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专项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观潮》专项阅读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3 21:0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观潮》专项阅读训练-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与理解。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给文中三个字注音。
①闷( ) ②沸( ) ③腾( )
2.请你猜一猜“人声鼎沸”的意思: 。这个词其实用了 修辞手法,把 比作 。
3.文中划线处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
4.文段写潮来时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写出潮来时的声音和江面景象变化。按原文填空:大潮声音的变化是从“好像 ”,到响声“ ”;潮水的样子从江面“还是 ”,到出现了“ ”。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 ),好像( )。顿时( )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 )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 )的地方出现了( ),人们又( )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5.按课文内容填空。
6.选择在正确的读音画横线。
踮(diǎn diàn) 沸(fú fèi)腾 颤(chàn zhàn)动
7.潮水开始像 ,再近一些就成了 ,更近一些又像是 ,由此可以看出钱塘江大潮 、 。
8.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为什么?
9.潮来了的时间是 。
10.为了让全世界人民都了解钱塘江大潮这一奇观,请同学们写一句广告语。
11.“山崩地裂”在选段中是用来描写的 ,除此之外,我知道还有很多词语是描写声音的,如 、 等。(至少写出两个)
12.选段中用“犹如”来打比方,使潮来时那种壮观的画面更加真实可感。请试着用“犹如”写一句话。
课内阅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3.选文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A.由远及近 B.由近及远
C.从上到下 D.从下到上
14.根据选文内容,写出江面的变化。
风平浪静→ →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15.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可称“奇观”的江潮,吸引了无数看客,许多文人也在此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阅读下列诗句,从选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分别写在横线上。
漫漫平沙走白虹: 。
涛似连山喷雪来: 。
万人鼓噪慑吴侬: 。
课内阅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 )。顿时( ),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 ),再近些,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观潮》节选)
16.按原文内容填空。
17.照样子写 3 个词语。
越来越近 ( )( )( )
浩浩荡荡 ( )( )( )
18.这个文段选自课文《观潮》,写的是 的景象,分别从 到 ,介绍 和 两方面来写的。
19.用“ ”划出一处比喻句,用“﹏﹏﹏”划出一处夸张句。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0.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逐渐—( ) 颤动—( )
飞奔—( ) 犹如—( )
21.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好处:
22.从“ ”这个词语可以看出来,这两段话是作者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描写的是 的景象。
23.文中的“水墙”指的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 。
24.读了这两段话,你对钱塘江大潮的气势有了怎样的感受?
阅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 ,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5.把选文补充完整。
26.完成填空,我可以。
(1)选文中与“好像”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 。
(2)选文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声音的成语是 。
(3)作者按照 的观察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形状和声音,从“从远处传来”“向我们移来”“ ”“ ”这几个短语可以看出来。(找表示位置的词语。)
27.选择答案,我拿手。
(1)阅读选文第2自然段,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段文字描写了大潮从近到远,奔腾西去的过程。
B.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响声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大。
C.这段文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浪潮比作水墙和白色战马,将声音比作山崩地裂。
(2)下列对选文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从远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
B.作者所描写的场景使人害怕,体现了从远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C.这句话写出了在近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用千万匹战马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到时的非凡气势,用山崩地裂的声音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临时的巨大声响。
《《观潮》专项阅读训练-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mèn fèi téng 2. 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比喻 人声 开水/沸水 3. 比喻 潮水/浪潮 白线 4. 从远到近/由远及近 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风平浪静 一条白线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
注意是给文中的三个字注音,那么就要结合文中内容。
闷:和“雷”在一起读mèn,“闷雷”的意思是声音低沉的雷。
沸:读fèi,开,滚,液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发生气泡,表面翻滚。
腾:读téng,文中的“沸腾”指情绪高涨或人声喧闹。
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人声鼎沸:比喻人声嘈杂,就像鼎中的水沸腾了一样。这里将人声比作开水,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前来观潮人之多,且人声嘈杂,场面热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将“潮水”比成“白线”,说明潮水将从远方过来了,因为浪潮离得远,看起就像一条白线,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潮来了的画面。
4.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填空。
选段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一个是声音由远到近,一个是江面景象的变化由远及近,题目要求按原文填空,声音远从“好像闷雷滚动”可知,声音近从“响声越来越大”可知,潮水的样子从江面“还是风平浪静,”可知潮还很远还未出现,到出现“一条白线”可知,潮来了。
5.隆隆的响声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踮着脚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一条白线 沸腾 6.diǎn fèi chàn 7. 白线 水墙 战马 雄伟 壮观 8.该句子写得很好。这句话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浪潮比作千万匹奔腾的战马,形象地写出了潮来时发出的巨响和宏大的气势。 9.午后一点左右 10.观钱塘江大潮,如临万马奔腾之境。 11. 声音 人声鼎沸 风号浪吼 12.生活犹如一幅古画,越看越觉得珍贵。
【解析】5.本题考查按课文内容填空。
原文: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6.本题考查辨析字音。
踮——diǎn, 抬起脚后跟用脚尖站着。
沸腾——fèi,比喻情绪高涨或人声喧闹。
颤动——chàn,短促而反复地振动。还读“zhàn”,组词:颤栗、打颤、心惊胆颤、寒颤、胆颤等。
7.本题考查理解片段内容。
由文中“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可知,潮水开始像一条白线,再近一些就成了水墙,更近一些又像是白色战马,由此可以看出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
8.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
画波浪线的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潮水比做千万匹白色战马,体现出潮来时的壮观。“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潮来时发出的声音巨大。
9.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由文中“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可知,潮来了的时间是午后一点左右。
10.本题是开放性试题。
可以从钱塘江大潮奇特、雄伟、壮观三方面来写广告语。
如:大潮一起三千里,天下第一看钱塘。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文中“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可知,“山崩地裂”在选段中是用来描写的大潮来时的声音。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描写声音的词语还有如:余音绕梁、声如洪钟、震耳欲聋、鸦雀无声等。
12.本题考查造句。
犹如:如同;好像。所以这里要写一句比喻句。
如:天上的星星,犹如一颗颗美丽的宝石。
13.A 14. 出现白线 白线横贯江面 浪潮飞奔而来 15.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解析】13.本题考查描写顺序。
从文中“从远处传来”“向我们移来”“再近些”“越来越近”可知选文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章中描写浪潮的变化,从最开始江面是风平浪静的;过了一会儿,声音越来越大,出现了白线;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形成水墙;浪潮飞奔而来,声音震得大地都颤动起来。可以概括出江面的变化是风平浪静→出现白线→白线横贯江面→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飞奔而来。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漫漫平沙走白虹”突出的是浪潮出现了白色的线条,所以对应的句子应该是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涛似连山喷雪来”突出了浪潮来势汹涌,排山倒海。所以对应的句子是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万人鼓噪慑吴侬”说明浪潮的声音大,有震慑力。所以对应的句子是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6.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横贯江面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17. 越来越好 越飞越高 越走越远 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干干净净 18. 潮来时 远 近 声音 形态 19.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解析】16.考查学生对课文原文的识记能力。
语段选自课文《观潮》,文中主要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景象。结合课文原文“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完成即可。
17.考查学生仿写词语能力。
根据例词“越拉越近”,仿写出“越×越×”形式的词语即可。示例:越长越高、越多越好、越变越坏、越来越好、越来越黑等。
根据例词“浩浩荡荡”,仿写出AABB形式的词语即可。示例:整整齐齐、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大大小小、安安静静、匆匆忙忙等。
18.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文《观潮》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的景象。
通过阅读本文段可知,文段写的是潮来时的景象。从文中“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 只见白浪翻滚……浪潮越来越近……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可知,分别从远到近,介绍声音和形态两方面来写的。
19.考查学生寻找关键句子能力。
解答时注意按照提干要求,找出一句比喻句与一句夸张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文中的比喻句有“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等,按照要求用横线画出一句即可。
夸张就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文中的夸张句是“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按照要求用波浪线把句子画起来即可。
20. 渐渐 震动 飞跑 如同 2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写出了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 22. 越来越近 由远及近 潮来时 23. 潮来时的浪 形象地写出了大潮的大、高 24.塘江大潮真是非常壮观,作者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
【解析】20.本题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
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去找,想想和所给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
逐渐:指渐渐;逐步。近义词:渐渐。
颤动:意思是短促而频繁的震动;近义词:震动。
飞奔:意思是飞快地跑,近义词:飞跑。
犹如:意思是好像,近义词:好像、如同。
21.本题考查比喻句的赏析。
文中“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浪潮比喻成战马,形象生动写出了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
22.本题考查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
结合“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中的“越来越近”一词可知,短文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描写的是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23.本题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
结合“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潮越来越近”可知,文中的“白线”“水墙”都是指的大潮。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浪潮”比作“白线”和“水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潮的大和高的特点。
24.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结合“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可知,这两段话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读了让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25.逐渐拉长 变粗 横贯江面 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26. 犹如 如同 山崩地裂 由远及近 再近些 越来越近 27. A C
【解析】25.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根据课文原文,填空如下: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6.本题考查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1)题干要求寻找意思相近的词语,好像:(副)有些像;似乎:他老发愣,~有什么心事。[近]仿佛|似乎。
犹如:(动)如同;好像:灯火辉煌,~白昼。[近]仿佛。
如同:(动)好像:灯火通明,~白昼|城市绿化得~花园一般美丽。
(2)原文: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声音的成语是山崩地裂。
(3)原文:“从远处传来”“向我们移来”“再近些”“越来越近”,可以知道是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的。
2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
(1)这段文字描写了大潮从近到远,奔腾西去的过程。错误
本段描写了大潮从远到近,奔腾西去的过程。
(2)选文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意思:这句话写出了在近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用千万匹战马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到时的非凡气势,用山崩地裂的声音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临时的巨大声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