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 学年八上历史知识点整理+分层同步练
第 2 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清单整理】
1.原因(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唯物史观)
(2)直接原因: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主凶);俄美(帮凶)
(3)其他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提供可乘之机。
2.第一阶段过程:(1856.10-1858.6)(时空观念)
(1)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战争开始。
(2)1857年攻陷广州;
(3)1858年,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4)1858年6月,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条约内容: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破坏我国外交主权。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侵略势力已经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一
带。(时空观念)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破坏内河航运权,便利了列强军事侵
略。(历史解释)
④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5)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分层同步练习】
【基础夯实】
1.【历史解释、唯物史观】鸦片战争后,欧洲人想要中国做出更多的让步,企图进一步打开
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
争。材料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 )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2.通过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获得许多在华特权。获得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
由航行的不平等条约是( )
A.《黄埔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虎门条约》
【理解巩固】
3.【历史解释、唯物史观】下图是《1842—1854年英国输
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该图所示现象
有助于我们理解( )
A.林则徐实行禁烟成果显著 B.列强再次发动战争的原因
C.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D.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
第 1 页 共 8 页
4.【家国情怀】鸦片战争爆发后,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毅然选择与虎门共存亡;第二次鸦片
战争爆发后,广州城厢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这表明( )
A.敌强我弱策略适当 B.中国军民英勇抵抗
C.统治阶级昏庸愚昧 D.封建自然经济解体
【运用提高】
5.下面一位同学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梳理,正确的是( )
①从目的来看 是鸦片战争的延续
②从结局来看 对中华文明造成了极大伤害
③从影响上看 战争失败后,中国人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探索
④从情感上看 认识到“落后就会挨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6.【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下图是中国近代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示意图。结合中国近代
史所学知识分析,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
A.通商口岸的变化反映了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B.通商口岸由内地向沿海逐渐扩展
C.南京是在《南京条约》中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D.图中天津等沿海 5 个城市都是在《天津条约》中开放的
【高频考点速记】
速记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
场。(唯物史观)
速记 2:1858 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
舰获得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这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人长江中下
游地区。(时空观念)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知识清单整理】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1859.6-1860.10)(时空观念)
1.过程
(1)1859年6月,英法炮轰大沽炮台。
(2)1860年8月,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让奕 议和。
(3)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①时间:1860年10月
②凶手:英法联军
③暴行:大肆抢劫,防火烧毁。暴露侵略者残暴本质。
④影响: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
常可耻的一页。(家国情怀)
第 2 页 共 8 页
2.《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标志
(1)时间:1860年10月
(2)国家:中英、中法
(3)内容 :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又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③割九龙半岛南端
给英国, ④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4)影响: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1861,清政府设“总理衙门”——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
【分层同步练习】
【基础夯实】
7.【时空观念】火烧圆明园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中法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8.“清统治者……按照英国特使额尔金的要求在条约中增加了‘广东九龙司地方并归英属香港界
内’的条款。”材料中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理解巩固】
9.【历史解释】“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而来。这一次,侵略者直接
逼近了大清国的首都。”下列说法能够证明这段历史的是( )
A.英法联军抢劫并烧毁了圆明园
B.太平天国北伐军队逼近天津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烧杀抢掠
10.【史料实证】以下可用于研究中国近代史最可信的史料是( )
【运用提高】
11.【历史解释】1860年清朝统治者向外国侵略者屈服签订《北京条约》前,还在打的阶段;
到这年九月签订《北京条约》后才开始进入拉的阶段;到 1862年初,双方进入军事合作、共
同进攻太平天国的阶段。材料表明( )
A.《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太平天国运动是促成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根源
第 3 页 共 8 页
C.《北京条约》解决了满清和西方政府之间的矛盾
D.军事合作开辟了近代中国同西方侵略者合作的先河
12.【家国情怀】2019 年 4 月,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后,一位网友作诗:“巴黎悲失火,怎
比百年前。圣母犹能圣,圆明不复园。”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充分说明了西方侵略者残暴野蛮的本质
D.英法割占中国东北、西北 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高频考点速记】
速记 3:1860 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
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圆明园大水法遗址等以文物废墟的方式警醒着我们,落
后就会挨打,吾辈当自强!(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速记 4:1860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割九龙半岛南
端给英国。(时空观念)
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知识清单整理】
1.过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1)1860 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接受 1858 年黑龙江地方签的《瑷珲条约》,
占中国东北 100 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19 世纪 60 年代,俄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西北 44万
多平方千米领土。
2.影响:从 19世纪 50年代到 80年代,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
北 150 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2.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时空观念)
3.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唯物史观)
为何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要求理解)
1.继续:(相同点)战争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战争性质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唯物史观)
2.扩大:(不同点)
(1)从战争过程来看,侵略国家从英国变为英法两国,美俄充当帮凶;
(2)侵略持续时间从两年到四年;
(3)侵略范围从东南沿海地区扩大到整个沿海一直到北京。(时空观念)
第 4 页 共 8 页
(4)从战争危害和影响来看,开放口岸从五个增加到十一个,割让土地大幅增加。主权
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社会性质表现为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时
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分层同步练习】
【基础夯实】
13.【时空观念】从 1858年开始到 19世纪 80年代,侵吞中国 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国家
是( )
A.俄国 B.法国 C.美国 D.英国
14.【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据表可知( )
时间 事件
1842年 英国割占香港岛
1848年 葡萄牙霸占澳门
1860年 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1858—1864年 沙俄先后侵占中国东北、西北 14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A.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B.我国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理解巩固】
15.【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瑷珲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性放弃领土主权最多的条约。
此条约当时未经清政府批准,但后来在中俄《北京条约》中确认。据俄国记述,中国官员屈
服是因为“一则中国虚弱无力,清王朝风雨飘摇,二则他们害怕我们联合英国”。材料反映了
A.清朝内外交困无力应对强势外交
B.日本趁火打劫占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C.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加剧
D.俄国在东北占有军事优势
16.【历史解释】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关内中原大地清入关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
度,严禁内地人进入东北“龙兴之地”垦殖——颁布禁关令。1860年取消禁令,从此开禁放垦,
鼓励移民实边,以振兴关外的经济。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沙俄不断侵蚀中国东北边境
C.日本准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中国对外政策日益走向开放
【运用提高】
17.【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英法联军之役完结后不久,沙俄又以调停战争有功为借口迫使
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将原定两国“共
管”的中国领土划归沙俄。这段材料意在强调( )
A.中俄《北京条约》的签署遵循双方自愿原则
B.沙俄调停战争有功,其获取土地是应该的
C.沙俄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攫取了大量利益
第 5 页 共 8 页
D.中俄《北京条约》划定了中俄的国界
18.下表反映的是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赔款与支出军费情况,184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
入约为 4000万两,据此判断,对下表认识合理的是( )
战争 战争赔款 支出军费
第一次鸦片战争 1960万两 约 4000万两
第二次鸦片战争 1600万两 约 4000万两
A.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破坏程度更低
B.第二次鸦片战争赔款减少,缓解了清政府财政窘境
C.清政府减少了对国防军事建设的资金投入
D.清政府的财政体系面临崩溃的局面
【高频考点速记】
速记 5: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在 19 世纪 50年代到 80 年代,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
条约共侵占中国北方 150 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趁火打劫获利最大的侵略
者。(时空观念)
速记 7: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俄国侵
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四、非选择题专项练习
【材料题专项练习】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 1850 年到 1856 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逐步扩大,短短的几年中,逆差额
从 4274880 磅到 8436072 磅,几乎翻了一番。英国在此期间曾扩大对华鸦片走私,其中
1845-1849 年中国年平均进口 3.9 万箱,1850-1854 年年平均进口.5.35 万箱,1855-1859 年
年平均进口 6.85 万箱,但鸦片的盈利并不足以弥补其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仅生丝一项出口
就可将其抵消。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贸易出现的状况。以及后来英国人为了扭转这种
状况发动的战争。
材料二 1856年 10月到 1860年 11月历时四年多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人民和爱国官
兵英勇抗敌,给予侵略者沉重的打击。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软弱、腐败和无能,战争以中国
失败而告终。战争中,英法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
财富。
(2)材料二中“英法联军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指的是什么事件?
材料三
第 6 页 共 8 页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
【综合题专项练习】
18.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任务一【材料·解读战争缘由】
①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英国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当时的
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它把侵略目标对转了亚洲,指向了中国。
——《中外历史纲要》
②因而我们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
今以后,我们的商人得沿大江河航行,在大的消费中心开行设业,并自由出入所有的港口。
——《(法国政府)给葛罗男爵的训令》(1857.5.9)
(1)据上述材料,简析 19世纪中期两场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
任务二【遗迹·见证历史屈辱】
(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左图)变为断壁残垣(右图)的罪魁祸首是谁?对此你有
何感想?
第 7 页 共 8 页
任务三【年表·梳理战争历程】
年份 事件
1856 年 10 月 三艘英国军舰闯入珠江口,炮轰广州
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清军奋起还击。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瑗珲条约》,
1858 年 5 月
割占中国北方领土 60 多万平方千米
1858 年 6 月 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 年 10 月 英、法控制了北京城,对圆明园大肆抢劫后又纵火焚烧
1860 年 10 月、 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11 月 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约 40 万平方千米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3)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请从清政府方面探究晚清时期中国领土不断丧失
的原因。谈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任务四【条约·阐释战争影响】
(4)请从下面条约中任选三个,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瑗珲条约》 《北京条约》
第 8 页 共 8 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八上历史知识点整理+分层同步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清单整理】
1.原因(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唯物史观)
(2)直接原因: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主凶);俄美(帮凶)
(3)其他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提供可乘之机。
2.第一阶段过程:(1856.10-1858.6)(时空观念)
(1)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战争开始。
(2)1857年攻陷广州;
(3)1858年,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4)1858年6月,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条约内容: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破坏我国外交主权。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侵略势力已经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一带。(时空观念)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破坏内河航运权,便利了列强军事侵略。(历史解释)
④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5)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分层同步练习】
【基础夯实】
1.【历史解释、唯物史观】鸦片战争后,欧洲人想要中国做出更多的让步,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材料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 )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2.通过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获得许多在华特权。获得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不平等条约是( )
A.《黄埔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虎门条约》
【理解巩固】
3.【历史解释、唯物史观】下图是《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该图所示现象有助于我们理解( )
A.林则徐实行禁烟成果显著 B.列强再次发动战争的原因
C.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D.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
4.【家国情怀】鸦片战争爆发后,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毅然选择与虎门共存亡;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广州城厢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这表明( )
A.敌强我弱策略适当 B.中国军民英勇抵抗
C.统治阶级昏庸愚昧 D.封建自然经济解体
【运用提高】
5.下面一位同学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梳理,正确的是( )
①从目的来看 是鸦片战争的延续
②从结局来看 对中华文明造成了极大伤害
③从影响上看 战争失败后,中国人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探索
④从情感上看 认识到“落后就会挨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6.【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下图是中国近代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示意图。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分析,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
A.通商口岸的变化反映了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B.通商口岸由内地向沿海逐渐扩展
C.南京是在《南京条约》中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D.图中天津等沿海5个城市都是在《天津条约》中开放的
【高频考点速记】
速记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唯物史观)
速记2: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获得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这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人长江中下游地区。(时空观念)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知识清单整理】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1859.6-1860.10)(时空观念)
1.过程
(1)1859年6月,英法炮轰大沽炮台。
(2)1860年8月,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让奕 议和。
(3)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①时间:1860年10月
②凶手:英法联军
③暴行:大肆抢劫,防火烧毁。暴露侵略者残暴本质。
④影响: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家国情怀)
2.《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标志
(1)时间:1860年10月
(2)国家:中英、中法
(3)内容 :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又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③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 ④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4)影响: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1861,清政府设“总理衙门”——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
【分层同步练习】
【基础夯实】
7.【时空观念】火烧圆明园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中法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8.“清统治者……按照英国特使额尔金的要求在条约中增加了‘广东九龙司地方并归英属香港界内’的条款。”材料中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理解巩固】
9.【历史解释】“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而来。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近了大清国的首都。”下列说法能够证明这段历史的是( )
A.英法联军抢劫并烧毁了圆明园
B.太平天国北伐军队逼近天津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烧杀抢掠
10.【史料实证】以下可用于研究中国近代史最可信的史料是( )
【运用提高】
11.【历史解释】1860年清朝统治者向外国侵略者屈服签订《北京条约》前,还在打的阶段;到这年九月签订《北京条约》后才开始进入拉的阶段;到1862年初,双方进入军事合作、共同进攻太平天国的阶段。材料表明( )
A.《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太平天国运动是促成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根源
C.《北京条约》解决了满清和西方政府之间的矛盾
D.军事合作开辟了近代中国同西方侵略者合作的先河
12.【家国情怀】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后,一位网友作诗:“巴黎悲失火,怎比百年前。圣母犹能圣,圆明不复园。”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充分说明了西方侵略者残暴野蛮的本质
D.英法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高频考点速记】
速记3: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圆明园大水法遗址等以文物废墟的方式警醒着我们,落后就会挨打,吾辈当自强!(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速记4: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时空观念)
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知识清单整理】
1.过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1)1860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接受1858年黑龙江地方签的《瑷珲条约》,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19世纪60年代,俄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西北44万多平方千米领土。
2.影响: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2.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时空观念)
3.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唯物史观)
为何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要求理解)
1.继续:(相同点)战争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战争性质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唯物史观)
2.扩大:(不同点)
(1)从战争过程来看,侵略国家从英国变为英法两国,美俄充当帮凶;
(2)侵略持续时间从两年到四年;
(3)侵略范围从东南沿海地区扩大到整个沿海一直到北京。(时空观念)
(4)从战争危害和影响来看,开放口岸从五个增加到十一个,割让土地大幅增加。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社会性质表现为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分层同步练习】
【基础夯实】
13.【时空观念】从1858年开始到19世纪80年代,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国家是( )
A.俄国 B.法国 C.美国 D.英国
14.【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据表可知( )
时间 事件
1842年 英国割占香港岛
1848年 葡萄牙霸占澳门
1860年 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1858—1864年 沙俄先后侵占中国东北、西北14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A.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B.我国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理解巩固】
15.【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瑷珲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性放弃领土主权最多的条约。此条约当时未经清政府批准,但后来在中俄《北京条约》中确认。据俄国记述,中国官员屈服是因为“一则中国虚弱无力,清王朝风雨飘摇,二则他们害怕我们联合英国”。材料反映了
A.清朝内外交困无力应对强势外交
B.日本趁火打劫占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C.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加剧
D.俄国在东北占有军事优势
16.【历史解释】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关内中原大地清入关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内地人进入东北“龙兴之地”垦殖——颁布禁关令。1860年取消禁令,从此开禁放垦,鼓励移民实边,以振兴关外的经济。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沙俄不断侵蚀中国东北边境
C.日本准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中国对外政策日益走向开放
【运用提高】
17.【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英法联军之役完结后不久,沙俄又以调停战争有功为借口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将原定两国“共管”的中国领土划归沙俄。这段材料意在强调( )
A.中俄《北京条约》的签署遵循双方自愿原则
B.沙俄调停战争有功,其获取土地是应该的
C.沙俄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攫取了大量利益
D.中俄《北京条约》划定了中俄的国界
18.下表反映的是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赔款与支出军费情况,184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为4000万两,据此判断,对下表认识合理的是( )
战争 战争赔款 支出军费
第一次鸦片战争 1960万两 约4000万两
第二次鸦片战争 1600万两 约4000万两
A.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破坏程度更低
B.第二次鸦片战争赔款减少,缓解了清政府财政窘境
C.清政府减少了对国防军事建设的资金投入
D.清政府的财政体系面临崩溃的局面
【高频考点速记】
速记5: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在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趁火打劫获利最大的侵略者。(时空观念)
速记7: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四、非选择题专项练习
【材料题专项练习】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50年到1856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逐步扩大,短短的几年中,逆差额从4274880磅到8436072磅,几乎翻了一番。英国在此期间曾扩大对华鸦片走私,其中1845-1849年中国年平均进口3.9万箱,1850-1854年年平均进口.5.35万箱,1855-1859年年平均进口6.85万箱,但鸦片的盈利并不足以弥补其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仅生丝一项出口就可将其抵消。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贸易出现的状况。以及后来英国人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发动的战争。
材料二 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历时四年多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给予侵略者沉重的打击。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软弱、腐败和无能,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战争中,英法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2)材料二中“英法联军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指的是什么事件?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
【综合题专项练习】
18.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任务一【材料·解读战争缘由】
①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英国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当时的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它把侵略目标对转了亚洲,指向了中国。 ——《中外历史纲要》 ②因而我们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今以后,我们的商人得沿大江河航行,在大的消费中心开行设业,并自由出入所有的港口。 ——《(法国政府)给葛罗男爵的训令》(1857.5.9)
(1)据上述材料,简析19世纪中期两场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
任务二【遗迹·见证历史屈辱】
(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左图)变为断壁残垣(右图)的罪魁祸首是谁?对此你有何感想?
任务三【年表·梳理战争历程】
年份 事件
1856年10月 三艘英国军舰闯入珠江口,炮轰广州
1858年5月 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清军奋起还击。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瑗珲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1858年6月 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10月 英、法控制了北京城,对圆明园大肆抢劫后又纵火焚烧
1860年10月、11月 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3)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请从清政府方面探究晚清时期中国领土不断丧失的原因。谈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任务四【条约·阐释战争影响】
(4)请从下面条约中任选三个,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瑗珲条约》 《北京条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八上历史知识点整理+分层同步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清单整理】
1.原因(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唯物史观)
(2)直接原因: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主凶);俄美(帮凶)
(3)其他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提供可乘之机。
2.第一阶段过程:(1856.10-1858.6)(时空观念)
(1)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战争开始。
(2)1857年攻陷广州;
(3)1858年,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4)1858年6月,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条约内容: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破坏我国外交主权。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侵略势力已经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一带。(时空观念)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破坏内河航运权,便利了列强军事侵略。(历史解释)
④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5)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分层同步练习】
【基础夯实】
1.【历史解释、唯物史观】鸦片战争后,欧洲人想要中国做出更多的让步,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材料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 )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答案】A
【难度】0.94
【来源】河南省信阳市息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在美俄的支持下发动了二次鸦片战争,与题干所相符,A项正确;1856年,英法炮击广州,挑起战争,1858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的清政府被迫签署《北京条约》,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D项。故选A项。
2.通过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获得许多在华特权。获得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不平等条约是( )
A.《黄埔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虎门条约》
【答案】C
【难度】0.94
【来源】四川省凉山州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858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其中规定增开汉口、南京等十个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C项正确;《黄埔条约》签订于1844年,规定法国可以在沿海口岸停泊兵船,排除A项;《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排除B项;《虎门条约》使英国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排除D项。故选C项。
【理解巩固】
3.【历史解释、唯物史观】下图是《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该图所示现象有助于我们理解( )
A.林则徐实行禁烟成果显著 B.列强再次发动战争的原因
C.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D.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
【答案】B
【难度】0.85
【来源】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可知,图示反映的是1845—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迅速下降,可见鸦片战争后英国并没有完全实现打开中国商品市场的目的,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于1856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因此该图所示现象有助于我们理解列强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B项正确;1839年林则徐实行虎门销烟的禁烟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和封建制度的落后性,但题干反映的是1845—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迅速下降,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销售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使得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但并没有完全瓦解,而且题干反映的是英国输华货物总值的下降,这可能还减缓了对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冲击,排除D项。故选B项。
4.【家国情怀】鸦片战争爆发后,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毅然选择与虎门共存亡;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广州城厢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这表明( )
A.敌强我弱策略适当 B.中国军民英勇抵抗
C.统治阶级昏庸愚昧 D.封建自然经济解体
【答案】B
【难度】0.85
【来源】2025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详解】据题干“鸦片战争爆发后,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毅然选择与虎门共存亡;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广州城厢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可知,题干这些行为直接体现了中国军民在面对外来侵略时的英勇抗争精神,B项正确;虽然英军装备先进,但题干未强调抵抗策略的有效性,排除A项;题干未直接批判统治者。尽管清廷决策摇摆,但重点在军民行动而非统治问题,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经济结构变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是长期结果,与具体战役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B项。
【运用提高】
5.下面一位同学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梳理,正确的是( )
①从目的来看 是鸦片战争的延续
②从结局来看 对中华文明造成了极大伤害
③从影响上看 战争失败后,中国人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探索
④从情感上看 认识到“落后就会挨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答案】A
【难度】0.4
【来源】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学科教学质量数据采集历史试卷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从目的来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延续,故①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对中华文明造成了极大伤害,故②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进行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从影响上看战争失败后,中国人开始了艰难的近代探索,③正确;由于清朝落后,统治者的腐朽导致了清政府的失败,从情感上看,从第二次鸦片战争认识到"落后就会挨打",故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知①②③④正确,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项。
6.【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下图是中国近代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示意图。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分析,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
A.通商口岸的变化反映了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B.通商口岸由内地向沿海逐渐扩展
C.南京是在《南京条约》中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D.图中天津等沿海5个城市都是在《天津条约》中开放的
【答案】A
【难度】0.4
【来源】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详解】根据图片可以得出,中国近代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由沿海一步步逐渐深入到内地,这体现出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A项正确;通商口岸由沿海向内地逐渐扩展,排除B项;《南京条约》中开放为通商口岸的是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排除C项;增开天津为商埠的是《北京条约》,排除D项。故选A项。
【高频考点速记】
速记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唯物史观)
速记2: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获得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这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人长江中下游地区。(时空观念)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知识清单整理】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1859.6-1860.10)(时空观念)
1.过程
(1)1859年6月,英法炮轰大沽炮台。
(2)1860年8月,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让奕 议和。
(3)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①时间:1860年10月
②凶手:英法联军
③暴行:大肆抢劫,防火烧毁。暴露侵略者残暴本质。
④影响: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家国情怀)
2.《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标志
(1)时间:1860年10月
(2)国家:中英、中法
(3)内容 :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又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③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 ④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4)影响: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1861,清政府设“总理衙门”——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
【分层同步练习】
【基础夯实】
7.【时空观念】火烧圆明园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中法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答案】B
【难度】0.94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B项正确;鸦片战争时期,英国未攻占北京,排除A项;中法战争主要发生在西南和东南地区,排除C项;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圆明园早已被英法烧毁,排除D项。故选B项。
8.“清统治者……按照英国特使额尔金的要求在条约中增加了‘广东九龙司地方并归英属香港界内’的条款。”材料中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B
【难度】0.85
【来源】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详解】据所学可知,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B项正确;《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不符合材料九龙司,排除A项;《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与材料九龙司不符,排除C项;《辛丑条约》无割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理解巩固】
9.【历史解释】“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而来。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近了大清国的首都。”下列说法能够证明这段历史的是( )
A.英法联军抢劫并烧毁了圆明园 B.太平天国北伐军队逼近天津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烧杀抢掠
【答案】A
【难度】0.65
【来源】2025年山东省潍坊安丘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详解】据题干“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而来。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近了大清国的首都”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于1842年,14年后即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于1860年攻入北京,劫掠并焚毁了圆明园,A项正确;太平天国北伐属于农民起义,并非外来侵略,排除B项;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发生于19世纪末,时间不符,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发生于1900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史料实证】以下可用于研究中国近代史最可信的史料是( )
A.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B.金田起义浮雕 C.谭嗣同殉难图 D.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绘画)
A.A B.B C.C D.D
【答案】A
【难度】0.65
【来源】2025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详解】据所学可知,可用于研究中国近代史最可信的史料是圆明园大水法遗址。这是因为圆明园大水法遗址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原始遗迹,属于第一手史料,能够直接反映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因此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A项正确;金田起义浮雕属于艺术创作品,可信度较低,排除B项;谭嗣同殉难图、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绘画)均属于绘画作品,属于二手史料,可信度较低,排除CD项。故选A项。
【运用提高】
11.【历史解释】1860年清朝统治者向外国侵略者屈服签订《北京条约》前,还在打的阶段;到这年九月签订《北京条约》后才开始进入拉的阶段;到1862年初,双方进入军事合作、共同进攻太平天国的阶段。材料表明( )
A.《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太平天国运动是促成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根源
C.《北京条约》解决了满清和西方政府之间的矛盾
D.军事合作开辟了近代中国同西方侵略者合作的先河
【答案】A
【难度】0.4
【来源】2025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两校中招联考历史试题
【详解】题干材料中清政府和西方列强之间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打、拉、合。其中关键转折点是《北京条约》的签订,条约签订后双方关系明显不同,这说明《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封建统治者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增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A项正确;促成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根源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太平天国运动不是根源,排除B项;C项表述不对,满清和西方政府之间的矛盾近代一直存在,没有解决,只是暂时的妥协,排除C项签订《北京条约》后,双方进入军事合作、共同进攻太平天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无法得出军事合作开辟了近代中国同西方侵略者合作的先河,排除D项。故选A项。
12.【家国情怀】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后,一位网友作诗:“巴黎悲失火,怎比百年前。圣母犹能圣,圆明不复园。”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充分说明了西方侵略者残暴野蛮的本质
D.英法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答案】C
【难度】0.4
【来源】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防火烧毁。这充分说明了西方侵略者残暴野蛮的本质,C项正确;《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B项;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排除D项。故选C项。
【高频考点速记】
速记3: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圆明园大水法遗址等以文物废墟的方式警醒着我们,落后就会挨打,吾辈当自强!(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速记4: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时空观念)
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知识清单整理】
1.过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1)1860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接受1858年黑龙江地方签的《瑷珲条约》,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19世纪60年代,俄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西北44万多平方千米领土。
2.影响: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2.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时空观念)
3.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唯物史观)
为何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要求理解)
1.继续:(相同点)战争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战争性质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唯物史观)
2.扩大:(不同点)
(1)从战争过程来看,侵略国家从英国变为英法两国,美俄充当帮凶;
(2)侵略持续时间从两年到四年;
(3)侵略范围从东南沿海地区扩大到整个沿海一直到北京。(时空观念)
(4)从战争危害和影响来看,开放口岸从五个增加到十一个,割让土地大幅增加。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社会性质表现为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分层同步练习】
【基础夯实】
13.【时空观念】从1858年开始到19世纪80年代,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国家是( )
A.俄国 B.法国 C.美国 D.英国
【答案】A
【难度】0.94
【来源】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详解】由题干“从1858年开始到19世纪80年代,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A项正确;法国和美国在这一期间没有割占中领土,排除BC项;英国在《天津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排除D项;故选A项。
14.【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据表可知( )
时间 事件
1842年 英国割占香港岛
1848年 葡萄牙霸占澳门
1860年 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1858—1864年 沙俄先后侵占中国东北、西北14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A.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B.我国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答案】B
【难度】0.85
【来源】2025年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英国割占岛”“葡萄牙霸占澳门”“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沙俄先后侵占中国东北、西北14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和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中英国割占香港岛、九龙司等、葡萄牙霸占澳门、沙俄侵占大片领土,都体现我国领土主权被严重破坏,B项正确;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是《马关条约》后,如重庆开埠,材料是19世纪中期,排除A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19世纪末),与表格中19世纪中期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的结果,与表格中19世纪中期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理解巩固】
15.【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瑷珲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性放弃领土主权最多的条约。此条约当时未经清政府批准,但后来在中俄《北京条约》中确认。据俄国记述,中国官员屈服是因为“一则中国虚弱无力,清王朝风雨飘摇,二则他们害怕我们联合英国”。材料反映了( )
A.清朝内外交困无力应对强势外交
B.日本趁火打劫占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C.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加剧
D.俄国在东北占有军事优势
【答案】A
【难度】0.65
【来源】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详解】根据题干“《瑷珲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性放弃领土主权最多的条约。此条约当时未经清政府批准,但后来在中俄《北京条约》中确认。据俄国记述,中国官员屈服是因为“一则中国虚弱无力,清王朝风雨飘摇,二则他们害怕我们联合英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英法的入侵,因此导致清朝内外交困无力应对强势外交,A项正确;日本侵华始于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此时日本尚未侵略中国,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加剧,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没有直接参战,以调停自居,且题干没有显示俄国在东北的军事优势,排除D项。故选A项。
16.【历史解释】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关内中原大地清入关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内地人进入东北“龙兴之地”垦殖——颁布禁关令。1860年取消禁令,从此开禁放垦,鼓励移民实边,以振兴关外的经济。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沙俄不断侵蚀中国东北边境
C.日本准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中国对外政策日益走向开放
【答案】B
【难度】0.65
【来源】2025年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详解】根据题干“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关内中原大地清入关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内地人进入东北‘龙兴之地’垦殖——颁布禁关令。1860年取消禁令,从此开禁放垦,鼓励移民实边,以振兴关外的经济。”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初期为保护东北“龙兴之地”,颁布禁关令禁止内地人进入。至1860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侵占中国东北大片领土,威胁边疆安全。为抵御沙俄进一步扩张,清朝取消禁令,鼓励移民垦殖以充实边疆、巩固边防,B项正确;列强瓜分发生于19世纪末甲午战后,排除A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C项;对外开放与边疆防御直接关联较小,排除D项。故选B项。
【运用提高】
17.【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英法联军之役完结后不久,沙俄又以调停战争有功为借口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将原定两国“共管”的中国领土划归沙俄。这段材料意在强调( )
A.中俄《北京条约》的签署遵循双方自愿原则
B.沙俄调停战争有功,其获取土地是应该的
C.沙俄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攫取了大量利益
D.中俄《北京条约》划定了中俄的国界
【答案】C
【难度】0.4
【来源】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详解】根据材料“英法联军之役完结后不久,沙俄又以调停战争有功为借口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可知,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材料“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将原定两国‘共管’的中国领土划归沙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大量利益,材料意在强调沙俄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攫取了大量利益,C项正确;中俄《北京条约》是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表面调停,实则侵略,排除B项;中俄《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材料没有涉及中俄的国界,排除D项。故选C项。
18.下表反映的是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赔款与支出军费情况,184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为4000万两,据此判断,对下表认识合理的是( )
战争 战争赔款 支出军费
第一次鸦片战争 1960万两 约4000万两
第二次鸦片战争 1600万两 约4000万两
A.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破坏程度更低
B.第二次鸦片战争赔款减少,缓解了清政府财政窘境
C.清政府减少了对国防军事建设的资金投入
D.清政府的财政体系面临崩溃的局面
【答案】D
【难度】0.4
【来源】湖北省仙桃市荣怀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题干的“184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为4000万两,而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赔款与支出军费都已超过4000万两”,据此可以判断清政府的财政体系面临崩溃的局面,D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争赔款数额少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战争赔款数额,不能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破坏程度更低,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赔款减少,并不能缓解清政府财政窘境,排除B项;表中数据不能体现清政府减少了对国防军事建设的资金投入,排除C项。故选D项。
【高频考点速记】
速记6: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五口通商、割地赔款、关税协定。(时空观念)
速记7: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四、非选择题专项练习
【材料题专项练习】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50年到1856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逐步扩大,短短的几年中,逆差额从4274880磅到8436072磅,几乎翻了一番。英国在此期间曾扩大对华鸦片走私,其中1845-1849年中国年平均进口3.9万箱,1850-1854年年平均进口.5.35万箱,1855-1859年年平均进口6.85万箱,但鸦片的盈利并不足以弥补其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仅生丝一项出口就可将其抵消。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贸易出现的状况。以及后来英国人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发动的战争。
【答案】(1)状况:中英贸易出现逆差,中国获得更多的利润;
战争: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详解】(1) 状况:根据材料二“从1850年到1856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逐步扩大,短短的几年中,逆差额从4274880磅到8436072磅几乎翻了一番”可知,中英贸易中,中英贸易出现了逆差,中国获得更多的利润。
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在1856年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材料二 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历时四年多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给予侵略者沉重的打击。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软弱、腐败和无能,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战争中,英法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2)材料二中“英法联军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指的是什么事件?
【答案】(2)事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详解】(2)事件:根据材料三中“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圆明园是清朝皇家园林,拥有大量珍贵的文化艺术品和建筑,被誉为“万园之园”,被焚毁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巨大破坏。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
【答案】(3)变化:中国通商口岸从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详解】(3)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分布在东南沿海。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所以中国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是从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综合题专项练习】
18.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任务一【材料·解读战争缘由】
①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英国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当时的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它把侵略目标对转了亚洲,指向了中国。 ——《中外历史纲要》 ②因而我们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今以后,我们的商人得沿大江河航行,在大的消费中心开行设业,并自由出入所有的港口。 ——《(法国政府)给葛罗男爵的训令》(1857.5.9)
(1)材料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据上述材料,简析19世纪中期两场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
【答案】(1)①英国为了打开辟中国市场,获取侵略权益。②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①“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英国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当时的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它把侵略目标对转了亚洲,指向了中国”和所学可知,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侵略权益,于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根据材料②“因而我们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和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任务二【遗迹·见证历史屈辱】
(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左图)变为断壁残垣(右图)的罪魁祸首是谁?对此你有何感想?
【答案】(2)罪魁祸首:英法联军。感想:火烧圆明园不仅是列强侵华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清政府的腐朽及封建制度的落后是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火烧圆明园不仅给中华文明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不会被欺凌。
【详解】(2)罪魁祸首:根据材料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感想: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火烧圆明园不仅是列强侵华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清政府的腐朽及封建制度的落后是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火烧圆明园不仅给中华文明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不会被欺凌。
任务三【年表·梳理战争历程】
年份 事件
1856年10月 三艘英国军舰闯入珠江口,炮轰广州
1858年5月 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清军奋起还击。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瑗珲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1858年6月 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10月 英、法控制了北京城,对圆明园大肆抢劫后又纵火焚烧
1860年10月、11月 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3)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请从清政府方面探究晚清时期中国领土不断丧失的原因。谈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3)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领土主权意识较弱;武器装备水平落后。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要坚定维护我国的领土完整。
【详解】(3)原因:根据材料“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瑗珲条约》”“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可知,从材料中列强多次轻易入侵,清政府接连战败并签订不平等条约可见,封建制度下政治腐败,官员贪污成风,行政效率低下;材料中清政府在与列强交涉过程中,轻易割让大片领土。即原因为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领土主权意识较弱;根据材料“三艘英国军舰闯入珠江口,炮轰广州”可知,列强凭借军舰等先进武器轻易打开中国国门,清政府军事装备与西方列强存在巨大差距,即原因为武器装备水平落后。
启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从近代清政府丢失领土的表现等角度进行分析,落后就要挨打,发展科技、经济和教育才能避免被动挨打。要坚定维护我国的领土完整。
任务四【条约·阐释战争影响】
(4)请从下面条约中任选三个,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瑗珲条约》 《北京条约》
【答案】(4)示例:
观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掀起了两场侵华战争。每场战争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人长江中下游地区,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可见,伴随着诸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断加深,古老的中国社会被迫转型,在寻找出路。
【详解】(4)阐述:开放性回答,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所学分析列举的条约可知,《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天津条约》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人长江中下游地区,《瑷珲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得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北京条约》除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这些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因此可拟定观点为“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观点,结合以上条约的影响和危害,进行阐述,最后,简要总结。如: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人长江中下游地区,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可见,伴随着诸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断加深,古老的中国社会被迫转型,在寻找出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