和 等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3)古诗中,有不少数字是虚指,如《江南春》中的“四百八十”形容 。
5.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扁担 扁舟 B.薄饼 轻薄
C.提供 供应
6.“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这两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和作比较 B.打比方和列数字
C.作比较和打比方 D.列数字和作比较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晶莹 壮观 半径 有限
B.矿物 地质 无私 节治
C.开采 枯竭 毁坏 烂用
D.生态 设想 例如 吉地
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他们在天际 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 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 ,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A.旅游 晶亮 交错
B.旅游 晶莹 交换
C.遨游 晶莹 交错
D.遨游 晶亮 交换
9.看拼音、写词语。
dào bié qí jì
zhì lǐ guī sù
sì nüè
10.填写同音字。
gōng
敬 作
殿 式
夫 击
箭 鞠
11.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是( )
A.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B.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C.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1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意的递进
C.表示语意的转折 D.表示话题的突然转换
13.课内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画“ ”句中的“纱衣”指的是 。
A.地球表面的云层
B.地球表面的大气层
C.地球上的海洋
D.地球上的原始森林
(3)选文第二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包括 和 ,生动地体现了地球的“小”。
(4)选文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说明了地球 。
(5)地球很美丽,但却正在遭受严重的污染。请说说环境污染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至少三方面)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能吞能吐”的森林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 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 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四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调节气温,这才使地球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多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一方面,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 容易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等自然灾害。
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从而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简要介绍森林的两个功劳。
①“吞水吐雨器”:
②“吞碳吐氧机”:
(3)阅读第三自然段,概括说明“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
(4)说森林是“地球的‘绿色之肺’”,这里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5)第三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中的“近200年间”强调了 ,“三分之一以上”强调了 。
(6)请你结合文章,谈谈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15.习作练习﹣﹣我挑战。
两三年前,“雾霾”“PM2.5”……这些词语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新鲜词,而现在随着雾霾天气范围的扩大,持续时间的增长,防霾、抗霾对人们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请你给环保部门写一份关于如何防治雾霾的倡议书。注意倡议书的格式。
新课预习.培优卷 第六单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和字形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九曲黄河”的“曲”应读“qū”,读“qǔ”时指歌曲。
B.正确。
C.有误,茅檐:茅屋。故“毛檐”的“毛”错误。
D.有误,“两山排闼”的“闼”应读“tà”。
故选:B。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答案】D
【分析】考查了诗歌的翻译,诗歌翻译,要做到字字有着落。要把原诗的每个字词完整地翻译出来,不可存在漏译的现象。必须准确无误,简洁精练。
【解答】A、B、C正确。
D.错误。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翻译: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千里:形容面积广阔。
故选:D。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3.【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解答】A、B、C正确;
D有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正确划分节奏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故选:D。
【点评】文言断句虽然不常考到,但学习掌握此项知识,对于学习文言文是有帮助的,便于学习古文,读懂文章内容。
4.【答案】(1)唐 刘禹锡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莺 水村 酒旗 寺;
(3)寺院很多。
【分析】考查了文学常识、诗歌翻译、诗歌默写,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解答】(1)《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 唐代的刘禹锡,寄托了诗人心底对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的诗句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江南春》这首诗抓住莺、水村、山郭、酒旗和寺等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3)古诗中,有不少数字是虚指,如《江南春》中的“四百八十”形容寺院很多。
故答案为:
(1)唐 刘禹锡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莺 水村 酒旗 寺;
(3)寺院很多。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5.【答案】C
【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不相同,扁:biǎn物体宽平而较薄。piān 小。故“扁担”的“扁”应读“biǎn”,“扁舟”的“扁”应读“piān”。
B.不相同,薄: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bó不厚道,不庄重。故“薄饼”的“薄”应读“báo”,“轻薄”的“薄”应读“bó”。
C.相同,供:gōng 供给;提供东西或条件给需要的人应用。故“提供”的“供”,“供应”的“供”都应读“gōng”。
故选:C。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6.【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引资料、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等。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解答】从“6400千米”“同茫茫宇宙相比”可知,这两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作比较。
故选:D。
【点评】说明方法的考查是常见题型,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要结合内容分析,多做练习。
7.【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正确。
B.有误,节制:限制、控制。故“节治”的“治”错误。
C.有误,滥用:皮肤上突起的或肌肉上结成的硬块。故“烂用”的“烂”错误。
D.有误,基地:作为某种事业基础的地区。故“吉地”的“吉”错误。
故选:A。
【点评】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8.【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解答】旅游:游览胜地。遨游:漫游;游历。晶亮:晶莹明亮。晶莹:光亮而透明。交错:交叉;错杂。交换:彼此互换(东西等)。
结合句子意思可知,依次应选“遨游、晶莹、交错”。
故选:C。
【点评】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看拼音写词语是低年级语文的一个基础题目类型,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道别 奇迹 治理 归宿 肆虐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
1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同音字的辨析与应用,同音字,音同形不同,义也不同,完成时要结合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解答】恭敬:对长者或宾客尊敬而有礼貌。
工作: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也泛指机器、工具受人操纵而发挥生产作用。
宫殿:泛指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公式:用数学符号表示各个量之间关系的式子。
功夫:一般指代身怀武术技能。同时也可指本领、做事花费的时间精力等。
攻击:进攻。
弓箭:一种威力大、射程远的远射兵器。
鞠躬:小心谨慎的样子。
故答案为:
恭 工 宫 公 功 攻 弓 鞠
【点评】要想掌握好词语,首先就要对字进行区分,无论是同音字,还是形近字,都要熟练掌握并运用。认清同音字,关键是能根据它们表示的不同意思,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11.【答案】C
【分析】考查了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解答】A.把“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运用了比喻修辞。
B.把“地”比作“床”。运用了比喻修辞。
C.没有本体和喻体,不是比喻句。
故选:C。
【点评】使用比喻手法时 要注意:
⒈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⒉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另外,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
12.【答案】A
【分析】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常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解答】从“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可知,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标点的掌握,学生应注意各个标点符号的运用,熟能生巧。
13.【答案】(1)选文主要介绍地球美丽壮观,但是渺小。
(2)B;
(3)列数字 作比较;
(4)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5):①由于化学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增高,危及人和其他生物的身体健康。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质量恶化,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③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
【分析】语段选自《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介绍了地球是渺小的,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科学家已经证明了目前地球是适合人类生活的唯一星球,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子孙后代。
【解答】(1)考查了概括选文主要内容的能力。选文首先介绍了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的外形特点,然后介绍了地球的大小。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选文主要介绍地球美丽壮观,但是渺小。
(2)考查了对选文中重点句子的掌握。选文中划线句子“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这句话是对对球外形的描写。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这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大气层。故选B。
(3)考查了对选文第二自然段说明方法的掌握。选文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大小,作者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先写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然后又把地球与茫茫宇宙相比,说明地球是渺小的。
(4)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掌握情况。选文中,作者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5)考查了拓展延伸的能力。地球很美丽,但却正在遭受严重的污染。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如:①由于化学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增高,危及人和其他生物的身体健康。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质量恶化,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③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
故答案为:
(1)选文主要介绍地球美丽壮观,但是渺小。
(2)B;
(3)列数字 作比较;
(4)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5):①由于化学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增高,危及人和其他生物的身体健康。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质量恶化,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③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
【点评】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4.【答案】(1)不但 而且 因为 所以;
(2)①雨水多了,森林能贮水;雨水少时,人们可利用森林涵养的水源。
②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新鲜空气。
(3)①地球上的森林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②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
(4)打比方 形象、具体地说明森林“能吞能吐”的特征和维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5)时间之短 破坏范围之大或数量之多。
(6)少开私家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开发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用太阳能烧水做饭。
【分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森林的两大功劳:雨水多了,森林能贮水;雨水少时,人们可利用森林涵养水源。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新鲜氧气。告诉我们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带来的影响。
【解答】(1)考查了关联词的运用。“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和“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两个句子表示递进关系,可以用关联词“不但……而且……”连接。后面的两个句子之间是因果关系,因此可用“因为……所以……”连接。
(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熟读第一段,可知:森林的一大功劳是:雨水多了,森林能贮水;熟读第二段,可知:森林的另一大功劳是: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新鲜空气。
(3)考查了对说明内容的分析概括的能力。括文章的主要说明内容要在仔细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每段的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每段的开头部分,找到后再加以整理概括即可答题方法:说明对象+对象特征。根据文章第三段可以概括出。①地球上的森林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 ②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
(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这是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形象、具体地说明森林在维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5)考查了对说明方法的理解能力。“近200年间”强调了时间之短;“三分之一以上”强调了破坏范围之大或数量之多。
(6)本题为开放性题。解答此题只要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可,如:少开私家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开发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用太阳能烧水做饭。
故答案为:
(1)不但 而且 因为 所以;
(2)①雨水多了,森林能贮水;雨水少时,人们可利用森林涵养的水源。
②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新鲜空气。
(3)①地球上的森林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②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
(4)打比方 形象、具体地说明森林“能吞能吐”的特征和维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5)时间之短 破坏范围之大或数量之多。
(6)少开私家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开发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用太阳能烧水做饭。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15.【答案】
防治雾霾倡议书
雾霾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的健康。值此深冬季节,正是雾霾的高发期。抗击雾霾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为了我们拥有更多的蓝天,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请大家积极投身到抗击雾霾的行动中来。今天,我们向环保部门发起倡议:
一、要求全市有污染气体排放的企业和单位,严格做到达标排放。倡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严格履行职责,认真监督,接受群众举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二、鼓励各位市民养成绿色出行的良好习惯,尽量以步行、骑车、拼车和搭乘公交的方式出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不焚烧垃圾、秸秆等。
三、倡议市民主动监督周边情况,发现露天焚烧和污染排放现象及时劝阻或举报;摒弃损害环境的陈规陋俗,不焚烧钱纸、祭品,不燃放有污染的烟花爆竹;改革饮食观念,抵制城市露天烧烤,推行低油烟、低污染、低能耗的饮食结构。
在蓝天白云下幸福生活,是我们的美好期盼。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每个单位、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让我们共同参与、立即行动,争当大气污染治理的宣传者、践行者和监督者,为建设美丽渭南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你我他共同努力,空气会更加清新,天空会更加湛蓝!
××小学六年级全体学生
2020年×月×日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应用文的写作。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写倡议书。接着在头脑里回顾一下倡议书的写作格式,然后从题目中明确倡议的主题:请你给环保部门写一份关于如何防治雾霾的倡议书。
再根据倡议书的格式开始写作。注意语言简洁,表述有条理。
倡议书格式:
倡议书有自己的格式。一般分为标题、正文、署名、日期部分。标题有的直接写“倡议书”三字,有时要点明倡议的核心事情,如“关于开展献爱心活动的倡议”等等。正文部分,有的写称呼,有的不写称呼,但必须写清楚三点:一是倡议做什么事?二是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即讲清目的和意义。三是怎么去做,提出初步设想。署名是署倡议者的名称和姓名,日期是发倡议的日子。
【解答】范文
防治雾霾倡议书
雾霾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的健康。值此深冬季节,正是雾霾的高发期。抗击雾霾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为了我们拥有更多的蓝天,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请大家积极投身到抗击雾霾的行动中来。今天,我们向环保部门发起倡议:
一、要求全市有污染气体排放的企业和单位,严格做到达标排放。倡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严格履行职责,认真监督,接受群众举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二、鼓励各位市民养成绿色出行的良好习惯,尽量以步行、骑车、拼车和搭乘公交的方式出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不焚烧垃圾、秸秆等。
三、倡议市民主动监督周边情况,发现露天焚烧和污染排放现象及时劝阻或举报;摒弃损害环境的陈规陋俗,不焚烧钱纸、祭品,不燃放有污染的烟花爆竹;改革饮食观念,抵制城市露天烧烤,推行低油烟、低污染、低能耗的饮食结构。
在蓝天白云下幸福生活,是我们的美好期盼。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每个单位、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让我们共同参与、立即行动,争当大气污染治理的宣传者、践行者和监督者,为建设美丽渭南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你我他共同努力,空气会更加清新,天空会更加湛蓝!
××小学六年级全体学生
2020年×月×日
【点评】本篇倡议书格式正确,主题鲜明,向环保部站发出了防治雾霾的倡议,语句通顺,有条理,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