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复习巩固卷(二)-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剃头(dì) B.模样(mú) C.差异(chā) D.纤细(xiān)
2.下面词语中,选择字形有误的一项( )
A.丁零 B.工击 C.金属 D.气喘吁吁
3.“眼见为实,________。”横线上应填的一项是( )
A.水来土掩 B.不入虎穴 C.耳听为虚 D.近朱者赤
4.下列诗句与重阳节有关的一项是( )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D.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5.《枣核》这个故事中,枣核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
A.调皮捣蛋 B.聪明勇敢 C.胆小怕事 D.不爱读书
6.下面转述正确的一项是( )
顾客说:“把我那件夹袄的袖子剪去一截儿,我实在等不及了。”
A.顾客说:“把他那件夹袄的袖子剪去一截儿,他实在等不及了。”
B.顾客说,把他那件夹袄的袖子剪去一截儿,他实在等不及了。
C.顾客说,把我那件夹袄的袖子剪去一截儿,我实在等不及了。
D.顾客说,把他那件夹袄的袖子剪去一截儿,我实在等不及了。
二、判断题
7.《刻舟求剑》中,那个丢剑的人最后捞到了剑。( )
8.《朝三暮四》讲的是养猴人和一群猴子的故事。( )
9.《龟兔赛跑》告诉我们:骄傲使人落后。( )
10.《滥竽充数》中,混在乐队里充数的人是南郭先生。( )
11.《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全部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 )
三、填空题
12.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字的注音是错的。请你把它找出来。
(1)A.蒌蒿hāo B.汩汩gǔ C.屏住bīng D.烂漫无比màn
(2)A.闲散sǎn B.传承chéng C.前爪 zhuā D.一乘轿子shèng
(3)A.瓷漆qī B.任凭píng C.花蕾léi D.耿耿于怀gěng
(4)A.匀称yùn B.馋嘴chán C.锃亮 zèng D.一绺头发 liǔ
13.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项含有错别字。请找出来。
(1)A.姿势 B.创举 C.形壮 D.无忧无虑
(2)A.欧洲 B.模形 C.分裂 D.相提并论
(3)A.莲蓬 B.拨动 C.贷款 D.没精打彩
(4)A.辩认 B.莫非 C.告诫 D.争奇斗艳
14.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一个选项和加点字的意思最接近?请找出来。
(1)深思熟虑
A.成熟 B.熟睡 C.熟视无睹 D.熟能生巧
(2)清清爽爽
A.爽快 B.爽朗 C.屡试不爽 D.秋高气爽
(3)兔走触株
A.看走眼 B.走亲戚 C.走漏风声 D.奔走相告
15.知识积累。
(1)借问酒家何处有, 。——《清明》
(2) ,沙暖睡鸳鸯。——《绝句》
(3)兔 ,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4)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 ,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 很镇静地蹲着。——《火烧云》
四、现代文阅读
材料。
五月的“雪”
①黄昏,我独自走在公园幽静的小路上。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jú)红色。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音,只有那五月的“雪”,成群结队地迎面向我袭来,痒得我咯咯笑起来。
②有人会奇怪,五月怎么会下雪呢?其实它并不是雪,而是柳絮(xù)。每年北方五月,都是柳絮飘飞的时节。那轻柔的、洁白的柳絮就像那冬雪一般,所以人们称为五月的“雪”。这些五月的小精灵穿着蓬松的棉衣,在蔚蓝的天空下被旋风吹得团团旋转。
③五月的“雪”有一个绰号——棉花糖。瞧,它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雪白的棉花外衣裹(guǒ)着小小的柳树籽儿,从空中一团一团地飘落下来。“快看!棉花糖大军来啦!”远处传来小朋友的嚷嚷声,在叫嚷声中柳絮们三个一团五个一伙,像旋转的小伞兵悠悠飘落。有个穿粉裙子的女孩咯咯地笑着,裙摆开成一朵花,要和柳絮比谁更轻盈。
④五月的“雪”像是一群淘气的孩子。它们调皮地往人嘴巴、眼睛、鼻孔和耳朵里钻。它们落在我的头发上,钻进妈妈亲手为我缝的衣领缝里。路边的老槐树沙沙作响,墨绿的叶子轻轻颤抖,仿佛在给这些淘气的孩子鼓掌。
⑤回家的路上,我习惯性地摸摸口袋——哎呀!居然藏着两团毛茸茸的“雪花”。它们躺在安静地掌心,比如会发光的珍珠。五月的风温柔地吹过,带着柳树妈妈对孩子们的牵挂,把春天的秘密撒向每个角落。
⑥李爷爷笑呵呵地说:“我们老家谚语说‘柳絮飞满天,麦子笑弯腰’。”他的白胡子沾着几朵“雪花”,在夕阳下闪着金辉。我忽然发现,五月的“雪”不像冬天的雪给人带来严寒,而是像清晨的旭日带着缕缕温情。它给我带来了安慰,带来了希望!
16.用“√”画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拼音。
染成(rǎn yǎn) 颤抖(chàn zhàn) 蔚蓝(wǎ wèi)
一罐(guān guàn) 蓬松(féng péng) 谚语(yān yàn)
轻盈(yín yíng) 银辉(jūn huī) 旭日(xù jiǔ)
17.圈出下面句子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1)这些五月的小精灵穿着蓬松的棉衣,在蔚蓝的天空下被旋(xuán xuàn)风吹得团团旋(xuán xuàn)转。
(2)它们落在我的头发上,钻进妈妈亲手为我缝(féng fèng)的衣领缝(féng fèng)里。
(3)“快看!棉花糖大军来啦!”远处传来小朋友的嚷嚷(rāng rǎng)声,在叫嚷(rāng rǎng)声中柳絮们三个一团五个一伙,像旋转的小伞兵悠悠飘落。
18.阅读选文第④段,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抄写在下面。
19.查字典。
“惯”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
“惯”字的解释有:①习以为常的,积久成性的;②纵容,放任。给下列句子中的“惯”选择恰当的解释。
(1)回家的路上,我习惯性地摸摸口袋——哎呀!居然藏着两团毛茸茸的“雪花”。( )
(2)姑姑溺爱小妹妹,她被惯坏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仿照句子填写表示声音的短语,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有个穿粉裙子的女孩咯咯地笑着,裙摆开成一朵花,要和柳絮比谁更轻盈。
兔子听见石头 落入水中,吓得拔腿就跑。
(2)不改变句意,用自己的话转述下面这句话。
李爷爷笑呵呵地说:“我们老家谚语说‘柳絮飞满天,麦子笑弯腰’。”
(3)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病句的两处错误。
它们躺在安静地掌心,比如会发光的珍珠。
21.五月的“雪”其实是________。请在原文中用“______”画出为什么会叫五月的“雪”的理由。
22.三年级(2)班的张红同学5月1日上午在人民公园观赏柳絮,离开时把一个挂着粉色小熊的书包放到了公园的长椅上。那是妈妈给她买的生日礼物,她很着急,请你帮她写一则寻物启事吧。
材料。
①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更羸(léi),他很会射箭。有一天,他和魏王在一起谈话,忽然天上传来雁叫声,tái tóu一看,一只pǔ tōng的大雁正在天空飞翔。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只要拉一下弓,不用搭上箭射出去,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魏王不相信,说:“(墨 莫)非你的射箭běn lǐng已经达到这般地步了吗?”
②更羸取来弓,等dài那只大雁飞到近处,xùn sù把弓拉开,对准那只大雁“嘣”的一声弹了一下,弦声直冲天空。刹那间,那只大雁已随着那声弦响,一头栽了下来。
③魏王见(壮 状)吃(惊 掠)不已,kuā jiǎng之余,忙问更羸是怎么回事。更羸放下弓,指着地上的大雁qiān xū地说:“不是我本领高强,其实这只大雁受过箭伤。”魏王走近大雁细细察看,果然不假,更加奇怪地问道:“你怎么知道的呢?”
④更羸不慌不忙地jì xù说道:“我发现它飞得很慢,叫声凄(历 厉)。飞得慢,掉在了队伍后面,说明身上有创伤;叫声惨,说明它长期没有(陪 倍)伴,心里感到凄凉。旧伤未了,加上惊(魂 瑰)未定,因此听到弓弦响,吓破了dǎn,就用力高飞,伤口破裂,所以自己跌落下来。”
——节选自《统编语文教科书推荐书目:快 乐读书吧·中国古代语言》,有改动
23.这个寓言故事的名字是:《 》,我还读过的寓言故事有《 》《 》。
24.根据选文内容看拼音,写汉字。
等
吓破了
25.根据选文内容圈出合适的汉字,组成词语。
(墨 莫)非 见(壮 状) 吃(惊 掠)不已
凄(历 厉) (陪 倍)伴 惊(魂 瑰)未定
26.认真阅读短文第④段,选择恰当的选项填空。
大雁飞得慢的原因是( );叫声惨的原因是( );大雁落下来的原因是( )。
①听到弓弦响,吓破了dǎn,就用力高飞,伤口破裂;②身上有创伤;③它长期没有(陪 倍)伴,心里感到凄凉。
27.从这个寓言故事中你知道更羸(léi)是一个 、 人(至少写出两点)
28.按提示,回忆课文,补充句子。
(1)学习怡情:走进山中,那有晚开的繁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有平静的绿水“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还有林边的鸟儿“独怜幽草涧边生, ”,欣赏着如画的风景就会忘记一天的疲劳。
(2)学习明智:遇到别人的优点就要学习,自己有错就要改正,正所谓“ ,有过则改”。不能总想着不劳而获,不然就会像那个宋国人“兔不可复得, ”我们要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
五、书面表达
29.习作。
在生活中,人们常把爱读书的孩子称为“小书虫”,把带给大家快乐的孩子称为“开心果”,把爱提问题的孩子称为“小问号”,把故事讲得好的孩子称为“故事大王”……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请以“我是一个 ”为题,向大家介绍自己吧!
注意: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记得把题目补充完整哦!
《暑假复习巩固卷(二)-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14
答案 A B C B B B
B
D
D
1.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剃头(dì)——tì;
故选A。
2.B
【详解】本题考查易错字辨析。
B.工击——攻击;
故选B。
3.C
【详解】本题考查八字成语识记。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意思是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强调亲眼所见的重要性,不要轻信传闻。
故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理解和传统节日。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全诗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与重阳节无关。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等传统习俗,诗人在重阳节这天,独自一人在异乡,想象着家乡的兄弟们登高插茱萸的情景,却发现少了自己一人,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该诗句与重阳节有关。
C.“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出自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全诗为“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描写了将军夜里巡逻时,误将石头当作老虎而拉弓射箭,第二天清晨去寻找箭,发现箭深深地射入了石头中的情景,表现了将军的英勇善战,与重阳节没有关联。
D.“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全诗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成都锦江江畔独自散步时所看到的春日繁花盛开、蝴蝶飞舞、黄莺啼鸣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与重阳节无关。
故选B。
5.B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理解。
A.调皮捣蛋:《枣核》故事中枣核的主要行为并非是调皮捣蛋,他不是单纯地为了搞恶作剧而行动,而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行动,所以该选项不符合。
B.聪明勇敢:在《枣核》的故事里,枣核虽然身材小巧,但他非常聪明,想出了巧妙的方法来应对困难,帮助乡亲们夺回被抢走的牲口;同时,他也很勇敢,敢于面对恶势力,不畏惧危险。所以“聪明勇敢”符合枣核的性格特点。
C.胆小怕事:《枣核》中枣核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主动去解决乡亲们面临的问题,这表明他并不胆小怕事,所以该选项错误。
D.不爱读书:《枣核》故事中并没有提及枣核是否爱读书的相关内容,所以该选项不符合。
故选B。
6.B
【详解】本题考查改转述句。
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一是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去掉引号,冒号改为逗号。二是人称的变化: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根据语境将其改为第一人称“我”或第三人称“他”或“她”或者人名。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句中的“说”后的冒号改逗号,引号去掉,“我”改为“他”。
改为:顾客说,把他那件夹袄的袖子剪去一截儿,他实在等不及了。
故选B。
7.×
【详解】本题考查寓言故事的掌握。
《刻舟求剑》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人在船上不小心把剑掉进了水里,他在船上刻了个记号,想等船到岸时再从记号处把剑找回来。然而,剑掉入水中后的位置不变,而船和记号会移动,因此用这种方法无法找回剑。
故本题叙述错误。
8.√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故事的理解。
“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出自《庄子·齐物论》。这则成语原指一养猴人以果子饲养猴子,施以诈术骗猴的故事,后用以比喻变化多端,捉摸不定,反复无常。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像猴子一样只被表面变化迷惑,要学会看清事情的本质。
故本题叙述正确。
9.√
【详解】本题考查寓言故事。
本题出自《龟兔赛跑》,讲述了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嘲笑乌龟跑得慢,当兔子领先乌龟很长距离的时候,就开始在旁边睡觉了,当兔子睡醒后,坚持不懈的乌龟已经到达了终点。告诉我们不可轻视他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要踏踏实实地做事情。
故本题叙述正确。
10.√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的理解。
《滥竽充数》的故事中,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却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装模作样地吹奏,依靠集体演奏的形式蒙混过关。齐宣王死后,齐湣王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无法再充数,便偷偷溜走了。因此,“混在乐队里充数的人是南郭先生”这一说法是正确。
故此项正确。
11.×
【详解】本题考查课外阅读理解。
《伊索寓言》里很多故事以动物为主人公,像《狼和小羊》《狐狸和葡萄》,通过动物间的情节、对话,讽刺人性缺点、传递道德教训。但并非全部以动物为主人公,也存在以人为主人公的故事,例如《农夫与他的儿子们》,讲述农夫和儿子们之间的事,传达勤劳才有收获等道理。
故此题判断为错误。
12.
C
C
C
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1)C.“屏”是多音字,当读“píng”时,意思是1.屏风。2.形状像屏风的东西。当读“bǐng”时,意思是1.抑止(呼吸)。2逃避;隐藏。
“屏住”的“屏”是抑止(呼吸),应读“bǐng”。故选C。
(2)C.“爪”是多音字,当读“zhuǎ”时,一般用于口语,指禽兽的脚(多指有尖甲的),如鸡爪。当读“zhǎo”时,用于书面语,如前爪、爪牙等。
“前爪”是书面语表达,应读“zhǎo”。
故选C。
(3)C.“蕾”只有“lěi”这一个读音,指含苞未放的花,花骨朵儿。所以“花蕾”的“蕾”读“lěi”。
故选C。
(4)A.“匀”是多音字,当读“yún”时,意思是使平均。
当读“yùn”时,指的是“勻”的新字形,“韻”的古字。
“匀称”的“匀”意思是使平均,读“yún”。
故选A。
13.
C
B
D
A
【详解】本题考查易错字辨析。
(1)C.形壮——形状:物体或图形由外部的面或线条组合而呈现的外表。
(2)B.模形——模型: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
(3)D.没精打彩——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4)A.辩认——辨认: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
14.
B
D
D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1)“深思熟虑”的“熟”意思是程度深。
A.“熟”的意思是指植物长成或事物发展到完善阶段。
B.“熟”的意思是指程度深。
C.“熟”的意思是指经常看见。
D.“熟”的意思是指熟练。
故选B。
(2)“清清爽爽”的“爽”意思是爽朗、舒适、轻快。
A.“爽”的意思是痛快,率直。
B.“爽”的意思是痛快,率直。
C.“爽”的意思是差失,违背。
D.“爽”的意思是舒服。
故选D。
(3)“兔走触株”的“走”意思是跑。
A.“走”的意思是指偏差。
B.“走”的意思是指拜访。
C.“走”的意思是指泄露。
D.“走”的意思是指跑。
故选D。
15.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泥融飞燕子 不可复得 一模一样 很威武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
(1)书写时注意“童”“遥”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融”“燕”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复”“得”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模”“威”“武”的正确写法。
16.rǎn chàn wèi ɡuàn
pénɡ yàn yínɡ huī xù 17.(1)xuàn xuán
(2)fénɡ fènɡ
(3) rānɡ rǎnɡ 18.五月的“雪”像是一群淘气的孩子。 19. G ɡuan 忄 ① ② 20.(1)扑通一声
(2)李爷爷笑呵呵地说,他们老家谚语说“柳絮飞满天,麦子笑弯腰”。
(3)
21.柳絮 那轻柔的、洁白的柳絮就像那冬雪一般,所以人们称为五月的“雪”。 22.例文:
寻物启事
今天(5月1日)上午,我在人民公园观赏柳絮时,将一个挂着粉色小熊的书包遗落在公园长椅上。这是妈妈给我买的生日礼物,对我很重要。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联系人:三年级(2)班 张红
联系电话:(可按实际补充)
日期:5月1日
【导语】《五月的“雪”》以独特视角,将柳絮比作五月的“雪”,开篇营造静谧氛围,引发读者好奇。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赋予柳絮灵动活泼的姿态,如把柳絮比作“棉花糖”“淘气的孩子”。穿插谚语增添乡土气息,结尾升华主题,借五月“雪”(柳絮 )传递温情与希望,文字细腻,让读者感受五月独特的美与生机。
16.这是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
要根据平时对汉字读音的积累来判断。
“染成”读“rǎn”,意思是染上了颜色;
“颤抖”读“chàn”,意思是颤动;
“蔚蓝”读“wèi”,用来形容类似晴朗天空的深蓝色;
“一罐”读“guàn”,“一”是数量词,“罐”作为量词,用于计量用罐子盛装的食物;
“蓬松”读“péng”,意思是松散、柔软且富有弹性,呈现出一种不紧密、毛茸茸的状态;
“谚语”读“yàn”,是在民间流传的、简洁通俗且富有意义的语句 ,一般是劳动人民根据生活经验、智慧总结而成;
“轻盈”读“yíng”,意思是动作、姿态轻盈优美;
“银辉”读“huī”,意思银色的光辉;
“旭日”读“xù”,指早晨初升的太阳。
17.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辨析。
旋【xuán】1. 物体围绕一个中心转动。2. 回来:返回。3. 圈子。4. 不久;很快地。5. 头发呈旋涡形的地方。6. 姓。【xuàn】1. 转圈的。2.〈口〉临时(做)。3. 用刀子或车床转着圈地削。4. 温酒时用的金属器具,统称旋子。
旋(xuàn)风:呈螺旋状的疾风。故选xuàn。
旋(xuán)转: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故选xuán。
缝【féng】1. 用针线连缀。2. 姓。【fèng】1. 缝合或结合的地方。2. 空隙;裂口。
缝(féng )衣领:用针线把衣领缝合在一起。故选féng。
缝(fèng)里:指的是缝隙、间隙的里面。故选fèng。
嚷【 rǎng】1. 大声叫喊。2.〈口〉吵闹。3.〈方〉责备;训斥。【rāng 】1. 吵闹、喧哗。2. 声张。
嚷嚷(rāng):吵闹。故选rāng。
叫嚷(rǎng):大声喊叫。故选rǎng。
18.本题考查了关键句的辨析。
关键句就是起到一个概括的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一段的开头的第一句或句尾,句意简单明了。结合第④段中“它们专往人的眼睛、鼻孔、耳朵里钻。如果你张大嘴巴说话,一不小心就会让这群‘淘气的孩子’占了便宜”可知本段主要围绕着五月的“雪”淘气来写,因此,“五月的‘雪’像是一群淘气的孩子”这句话是本段的关键句,有总领本段的作用。
19.本题考查字典及字词的理解。
音序查字法,应先查这个字的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部首查字法,利用汉字的部首来查字,多用于知道字形、不知道读音和释义时应用。基本笔面是组成汉字的不间断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惯”音序是 G(拼音首字母大写 ),音节 guàn ,部首“忄” ,属于字词工具使用考点。
(1)习惯:指的是长期重复做某件事而形成的、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或思维方式,通常带有不自觉、自然而然的特点。句子中提到,回家的路上,习惯性的摸摸口袋。表明这是一个固定的行为模式。故选①。
(2)惯坏:指的是因为过度纵容、溺爱或无原则地满足对方的需求,导致其养成不好的性格、行为习惯,变得任性、自私、缺乏自理能力或规则意识。句子中提到,小妹妹被惯坏了。表明是纵容,无原则的满足对方要求。故选②。
20.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句型互换及修改病句。
(1)拟声词仿写要贴合事物特点:石头落水声用“扑通一声” ,模拟重物落水的闷响,选拟声词先注意场景声音。句子中提到吓得拔腿就跑,说明石头落水的声音比较大。故填写:扑通一声。
(2)转述句是指将直接叙述(直接引用别人的话,带冒号、引号)改为间接叙述(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意思,去掉冒号、引号)。修改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 改变标点:去掉原句中的冒号和引号,改为逗号。2. 调整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或根据语境改为听话人的人称。第二人称(你、你们)根据语境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她、它等)。3. 变动语气词和指示代词:去掉“吧、啊、呢”等语气词,或根据语境调整。“这”改为“那”,“这里”改为“那里”等。 4.保持原意不变:确保转述后的句子和原句意思一致,不改变说话人的本意。
在该句子中,说后的冒号改为逗号,我们改为他们,上引号下引号去掉,单引号改为双引号。
故改为:李爷爷笑呵呵地说,他们老家谚语说“柳絮飞满天,麦子笑弯腰”。
(3)修改病句时,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此句中“安静地掌心”“比如发光的珍珠” ,搭配错误+表意模糊:“掌心”是名词,用“的”修饰(“安静的掌心” );“比如”太口语化了,“好像”(表比喻 )更贴合语境。
故改为:它们安静地躺在掌心,好像会发光的珍珠。
21.本题考查信息提取的能力。
结合第②段中“其实它并不是雪,而是柳絮。每年北方的五月,都是柳絮飘飞的季节。那轻柔的洁白的柳絮就像那冬雪一般,所以人们称它为五月的雪”可知,五月的“雪”实际指柳絮,因为那轻柔的洁白的柳絮就像那冬雪一般,所以人们称它为五月的雪。
22.本题考查寻物启事的写法。
寻物启事要写清楚丢失物品的时间、地点、特征,自己的身份、联系方式等,语言简洁明了,让拾到者能清楚信息并联系到失主。
示例:
寻物启事
今天(5月1日)上午,我在人民公园观赏柳絮时,将一个挂着粉色小熊的书包遗落在公园长椅上。这是妈妈给我买的生日礼物,对我很重要。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联系人:三年级(2)班 张红
联系电话:(可按实际补充)
日期:5月1日
23. 惊弓之鸟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24.
25.莫 状 惊
厉 陪 魂 26. ② ③ ① 27. 善于观察 善于分析 28. 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上有黄鹂深树鸣 见善则迁 而身为宋国笑
【导语】《惊弓之鸟》是一篇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课文,它通过讲述更羸凭借智慧和观察力,不费一箭就将受伤的大雁射下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深刻的道理。故事中,更羸凭借自身细心地观察、深入地分析和认真地思考,准确判断出大雁的状态,从而成功达到了目标,告诉我们不论对待什么事都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然后加以推理、判断,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3.本题考查寓言故事阅读积累。
认真阅读所给文本,结合文本内容以及日常积累可知,这个寓言故事的名字是《惊弓之鸟》;还读过的寓言故事可结合平时积累完成,像《亡羊补牢》《拔苗助长》 等经典寓言,任选填写即可。
24.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结合语境明确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同时注意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写在田字格中间,四周留白,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书写时注意“普”“领”“待”“夸”“继”“续”笔画较复杂,容易写错。
25.本题考查选字填空。
本题可根据词语的正确搭配来选择合适的汉字。
“(莫)非”:这是一个表示推测的词语,“莫”有否定、禁止的意思,“莫非”表示也许、难道,而“墨”一般指黑色颜料等,所以选“莫”。
“见(状)”:“状”有形状、样子的意思,“见状”即看到这种样子,“壮”通常表示强壮、壮大等意思,不符合此处语境,所以选“状”。
“吃(惊)”:“惊”有惊吓、惊讶的意思,“吃惊”表示受到惊吓,“掠”有夺取、掠夺的意思,与该词语搭配不符,所以选“惊”。
“凄(厉)”:“厉”有猛烈、严肃等意思,“凄厉”形容声音凄惨而高亢,“历”一般指经历、历法等,不符合此处词语的表达,所以选“厉”。
“(陪)伴”:“陪”有陪伴、陪同的意思,“陪伴”表示跟随在一起,“倍”通常表示加倍、倍数等,与该词语搭配不合适,所以选“陪”。
“惊(魂)”:“魂”指灵魂、精神,“惊魂”形容人受到惊吓后精神恍惚,“瑰”一般指珍贵的石头、奇牡等,不符合此处词语的意思,所以选“魂”。
26.本题考查对文本细节信息的提取与逻辑对应能力。
阅读选文,由第④自然段“飞得慢,掉在了队伍后面,说明身上有创伤;叫声惨,说明它长期没有陪伴,心里感到凄凉。旧伤未了,加上惊魂未定,因此听到弓弦响,吓破了胆,就用力高飞,伤口破裂,所以自己跌落下来。”可知,大雁飞得慢的原因是因为“身上有创伤”,叫声惨是因为“长期没有陪伴,心里感到凄凉”;落下来的原因是因为“听到弓弦响,吓破胆用力高飞,伤口破裂”。按照这样的对应关系,依次填入②、③、① 。
2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阅读选文,联系第④自然段的内容,由“我发现它飞得很慢,叫声凄厉。飞得慢,掉在了队伍后面,说明身上有创伤;叫声惨,说明它长期没有陪伴,心里感到凄凉。”可知,更羸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人。因为他通过观察大雁的飞行姿态,分析出大雁受伤未愈,进而拉弓虚射就使大雁惊落。再联系第①自然段中“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更羸(léi),他很会射箭。”并联系下文内容还可推断出更羸还是一个射箭技艺高超的人。同学们作答时,可围绕这些特点(如观察细致、分析能力强、技艺精湛等)挑选两点填写。
28.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识记和默写。
(1)书写时注意“寺”“盛”“溪”“绿”“鹂”“鸣”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善”的正确写法。
29.例文:
我是一个小实验家
我的书桌抽屉里总躺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半截蜡烛、几节电池、一团铜丝,还有装满各色液体的玻璃瓶。妈妈常说我是“实验室的小老鼠”,可我觉得,自己更像个探索世界的小实验家。
去年夏天,我发现肥皂水能吹出泡泡,却总在阳光下碎得太快。便翻出爸爸的百科全书,看见“甘油能延长泡泡寿命”的说法。趁妈妈午睡时,我偷偷倒了半瓶洗手液,兑上清水和护肤甘油,用细铁丝弯成圆环搅拌。第一次试吹时,泡泡刚离开铁丝就破了,黏糊糊的液体溅在鼻尖上。我蹲在地上盯着配方表琢磨,原来甘油放少了。调整比例后,晶莹的泡泡终于在窗台上悬停了许久,阳光穿过薄膜,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像把整个夏天的色彩都裹了进去。
还有次科学课布置观察绿豆发芽的作业,我嫌按部就班浇水太无趣,便分出三盆做对比实验:一盆放在阳台暴晒,一盆藏在衣柜阴暗处,第三盆每天换三次水。结果暴晒的绿豆发了皱,阴暗的长出细长的白芽,而换水太勤的那盆,根须竟腐烂成了褐色。我把这些发现写成观察日记,还配上歪歪扭扭的示意图,被老师贴在教室后墙上时,我盯着那些文字,忽然明白实验不只是好玩,更能找到事物的规律。
现在我的“实验室”又添了新成员:放大镜能看清蚂蚁搬运面包屑的触角动作,指南针总固执地指向南方,就连冰箱里冻着的冰块,我也在研究它们融化的速度。妈妈笑着说我迟早要把家拆了重装,可她不知道,每次实验成功时心里炸开的小火花,比任何玩具都让我欢喜。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这篇习作要求以“我是一个______”为题进行自我介绍,关键在于先明确一个能体现自身特质的称号,如“小书虫”“开心果”等。需结合生活实际,选择最贴合自己的标签,通过具体事例展现这一特质,让读者形成清晰认知。同时,要注意文中不能出现真实校名和人名,补充题目时需简洁准确,突出核心特点,为全文内容定下基调。
二、立意。
应围绕所选择的自我标签,挖掘其背后的意义与价值。比如若选择“小书虫”,可体现对知识的渴望与热爱;若选“开心果”,则展现乐观豁达、给他人带来温暖的品质。通过展现这一特质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读者感受到真实且独特的自我,避免空洞的描述,注重情感的自然流露。
三、写作思路。
开头:可直接点明自己的称号,用简洁的语言引出这一特质,比如从一个与该特质相关的场景或物品入手,快速建立读者对自己的初步印象,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中间:需围绕所选特质,描述相关的生活片段,通过具体的行为、事件来支撑这一称号,展现特质在不同情境下的体现,让内容更充实可信,体现出这一特质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影响。
结尾:可以总结这一特质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与成长,或表达对未来的期许,升华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余味悠长,让读者对自己的形象有更深刻的记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